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道家要跟隨本心,佛家卻克制本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何來克制之說

道家情冥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自有之無,從跡複本也,從跡複本,冥契真空之道,不得出示於人也,即為不示,又安能以俗心相察?


六祖惠能流浪到廣州法性寺,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惠能卻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法性寺法師印宗聞得這番妙論,當即與他攀談,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聞已久的惠能,就請高僧為他剃度,完成出家儀式,並恭請其正式即位禪宗六祖。

對這段公案的註解非常的多,道家也有類似的解釋,只是更直白一些。

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矣。蓋無火則無土,無意則無魄矣。

風動幡動,是意非心。只是佛家經常會把意和心混用。

只是本心這個詞應該是題主的誤會。佛家說的剋制心,其實是意,即一心一意。

舉個例子吧:

桌子上有蘋果,人看見了便說這是一個蘋果。在這個過程中,看見既是心,言說便是意。

意會變,就像中國人說這是一個蘋果,美國人就說This is an apple。仔細觀察這個過程會發現人能看到,這是天生的。但說出來的言語,卻是因為出生後的生活環境所影響的。

一個人無論後天環境如何,都會製造出意,並沿著心意決定自己周邊的事物,這就是思考。而道家就是順著這個意去參自己是誰,所以無欲觀妙。佛家則有很多種情況,一種是類似禪宗的參話頭。另一種諸如念佛,白骨觀之類的引導心意歸一。白骨觀由意靜身,然後見景,調理心性。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剛經的第一品,很多人只是覺得交代了一個講經的環境。其實其中暗含修法,一個人乞食之後,便清理衣缽與腳,然後入座面佛。佛是什麼?無形無相。第一品其實再說,人忙完生活的事情後,所有事情復歸於無形無相。


晉朝崇尚空談,一群名仕每天就是互吹玄學,

西晉敗亡,東晉殘喘

神州陸沉百年,百姓慘如豬狗

現在,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進,則星辰大海

退,則亡國滅種

還有一些人在故作高深空談玄學,

其心可誅


莫謗佛,佛本無心。


這種問題太誇張,但題主不懂就問,挺好的。道家跟隨的什麼本心? 佛家克制什麼本心? 道家順應自然並非順應人的妄想心,佛家克制的也不過是妄心。題主,本心才叫自然,沒有哪家克制本心,眾生皆為忘了本心的眾生,想剋制也沒有,那是眾生本來面目,而眾生皆在迷途忘卻九霄雲外。

題主只是疑惑而且不懂就問。而修行人要是愚痴到以「順其自然、隨心」作為自私自利作惡多端自以為是的「修行」借口,那就呵呵噠了,不過這種思路的所謂修行人應該極罕見。


推薦閱讀:

道家與佛家對後世哪個影響大?
怎樣報答佛恩?
如果世上所有人都做到佛家說的清心寡欲,那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怎麼才能跳出六道輪迴?
佛家一句話,勝讀十年書!靜心禪悟從此刻開始

TAG: | 道家 | 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