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末法時代如何堅持不退轉的修行?

我學佛多年,不精進,一點也不精進啊,時常忘記自己是佛教徒。仰仗男友最近精進無比,我得自省,為何我學習佛法進進退退,我嚮往精進的狀態,也希望生出離心,要是能放下出家或全心全意在家修行更好,但是業障太重…


您說:"為何我學習佛法進進退退,我嚮往精進的狀態,也希望生出離心,要是能放下出家或全心全意在家修行更好,但是業障太重"

您業障一點都不重,反而沒甚麼業障,由您嚮往精進,也希望生出離心,就知您沒甚麼業障。

只是對學佛的次第不了解罷了,學佛在過程,能時時加入一個"練習覺觀",您就在精進,您就在趣向出離心。

練習覺觀自己的"嚮往精進的狀態"的心態,練習覺觀自己的"希望生出離心"的心態,及練習覺觀自己的"要是能放下出家或全心全意在家修行更好"的心態,能時時練習覺觀自己的心態,就在精進,就在趣向出離心,就在在家修行。

學佛的次第是漸次的,不是想要就有的,有時"想要"反而更達不到,禪修(覺觀)時,是只在覺觀,若加了個"想要",反而就不在禪修了。

請參考這篇:

佛陀說人的痛苦源於無明,那麼人無明的是什麼呢? - 自在之路的回答

"

慧學,是學佛的重點。

如何學智慧呢?

學習並練習三十七道品,就在培養開智慧的基礎,熟練了就有開智慧的可能。

三十七道品:

四念住:,由身念住開始學習及練習,若方法正確,四念住的練習,由一開始,就在趣向練習三十七道品。

"

修習佛陀所教導的四念處,就在練習覺觀,練習四念處就在練習三十七道品。

請參考這篇(第十七帖):

雜阿含經學習報告,唯望同修、師兄多多教誨!

雜阿含263經: 精勤修習 隨順成就 三十七道品 漏盡解脫

而覺觀的練習,是在輕鬆、愉悅、放鬆的狀態下,才容易練習的。練習覺觀久了,自己就會體會:禪修是沒有忍耐、勉強、排斥、對抗、抱怨、想要、等等的,就只是中性的覺觀。練習覺觀久了,就可能達到心一境性(念住於一所緣相當的時間),而達到初禪。

所以,先改變一下方式(加上覺觀自己),別想要如何,就只是做日常該做的事,加上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想甚麼,如此而已,輕鬆、愉悅、放鬆,讓自己減少不必要的負擔,越練習覺觀,"中性"的能力會越強,自然的不會有讓自己退步的心態(如:忍耐、勉強、排斥、對抗、抱怨、想要、等等),許多人或許會認為忍耐或勉強是需要的,若是自己能力能勝任,就不須忍耐或勉強。若能力不能勝任,而忍耐或勉強去做是可能會爆發的,我們建議,用覺觀的方式去做,時時覺觀自己,會知道自己的狀態,就不會爆發,該休息一下時,自己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就較不易搞砸事情,讓細水長流。

出離心,是出離煩惱的心,等您有覺觀能力時,清楚的覺觀到,自己笨笨的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牽著走,而生煩惱,自己會自然的生出出離煩惱的心的。

佛教的許多辭彙是結果,不是動詞,但許多學佛人不懂,想要去出離(拿結果當動詞用)。

想要去出離,是一種妄,以妄治妄,是頭上安頭,反而更無法出離。

這兩句古德的話可參考: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許多人以為要除妄,結果以妄治妄,新學了一堆妄

殊不知,只要不再妄,讓原來的妄,自然熄滅就好。

許多人也以為,有一個"真"可覓得,殊不知,越覓越妄,真沒妄時,那狀態或許就是人們想覓的真。

所以,馬祖大師的開導,"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此意。

這篇也可參考:

雜阿含經學習報告,唯望同修、師兄多多教誨!

雜阿含285及286經,世尊以油燈及柴火為例,教導我們不加油添醋的如實修行,火就自然熄滅的真理。

能練習到有中性覺觀的能力,就能體會佛陀及祖師大德們所說的。

若您能有中性覺觀的能力,不論任何時代,您就自然地在修行,不退轉。

有興趣練習覺觀的人,請花些時間,看完這篇末學的回答及接下去有相當多篇:

如何看待宗教等於愚昧這種看法?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感恩!

祝福!

注:

對於忍字,由於被古德用了很多,末學在此,更詳細的說明,希望學習的人別誤解走冤尪枉路。

古人有覺觀能力後,所說的忍,其實就是末學所說的覺觀,有覺觀能力時,做自己沒法承擔的事,訓練自己時,平常人會有的不自在或不平衡,並沒如平常人那樣的發生。

兩種狀況:

1. 還沒智慧,因為覺觀的轉移,而沒累積怨氣,且練習覺觀。

2. 有智慧後的覺觀,看原來習氣的強弱,弱的直接沒事,這叫做銷融,強的是部分轉移,部份銷融。

現今的人,若用忍字,許多人都誤解了古德的用心,而不練習覺觀能力,卻在練習平常人說的忍,許多人就只在累積、爆發的循環中。

古德說的沒錯,但被太多人誤解,所以末學所學法門,直接以佛陀的原意,再解釋一遍。

事實上與古德說的沒衝突,但與現代人的誤解是有差別的。

佛教是練習覺觀為基礎的,許多古德的話語之基源,是因已經有覺觀能力而說的,沒覺觀能力的現代人,若不把佛陀臨終交代的」以四念處為住」練習熟練,很可能會把整個佛陀的原意都曲解了。

感恩!

祝福!


佛講四聖諦,苦集滅道。

苦——修行的原因,為了解脫世間苦,明白為什麼要學佛

集、滅——修行的內容,明白學佛要學什麼

道——修行的結果,明白學佛學成啥

很多人學佛,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

學佛兩年,佛在大殿

學佛三年,佛在西天

壓根就沒有因為體悟到世間苦而精進修行,

僅只是把學佛修行當成一種世間生活的調劑和樂子,

當作處理業餘時間的手段和增加生活情趣的方便,

把修學出世法當作學習世間技術,

目的不明確,態度必然不端正。

正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所有的學佛修行,如果不深悟世間苦,不是為了解脫出離而修行,不退轉都對不起觀眾

因果不虛啊……

鬧著玩兒著學佛修行成就證果——那倒是奇了怪了。

最後祭上達摩祖師的開示,一起共勉:

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自帶白話文翻譯:諸佛所開示的無上妙道,須累劫精進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證得。豈能是小德小智、輕心慢心的人所能證得?若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來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說夢,徒自勤苦,不會有結果的。

此答案轉載自新浪微博-嘉言嘉話

?????????????????????????????????????點此下載????


如諸跡中象跡為勝。於諸想中,無常想為勝。


有些人一看到痛苦就奮發努力,一看到快樂就感到滿足,停滯不前,這樣的輪迴,深入到一定階段都會帶來快樂,這個時候快樂就是障礙,執著於快樂,就在這個層次無法超脫…我之極樂,彼之大苦,沉迷已久,以苦為樂…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不知 不明 不斷 不離欲。則不能斷苦

如是受 想 行 識不知 不明 不斷 不離欲。則不能斷苦

諸比丘。於若知 若明 若斷 若離欲。則能斷苦

如是受 想 行 識若知 若明 若斷 若離欲。則能堪任斷苦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為何我學習佛法進進退退,我嚮往精進的狀態,也希望生出離心,"

-------------------------------------------------------------------------------------------------

是心不退轉?還是樣子不退轉?

個人覺得漢地北傳的可貴之處是縱然再入六道百千萬億次,仍然能記得老師的教誨,給周圍帶來正能量.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推薦閱讀:

人在臨終時會出現的六道現象
宗杲:差別在人不在法(圖)—道德真源
無作之修,「以觀心為最要」
何為「寺」?何為「廟」?叫了千百年的「寺廟」分開後意卻不同
《臨濟錄》之「用處無蹤跡」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