雙縫干涉實驗證偽了因果律嗎?

因果律是不正確的嗎?或者說不存在。


最新補充:

延遲選擇實驗的"未來會改變過去"

並不是說你未來選擇方案1 會導致過去歷史1

未來選擇方案2 會導致過去歷史2

而是說 你未來選擇方案1

則過去的歷史會是一團迷霧永遠無法推測出具體的情況

這種推測不出來 也不是因為技術問題

而且因為這段歷史本身就是以量子疊加態的形式存在

如果未來選擇方案2 則過去的歷史會把諸多可能性中的一條作為你所在的現實的真實的歷史

光子做單縫實驗應該是發生衍射現象

這個我太久沒接觸物理了所以記憶有誤

但是這點不影響下面的整體的分析思路

也即:確定量子是否疊加態的,並不是「觀察者的觀察」,而是「能否確定量子選擇的具體路徑0.

(這裡直接用「疊加態」這個詞,是因為人類已經在現實的實驗室里做出了處於疊加態的量子,後面我對此也有說明)」

在單縫實驗中,因為只有一條縫隙,所以光子等量子穿過去的時候並不處於疊加態。

在雙縫實驗中,光子等量子如果有被高速攝像頭記錄,則以非疊加態的形式穿過具體的縫隙A或縫隙B。然後形成雙杠的條紋。

如果沒有被記錄,則以疊加態的形式同時穿過縫隙A和縫隙B,進而形成干涉條紋。

延遲選擇實驗中,也是類似的。如果不裝第二塊透鏡,則光子的路徑可以被確定地記錄下來,所以以非疊加態的形式出現。

如果裝第二塊透鏡,則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出現,進而形成干涉條紋。

這裡具體修改了下表述,但是原答案中的整體思路應該是不需要修改。

這裡再提一下,那種所謂的人類的觀察會導致結果的不同,從而說人類的意志會影響物質。

還有在說延遲選擇實驗中,在未來的選擇,會影響過去的物質。

這種說法,其實仔細琢磨會發現是不對的。具體的原因原答案中有,但是可能說的不具體。

這裡說一下:比如在雙縫實驗中,人類選擇以高速攝像頭記錄光子的選擇縫隙是哪個(即記錄量子的選擇的路徑),則具體的一個個光子就從具體的縫隙A或縫隙B里穿過了。

而如果不選擇以高速攝像頭記錄,則光子以疊加態同時穿過縫隙A和縫隙B。

這裡,人類選擇用不用高速攝像頭記錄,確實是會導致實驗結果的不同。

但是影響的是實驗結果的不同,而並不是說做不同的選擇讓光子從縫隙A穿過變為從縫隙B穿過了。

換句話說,在這個實驗中,人類的意志,對現實的影響。更像是,當你選擇去記錄,則呈現給你一條具體的宇宙的發展路徑,當你選擇不去記錄,則給你一個籠統的大致的簡報類的結果。

這可能是宇宙的一種信息處理機制。

再看延遲選擇實驗,在選擇裝或不裝第二片透鏡的時候,光子早從第一片透鏡里飛過了。

然後如果不裝,則是確定的有記錄的,知道光子從哪條路徑飛過。

如果裝了,則是沒有確定的記錄了,則不知道光子從哪條路徑飛過,或者說以疊加態同時從路徑1和路徑2飛過。最後出現光的干涉條紋。

這可以理解為,當你做選擇裝不裝第二片透鏡的時候,歷史已經發生,但是歷史是不確定的。

如果你選擇不記錄,那歷史就是一個不可解析的謎。以疊加態出現。

當你選擇記錄,則宇宙的機制自動從多種可能的歷史路徑中,按一個概率生成某種具體的歷史呈現在你的眼前。

所以,其實並不是未來的選擇會影響過去,只是未來的選擇會讓過去的某種可能成立當時人類所在的時間線的具體的歷史。

也就是說,平行宇宙可能不是只是在未來產生分叉。也有可能是在對過去的歷史會產生分叉。

但是要強調一點,後面的原答案里會有說明,那就是:這類記錄必須達到微觀量子層面才有用。

雙縫實驗和延遲選擇實驗,還有薛定諤的貓這種實驗里,都是在微觀量子層面的信息被記錄下來了後,才會形成非疊加態的狀態。

------------------------------------------------

以下答案按這幾天思考的順序來:

總結下 關於光子呈現粒子特徵的幾個實驗

一個是單縫實驗

一個是雙縫實驗 並且裝了高速攝像頭觀察光子從哪個縫隙過

一個是延遲選擇實驗中選擇不裝第二片透鏡 這樣能確定光子是從哪條路徑走

要知道 第一個實驗 是沒有哥本哈根解釋中所謂的觀察者的 但是也是呈現粒子特徵

所以我這裡在想 可能決定一個量子是要呈現粒子特徵還是呈現波的特徵

根本不是所謂的觀察者 而是路徑選擇是否能被確定

因為單縫裡 雖然沒有觀察者 但是因為只有一條縫隙 所以路徑是能被確定的

?而雙縫實驗中 單個光子是呈現粒子特徵還是波的特徵 也和有沒有裝高速攝像機確定光子走的路徑有關

?延遲選擇實驗里那個第二片透鏡裝不裝 什麼時候裝 也是類似的

?尤其是延遲選擇實驗中 傳統的解釋說是光子過了第一片透鏡後再決定是否裝第二片透鏡 還是影響結果

?然後說這是未來決定過去 顛覆了因果律

?也同時是觀察者的意識影響了實驗結果

?但是按我的說法 可以避免這兩點

?如果決定呈現波還是粒子特徵的點在於"是否確定光子選擇的路徑"

?把這當成一個觸發條件

?那麼就能避開哥本哈根解釋里的這兩點難接受的現象

?只不過 這麼解釋的話 宇宙就真的太像一個程序了

擲骰子這種所謂的"隨機事件"沒有出現波的干涉條紋

可能是因為宏觀上沒有真正的隨機

也就是擲骰子其實是偽隨機

而量子層面是真正意義上的隨機

所以當結果記錄沒有確定走過的路徑的時候就呈現干涉條紋

也就是說我擲骰子n次也得到的是粒子特徵

而我們發射光子n次 如果不通過高速攝像頭記錄光子穿過的縫隙

那麼單個光子也是波的特徵

這點想想很恐怖

因為這說明在量子層面

當我們不記錄的時候

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就好像一個程序

為了節省資源

對不需要實時展現的場景就用概率函數簡略記錄

當需要詳細展示的時候再進去具體細分的平行宇宙

細思極恐啊

這麼說起來

按我的思路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

如果不放高速攝像頭觀察光子的路徑

那麼 可能這個過程並不產生分叉的平行宇宙

而如果觀察光子的路徑才會產生分叉的平行宇宙。。。

天哪 這不是遊戲里的渲染嘛。。。

遊戲里 沒到的場景 就是簡略記錄

當需要到達的時候 開始實時渲染。。。

然後可能更複雜些 按不同的選擇 渲染出不同的結果 也就是產生不同的平行宇宙時間線。。。

我是不是。。。。已經。。。瘋了。。。

不過感覺比哥本哈根解釋好點

起碼沒有也不需要"觀察者" "意識"等概念

對對對 這就可以解釋了 產生干涉條紋 是因為這個過程中沒有分叉出平行宇宙

進一步想下 薛定諤的貓 沒有呈現干涉條紋狀態

這個時候雖然是量子層面上的真正隨機(區別於擲骰子這種宏觀意義上的偽隨機)

但是 這個時候 量子的路徑其實是被確定了的

這麼說吧 雙縫實驗中 雖然最後光子都是打到最後的牆壁上

但是只要是過了那塊有縫的板

就無法測得光子是從哪條縫隙過來的

所以也就無法確定光子選擇的是哪條路徑

而薛定諤的貓這裡 在沒有打開箱子的時候 卻是可以確定的

就是如果是衰變了 那對應的結果就是釋放出有毒氣體

如果是沒衰變 則不會釋放出有毒氣體

而「釋放或不釋放有毒氣體」這一行為

本身就可以看成是對結果的記錄

這就類似於延遲選擇實驗里不加裝第二塊透鏡的那種情況

也就是說 雖然薛定諤的貓的箱子在沒打開前 對我們來說是為止狀態

但是這個結果 其實已經被記錄在箱子內了(這裡裡面真的有隻貓或其實沒有貓 對結果都不影響)

這就類似 我們在雙縫實驗中 加裝了高速攝像頭

我們看到最後的牆面上是兩條杠的粒子特徵

但是我們去看粒子具體通過哪條縫隙

是需要回去慢慢看攝像頭的記錄的吧

所以 在當時 粒子具體通過哪條縫隙 就相當於薛定諤的貓的箱子沒打開的狀態

已經記錄了結果 但是我們還沒讀取

但是 有記錄這一行為 本身就已經夠了

就等於已經確定了量子的選擇路徑

所以 薛定諤的貓本身就是不會呈現干涉條紋那種狀態的

肯定就是粒子特徵

越來越覺得

我們可能真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

宇宙本身是一個程序

不同平行宇宙就是不同的時間線

那個延遲選擇時間裡最後關頭選擇加不加第二片透鏡

很像是程序員常用的事件觸發機制

"加不加第二片透鏡"這一選擇是否記錄路徑的行為是"因"

"選擇何種模式-粒子還是波的狀態"是"果"

也許本身並不違反因果律

或者是因果律的更高層面的表現形式


補充1:

其實我覺得作者在這裡反駁的理由不夠充分(這裡的作者是指下面圖片中的文章的作者)

因為"只要微觀粒子處於&<可能被精確測量&>的環境下,它就會自動塌縮,並不需要等待&<觀察者&>的就位"。

這最多能得出的結論是:還沒有證據證明量子實驗是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但是並不能得出結論:量子實驗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因為按哥本哈根的解釋其實可能有問題,我昨天在朋友圈裡發的解釋可能更接近實際。

那就是:決定微觀粒子是否塌縮的,並不是觀察者是否在觀察,而是微觀粒子在微觀層面能被確定選擇路徑。

比如這裡文中的例子,蒼蠅關注下,量子態並不會塌縮。

機器自動記錄下(哪怕事後人類不去看記錄的結果),量子態仍舊會塌縮。

再比如昨天我朋友圈裡舉的幾個例子。

都說明,只要能確定粒子選擇走過的是什麼路徑,就能造成量子態的塌縮,也就是雙縫實驗里的結果是粒子特徵。

但是,如果說單縫實驗里,只有確定的一個選擇。那麼在雙縫實驗和延遲選擇實驗里,是人類做出了是否記錄結果的選擇,從而不同選擇呈現不同結果。

而這種選擇,顯然是"有意識"的。

所以只怕是,量子實驗確實是跟"意識"有關聯的。

但是這種關聯和哥本哈根解釋怕是又不一樣。

怎麼說呢。比如蒼蠅這個例子,還有雙縫實驗中人類盯著縫隙看卻沒能影響結果是量子態也就是干涉條紋。

這是因為人眼和蒼蠅的眼睛只能觀察的宏觀層面,並沒有在這兩個例子里觀察到微觀粒子的選擇的路徑。

而薛定諤的貓的實驗里,卻是把微觀和宏觀建立了聯繫,從而造成了塌縮。

這裡其實也可以對文中王陽明的話做出一個否定。

因為,人眼看到花,是宏觀層面的,並不是微觀層面的。所以理論上並不會造成塌縮。

所以王陽明等唯心主義,用量子實驗來做例子其實並不合適。

但是如果按我的解釋,又確實能和"意識"產生聯繫。

只不過這種聯繫需要在微觀層面去做,而不是去現在市面上通俗流行的那種唯心論。


補充2:

"疊加態"這東西

人類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在實驗室里做出來量子層面的疊加態

所以哥本哈根解釋也不是全部都是錯的

現在看來哥本哈根解釋是有可能和平行宇宙理論相融合的

目前我認為它不正確的地方是對如何影響實驗結果的標準不對(即「觀察導致塌縮」這個說法不對)

只不過我目前還沒有搞明白

按當年波爾的哥本哈根解釋里

人類應該是觀察不到疊加態的

起碼微觀粒子層面觀察不到吧(因為其實哥本哈根的"觀察者去觀察"這一行為,包含在我所說的"確定量子選擇的路徑"裡面了,只不過宏觀意義上的觀察者不包含在內,如雙縫實驗里人類的肉眼盯著縫隙看而不是用高速攝像頭,這樣就觀察不到微觀量子層面,除非如薛定諤的貓里那樣建立一種量子微觀層面到宏觀層面的信息傳導機制)

因為去觀察微觀粒子的同時就是量子的疊加態塌縮之時

不知道實驗室里是因為技術原因使得量子沒有發生塌縮

還是波爾的這個塌縮的說法不正確

畢竟他自己當年對這點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且我在想

疊加態塌縮這回事

會不會本身就是分叉出平行宇宙的機制

現在看來極有可能

哥本哈根解釋大方向是對的

具體的細節標準改下就好

而且它就算是對的也並不就等於平行宇宙理論錯了

可能兩者就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統一的

想想看 雙縫實驗里

不在微觀層面觀察光子從縫隙a過還是b過

那光子就以疊加態的方式同時在a和b一起過

形成兩個波源 產生自我干涉的條紋

而用高速攝像頭去觀察

則塌縮成兩個平行宇宙

宇宙1里觀察到光子從縫隙a過

宇宙2里觀察到光子從縫隙b過

這根本不矛盾啊

反而融合了


補充3:光子做單縫實驗應該是發生衍射現象

這個我太久沒接觸物理了所以記憶有誤

但是這點不影響下面的整體的分析思路

也即:確定量子是否疊加態的,並不是「觀察者的觀察」,而是「能否確定量子選擇的具體路徑0.

(這裡直接用「疊加態」這個詞,是因為人類已經在現實的實驗室里做出了處於疊加態的量子,後面我對此也有說明)」

在單縫實驗中,因為只有一條縫隙,所以光子等量子穿過去的時候並不處於疊加態。

在雙縫實驗中,光子等量子如果有被高速攝像頭記錄,則以非疊加態的形式穿過具體的縫隙A或縫隙B。然後形成雙杠的條紋。

如果沒有被記錄,則以疊加態的形式同時穿過縫隙A和縫隙B,進而形成干涉條紋。

延遲選擇實驗中,也是類似的。如果不裝第二塊透鏡,則光子的路徑可以被確定地記錄下來,所以以非疊加態的形式出現。

如果裝第二塊透鏡,則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出現,進而形成干涉條紋。

這裡具體修改了下表述,但是原答案中的整體思路應該是不需要修改。

這裡再提一下,那種所謂的人類的觀察會導致結果的不同,從而說人類的意志會影響物質。

還有在說延遲選擇實驗中,在未來的選擇,會影響過去的物質。

這種說法,其實仔細琢磨會發現是不對的。具體的原因原答案中有,但是可能說的不具體。

這裡說一下:比如在雙縫實驗中,人類選擇以高速攝像頭記錄光子的選擇縫隙是哪個(即記錄量子的選擇的路徑),則具體的一個個光子就從具體的縫隙A或縫隙B里穿過了。

而如果不選擇以高速攝像頭記錄,則光子以疊加態同時穿過縫隙A和縫隙B。

這裡,人類選擇用不用高速攝像頭記錄,確實是會導致實驗結果的不同。

但是影響的是實驗結果的不同,而並不是說做不同的選擇讓光子從縫隙A穿過變為從縫隙B穿過了。

換句話說,在這個實驗中,人類的意志,對現實的影響。更像是,當你選擇去記錄,則呈現給你一條具體的宇宙的發展路徑,當你選擇不去記錄,則給你一個籠統的大致的簡報類的結果。

這可能是宇宙的一種信息處理機制。

再看延遲選擇實驗,在選擇裝或不裝第二片透鏡的時候,光子早從第一片透鏡里飛過了。

然後如果不裝,則是確定的有記錄的,知道光子從哪條路徑飛過。

如果裝了,則是沒有確定的記錄了,則不知道光子從哪條路徑飛過,或者說以疊加態同時從路徑1和路徑2飛過。最後出現光的干涉條紋。

這可以理解為,當你做選擇裝不裝第二片透鏡的時候,歷史已經發生,但是歷史是不確定的。

如果你選擇不記錄,那歷史就是一個不可解析的謎。以疊加態出現。

當你選擇記錄,則宇宙的機制自動從多種可能的歷史路徑中,按一個概率生成某種具體的歷史呈現在你的眼前。

所以,其實並不是未來的選擇會影響過去,只是未來的選擇會讓過去的某種可能成立當時人類所在的時間線的具體的歷史。

也就是說,平行宇宙可能不是只是在未來產生分叉。也有可能是在對過去的歷史會產生分叉。

但是要強調一點,後面的原答案里會有說明,那就是:這類記錄必須達到微觀量子層面才有用。

雙縫實驗和延遲選擇實驗,還有薛定諤的貓這種實驗里,都是在微觀量子層面的信息被記錄下來了後,才會形成非疊加態的狀態。

延遲選擇實驗的"未來會改變過去"

並不是說你未來選擇方案1 會導致過去歷史1

未來選擇方案2 會導致過去歷史2

而是說 你未來選擇方案1

則過去的歷史會是一團迷霧永遠無法推測出具體的情況

這種推測不出來 也不是因為技術問題

而且因為這段歷史本身就是以量子疊加態的形式存在

如果未來選擇方案2 則過去的歷史會把諸多可能性中的一條作為你所在的現實的真實的歷史


雙縫干涉實驗跟因果律沒有關係,也不影響因果律的正確性。

雙縫干涉實驗只是告訴我們,世界就是這個德行的,這就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必須接受這麼一個世界。並沒有特別的含義。

並不會因為這樣的世界不好理解或者不好用常理解釋就引申出什麼特別的含義。並沒有。


我認為因果律在此或為誤用。如果非用這個概念的話,那麼雙縫干涉實驗不是證偽了因果律,反而恰恰證實了因果律。因為什麼是因果律呢?間而言之,大概就是果由因起,或者有因必有果。量子力學中,如果真的是觀察決定了歷史,那麼觀察是什麼?不正是因嗎!

註:在我的印象中,在這個問題上,因果律是一個長期被誤用的概念。觀察影響歷史不等於影響因果律。進一步,如超光速旅行等因果律悖論問題,可以探討。但我認為是沒有意義的。


並沒有證偽因果律,只是不知道原因罷了。實際兩縫就相當於兩個凹透鏡,分別通過A透鏡和B透鏡的粒子具有的平行路徑現象。所謂透鏡是縫邊緣有流動能量(類似引力透鏡,有漸變折射率)致使粒子路線有偏折,外界干擾會破壞過縫的平均概率分布。


至少,宏觀狀態的因果律,雙縫干涉無法證偽。

如果你能完全證明偽或者非偽,至少你已經完美解決了當今物理的最大難題: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徹底統一。


雙縫干涉實驗中的「連續發射的光子」恰恰證實了因果。請參看以下《量子佛學》及《佛法人生量子說》的內容:

第二十章 量子佛學對世界的四點詮釋

量子佛學對世界的四點詮釋完全基於以下兩點事實:

1. 這個物質世界是由光子、電子等基本粒子組成的。

2. 光子、電子等基本粒子在你沒有意識到它們之前,它們都以波的方式存在著。波粒二象性現象已經不再是猜想而是定律。定律是經過科學實驗證明為真實存在的。對以上這兩點有疑問的同學請詳細閱讀《量子佛學》《時間簡史》。本篇內容為高階內容。

詮釋一:一切都是你現在創造出來的,包括時間、空間與萬物

量子力學的核心實驗是波粒二象性。這個實驗帶給我們的結果是:當你去觀察一個光子時,它瞬間就會崩潰為實在的物質粒子。在你觀察之前,光子是以擴散著的波的方式彌散在整個宇宙空間中的。彌散的意思是:一個光子可以同時存在於空間中的許多個地點。同時,一個地點也可以同時被許多個光子佔據著。光子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實際上你無法描述光子到底是什麼以及它以何種方式存在著。你只能這樣描述它:光子即是波也是粒子。在你看到它時,它是粒子。在看到它之前,它以波的方式存在著(如圖20-1 在你沒有看到一個光子之前,它是以波的方式擴散在空間中的)。

為什麼光子的波粒二象性證明了時間、空間與萬物都是你現在創造出來的呢?

首先相對論證明,時間不是一個客觀實在的東西,本質上只是對物質相對運動距離的測量。例如,一天是對地球自轉一周的測量。一年是對地球環繞太陽旋轉一周的測量。一秒鐘是把對地球自轉一周的距離劃分為了86400份,每一份就是一秒鐘。在一秒鐘內地球轉動了463.842593米的距離。國際協議將特定銫原子共振的正確頻率定義為9,192,631,770Hz,即把銫原子共振了9,192,631,770次定義為一秒鐘的時間。如果銫原子不再振動了,對於銫原子來說,時間也就停止了。

所以,如果世界上沒有物質,就不存在任何物質間的相對運動。如電子圍繞原子核的旋轉、原子的振動、分子間的相對運動、地球的轉動等。如果沒有任何物質的相對運動,就不存在任何的時間。所以世界的存在是以物質為首先存在,然後才出現時間和空

間的。

然而波粒二象性證明:只有在你明確意識到一個光子時,光子才成為了物質存在。即,只有在你去觀察了銫原子時,它才成為了存在,進而帶來了振動,帶來了時間和空間。所以是意識首先讓物質粒子成為了實在,然後才出現了物質間的相對運動,最後才出現時間和空間的。

因為光子、電子等基本粒子組成了世界上的一切物質,在你沒有意識到一個粒子之前,它是不存在的。所以由基本粒子組成的花朵、浮雲、女兒、飛機、上海、月亮,直至銀河系、整個宇宙,只有在你去觀察了他們時,才瞬間被你「看」了出來。在看出他們存在的同時,你即刻創造出了時間和空間。

詮釋二:所有在不同時間發生的事件就如同是在同一時間發生著的那樣發生著,一切皆是因果

當你用一台光子發射器向帶有雙縫的擋板同時發射七萬個光子,就會在後面的檢測屏上看到一幅光子的干涉條紋(如圖20-2)。

然而,當你以每秒鐘發射一個光子的方式連續向雙縫發射100個光子,你會看到圖20-3的情況。

當你繼續以這個頻率發射七萬個光子後,竟然在檢測屏上看到了與同時發射七萬個光子一模一樣的干涉條紋(圖20-2)。那麼這種現象又有什麼奇怪嗎?換種說法你就明白了。

想像一下,假設把檢測屏上的干涉條紋轉換成「七萬」的字樣。兩個字由七萬個小點組成。在第一種情況下,七萬個人共同在同一時間、同一張紙上,每個人點上一個點,合力點出了「七萬」的字樣(圖20-4)。

說明:在光子世界中每一秒鐘發生的事件如果換算成我們日常經歷到的時間就是十年。這種換算的原理是:當你以光速飛行,你的時間就停止了。所以本質上時間等於空間的距離:一秒鐘等於30萬公里的距離。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說,光一秒鐘走30萬公里,而你要想走完30萬公里,需要步行十年。因此在光子的世界中,一秒鐘等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十年時間。

在第二種情況下,在七十萬年中,每隔十年都會出現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在自己單獨擁有的一張紙上點上一個「點」 (注意:是單獨的一張紙,而不是共同的一張紙。為什麼呢?因為在實際檢測中,在光子打在檢測屏上後,就瞬間消失了。干涉條紋是將所有光子曾經出現的位置進行記錄後形成的)。七十萬年後,當把所人總計七萬張紙交疊在一起後,竟然組成了與七萬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張紙上點出的一模一樣的「七萬」字樣。

這樣的事情只能讓你做出這樣的想像:七萬個人中的每一個人,雖然他都看不到在他之前的所有人把「點」點在自己手裡紙張的位置,但是他就好像是知道每一個人都將「點」點在了哪裡,也都知道在他之後的所有人會把 「點」點在哪裡那樣,他在自己手裡的紙張上點上了自己的「點」,然後最終組成了「七萬」的字樣。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即如果每一個人都不知道其他任何一個人會把自己的「點」點在哪裡,最後形成的就只能是一團「亂點」而不會形成「七萬」的字樣。

這種匪夷所思的事件所帶來的結果是:在空間相距無限遙遠,時間相隔無限久遠的情況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件,就好像是他們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中發生著的那樣發生著。

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所有的事件都只是一種物質的運動。例如神經細胞、神經電流的運行及其所帶來的感覺、思想,賓士的汽車、旋轉的月亮、碰撞的星系,等等。所有這一切事件的發生髮展以及事件之間的相互關聯性都是徹底擊穿一切時間和一切空間的限制而相互聯繫在一起那樣發生著。

這個實驗完全擊碎了人們日常認為的世界上的一切事件是依據時間、空間而存在的因果定律發生的認知。真實存在的因果是不受一切時間和一切空間的限制而發生著的。

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與空間是糾纏在一起的。以上實驗則告訴我們非常識的因果不在時間空間中發生,真實的因果是穿越一切時間和一切空間發生著的。

因此所有的物質在空間中所處的位置及其運動,在你意識到他們的當下就被固定了。也許那個時候你只是一歲、三歲或者十五歲。實際上,沒有那個時候,只有現在。是現在決定了過去與未來!是現在的「看」決定了你的命運。為什麼呢?因為在現在你的「看」之外,一切都是以波的方式存在著的。

詮釋三:過去沒有發生,只有在你意識到它的時候,才瞬間創造出了它的歷史

在你沒有觀察到一個光子時,它的過去狀態是不確定的。在實際檢測中是這樣進行的:當人們用光子探測器在雙縫處做出觀察時,一個光子會以一個點粒子的方式穿過其中的一條縫。當人們撤除光子探測器,不去觀察雙縫處,就會在後面的檢測屏上看到光子形成的干涉條紋,這證明了「一個光子」是以一道波的方式同時穿過兩條縫隙的。這種情況就像是一個人同時穿過了兩道門進入房間中一樣。

真的是「看」決定了光子的狀態(波或粒子)嗎?

為了能夠進一步驗證這點,1979年,約翰·惠勒(美國自然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物理學會主席)在普林斯頓大學紀念愛因斯坦100周年誕辰會議上正式提出了延遲選擇實驗。延遲實驗的意思是,在光子已經穿過雙縫,且未到達檢測熒屏之前,再選擇決定是否在雙縫處照上光子探測器。這時光子是以波還是以粒子的方式穿過雙縫的事件已經發生了,按照一般人們常識的理解,這時再決定是否照上光子探測器,不應該再對光子的運動狀態(波或粒子)產生影響。

延遲實驗的目的是為了回答:已經發生的事件,在一個人沒有意識到它之前,是否是不確定的?一個人的意識是否可以改變已經發生事件的發生髮展及其存在的狀態?

詳細說明一下實驗設置:假如一個光子從光子發射器出發到擋板的雙縫處用時1秒鐘。光子穿過雙縫到達後面的熒屏上又用時1秒鐘。延遲實驗的意思是,在發射出光子1.5秒鐘後,再決定是否放上光子探測器。因為這時光子是以粒子,還是以波的方式穿過雙縫的事件已經發生了,所以按照一般常識的理解,延遲所做出的決定(放上或不放上光子探測器)是不會影響已經發生事件的。然而最終得到的確定性實驗數據竟然是:在1.5秒鐘時,你所做出的決定(觀察或不觀察)依舊可以逆0.5秒鐘的時間決定光子是以粒子的方式還是以波的方式穿過雙縫。

延遲選擇實驗帶給我們的結果是:現在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會逆時間改變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但卻已經發生過的事件。是你的「看」,不但創造出了現在,而且還在改變著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件!舉個例子。

例如上午9點鐘,你在站台上等待一列從廣州出發,經過上海,終點是北京的火車。在8:30時,雖然你在站台上沒有看到開過來的火車,但是你在大腦中會認為火車在15小時之前,已經從廣州出發了,再有30分鐘就會到達上海站了。實際上你的這種認為是符合常識認識的,但卻是錯誤的。真實情況是:在你沒有明確意識到(看到、聽到、觸摸到)火車之前,火車實際上在廣州到上海之間的火車線路上是無處不在的(圖20-5)。同時,火車也有可能在太平洋中、珠穆朗瑪峰上,甚至月球上。在你沒有明確意識到火車之前,如在9點整你看到火車之前,你的任何決定都瞬間改變著火車的運行狀態。例如你打了一個電話給廣州火車站,或者仰望了一下天空,甚至一顰一笑,你都在決定著火車是否會晚點、脫軌,或者根本就沒有從廣州出發等等事件。

再例如,在你沒有得到確定結果之前擔心家人的安危,擔心某個事件的成敗,擔心化驗單的檢查結果,等等。所有你認為已經發生的事件,在你沒有明確意識到它之前,都是不確定的。而你都可以通過現在的意識決定過去一切事件的發生髮展及其結果。

因此,你現在的決定和認知方式(善或惡的)會逆時間改變著0.5秒鐘之前,一分鐘之前,一天之前,一年之前,直至所有過去時間中,你認為已經發生的,但還沒有被你明確意識到的事件的發生髮展。同時,你也決定著一天後、一年後,直至所有你認為的未來時間中,還沒有意識到事件的發生髮展。

在你沒有明確意識到一個事件之前,你都可以通過現在「看」的方式對其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操作方法是:布施而不住於相。就是以不求任何回報的方式至誠至敬發慈悲心。一有所求就是貪慾,無求就是無住。一有分別就是執著妄想,一有妄求就是迷信。不分別就是第一實相義。第一義即是不可說,就是一念生凈信!

詮釋四:無論時間、空間多麼遙遠,你都在瞬間決定著他們的存在或不存在

為了反駁尼爾斯·玻爾提出的對物質存在方式的哥本哈根詮釋,1935年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科學家提出了EPR佯謬。直到1964年愛因斯坦與玻爾已經過世,物理學家約翰·貝爾為了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發表了可以檢測EPR佯謬的貝爾定理(貝爾不等式)。隨著新實驗設備的出現和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終於在1981年法國物理學家阿斯派克特用鈣原子所做的實驗,一勞永逸地打破了「貝爾定理」。結果證實了兩個粒子無論空間上多麼遙遠,它們都以一個整體的方式糾纏在一起(量子糾纏)。兩個粒子之間確實存在著愛因斯坦曾經認為不可能存在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至今已經進行的所有相關實驗都與哥本哈根的解釋完全一致,沒有一次違背。(本來約翰·貝爾是為了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但是最終卻證明他是錯的。)

這個實驗從本質上證明:曾經糾纏在一起的兩個光子,如果你對其中一個做出觀察,瞬間就決定了另一個光子的存在狀態(波或粒子)。無論這兩個光子相距的空間距離是多麼遙遠——如星系之間(圖20-6)和時間是多麼久遠——如一年甚至一百億年。

量子糾纏帶來的讓人不敢相信的結果是,你現在既決定著眼前的電腦、餐桌上的茶杯、隔壁的鄰居、房門外的汽車,也決定著美國、非洲、月球上、太陽中心、任何一個星系中乃至宇宙的邊緣地帶等所有一切過去和未來事件的存在狀態及其將以何種方式發生髮展著。

所以,你以何種方式看待和認識這個世界,世界就將以何種方式呈現給你。這包括任何空間、時間中發生的任何因果事件。因此你發慈悲心,你的世界就是慈悲的。

如果你對一隻蘋果進行描述,你會描述它擁有的特性是:「顏色是紅的,咬起來是脆脆的,品嘗的感覺是甜甜酸酸的,形狀是橢圓形的」。同樣,量子物理學對構建出世界基本粒子的特性描述是:一、波粒二象性。二、不確定性原理。三、概率。四、波函數崩潰。

量子佛學對以幻象方式存在著的世界的四個詮釋是:詮釋一,一切都是你現在創造出來的,包括時間、空間與萬物。詮釋二,所有在不同時間發生的事件就如同是在同一時間發生著的那樣發生著,一切皆是因果!詮釋三,過去沒有發生,只有在你意識到它的時候,才瞬間創造出了它的歷史。詮釋四,無論時間、空間多麼遙遠,你都在瞬間決定著他們的存在或不存在。

紅色、脆脆的感覺、酸酸甜甜的味道和橢圓形,所描述的都是同一個東西的特性——蘋果。同樣,哥本哈根詮釋描述的也是同一個東西的特性——光子,以及包括組成世界存在的所有基本粒子。量子佛學對世界的詮釋描述的也是同一個東西的特性——心。這個特性用佛祖釋迦牟尼在《楞嚴經》中的話來說就是:「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最終:心即一切,一切即心!


不確定性推動了確定性


雙縫干涉實驗證偽了因果律嗎?——題主的意思是說,雙縫干涉實驗的結果證明了因果規律是不正確的的嗎?或者說,因果規律是不存在的嗎?(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我們需要明確問題彼此雙方理解是一致的)


因為單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結果證偽了因果論?

LZ是這個意思?


我的理解是這樣:

電子在沒有被觀測時是非粒子形態,行為與波類似,所以即使是單一電子逐個通過雙縫,也能產生干涉條紋。

至於要觀測單一電子通過了哪個縫時干涉條紋就會消失,是因為人的觀察會對電子造成影響,使其坍塌為粒子形態,所以只能得到一個亮條紋。

每觀測一次觀察對象,就會改變這個對象,而生成一個新的對象;事實上我們不可能觀察得到觀測對象的「真實面目」:正因為我們觀察它,它才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說到這裡,唯心主義的那些語錄就很有意思了。從柏拉圖」世界是觀念的影子「,到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再到王守仁「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好像就更好理解了。


推薦閱讀:

自然界的激光
為什麼玻璃杯越薄越好?什麼物理原理?
真空鍍膜主要方法
總結(二)——反省錯誤以及重整化群小複習

TAG:物理學 | 量子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