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嗔痴慢疑中的痴精確含義是「感情用事」么?

我個人認為不是「智商低」而是「非理性」

例如,色戒中的湯唯,天下無賊中的劉德華、汪精衛、張學良。

請問這種理解對么


菩薩念言。吾與大眾。遊行諸國人間。憒鬧此非我宜。何時當得離此群眾。閑靜之處以求道真。尋獲志願。於閑靜處專精修道。

復作是念。眾生可愍。常處闇冥 受身危脆。有生 有老 有病 有死。眾苦所集。死此生彼 從彼生此。緣此苦陰 流轉無窮。我當何時曉了苦陰 滅生老死。

復作是念。生死何從 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

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

生從有起。有是生緣。

有從取起。取是有緣。

取從愛起。愛是取緣。

愛從受起。受是愛緣。

受從觸起。觸是受緣。

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

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緣。

名色從識起。識是名色緣。

識從行起。行是識緣。

行從痴起。痴是行緣。

是為緣痴有行

緣行有識。

緣識有名色。

緣名色有六入。

緣六入有觸。

緣觸有受。

緣受有愛。

緣愛有取。

緣取有有。

緣有有生。

緣生有老病死憂悲苦惱。

此苦盛陰緣生而有。是為苦集。

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 生眼 生覺 生明 生通 生慧 生證。

於時菩薩復自思惟。何等無故老死無。何等滅故老死滅。即以智慧觀察所由。

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

有無故生無。有滅故生滅。

取無故有無。取滅故有滅。

愛無故取無。愛滅故取滅。

受無故愛無。受滅故愛滅。

觸無故受無。觸滅故受滅。

六入無故觸無。六入滅故觸滅。

名色無故六入無。名色滅故六入滅。

識無故名色無。識滅故名色滅。

行無故識無。行滅故識滅。

痴無故行無。痴滅故行滅。

是為痴滅故行滅

行滅故識滅。

識滅故名色滅。

名色滅故六入滅。

六入滅故觸滅。

觸滅故受滅。

受滅故愛滅。

愛滅故取滅。

取滅故有滅。

有滅故生滅。

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

菩薩思惟苦陰滅時。生智 生眼 生覺 生明 生通 生慧 生證。

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實見已。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時頌曰

此言眾中說 汝等當善聽

過去菩薩觀 本所未聞法

老死從何緣 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觀已 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緣 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 知生從有起

取彼取彼已 展轉更增有

是故如來說 取是有因緣

如眾穢惡聚 風吹惡流演

如是取相因 因愛而廣普

愛由於受生 起苦羅網本

以染著因緣 苦樂共相應

受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受

以是思惟已 知受由觸生

觸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觸

如是思惟已 觸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緣 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 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緣 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 名色從識生

識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識

如是思惟已 知識從行生

行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 知行從痴生

如是因緣者 名為實義因

智慧方便觀 能見因緣根

苦非賢聖造 亦非無緣有

是故變易苦 智者所斷除

若無明滅盡 是時則無行

若無有行者 則亦無有識

若識永滅者 亦無有名色

名色既已滅 即無有諸入

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若觸永滅者 則亦無有受

若受永滅者 則亦無有愛

若愛永滅者 則亦無有取

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一切都永盡 智者之所說

十二緣甚深 難見難識知

唯佛能善覺 因是有是無

若能自觀察 則無有諸入

深見因緣者 更不外求師

能於陰界入 離欲無染者

堪受一切施 凈報施者恩

若得四辯才 獲得決定證

能解眾結縛 斷除無放逸

色受想行識 猶如朽故車

能諦觀此法 則成等正覺

如鳥游虛空 東西隨風游

菩薩斷眾結 如風靡輕衣

毗婆屍閑靜 觀察於諸法

老死何緣有 從何而得滅

彼作是觀已 生清凈智慧

知老死由生 生滅老死滅


《地藏經》里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顯然。不是說非理性的是罪,理性的不是罪。

佛已經不用理性和非理性來作為判定依據了,而是看到底是智還是識。

所以四依法里有依智不依識。

而智慧卻不在意識範疇里。

說白了,就是不管是否理性,都是識,都是無明,都是愚痴。

佛教所謂的痴,更多地是在表述一種「顛倒」:

——把無常的當作恆常的,

——把苦當作樂,

——把四大假和的身體當作真我,

——把不凈的當作清凈。

把這四處徹底弄反了,把錯的當作對的,並且執著於此,才是愚痴。

修行的目標是「轉識成智」。這個詞兒表達得特別精準,

重點在轉,把不完全的,不究竟的,不圓滿的轉化成無上究竟圓滿的。

而不是把智打個壓縮包然後裝到識里。

舉個例子,要治理一條污染的河,必須從源頭治理,源頭的問題解決了,河就乾淨了。

而不是弄上千百根排水管架在河兩岸不斷往裡灌清水……

一勺美酒倒入一缸污水——得到的是一缸污水;

一勺污水倒入一缸美酒——得到的依然是一缸污水……

所以降伏三毒不是在意識境界里讓自己去理性,

佛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阿難就是特好的例證,笨就笨在太聰明……

此答案轉載自新浪微博-嘉言嘉話

?????????????????????????????????????點此下載???????????????????????????????????????????????????????????????????????????????????????????????????????????????????????????????????????????????????????????????????????????????????????????????????????


我佛慈悲,從來沒有教導弟子無情!「感情用事」難道不是慈悲的表現嗎?

只是感情把握好度,不要執著兩端!不著相就談不上愚痴!


從如理如法的角度來說你的理解是對的,但不知你所謂的理性是什麼理性,佛法的如理是如的現實之理。如果你所理解的理性也是現實的理性,那可以說你的理解是對的,而明了現實就是『明』,就是智慧,理就是建立在所明了的現實上的,以此如實之理引導我們的行為,必然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應該說「痴」,是包括感情用事的,也就是非理性用事。

然而痴的範圍更廣,與其相對應的是佛家講般若智慧,不是世間的小聰明,也不是世間的理性,而是更大範圍尺度上的理性,般若智慧。


推薦閱讀:

神奇啊,黑白無常原來是這麼勾魂的!
請問不依靠「憋」與「忍」怎麼斷除邪淫?
每當變幻時~
從唯識的角度來看,小乘阿羅漢為什麼能不入輪迴。阿羅漢涅槃了是以啥方式存在,還能見聞覺知嗎?
我18,心理正常,就是覺悟了,念佛吃素,但要給家裡人燒飯,可以動葷嗎?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