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假如有人在現世中精進修行,有沒有可能在彌勒下生之前在娑婆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成佛沒有那麼快,如果被授記過的人可以在彌勒佛之前成佛,那麼世尊肯定會有說明,經典里也會記載。

佛陀是實語者。

經典記載,佛陀唯一預言到的菩薩、未來佛只有彌勒菩薩、彌勒佛。

如果沒有授記過而想要成佛的人,需要被一個活著的成佛的人類授記,被授記的人也要是一個男性人類,需要是出家梵行的人……等等,滿足八個條件。

巴拉密的基本條件

  諸巴拉密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

  1、至上願,即發願成為全自覺者。一位修行者在第一次被授記成為菩薩時,他必須具備八個條件,即:

  ⑴、他必須是人;

  ⑵、他必須是男性;

  ⑶、修行圓滿至可在那世證悟阿拉漢果;

  ⑷、遇見在世的佛陀;

  ⑸、他必須出家成為一位佛教比丘,或相信業因與果報的沙門;

  ⑹、他必須成就四禪八定與五神通等聖德;

  ⑺、增上行,有能夠完全地奉獻自己的生命給佛陀的極強誠意;

  ⑻、擁有不畏任何艱難去成就佛果的極強善欲。

  當具備以上八個條件時,所發的至上願才能生效。在至上願生起之後,修行者即被佛陀授記為「菩薩」(bodhisatta)。在至上願生起那一刻開始,菩薩即進入「大菩提乘行道」,他肯定將在未來成就無上全自覺者,決不退轉。此後,菩薩可以不需要導師的幫助而單憑自己的能力引發正確地實踐諸巴拉密的「巴拉密思擇智」,而此智是他未來證悟「一切知智」的先兆。

被授記後最短時間的成佛時間的一種菩薩,要經歷四不可數又十萬大劫來累積巴拉密,這是三種菩薩最短的成佛時間了,相對於彌勒佛將要出現的時間,這個累積的時間也是極其漫長的。

圓滿巴拉密的時間

  南傳佛教把菩薩分為三類,即:

  1、慧者菩薩

  又稱為敏知者菩薩,他們慧強信弱。如果他有意在被授記那一世證悟聲聞弟子菩提的話,他有足夠的善行使他在佛陀尚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行時即證悟阿拉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

  2、信者菩薩

  又稱為廣演知者菩薩,他們慧中信強。如果他有意在被授記那一世證悟聲聞菩提的話,他有足夠的善行使他在佛陀尚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悟阿拉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

  3、精進者菩薩

  又稱為所引導者菩薩,他們信慧皆弱。如果他有意在被授記那一世證悟聲聞菩提的話,他有足夠的善行使他在佛陀剛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悟阿拉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

  三類菩薩圓滿巴拉密的時間有所不同。慧者菩薩圓滿巴拉密的時間需要四阿僧祇(asa?kheyya,不可數,無數)劫與十萬大劫;信者菩薩需要八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精進者菩薩需要十六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

以上時間是從被授記為菩薩之後算起

  猶如稻種必須經過固定的時間才能開花、結穗與成熟。同樣,每一類菩薩只有在固定的期限內修習巴拉密,巴拉密才能達到圓滿,才能成就佛果。每一類菩薩皆不可能以任何方法在固定的期限之前證得佛果,因為他的智慧還未成熟,成佛的條件也就不能具足。

需要在此期間圓滿十種巴拉密。

十巴拉密(巴拉密:巴利語, 古音譯作波羅蜜)。

  根據南傳佛教經典,一位行菩薩道的菩薩必須實踐十種巴拉密,也即導向成佛的十種方法。它們依次是: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耐、真實、決意、慈與舍。

  巴拉密是與大悲心和方法善巧智相應而又沒有受到渴愛、我慢與邪見污染的高尚素質。大悲心是視一切眾生如親生兒子的深切憐憫,這種大悲心強大到足以使菩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幫助一切眾生脫離苦海。方法善巧智是把布施、持戒等十種善行轉變為菩提資糧的智慧,也即只視成為全自覺者[3](Sammàsambuddha)為唯一目標。所有的巴拉密皆以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為基礎,而且必須具備此兩種基本條件的布施、持戒等,才能被稱為巴拉密。其中:

  1、布施巴拉密是以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為基礎,願意捨棄所擁有的身外物,甚至自己的肢體或生命來幫助他人的善思。

  2、持戒巴拉密是以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身善行和語善行。

  3、出離巴拉密是在明了欲樂與生命界的不圓滿之後所生起的捨棄欲界之心。

  4、智慧巴拉密是毫無錯誤地透視諸法之共相與特相的心所。

  5、精進巴拉密是為眾生之福利而付出的身與心的努力。

  6、忍耐巴拉密是忍受他人對己所犯之錯的忍耐力。

  7、真實巴拉密是只說誠實不欺的真實語言。

  8、決意巴拉密是對利益眾生之善行毫不動搖的決心。

  9、巴拉密是為眾生之福利與快樂所做的祝願與奉獻。

  10、巴拉密是對所有好與惡之法捨棄愛與恨,採取平等和無分別的態度。

  總之,一切巴拉密都擁有利益眾生的特相,協助眾生或不猶豫地修習巴拉密的作用,現起為希望他人獲得幸福或願證悟佛果,近因是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

南傳菩薩道思想的起源

南傳佛教有關菩薩道思想的經典,主要收錄於巴利語三藏聖典《經藏·小部》中的《本生經》《佛種姓經》《所行藏經》及其批註。其中:

1、《本生經》講述了佛陀在過去無量劫生死輪迴中行菩薩道、修行巴拉密的故事;該經共分為22集,收錄了547個佛本生故事。

2、《佛種姓經》又可譯為《佛史》。共分為二十八品,主要內容講述了包括佛陀在內的二十八位過去諸佛。

3、《所行藏經》分為三品,用偈頌體裁講述了佛陀過去生行十巴拉密的三十五個本生故事。

據《佛種姓經》中記載,佛陀在成道後的第二年,回到了祖國咖畢喇瓦土(Kapilavatthu,迦毗羅衛城),住在尼拘律陀園。佛陀為了降伏因出身高貴而驕傲自大的釋迦皇族,特地顯現了雙神變。沙利子(Sàriputta,舍利弗)尊者知道事由經過後,帶著五百位常隨阿拉漢來到佛陀面前,請求佛陀講述其過去生中行菩薩道及圓滿巴拉密的故事,於是佛陀講述了其從燃燈佛時代的蘇美塔智者(Sumedha,善慧,妙智)一直到維山達拉王時代漫長時間中修行菩薩道的《佛種姓經》。南傳佛教的菩薩道思想即源出於此。

 提前成就佛果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稻種必定在過了固定的時候才會開花、結米與成熟。即使是很勤力地為它灌水等,它也不會提前開花、結米與成熟。情同此理,每一類菩薩是不可能以任何方法在固定的期限之前證得佛果的。即使他每天都以更強的精進力修習波羅蜜、舍離與善行,但因為他的智慧還未成熟,成佛的條件也就不能具足。

  因此必須很清楚地知道只有根據固定的期限實踐諸波羅蜜才能令它們達到圓滿。

綜上所述,不可能有人在彌勒佛之前成佛。

參考資料:

南傳佛教的菩薩道思想?

www.sohu.com圖標

1956年,緬甸的三藏持者明昆大長老(Bhaddanta Vicittasàràbhivaüsa Mahà Thera)在當時首相伍努(U Nu)的多次懇求下,花了十三年的時間編纂了六集八冊的巨著《大佛史》(Mahà buddhavaüsa),其中的第一集上下兩冊即專門解釋了如何修習菩薩道。

《南傳菩薩道》(The 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

原作者:明坤三藏持者大長老

緬譯英:烏哥烈及烏叮靈

英譯中:敬法比丘


可能成佛,但不可能在娑婆世界成佛。成佛的世界不是娑婆世界。


除非釋迦牟尼是騙子…………


連法華經都不敢這麼說,人家說八歲龍女轉女為男,去他方世界成佛。

娑婆世界?還是算了吧


我覺得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的,除非釋迦牟尼是騙子。


有一天你外出旅行走到海邊,隨手抓起一顆沙子,然後拍了拍手,沙子掉進沙灘,你離開了那片沙灘,去往別處繼續旅行。那麼請問,如果你N年掛了之後,蓋在自己墓上的一定是那顆沙子么?

有無量的沙子,埋的時候自然有埋的時候的沙子。

有無量的世界,成佛的時候自然有成佛的時候的世界。


推薦閱讀:

佛教的因果論和機械論有什麼區別?
緬甸仰光——禪修十日記(一)
關於色達的秘密
佛陀:能修忍辱,慈悲易得(圖)—道德真源
有學;無學?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