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不愛交流,都是怎麼想?

是不會說還是不想說?還是覺得說了沒用?我原來是個大大咧咧外向的人,但是經歷一些事之後,發現說什麼都沒有用 真的朋友不需要你說什麼就會幫你,假朋友你怎麼求都無濟於事。還有好多事根本沒有人理解,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不說。現在越來越享受一個人獨處,最煩別人打擾,煩和別人虛情假意的笑,又不能把痛苦展現給他人……


更新.

一部分的讀者存在誤解的原因,1,讀者帶入了自身預設立場。與自身立場不符,就不能接受。2,沒有仔細看和理解我表達的意思。3,本答案的內容,無法完整全面的闡述我的整體理論。我添加一個拓展閱讀鏈接,大家可能才能全面理解。

為啥內向的人都不大說話,忍耐極強??

www.zhihu.com圖標

_____________

多種原因。

1,內向者和外向者最大的區別如下

1)對刺激的反應

內向者對外界的較少刺激,有較大的反應,所以他們要盡量減少刺激,減少因此帶來的能量消耗;

外向者卻相反,他們對刺激不敏感,總是主動尋找更多外界刺激,例如社交聚會,喜歡到處找人說話,喜歡湊熱鬧。

2)精力的恢復

內向者好比充電電池,因為消耗很快,所以也需要花很多時間,獨自安靜的充電;

外向者好比太陽能電池板,他們從與外界的接觸中獲取能量,比如通過社交、聊天等,能量消耗慢。

所以,這兩個本質的區別,導致當內向者始終處於溝通能量低時,就會缺乏表達慾望,不想說話的狀態。

2,不是不愛交流,是不能交流,缺乏溝通的技能、經驗。因為一些原因,溝通技能長期不用,不敢用,加上前面一個原因,最終導致用進廢退。

其實內向者如果學會調整自己的溝通能量狀態,懂得在需要溝通時,讓自己情緒提升起來,就可以激發溝通的慾望,會讓自己興奮起來,也就不會面無表情。

而要做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日常多運動,運動完處於興奮狀態時,就和別人嘗試聊天,一般情況下,當人處於興奮狀態時,表達的慾望也會變得強烈,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好好鍛煉。

同時配合學習相關的溝通表達技巧,加以聯繫就能慢慢改善說話能力。

相關具體聊天技巧參考下面的拓展閱讀

============= 拓展閱讀 =================

拓展閱讀,我的其他關於自信、溝通的答案。

人在年輕的時候,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不太會說話,怎樣提高說話的技巧?

你真的通過一些方法變得自信了嗎?

你有沒有因為矮自卑過?

成年之後,性格還可以改變嗎?

約會時除了吃飯看電影還有其他推薦嗎?

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


我之前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我感覺內向的人大部分應該和自己的家庭有關。

我現在感覺內向不是一個問題,內向本身就是自己的性格,性格沒有好壞,只有經過別人經歷過的事情才有資格去判斷這個人的好壞,如果我們本身就生活在泥潭裡,不一定會做出更好的選擇,不要把別人想的那麼強大,活著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的內向是因為交流方式,我不會給別人交流,不懂和人的交流方式是什麼,主要是因為我之前生活的環境,那個環境本事就只有我和我弟弟兩個人,我只知道該如何和我弟弟交流,不用太去考慮是非對錯。而現在這個社會,和別人交流要考慮很多因素,因為怕出錯,所以不和別人交流,特別是在青春期,有一種渴望被別人關注的感覺,卻又不懂,不會。所以內向的人應該有一種渴望被別人關注的。

有時內向的人,會被稱為老實人,在當代社會,老實人,不再是褒義詞,而是一個貶義詞,因為不善於表達,所以在某些事情是會默默忍受,別人知道你不反抗的時候,會把這種事情當做常態,往往內向的人會很吃虧。所以這樣的人,會有一種,很大的反抗心理。慢慢的會把和別人抬杠當做一種交流方式,即可以保護自己,又能去和別人交流。

而往往因為這種錯誤的交流方式,而不被別人喜歡,所以會被別人孤立,也很有可能是自己不想融入集體,而形成形單影隻。因為孤獨所以感情泛濫,想入非非,這樣的人大部分是母胎單身。但是感情豐富,有時候還會給別人提議感情意見。

因為沒有感受的到愛,所以不會愛。沒有被愛哪有的愛,沒有愛拿來的被愛,感情是雙向的,任何東西都是付出才會有回報,感情也是。

內向的人,內心世界豐富,外在世界連和別人如何交流都不知道。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也是通過很多種方式去慢慢的融入這個世界的。我高考後暑假賣過房子,但是我不知道,我和別人的交流方式是不對的,後來我去賣油煙機,不懂該如何去和別人很自然的說話,或者切入主題。慢慢的在改變,現在還不是那麼好,我想會不一樣的。

我為什麼說內向的人和家庭環境有關,是因為我真的見過,那些個被父母疼愛長大的孩子,那種骨子裡的自信都讓我可望不可及。更不要提他們和父母交流,和權威交流的方式,態度,都是我後半生好好學習的東西。

此文章只代替個人觀點,可以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相互學習。

來自soul分享,侵權刪。


飯局上,總有些人喜歡熱熱鬧鬧,有說有笑。

而我總顯得格格不入,破壞了氣氛。

像一個「陌生人」

每日樹洞:第十八期

我是一個典型的內向性格。

也就是家人常說的,這孩子大小就很乖、聽話,老師眼中懂事聰明的學生。

面對這些評價,有時覺得很開心,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在人群中顯得別樣異常,別人覺得很逗的事在自己眼裡卻很平淡,整個世界是如此的平淡無奇,對所有的聊天內容的都提不上興趣。只會以微微一笑,來應對人世荒誕。

似乎世間所有的人都不喜歡沉默寡言的人,而是喜歡侃侃而談的人

終日的沉默,開始了對內向的反思。

從小到大,就被打上了內向的標籤,無法融入到一個群體中去,場面對冷落與嘲諷,悲傷的少年時代似乎就這樣度過。

上了大學,更加喜歡獨來獨往,同學說:你給人一種很有距離感的印象。

我開始嘗試去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學者他們侃侃而談,但這種違背本性的做法常常令自己苦不堪言,焦慮不安。

每日樹洞:第十八期

內向是一種性格,而不是被別人絞殺我們的原罪

艾森克將內向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的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有激進行為,但多少有些悲觀。

在現實中,內向好像是一種原罪,沉默寡言的自己就好像一個天生的Loser。

從出生到現在,只聽過人說外向的性格如何如何的好,從沒有人給內向者一個依靠,內向的人就像社會的邊緣人。

內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拿著別人的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因為內向,在課堂上不曾舉手回答,遇見喜歡的女孩子不敢主動打聲招呼,錯過了競選學生幹部的機會,在人生的前二十年里,旁人給我貼的標籤事:不主動、不合群。

我開始試著去改變自己的性格,畢竟在這個「會哭的孩子有奶喝的時代」,害怕因為內向而錯失了機會。

可我發現,學著外向的我,就像穿著一雙蹩腳的鞋子,不會走路,不僅沒有抓住所謂的機會,反而使得自己不像自己,像一張畫皮,描摹別人的模樣。

如果說內向的性格會失去一些機會,那麼假裝外向失去的則是我全部的快樂。

每日樹洞:第十八期

內向其實是一種原動力

主持人魯豫曾說: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除非和特別熟的朋友,否則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更自在。

內向的人,能夠享受孤獨與安靜,屏蔽了一切的干擾和誘惑,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刻苦鑽研。

除了天才,所有人的成功都是靠著不懈的堅持與努力。性格內向的人處事矜持,關注內部世界,注重內心體驗,擅長把精力長時間聚焦。

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就是一個成功的內向型技術開發人才,他用自己的技術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而這種能力正是來源於內向性格所帶有的專註特質。

之前心理學老師曾和我們說:

「你們別看我在講台上可以侃侃而談,面對你們自信滿滿,但在生活中,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在多人的飯局中都會顯得手足無措,不知該說些什麼好。但這並不影響到我作為一個老師,反而因為內向性格,給了我很多的支持,懂得了專註與耐心。」

每日樹洞:第十八期

內向的人總能從安靜中汲取更多的能量,蓄勢待發

內向的人,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世人皆是從自己的觀念出發來評判他人,

有人說你優秀的時,便有人詆毀你;

有人說你有個性時,便有人覺得你太能裝。

世人這麼多,活在他們的嘴裡,那該有多累。

內向並不是Loser的象徵,更不是別人絞殺我們的屠刀。

當你活得越來越像你,你的優勢才會漸漸展現出來。


從小到大別人只要見了我就說我內向,老師的評語也永遠是希望我外向點多跟同學交流,內向一直都好像是我一個明顯而頑固的缺點,到現在都無法改變。

不過漸漸地我不介意別人說我內向,也不再強迫自己表現的外向了。因為我慢慢發覺,其實並沒有全然的內向或外向,只是力量的源泉不同使我們更偏向某一方。

作為一個典型而極端的內向性格,我不是不愛交流,只是不愛跟不熟的/合不來的人交流,如果非要交流也可以,但對我來說消耗的能量太多,一般都不想主動讓自己這麼累。我會比別人更需要自己的空間,也許一個人靜靜思考,也許什麼都不想就只想一個人做自己的事。外向的人通過社交減壓充電,我通過一個人獨處減壓充電,別人愛融入人群熱鬧地狂歡,我只愛在角落疏離地觀察。

另外的一些時候,我可能只是非常專註地在做著自己的事,可能偶爾心情不好臉上還貼著「滾」字,就讓人覺得不愛交流了吧。

總之,社交太累,有時還需要提前做不少心理建設,能量高的時候尚可以去放放電,能量低的時候只想一個人窩著,不想打擾誰也不想被誰打擾。


只是喜歡更有深度的交流吧,流於表面的,只是浪費心力而已。

一直覺得自己有個社交能量條,用完整個人就很累。所以不喜歡認識太多人,把能量留給喜歡的人重要的人,這樣才最好啊。


推薦閱讀:

TAG:內向 | 外向 | 內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