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霍金和楊振寧差了 100 個費曼?


上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是:「霍金和楊老差了20個費曼。」

我合計著,費曼貶值了?


題主你點評科學家的樣子像極了北京計程車司機點評中南海。


你要知道評價都是主觀的。

最基本的原因:做引力的人少,做場論的人多。知道引力的黃金時期的人有多少......#知道Geroch的人/#知道Schwinger的人等於多少心裡要有數......

如果你把引力和場論的地位對等,那這兩位大佬都是t0.

我忘了是在哪裡Polchinski說如果沒有Hawking我們還意識不到黑洞的重要性。


這個費曼嗎?

吳費曼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因為有的人根本不懂物理還喜歡瞎bb


費曼不是用來衡量兩者差距的單位


大錯特錯。科學家中能量化比較的只有特斯拉和高斯,其關係是

1 特斯拉 = 10000 高斯

也就是說高斯和特斯拉之間差了9999個高斯。


看來費曼是雲物理界的硬通貨


先瀉藥吧。

這句話是完全錯的,錯在哪呢?不在楊先生身上,也不在霍金身上,在費曼身上,100個費曼那是什麼概念,打個比方吧,牛頓是學神,基本上各學科都是滿分了,愛因斯坦差一點,98/99水平,麥克斯韋也是95以上,楊先生考90問題也不大,而費曼是誰,那也是天才中的天才,考80絕對沒問題的,還100個,倆就可以直接懟爵爺愛神了,當然,分數不是這麼算的,科學又不是搬磚,人多力量大,可不是倆就能考160分了,因為就算倆人考試,這個答對的 ,那個也會,差的那一分,可是倆人都不會。

類似問題我回答過,偷個懶,貼過來吧。

如果把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放在同一個班級的話,牛頓同學無疑就是第一任班長了,不僅僅因為他是學神,還因為他小弟多,例如拉普拉斯,這何止是小弟啊,簡直就是忠犬,牛班長也確實牛,懟天懟地懟空氣,把前任代班長鬍克秒成了渣,還揍了數學課代表萊布尼茨一頓,而麥克斯韋同學就是團支書,法拉第同學估計就是學習委員了,因為法拉第同學和麥克斯韋同學關係好,基本就是麥克斯韋同學大哥,不過倆人關係鐵,也不在乎誰官大官小了,而諾貝爾同學就是個學渣,靠倒騰煙花爆竹發了點財,喜歡請學神學霸們吃飯,也混了點名氣。

第二屆班委會,班長就是愛因斯坦了,玻爾同學帶了一幫小弟想搶班長的位置,這群小弟都不簡單,都是稱雄一方的學霸,例如德布羅意、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等,泡利同學很矛盾,雖然他很敬仰班長愛因斯坦,也很瞧不起這群學弟,可是他和班長還不是一個心眼,不知道該怎麼站隊。

可就是這樣一支學霸團隊,還是被學神愛因斯坦秒了,學神愛因斯坦手持兩把西瓜刀,從南天門殺起,手起刀落 ,手起刀落,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眼睛也沒澀,創下了「一人敵一門」的傳說,江湖人稱「愛神」。

所以,這一屆玻爾只能就任團支書,然而這一屆的學習委員就是楊振寧,這時候大家已經不玩西瓜刀了,一般就是坐下喝喝茶,聊聊天,班長愛因斯坦力圖創建統一場論,想把班主任的位子也搶了,班主任就應該是上帝了,可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楊振寧接過班長大旗,提出規範場理論,統一了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完成了班長一半遺願,學習委員當之無愧。

而霍金呢,這人很聰明,首先學了班長搞宣傳那一套,寫了一本《明教中土流傳記》,不對,是《時間簡史》,一時間聲名鵲起,被稱為班長之後社會影響最大的學霸,當然,霍金同學也確實是學霸,從班長的學習方法中總結出來了奇點定理和黑洞不黑,注意啊,霍金同學是在班長的基礎上混的,而學習委員楊振寧同學是和班長一起懟班主任的,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霍金同學勉強能算上物理課代表,其實就這個也有很多人不服,和他一起搞奇點定理的彭羅斯同學就不服,不過彭同學宣傳水平不行,寫了一本《皇帝新腦》,雖然水平也不錯,但是也沒多少人看,彭同學表示,要不咱比比體育,霍金同學激動地拍著輪椅,表示你這是欺負人,要比體育你找團支書玻爾,他是專業玩足球的。

愛德華威騰也表示不服,憑什麼你拍的短視頻名字用我的學習方法,關於霍金的電影名字叫《萬物理論》,這是愛德華威騰的超弦理論,霍金並沒有參與此理論的創建。

霍金同學表示,愛德華,你都和愛因斯坦一家子了,都是姓愛的,你完全可以競爭下一任班長,你稀罕一個課代表嗎?

愛德華威騰想想也是,就等著競選下一任班長。

說到這裡,應該說明白了,楊振寧先生是和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齊名的物理學家,而霍金還在愛因斯坦腳下盤桓,而愛德華威騰已經要站在愛因斯坦的肩膀上了。

說清楚沒?沒說清楚就再說明白一點,在物理學上,霍金不能望楊振寧先生項背。

最後說一下費曼,費曼是沒趕上好時候,要是趕上量子力學開創的年代,那也是響噹噹的一路大神,當然,現在他也是大神。打個比方,那個時候就好比大航海時代,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諤泡利德布羅意,他們就好比是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為什麼沒有玻爾,因為他是老師啊,他就是制定航海計劃,並畫海圖的。

而費曼呢,就是建設新大陸,基本相當於新大陸國父級別吧,而霍金呢,最多算一屆總統,也許還算不上,相當於眾議員參議員吧。


注:全文轉載自中科院物理所,作者趙凱華(北京大學物理系)

您說的嚴重了!沒有那麼誇張。

知乎里關於霍金和楊振寧的文章說的很多。

下面來一波費曼的生平,大多數人對於費曼了解太少!

20 世紀物理學經歷了從經典到近代的革命,蓬勃發展,推動了所有科學的進步,引領了各種現代化技術的產生。可以說,20 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大師雲集。竊以為,20 世紀頂尖的物理大師中,對物理教學貢獻最大的有兩位:朗道和費曼。朗道和栗弗席茲合著的九卷理論物理教程是理論物理的經典,三卷《費曼物理學講義》被美國物理教師奉為「聖經」。朗道和費曼都才華橫溢,聰敏過人,但性格各異。朗道自視甚高,個性鮮明,得罪了不少人,曾因「反革命罪」入獄一年,後為克格勃(蘇聯國家安全部)監控終生,不得出國。費曼性格爽朗,光明磊落,聰明好奇,多才多藝。他體驗過催眠術,破譯過馬雅天文學的奧秘,能雙手以不同的節奏打邦戈鼓,開密碼保險箱,畫模特素描,多達到專業水平。他好開玩笑,甚至惡作劇,使人哭笑不得。有人說,一般的天才別人還可以學,而費曼的天才是別人學不來的。他是神奇的天才,也是魔術師般的鬼才。

著名物理學家費曼(1918—1988)

科學研究方面費曼的最大貢獻在於量子電動力學的建立。在20 世紀20 年代創立了量子力學後,建立量子電動力學的工作就已經開始了。經過許多知名理論物理學家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40、50 年代的熱烈交流, 到60 年代成熟的理論體系才建立起來。為此1965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朝永振一郎、Schwinger 和費曼三人。費曼在這方面的最大貢獻,一是費曼圖解法和費曼規則,二是路徑積分法。費曼圖使量子場論的計算形象化、條理化和簡明化,在同行里非常喜聞樂見。他自己也很得意,將費曼圖噴塗在自家的汽車上。所謂費曼規則,是指量子系統概率的疊加與經典的Bayes 規則不同,不是概率的直接疊加,而是概率幅的疊加。費曼晚年還根據這一規則提出了量子計算機的設想。路徑積分法是把量子「粒子」的傳播規律視為所有可能的路徑按費曼規則疊加,即所謂歷史的疊加。這是量子力學除海森伯、薛定諤之外的第三個等價方案,它在量子力學內的優越性不甚明顯,但用到量子電動力學時其優越性就顯得突出了。

費曼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液氦的超流理論,糾正了這方面理論創始人朗道的一個小錯誤。費曼比朗道小10 歲,兩位高傲的天才都非常欣賞對方的才華。

費曼在加州理工學院的35 年中講過34 門課,其中24 門是研究生的高級課程,本科生選修要批准。純粹為本科生開課只有1 次,即1961—1963年的那次給一二年級開的為時2年的大課。他的課沒有講稿,也沒有提綱,有的只是他想表達的主題思想。助手費了很大力氣才把他的演講錄音整理成三卷頭的《費曼物理學講義》,出版發行,這就是那本備受稱道、暢銷至今、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的名著。《講義》中的部分章節後來還被編輯成單獨的小冊子,如1994年的Six Easy Pieces (《費曼講物理—入門》),1997 年的Six Not-So-Easy Pieces (《費曼講物理—相對論》),使更廣大的讀者群能夠欣賞到這位物理大師的才智和風采。

掀開久遠記憶的面紗,許多選了費曼那次課程的學生和旁聽的教師都說,與費曼共度物理學課程的兩年時光是人生難得的一次經歷。不過,當時的情況似乎並不是這樣。許多學生害怕進教室,隨著課程的進展,本科生到課人數急劇下降。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教師和研究生開始來聽課了。教室一直擠得滿滿的,費曼並不知道他正失去了一部分他特意要爭取的聽眾。若以讓學生通過考試拿學分為目的,費曼的課程是失敗的,課後他也認為自己開的課並不成功。真正從這次課程中受益最大的,不是他原來設想的大學一二年級學生,而是教師和研究生。

筆者遺憾無緣赴美聆聽費曼的精彩講座,只能盡量汲取他講稿的精神和內容,融入自己編寫的教材中。讀者可以發現,我主編的《新概念物理教程》和《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吸收費曼的營養是很多的。

《費曼物理學講義》與通常的《普通物理》或《大學物理》課程最大的不同是其前6 章,也就是《費恩曼講物理—入門》小冊子里收錄的內容。這6 章里沒有數學公式,定性地將物理學的各個方面及與其他自然科學的聯繫介紹出來。但這不是科普,聽起來輕鬆,其中的深邃思想並不那麼容易領會。第一章講原子:物質的原子結構、原子過程和化學反應;第二章以旁觀棋弈去猜測其比賽規則為比喻,說明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第三章介紹物理學與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質學、心理學的聯繫;第四章講能量守恆;第五章說萬有引力;第六章談量子行為。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費曼的教學理念:物理課不能單純講物理本身,與學科有關的方方面面都應該介紹。筆者接受這一思想,在所著教材中多處聯繫到化學和生命科學的問題。從物理學角度看這些問題,確實非常有趣。

物理學是一門精確的科學,需要用精確的物理概念來表述。概念的定義不是唯一的,褒貶不一(概念是人為的約定,且不論對錯)。好的物理能夠以最好的概念表達最多最廣泛的自然規律。「能量」無疑是物理學中,甚至是整個自然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因而是最基本的最好的概念。「能量」這個概念之所以重要,因為它表達了自然界的一條最基本的規律——能量守恆定律。費曼的講課中編造了一個生動的故事,在它的比喻下將「能量」的意義解釋得清清楚楚。我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卷中引用了這個故事,大意如下:

一個孩子有28 塊積木,這些積木完全一樣,而且不可破壞。每天早晨媽媽將孩子和他全部的積木關在一間房子里,晚上她回來後總仔細地把積木的數目點過。不錯,多少天來一直是28 塊。有一天積木只剩下27 塊,她在室內細心地尋找後,發現有一塊積木在小地毯下面。又有一天積木剩下26 塊,室內遍尋不著,然而窗子開著,她探頭向外張望,發現兩塊積木在外邊。再有一天,她驚愕地發現積木變成30 塊。後來她才知道,是一個小朋友帶著他同樣的積木來玩過,多出來的積木是這孩子留下的。她處置了多餘的積木後,把窗子關起來,再不讓別的孩子進來。於是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情況正常,直到有一天她只能找到25 塊積木。孩子有個玩具箱,媽媽想打開這箱子找積木,孩子尖叫起來,不讓她開箱。媽媽只好稱一下這箱子的重量。她以前知道,每塊積木重3 盎司, 28 塊積木在外時箱子的重量為16盎司,她計算後得到:

於是她確信,缺失的積木被鎖在玩具箱里。這箱子沒再打開過,可是積木又少了許多。媽媽仔細調查發現,澡盆里髒水的水位升高了。顯然,孩子把一些積木丟進了澡盆。但是水太渾濁,媽媽無法看清,然而她知道,澡盆里的水原來有6 英寸深,每塊積木使水位升高1/4 英寸,於是她的計算公式里又添了一項:

隨著事態一步步地複雜化,越來越多的積木跑到她無法看到的地方。可是她找到一系列附加項,需要添加到她的計算公式里,以代表那些看不到的積木塊數。這個複雜的公式保持著28那個數目不變。

故事的比喻清楚說明歷史上「能量」這一概念是怎樣從機械能延拓到熱能,再逐漸擴展到電磁能、輻射能、化學能、生物能、核能等多種形式。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換,轉換時的總量不變。物理學史上不止一次地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在某類新現象里似乎有一部分能量消失了或憑空產生出來,後來物理學家們總能夠確認出一種新的能量形式,使能量的守恆律得以保持。雖然我們不能給能量下個普遍的定義,但這絕不意味著它是一個可以隨意延拓的含糊概念。關鍵的問題是科學家們確定了能量轉換時的各種當量,使得能量守恆定律可以用實驗的方法加以定量地驗證或否定。此外,每確認出一種新形式的能量之後,在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論,又能定量地預言一大批新效應,後者經受住了新實驗的檢驗。

以上故事寫在《費曼物理學講義》第4 章里,我很欣賞這一章里另一個問題的講法,即從永動機的不可能推演出重力勢能的公式。這種講法包含的物理思想非常深刻,我也把它納入我自己的教材。

在講「運動」時,費曼也編了個故事,大意是一位女士開車時被警察攔住:「你開了每小時60 英里。」她說:「不可能,我只開了7 分鐘。」警察向她解釋:「我是說,如果您以這種方式開車,您在1 小時後會達到60 英里外。」女士說:「如果我持續以這種方式開車,幾分鐘後我就會在街的那頭撞牆的。」故事涉及的物理概念是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對於7、8 歲的孩子來說,很可能搞不清楚,但一個成年人弄不明白,就顯得遺憾了。《費曼物理學講義》出版後, 一次美國物理教師協會邀請他在舊金山作報告。報告結束時,有位維護女權組織的示威者走到講台下,舉著大牌子,喊著:「費曼,你這個歧視婦女的豬玀!」理由是費曼講的上面那個故事,暗示著女司機不如警察聰明,說她愚蠢。費曼機智地回答說:「啊!我忘了說,那位警察是女的。」幸虧我沒有把這個故事寫到我的書里,我沒有費曼那種機智。

加州理工學院書店費曼專櫃

《費曼物理學講義》最精彩的部分是對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的解說。在卷I第37章里假想的追蹤電子雙縫干涉實驗把量子的波粒二象性說透了。如果您的實驗裝置能夠判斷電子穿過哪條縫,電子就表現為粒子,沒有干涉條紋;如果您的實驗裝置不能判斷電子穿過哪條縫,電子就表現為波動,出現干涉條紋。從經典物理的觀點看,電子的這種行為太神秘了,甚至是「荒誕」的。但是必須承認這種觀點,按量子力學所作的推論都是符合實驗的;不認可這種觀點,推論就不符合實際。關鍵的問題是在量子力學中概率按前面提到的費曼規則疊加,而不是按經典的Bayes 規則疊加。當代成熟的物理學家都會自覺地按照標準的量子力學思路去推理,即to think quantum-mechanically,不去理會其背後的神秘性或「荒誕性」。一些量子力學的初學者,也許他們已經學會了解薛定諤方程,但對標準的量子力學觀點仍不甚了了。費曼的追蹤電子實驗對初學者理解這一問題,大有幫助。我對費曼的追蹤電子實驗特別欣賞,在編寫《新概念物理教程—量子物理》卷時把它引入第1章。這個實驗不僅寓意深刻,而且興趣盎然,引人入勝。2000 年我為清華大學的學生開過一次量子物理課,上課時間是晚上,地點在教室樓里的階梯教室。當講到費曼的追蹤電子實驗時,我發現教室階梯頂層的後門外有兩名過路學生駐足下來倚門旁聽,後來索性進入教室在後排坐下。我的口才遠不如費曼,尚能吸引學生,可以想見他當年的講座會是怎樣的轟動!後來我還發現,美籍華裔教授徐一鴻(Anthony Zee)在他的《果殼裡的量子場論》中將這個電子雙縫實驗鋪陳開來,形象地解說了費曼發明路徑積分理論的思路。讓我們把這個故事簡述如下:

很久以前,在一次講授量子力學的課堂上,教授講著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的標準處理方法:將從電子源S 出發穿過每個洞A1和A2達到接收屏上O 點的概率幅疊加起來,得到電子到達O 點的概率幅。突然有學生問道:若再鑽第3 個洞A3呢?教授回答說,顯然還要加上通過A3的概率幅。教授剛要繼續講下去,學生又問:再鑽第4 個洞呢?教授不耐煩了,說:「聰明的小夥子,我想全班的人都知道,應該把通過所有的洞的路徑都加起來。」 小夥子繼續糾纏:「如果在鑽洞的屏風後再加一個也有許多洞的屏風呢?……如果在這些屏風上鑽了無窮多個洞呢?……如果這些屏風根本就不存在呢?……」教授火了,擺手說:「我往下繼續,還有許多材料要講呢。」

其實小夥子問的正是路徑積分理論的思路:把所有可能路徑的概率幅疊加起來就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徐一鴻把上述故事裡的小夥子取名「費曼」。

費曼1964 年在康奈爾大學為學生作的通俗演講《物理定律的特性》,對物理與數學的關係,對稱性、守恆律、不確定性與概率等問題作了極富有哲理的分析,也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費曼1983 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演講《QED—光和物質的奇特理論》,由好友整理出版,這是他給外行人講概率幅疊加的一本詳細解說。一位出版他講稿的編輯對費曼的演講評論道:「在整個演講中,他駕馭著聽眾的注意力,但決不會偏離演講的目的,那就是對自然法則原汁原味的、深刻理解的表述。通過笑聲,他的聽眾得以放鬆而無拘無束,不會因為那些有點嚇人的數學表達式和高深的物理概念而感到沮喪。還有,他樂於處身於公共場所,表現的像一位雜耍演員,但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向公眾傳播基本的物理概念。」

1986 年1 月28 日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失事,國務卿Rogers 邀請費曼參加事故調查。電視里播放了恩曼的冰水實驗,引起了社會的轟動。事後費曼寫過2篇回憶文章,一篇登在《今日物理》雜誌,長達12頁;另一篇是《你幹嗎在乎別人怎麼想?》的後半本。30年前我剛讀到第一篇時就激動不已,立即與好友們分享了我的感受。事實遠沒有一杯冰水實驗那麼簡單,讀那篇文章就像讀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太精彩了,深為這位科學家的正直和智慧所感動。上述費曼的兩部著作是1988 年出版的,那時費曼剛剛過世。他知道自己患癌症已十多年。在過世的一年前他與好友用科學的眼光客觀地分析自己的病情,最多還能活一年,他像說別人的事那樣冷靜,聽的人都要哭了。一位科學家心境如此豁達,令人欽佩!


費曼是頂級的存在,費曼是QED發現者中的老大沒有爭議,而QED是被精確證實的理論裡面的最高等級的。

標準模型只是QED的擴展,精度遠不如QED。

物理大神,我這麼排:

①牛頓、愛因斯坦,

②麥克斯韋、狄拉克,

③伽利略、法拉第、海森堡、薛定諤、費曼、蓋爾曼、溫伯格

楊振寧進第三檔都勉強,霍金肯定進不了。

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並非完善理論,真正把這套東西整理完善的是溫伯格;楊振寧的非阿爾貝規範場理論,當時就是一個漂亮的數學模型而已,誰也沒當真,包括他自己(試想,如果他當初就認識到可以用於電弱統一和夸克模型,以這種高瞻遠矚且近水樓台的優勢,還有蓋爾曼和溫伯格什麼事啊)

如果算上外圍和古人,還要加上

②歐幾里得

③哥白尼、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


狄拉克的地位應該在第二檔,因為他的全套數學,成為了量子力學的開創者之一+集大成者,也是後來的量子場論的開創者之一。費曼是量子場論的集大成者,蓋爾曼和溫伯格是標準模型的主創者。

麥克斯韋、狄拉克、費曼,三人之所以是集大成者,靠的是他們精鍊的數學表達(麥克斯韋方程組、狄拉克符號系統、費曼圖+路徑積分)承上啟下:不但讓大家深刻理解前一階段的林林總總的成果,還讓大家輕裝上陣向後一階段開拓。可惜費曼除了數學以外的實錘成果不是獨佔性的,所以沒能進入第二檔。

蓋爾曼的夸克模型徹底解決了龐大數目的粒子種類的困惑,他推出的對稱性和粒子構成直接編入了標準模型(儘管後期還有漸進自由等關鍵步驟,但QCD的比較精確的部件,同時也是整個QCD的主軸,是蓋爾曼發現的)。

溫伯格則主要貢獻了標準模型的另一半,把早期眾多規則整理出一個統一電磁作用與弱作用的理論,其預言的粒子被實驗證實。這種統一是繼麥克斯韋統一電與磁之後的又一重大統一,但從歷史地位來看,還是弱於後者。

如果要加個第四檔,有不少人都能進:

④閔可夫斯基、盧瑟福、楊振寧、哈勃、波爾……不全還有其它

其中閔可夫斯基有些悲催,他的簡練數學(閔可夫斯基時空)在相對論中承上啟下,即精鍊了狹義相對論,又是開拓廣義相對論的強大工具。如果相對論也是一幫人提出的,閔可夫斯基絕對至少是費曼級的人物,因為他的數學形式必定讓他成為狹義相對論的集大成者,而且憑藉他優先運用自己的工具,在眾多相對論開創者中也會是一個佼佼者,進入第二檔都有可能……歷史沒有如果。

盧瑟福和哈勃是實驗物理學的核心人物,他們在理論方面的貢獻都局限於觀測結論的規律總結,沒有上升到物理法則的高度。

波爾是個超級組織者而廣受推崇,真正創立理論還是他的同事學生。


霍金的成果被科普誇大太多,有點類似於居里夫人,成果很了不起,但與大神並列還差不少。

黑洞理論的核心貢獻,包括黑洞方程、黑洞分類、奇點與蟲洞等等,這些都不是霍金開創的;再說了,黑洞也只是廣義相對論的極端情況之一,更重要的極端情況是宇宙理論,包括宇宙方程、宇宙分類、大爆炸和宇宙拓撲等等,霍金只是一些邊緣貢獻。(此外廣義相對論的其它拓展還有一些稍小的項目。)

如果黑洞理論或宇宙理論,主要貢獻都是某一個大牛作出的,這樣假設中的人物進第三檔都不見得理所當然,因為一方面,缺乏精確數據證實,另一方面這兩個分支只是把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推導下去,而沒有提出超越愛因斯坦的新物理法則。


100多個費曼的振幅,大多數相互抵消了,只留下經典費曼。


發現知乎經歷了從開始的無限貶低楊,到現在的無限拔高楊。

判斷題:

a. 楊是目前活著的物理學家裡面成就最大的。(√)

b. 楊是與愛因斯坦牛頓比肩的物理學家。(×)

c. 楊是繼愛因斯坦、牛頓之外,與麥克斯韋齊名的物理學家。(×)

d. 20世紀,楊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比玻兒還厲害。(×)

e.楊是比狄拉克偉大的物理學家。(×)

f. 楊是歷史上排名第4的物理學家。(×)

G.楊是歷史上排名前10的物理學家。(×)

H.楊相當於兩個費曼。(×)

I:「 楊是目前活著的物理學家裡面成就最大的。」這句話里,去掉「活著」二字仍然成立。 (×)

J:楊-米爾斯理論是與廣義相對論同樣重要的理論。(×)

K:楊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

L:楊有12項諾獎級別的成就。(×)

.....

x: 楊有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

Y:楊-米爾斯場是諾獎級別的成就,泡利敲棺材板表示贊同。(×)

Z:楊因楊-米爾斯場與米爾斯分享諾貝爾獎,泡利不會踢翻棺材板爬出來。(×)


關於楊-米爾斯場到底有多牛,我只想說,按照諾貝爾獎的頒發標準,大概率無法獨立獲獎。與其他人一起3人分享是有可能的。


老楊和費曼一個級別的,不存在差的問題


開玩笑,楊老費曼倆人也就五五開


知乎現在水平這麼高了嗎?都有資格對楊振寧評頭論足了?楊振寧是幹嘛的你們知道嗎?他的學術研究領域你們看得懂嗎?知道那東西能用來幹啥嗎?反正我是不懂的 我不敢評價他怎麼樣只是聽說他很牛掰,不是物理學博士以上的人一輩子都沒機會接觸到楊振寧研究的東西


楊振寧是現在活著的物理學家裡面,應該是最牛的。比溫伯格,蓋爾曼,希格斯等鬥牛。

這不是一篇歌頌誰的文章,只是闡述我的個人觀點。 也算不上一篇文獻作品。就是隨便聊聊。

頭條上,看到很多朋友在罵楊振寧,在說一些負面的東西。說了什麼,大家看看截圖吧。

我就截圖三個吧。當然從上面大家也可以看到,還是有人肯定楊振寧先生的。

其實楊振寧是世界公認的物理學家。他在量子力學的成就,可以說是舉世聞名的。簡單的了解一下他吧。

楊振寧先生出生於 1922 年,現年 94 歲。早年跟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不過大多數中國人除了知道他得過這個獎之外,對於他在物理學領域的貢獻和成就就知之甚少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介紹一下,這位物理學領域的大牛到底有著多麼大的「江湖地位」。

楊振寧的物理學研究領域廣泛,他在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學理論和量子場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傑出成就,特別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間成果豐碩。

在統計物理方面,他與李政道合作關於相變的一系列研究已經成為經典文獻;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發現的Yang-Baxter方程為可積模型的研究開闢了全新的方向,對物理和數學都有廣泛的影響;他還提出了非對角長程序的概念。

1954年,楊振寧與羅伯特·米爾斯一道提出了楊-米爾斯理論,即非阿貝爾規範理論,楊-米爾斯理論對基礎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

1970年代他與吳大峻合作研究規範理論的整體性質,亦即規範理論與數學上纖維叢的密切聯繫,楊-米爾斯理論的數學性質也是近三十多年來數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τ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楊振寧和李政道通過分析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他們仔細檢查了過去的所有實驗,確認這些實驗並未證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承認,並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楊振寧過去獲得的榮譽:

  1.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李政道一起)
  2. 1980年:拉姆福德獎
  3.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4. 1994年:富蘭克林研究所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鮑爾獎(Bower Award)
  5. 1995年:愛因斯坦獎章
  6. 1996年:博戈柳博夫獎
  7. 1999年:拉爾斯·翁薩格獎
  8. 2001年:費薩爾國王國際獎

除了獲獎之外,楊振寧先生也歷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洛克菲勒大學董事。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物理學會以及巴西科學院、委內瑞拉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學院榮譽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除了學術方面的貢獻,在1970年代初,楊振寧率先回國,為中美關係的破冰、為海外華人消除疑慮,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楊振寧回到美國後,曾先後四次公開發表演講,介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

此外,楊振寧還利用各種機會在歐洲、南美洲、亞洲其他國家演講,不失時機地介紹新中國的情況,促進各國與中國的溝通。楊振寧的破冰之旅更是在華人圈裡引起了轟動和積極的反響。在楊振寧之後,大批華裔學者逐漸消除了顧慮,紛紛申請回國探親、訪問、旅遊。這其中,最有名的是以林家翹為團長、包括任之恭、何炳棣在內的20多人華裔著名學者訪問團來到中國,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接見。

很多人說楊振寧不好的地方,無非兩點。1、年輕時候在美國,老了才回來。 2、娶了相差54歲的老婆。

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家是有國家的,這話沒有錯。 但就貢獻來說,楊的理論是世界性的,對中國來說百利無一害。為什麼我們看不到他的那麼多貢獻,就能看到他的不足。 而且這些不足,往往有一個人,人生際遇的客觀條件。

至於說第二原因,年齡差距是比較大,但也不應該成為攻擊的話題。畢竟兩個人的結合是兩個人都願意的。感情的事情,本來就難說。 類似的人物其實不少,但沒有遭到像楊振寧這樣的話題攻擊。比如謝賢,齊白石,李雙江等等。

我曾經說過,如果什麼時候,思想不值錢了,思考被認為是無意義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應該悲哀。楊振寧能有他的理論,他的貢獻,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我是如何用心,如何刻苦去思考這個世界的。

所以他是值得尊敬的,所有為這個世界的進步作出貢獻的人,都應該被尊敬。就像大家不會因為愛因斯坦不是中國人,而罵他。 那麼為什麼要罵楊振寧先生呢。

愛氏也改過國籍。去看看愛氏的簡介,猶太裔物理學家,確是美國,瑞士的國籍。他是德國出生,但德國人罵他嗎?? 不會的,德國人很尊敬愛因斯坦的。

因為他們都是知道,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個人在歷史的進程中,往往是順從歷史的。

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整理提供。


現在知乎已經這麼高端了?連這三個人的貢獻都能去瞎BB了?


這話得反過來說,費曼和楊振寧差了一百個霍金


費曼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或許改為費曼和楊振寧之間差一個霍金比較合適。

都是一時翹楚,其實不必這麼比較,也沒法這麼比較。但是作為粉絲,大家最津津樂道的就是歷史地位。品頭論足是我輩凡人的通病,大家都很難免俗。請讓我跑題議論一下地位。

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群雄並起之後,從事後眼光看各年代統治級人物:

30年代,費米,朗道

40年代,費曼

50年代,楊振寧

60年代,蓋爾曼

60-70年代,溫伯格

70年代,威爾森

從物理大類講,六七十年代及以後,新興物理領域(特別是凝聚態)快速發展,成就斐然,物理學細分,逐漸已沒有能研究一切物理的統治級人物了。從粒子或宇宙學這類「基礎」領域來說,七十年代「漸近自由」確立QCD後沒有重大進展了,在這個「小」範圍內也再沒有統治級人物了。

或許未來有一天弦論出現重大突破,再回首我們可以說八九十年代有統治級人物。但是如果弦論或其它這類理論(圈量子引力,超對稱,全息原理,AdS/CFT,M理論,額外維……)始終保持在這種既不是成功的數學也不是成功的物理的狀態,那七十年代後就是沒有統治級人物了。畢竟,科學研究以成敗論英雄,而不是以實力論英雄。


這句話誰說的,費曼嗎?


推薦閱讀:

不談物理學的成就,本文總結一下楊振寧對中國做的十大貢獻
愛因斯坦的寓言
歷史上的今天——1857年9月17日,俄國物理學家,「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誕生
愛因斯坦發現牛一定律』有問題, 其實是錯誤判斷
希格斯粒子也沒什麼:科學家正在尋找夠拿5次諾獎的粒子

TAG:物理學 | 物理學家 | 理論物理 | 霍金StephenHawking | 楊振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