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領域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究竟取決於天賦還是努力?

關於天賦努力 分別看過兩個說法

·「天賦決定上限 努力決定下限」像是大多數人的狀態

·「努力決定上限 天賦決定下限」像是對於天才的狀態

但讀來覺得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 那究竟哪個更趨於正確的說法?


兩者結合。

每個人都有天賦。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如果你不努力或者不懂怎麼努力,就很難找到自己的天賦,最終就無法成功。

所以要學習如何努力。推薦看deliberate learning相關的知識,

另外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自己,了解自己的天賦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天賦。但絕大部分人究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

譬如我自己,臨近退休前,才猛然發現,一直以來被我當成缺點的行為竟然就是我的天賦。回首前半生,展望後半生,發現一生之幸福全賴於它。

每個人都有他的努力。可惜的是,絕大部分人都缺乏思想上的努力。

幸運的是,我的天賦之一就是懶惰,讓我天然屏蔽了這個陷阱。為了可以永久懶惰下去,不得不「努力」思考,頻繁試錯。而不是反覆去犯同一個錯誤。

凡事都有兩面性。

當你的天賦,找不到發揮空間時,天賦帶給你的折磨數倍於旁人,痛苦反而更多。

所以,沒有天賦,反而成了另一種天賦。

當你的努力,連用來尋找自己的天賦都找它不到時,所有努力就都成了你的負擔。

所以,努力避免努力,反而成了真的努力。

與其在這裡糾結概念,不如行動起來大膽試錯。年輕人的優勢,不就是這嗎?

總想繞過反覆失敗這個最有效的學習環節,直接找出所謂「正確」的方法?

一一恕我直言,這不僅比我「懶」,還比我「笨」。


引用我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吧。

兩個觀點。

第一,大部分所謂的天才,其實不過是稍稍聰明而已。我最愛的作家之一,萬維鋼老師就曾經說,當智商達到一定的水平以上的時候(大概是120-130),人的成功就跟智商的增加沒有關係了。這個時候,人的成功依賴的,是精進,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智商屬於稍微優秀的前提下,他的練習頻率,他對一件事的投入程度,決定了他能觸及的高度。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一本有意思的書——《習慣的力量》。連百年難得一見的泳壇天才菲爾普斯,都是一萬小時定律,精進出來的結果。其實一個人的成功,只要基本面不太差(智商120以上,最好130),其他就是拼個人投入。曾經有人做過研究,在天賦跟在大學裡面投入時間都差不多的演奏家,為什麼依然存在水平的高下?研究答案是,雖然這些選手在成人後投入時間相似,但是那些更優秀的選手 ,開始練習的年齡更低(如5歲開始練習 vs. 8歲開始練習),在一生的時間裡投入得更早,積累得練習更多。很多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還輪不到拼天賦之高。而在天賦良好得選手裡面,最後拼得也是努力程度。

第二,我想說得是,一個人的成功,是在努力,天賦,運氣,環境,時勢造英雄等因素後的綜合結果,因此個人的思考與選擇尤其重要。努力跟天賦,是對成功路上的入場券而已。努力而有天賦,不意味著成功的必然。天賦與努力,就像投籃一樣,只能提高你的命中率,但中間的決定因素只有70分。一個很努力而又有一定天賦的人 ,沒有做對人生的重要選擇,也只能過一個70分的人生。而一些資質平平的人,通過超強的自制力與努力,又順著天時地利,反而過上了85分的日子。而一些人,很有天賦,卻在一個個重要的選擇中連續出錯,最後把一把好牌打爛。只能說,一般人,只要天賦不差,有一定的努力,再在重要決定中站穩腳,那麼基本能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只可惜,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人把過多的精力關注在天賦與努力上,而不去考慮選擇。而其實,選擇與努力,對人一生的幸福同樣重要。


天賦決定你的天花板,努力決定你能不能到達天花板


都對,適合不同的人而已。


推薦閱讀:

TAG:努力 | 天賦 | 天才 | 成功的條件 | 成功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