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留在山東工作的年輕人,你從什麼時間開始察覺山東與南方沿海省份的差距?

最近跟好久沒聯繫大學同學聊天,他在浙江台州某區黨校工作,聊起工資,他說轉正步入正軌以後一年16萬左右。我的工資所有算起來也就他的一半。最近看網上說山東與廣東,浙江,江蘇差距加大,從工作收入來說,確實差的不少。


本人山東土著,

你們眼裡萬惡的濟南市人。

南方省市去的不少,大部分是工作出差,也有個人旅遊,去阿里百度等公司參觀交流過,說不上有話語權只分析一些情況。

首先問三個問題:答主在感慨南方工作的朋友工資大約是自己兩倍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個人的能力差距?

如果答主能力和朋友能力不相上下,為何不去南方發展?

答主朋友黨校在工作,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的工資水平,這個樣本是否有代表性?

然後言歸正傳哈,山東和東南沿海一直有差距,而且也不小,雖說自古以來山東在北方地區屬於富庶之地,但是相比魚米之鄉,嶺南地區都是不可比擬的,氣候,區位,這都是硬條件。雖說山東接近日韓,但是廣東地區直通南洋,更曾是古代很長時間國家的唯一對外窗口。現在網上對山東的評價,對比省市基本都是:城市對比一線,強二線;省對比江浙粵。這是對山東省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情,反過來也是對山東省的認可,畢竟全國經濟第三的成績並不是特別難看,作和全國第一第二比,也是名正言順。相比別人山東並不是一味地沒有優勢,山東已經在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既然選擇在山東工作,就要多對本地經濟政策進行了解。 所以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和東南沿海省份相比,一直覺得有差距。

首先說收入差距是其中之一,這或許與所在行業有關,但更有關係的也有人口問題,山東城市目前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不夠,正在改革陣痛階段,或許題主不知道的是,在90年代左右山東省在西南省市「打工族」中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四川、貴州等西部省市中年人里,來過山東地區打工的不在少數,因為那個時候我國都在發展低端製造,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今產業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這些人在家就能找到工作,自然不少人就不來東部,南部地區了,但是在這個向第三產業轉變的過程中,山東沒有抓住互聯網,高端製造等新興產業的勢頭,所以被不少網友認為山東省「窮」「封建」「破」,但實際山東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縣域經濟、交通,海洋經濟等,都還有所突破,但是也在被後面的省市縮小差距,這是山東的現狀。

本人在媒體行業工作,經常參加一些省市區的政策宣講、交流會議,另外也在山東互聯網行業里,下面講講我看到的山東互聯網、智能製造、第三產業行業發展的情況,也算是給咱們留在山東工作的朋友們說一些情況。

山東留不住人才發展不好第三產業,兩個現象歸結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大型「網紅城市」,因為第三產業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需要人,需要人很集中,只有這樣才有更大的市場,更低的成本,更強的發展支撐,讓縣裡的人到城裡來,讓村裡的人到縣裡來,盡量讓人集中到城市裡來。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樣才能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就好像一個街區有一個外賣員,那麼這個街區最少有1000戶居民(打個比方)去掉不常住,在家做飯,出去吃,這外面員一天有80單這個外賣員才能賺到錢,200單,他可以賺很多,那麼這個城市有1萬個這種街區,外賣產業就發展起來了,但如果這個街區只有100戶人,能接20單他也賺不到錢,那麼外賣員的人力成本就會增加,否則沒人來做,那麼這個城市可能就發展不起外賣行業。但山東現在的現狀就是,人口雖然不少,農業、輕重工業勞動密集型人口多,所以山東在確立新舊動能轉換之後,就要確立發展濟南的城市首位度,合併萊蕪、適當給與經濟、貸款政策,都是在整合發展,希望濟南成為強二線城市,這樣才有人才吸引力,才有第三產業發展的沃土。

另外從我個人經歷說一下省市裡給與互聯網、高端製造、服務業之類的行業發展給與的支持。太遠的不說,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18年下半年開始,「山東省民企高質量發展服務隊」就開始下基層了,很榮幸我所在的單位是其中之一,這些人都是政府口科處級幹部,主要負責給企業政策申報、業務發展這一塊服務。另外在鼓勵創業、高層次創業這一塊也是省級部門牽頭舉辦了「青年企業家發展論壇」,由一些國內較為出名的青年創業者來做講座、分享。年初發布了山東省第二批「瞪羚企業」,瞪羚企業是指創業後跨過死亡谷,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進入高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除了山東省財政給予的50萬元獎勵,山東省瞪羚企業還將獲得該省在投融資、財務法律、管理諮詢、專家人才、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等方面的精準扶持政策,這些企業兩批就有200家,都算是「十強產業」挑選的,也算是未來山東新興產業發展的希望,馬不停蹄,瞪羚企業發布之後省政府牽頭在濟南就「十強產業」舉行了資本對接會,會上基本沒有領導講話等複雜的環節,就是路演、面對面講解,給省內不少新興產業的企業對接了來自全國的資本。後期山東省的想法是將「十強產業」打造成十個千億集群,不管落實效果如何現在至少行動比較多,從一個對接人員的角度看,落實情況,力度也還不錯,所以個人對山東省的「新舊動能轉換」至少決心還是顯而易見的,效果還需要一些時間,現在各種政府會議都在宣講抓落實,雖然不懂政府的工作,但是對於目前整個政府在經濟方面的努力方向,全員抓落實的態度,還是很看好的。

最後總結一下吧,山東可能從區位等先天情況來看,就無法發展成全國第一,方方面面具好的省份,但是揚長避短,努力向上,轉變思想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課題,不少外地、山東人對山東發展不滿意的地方主要在管理思想、經濟思維,還有一些歷史問題。大家也知道目前流行南方官員北調,只要官員不再把山東當做跳板,願意認真改變山東,那麼山東的底子相比全國無疑是非常好的,潛力很大的,轉變現在以60後、70後為主的官員體系思想,是很大的一個工程,但是從南方務實官員主政自上而下,90後新公務員加入隊伍自下而上,只要堅持不懈,我相信我們還可以再多一份期待,畢竟這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既然選擇留在這裡工作,那麼建設家鄉就有自己一份責任。


我不明白這種問題有什麼意義。山東不是近幾年才落後於東南沿海,而是從宋代重心南移開始就比不上了。此後的山東,即使在改開前北方一度復興的時代也沒有南方富(人均gdp全國20以後,156個項目一個也沒撈到),改開前的山東,就和河南一樣,是一個人地矛盾突出,內卷化嚴重,人口外流的農業大省,在全國也是人均財富較低的一檔。改開後東南沿海得風氣之先,山東的崛起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擴大和巨大的體量帶來的gdp總量巨大,與長三角珠三角還是沒得比。

我很奇怪為什麼山東總是拿自己的gdo總量說事,或吹或黑,事實是山東在沿海省份是底子最差(農業人口多,魯西內陸地區人口佔比大),起步最晚(東南開放早,遼寧底子厚)的,發展不如人很正常,拿個gdp第三的頭銜主要靠人口,整天拿這個說事有意思嗎?我國gdp第二就應該比英國法國富嗎?怎麼到山東頭上就搞些莫名其妙的比較?你是太自大還是太自卑?

還有人說是孔孟拖累,兄嘚,儒家的變質是唐代以後,那時候山東早就不是文化中心了,程朱理學陸王心學有山東的事嗎?衢州也有孔家知否?兩千年前的孔孟一臉懵逼。能拿這個當理由的,說明你也找不出什麼深層次原因,人云亦云罷了。山東之所以成這樣,是因為他的區位條件和歷史機遇就給了這麼多機會,它沒本事逆天而行。你不能把省中心的泰沂山脈剷平,你不能把黃河變成珠江長江那樣的黃金水道,你不能改變氣候讓它四季常綠雨水充沛,你也不能讓它遠離拱衛京師天子腳下的位置自由生長。有什麼可指責的呢?


知乎是南方世界觀的陣營 北方會一一被diss的 北方人不要擠 快輪到你了


北方各省,小板凳拿好排好隊,不要著急,一個一個來。


沒留在山東工作但是有機會的話想回山東,匿名來提供另一個視角吧。

研究生畢業找工作,本專業不想干,自學了倆禮拜編程,拿了四個offer,杭州銀行起薪12萬,海康威視起薪17萬,上海電網起薪15萬,深圳邁瑞起薪18萬。讀書那會兒我挺窮的,這些數字我記得很清楚,雖然也知道房價貴,錢不值錢,但是那時候我真的感覺到了社會對我的善意。

後來我去了海康威視,月薪一萬,加年終獎其實比17萬多。幹了兩年跳槽來廣州,現在工作第五個年頭,小公司一線碼農,年薪60萬左右。

我現在想回山東,苦苦尋覓薪資減半的工作,竟然不可得。不僅如此,我發現我一個4年經驗的職業程序員,回山東想找個達到我畢業起薪水平的工作,都有難度,要求各種高,20萬的薪水,要總監級別的水平,要求帶過大團隊。要麼就是一線開發,六到八千,愛來不來。

聽老家的朋友說,在濟南和青島,月薪一萬高手隨便招,月薪一萬五能招部門老大。

你說薪水少但是壓力小?非也,各種明說單休的,996的,要求長期出差or加班的,沒公積金的,外派甲方的,狼性文化的,還有那種上來就是「老闆上面有人就差一個碼農」的。

我tm工作到現在,除了在海康那會兒有過大小周,我就不知道什麼叫單休。你說我是趕上互聯網泡沫水漲船高嘛?是,也不是。客觀的說it行業薪水高確實有泡沫因素,但我不是白拿錢,我要是不想回家在一線城市來回跳,下一步努努力我可能要衝擊一下百萬年薪了。

哦對了,房價,青島房價多少來著?三萬一平老破小?濟南兩萬住唐冶?人家南方泡沫,至少是房價和新興產業一起泡沫,山東光房價泡沫,工資不泡沫,干一個月還不夠還按揭的,這算什麼事兒?

我可能是被南方慣壞了,實在是適應不了山東那種hard模式。這算落後嘛?我不知道,我看我那些畢業留在當地體制內的朋友,過得一個比一個好。但是對於體制外的年輕人,尤其是做技術的(傳統工科還不如碼農),山東真的不是地獄,勝似地獄。


推薦閱讀:

TAG:山東 | 南方 | 中國省級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