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被父母暴打的記憶真的很難抹去嗎?

今晚跟朋友聊天,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她跟我聊起她的男朋友,向我抱怨為什麼遇到的男人都是這樣子,沒一個好的。

說一下朋友的童年經歷,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疼愛,很小的事情做得不好,就會遭到父母的暴打,比如說家裡的飯沒有按時做好,沒有幫家裡做生意,出去跟朋友玩太久各種很小的原因她的父母都會打她

甚至是她的哥哥還會威脅她幫忙做壞事,去幫他偷東西,偷不到的話也要打她(她家父母重男輕女)

也因為家裡的原因,小學沒畢業就出來社會工作了,有時候她也經常跟我說,剛出來工作那會對她來說就是一種解脫。

她的性格是屬於那種很活潑,也很愛笑,長相算還可以,五官標誌,性格也討人喜歡,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她遇到的男人都是很反人類、她跟我說,從她出社會到現在,要麼遇到的就是喜歡強迫她做不喜歡的事情的,要麼就是跟小孩子一樣,不會照顧人,什麼事情都要她照顧的幼稚男,真的沒有碰到過一個真情實意對她的

她老是嘲笑自己這一生命運坎坷,我跟她說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也改變一下自己的圈子,多看看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書,開闊一下自己的眼界,可能你的想法會不一樣,你遇到的人也不一樣。

但是她老是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改變,書也看不進去,也從來不看新聞之類或者其他的,整天只知道刷某音和玩遊戲。因為她現在沒有上班,整天呆家裡,感覺她越來越頹廢,不知道人生還有什麼意義,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勸她,今晚跟她聊著聊著她又跟我聊起她的童年,感覺童年對她影響真的太大了,好想她能放下,擁有這樣的童年真的很難放下嗎?我很心疼她,她人很好,我希望她能改變,我應該怎麼幫她?


題主,你已經在幫她了。

對於你朋友的情況,她是與原生家庭之間的糾纏太緊了,對於童年被經常挨打的經歷無法釋懷,對父母哥哥還帶著很深的恨,而這個恨讓她與他們緊緊的綁在一起,無法成功的分離。

也就是說,她還是那個家庭的孩子,還在期望從他們身上得到愛,這也是現在她為什麼總是與那些男人在一起的原因。那個內心未獲得足夠溫暖與愛護的小孩,還在尋求補償。在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之前,或者沒有成功從家庭中分離出獨立的自我之前,她會一直重複的去向類似家人(父親與哥哥)的男人去尋求補償,當然結果是反覆的受到傷害。

要理解這個狀態,你或你的朋友需要了解一些心理邏輯。

第一,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創傷經歷,是她在成長經歷中,需要去面對和整合的一個部分,不是她的全部,放到當下來看,那些經歷構成了她的一部分生命背景。

第二,她自己目前的行為(找的男朋友),實際上是在尋求原生家庭的補償,不是真正的戀愛關係,在這種補償性質的關係裡面,她是作為一個曾經受到傷害的孩子而存在的。

第三,在她的童年親子關係裡面,她經歷了一種矛盾-混亂型的依戀關係,即她期望得到愛,又因為曾經的傷害不敢靠近或投入更多。而現在,她無意識的將自己與父兄的關係投射到了戀愛關係中,當然,也將父兄在自己心裡的形象投射到了其他男人身上。所以,她在重複經歷矛盾-混亂的依戀關係。

第四,你的朋友童年經歷,例如經常被打,屬於她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什麼是未完成的事件呢?就是這些事件沒有獲得圓滿的解決,或者彌合。對於你的朋友來講,是一些還不能為自己理解和接納的情景。對於你的朋友來講,核心問題是,她的內心無法接受所發生的一切,或未曾如實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或者無法整合內心對這些事件的衝突。從現在的情形看,你的朋友,一方面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希望改變,成長;但是另外一面,又強烈的抵制改變,固守自己已經習慣的模式。因為這是一個對於她來講的安全區域,除此之外,她不熟悉其他的生存方式。因循守舊,雖然會有痛苦,但是安全又熟悉。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未完成事件沒有被解決的時候,就會一直尋求解決,會通過生活中各種情景來呼喊,例如,她現在的男朋友(她跟我聊起她的男朋友,向我抱怨為什麼遇到的男人都是這樣子,沒一個好的。)這可以理解為一個未完成事件的希望被完成的呼喊。

所以,面對改變,也許你的朋友內心,充滿了莫名的擔憂和恐懼。

那麼,有沒有可能改變呢?

肯定有的,只是,這種情況,需要看她本人是否有要改變的足夠意願或動機(維持現狀的安全感與改變面對的陌生領域的衝突),你作為她的朋友,可以提供陪伴與傾聽,已經很好了,但無法解決她的根本問題。

根本性的解決,需要她去整合併接納原生家庭(也可說是接納那個受傷的弱小的自我),然後她才能在心理層面脫離原生家庭,獨立的去面對社會與生活,當她把原生家庭視為一種支持或資源的時候,就不會再到當下的親密關係中去尋求補償,她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去面對男朋友,從而,男朋友也不再是被投射的父兄。

能做到這些,可以通過閱讀一些心理個人成長的書籍,成本低,但是時間長,有沒有效果全看個人的悟性。另外是做心理諮詢,效果明顯,但是費用會高一些,時間周期不會太長。當然,她也帶著創傷繼續生活,繼續重複體驗童年的經歷。

所以,不是要抹去記憶,而是要去整合與接納記憶。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遭遇家庭暴力和歧視,肯定是會給人生帶來影響。但是影響大還是小,主要取決於當事人後天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出的人生態度,如何看待這些痛苦記憶?

這個人生態度是由當事人自己的天生性格傾向,生活經歷,身邊人思想觀念的灌輸,以及學校里的正統價值觀,人生觀的價值導向影響而共同形成的。

如果當事人的信念是用過去的經歷來完全決定現在的自己,那就很難走出以前的痛苦記憶,而且會怨恨,委屈,放棄自己的努力,這就形成了宿命,輪迴一說;

而如果當事人能夠自己承擔人生責任,為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不被以前的陰影所吞噬,那自然也就受以前的痛苦記憶的影響很小;

這也就是一個人的成長性,獨立性所在。

想要走出原生環境的束縛和心魔,還在於當事人自己。

需要一個人拿出勇氣,膽量,挑戰以前的閉塞沉淪和落後文化,不依賴他人為自己解決問題,才能有機會突破重圍,破土而出,獲得新生。


回憶是抹不去的。

無論誰生命中經歷那些陰霾,都會銘記於心。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有些人有些事既然忘不了就坦然接受,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並不是總那麼頹喪,人總是這樣,對於不好的事情會記很久很久,我也經歷過,甚至想要自殺,但是生命只有一次,為了自己要好好的活下去。

我爸爸打我,但是他也供我讀完大學,每學期都會給我很多錢,也會在我回家的時候請假去接我,也會在我無助的時候心疼我。他也瞧不起我是個女孩兒,我在家裡是沒地位的。但總有兩面,看淡不好的那一面,看清好的那一面,才會豁達。


其實說很難抹去也好,不難抹去也罷,都是要看這個孩子後天的心理理解能力和思想自我認知

有的孩子是認為小時候被父母打,是那個時候必然發生的事情,沒法去改變,更沒法避免,所以孩子有這個和自己內心受傷的那個小孩(小時候的自己)和解的能力,那麼暴打的記憶就會成為他前進的動力,是他寶貴的財富

反之,如果這個孩子,性格柔弱且內向,不願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不會發泄,只會隱藏,那十有八九就會出事,孩子可能會記恨父母的行為,以至於等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後,也會將這種情緒發泄在下一輩子身上,影響還是較大的

所以就像輪迴一樣,如果你不去和自己和解,那麼你將永遠陷入這個蝴蝶效應之中無法自拔


為了懷念童年被打的時光

我在我爸面前抽了一根寂寞的煙……


推薦閱讀:

被收養的人,童年大都過的幸福嗎?
為什麼長大後有條件玩卻找不到童年的快樂了?
幾零後的童年是最快樂的?最好玩的又是什麼?
有多少童年不幸的人?

TAG:童年陰影 | 童年心理 | 童年創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