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中為什麼泰拉人明明連移動城市都造得出,卻造不出齊柏林飛艇、氣動槍弩?

建造移動城市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等學科。能造得出移動城市,確練這些東西都造不出 真的很不合理。一句科技樹點歪說不過去。


有個問題就在於。

泰拉的科技樹不是歪,而是真的和我們根本就不是一個體系。

泰拉的很多東西看上去都比很厲害,你覺得按理說不應該會會比我們弱。但有個問題就在於,源石技藝這東西,是有門檻的。

還是那個經典的不明所以的解釋。

但大致理解一下,意思就是「唯心主義玄學力量」。

源石技藝既然可以使物質或意識發生改變,那麼得益於這個科技體系,泰拉的人們可以比我們少受許多物理束縛,因此極限可以走的更快。

同時,源石技藝基於不同人群,表現性狀也是千奇百怪的。

有會放電的(雷蛇,格雷伊),有能產生熱氣的(煌),有能改變新陳代謝的(葦草),有控制鈣元素的(塞雷婭),有能偵測生物的(安比爾),甚至不明能量的(阿米婭)等等等等……

可以說,雖然是同一個源石技藝體系下的存在,但大家的能力都千奇百怪,並且很多甚至獨一無二。就像格雷伊和雷蛇、布洛卡雖然都是電力系能力,但能使出5400萬流明高閃電流,並且事後當累趴下,這種大招的,只有雷蛇(雖然遊戲里表現起來,布洛卡和雷蛇技能很相似。)。

而目前,除了我們的六星真神奶盾,沒出現過第二個能控制鈣的能力的角色,甚至沒有第二個能針對性控制某種物質的第二個角色出現。

初雪的鈴鐺、巫戀的小莫提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那東西就是玄學,都不打算解釋了。

說白了,很多東西,就是特別玄學,很依賴源石技藝「適應性」。(不是強弱的適應性,而是功能的適應性。)

因此,源石技藝體系下的科技樹,分支特別多,而且某些也比我們更遠。但是每一支都特別細,靠少部分人承擔其發展。

這就導致了有些東西,有些人是真做不到。

為什麼我們世界的槍械那麼便宜?因為普及,導致了產量和訂單充足,產業做大,成功形成了工業流水線式製造。為什麼普及?因為這東西真的太方便了,無論是便攜性,維護成本,耐用性,學習成本,射程,還是威力,真的是全方位吊打冷兵器 ,哪怕是近戰,也是槍厲害,除非是混戰,怕傷到友軍所以不開槍。但方舟里,可就不一定了。

現實中,是個成年的健全人,經過簡單的學習就會開槍,雖然可能打得不是太准。但端著槍突突,肯定沒問題。弓弩練好幾年都不一定能完全精通,何況威力還不行。

但泰拉依附於源石技藝體系下的銃,依靠源石技藝激發能量,推動子彈。而目前,除了天使一族莫名適應地特別好。其它種族都一般,甚至有的很差,午間逸話傑西卡劇情里都說了,控制不好的會啞火,甚至炸膛。這就導致了,泰拉的銃,學習成本,超過了弓弩。現實世界中,要是有人能好幾個月學不會小手槍怎麼開火,怕不是能去領殘疾證了。

加上泰拉人,能鍛鍊出超越我們世界的離譜體能,某些人依靠大力出奇蹟,甚至能超越源石技藝的威力,送葬人這種慣用槍械的選手,都尚有徒手單根手指,破壞野獸動脈,飆隊友一臉血的力量,那專門的「力量型」選手的破壞力可想而知。

加上各路花里胡哨的法術能力。射程這方面的優勢也不一定存在了。

我們現代槍械的繁榮,是因為火藥武器在板甲時代就已經展現出吊打一切的優勢了,導致再次之後,作為單兵便攜的幾乎唯一選擇,所有人都圍繞此不斷發展。加上各國之間商業流通,技術互換,才發展成了今天這個局面。

那泰拉呢?各種武器誰也不服誰,爭相發展,加上泰拉各國之間商業不互通,種族也不一樣,導致先天能力值也天差地別。導致這個世界的很多東西真的很難量產。

也就移動城市、智能通訊系統、自動化技術之類的……這些,人人都真香的東西可以高速發展了。


翻了下記錄,知道你為什麼每次問設定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嗎?

因為你只要你「想要」的答案,別人說什麼都沒用

能不能造氣動弩和飛艇,不知道,設定里沒說,但感官上應該是能的,但造出來之後是現實中的弩和飛艇,還是魔法一樣的原石技藝加持的黑科技,那就不知道了

也許可以拿出一萬個理由,例如飛艇抗天災能力差,例如原石技術開發出的武器更具有優勢,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編劇這麼寫,讀者也買賬,那就這麼寫,別人管得著么?也許以後有,也許就永遠沒有,看他會不會這麼寫

硬要什麼都按現實中的來,那麼唯一適合你的也只有絕對紀實類的藝術作品,全紀實,不加工,復讀歷史,以現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世設作者估計沒人、甚至沒有任何團隊寫的出來

幾乎所有幻想類設定的藝術作品,都不會歡迎別人拿著現實中的強行對比,因為幻想之所以是幻想,其本質就是脫離現實的

戰錘系列為什麼科技那麼發達還在整一戰軍隊?合理嗎?從現實角度來說不合理,但無論是為了玩家買賬還是為了棋子銷量,都促使gw這麼整

假如如果你跑去錘吧問「為什麼他們要整黎曼努斯和毒刃這種超大鐵坨坨卻不用現代坦克,是造不出來嗎?」你猜你會不會被當成吧寵

假如你去問sc系列為什麼人類導彈技術能畸形成那種樣子?造的出戈爾貢為什麼不整個陸地裝甲集群來鋼鐵洪流?還在用讀作坦克寫作自行火炮的憨憨裝甲?是不是造不出來?會有人搭理嗎

回到舟游,那不都一樣么?他就是個偶爾使用看似大型工業產品,實際上全世界都在用實質是魔法的「原石技藝」的奇幻遊戲啊

玩個暖暖我得靠服裝設計和別人PK決勝,假如你問我為什麼不從裙子底下掏出可靠的同志用152鐵拳直接把人家超度了,是不是造不出來,那我也很絕望啊


第一前提錯誤,泰拉世界飛艇和氣動槍都是有的,羅德島精英幹員scout使用的就是氣槍。

為什麼和現實世界不一樣、不普及?

明日方舟本質上還是魔幻世界觀,一屆普通的女大學生槐琥也能跟超英電影一樣在大樓之間跳來跳去一拳打碎牆壁,而也僅僅被評價為身體好而已,博士一行的飛行器被火箭彈擊墜這群人可以無傘迫降毫髮無傷(除了一個後勤飛行員和弱不禁風的博士),一般意義上的子彈對於擅長戰鬥的一部分泰拉人來說大概是沒什麼殺傷力的。所有幹員/敵方明確提到使用的是槍械的情況下大部分都威力不足,僅僅在精準度、射速上有天賦和技能的描述,要麼泰拉世界觀下只有橡皮彈,要麼普通子彈對於一個健壯的泰拉人殺傷力和橡皮彈區別可能是不大的。傑西卡的槍提到過要使用專門的源石蝕刻彈,即使這樣仍然是殺傷力有限,傑西卡的被動只有精確射擊而技能竟然是拉煙。

在一個徒手能打碎牆壁的世界觀里,靠臂力拉弓的單發傷害比小手槍來得高太正常了,一般人因為源石技藝比火藥威力更強大也沒有研發火藥槍的動力,對於軍隊來說意義也不大。

其實還有一個側面體現的地方,小火龍的噴火器原先是作為噴射源石蒸汽的生化武器使用的然後被羅德島覺得太不人道移除了這個功能,合著你們泰拉人拿著汽油噴火器就是普通防爆治安武器了么。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曾經在nga看到過相關的解釋,

全文大意如下:泰拉所有機械通過源石驅動,離生產源石的大地越遠。源石效果越弱。因此很難有高空飛行器的出現。

具體帖子截圖在這裡,鏈接在這裡https://ngabbs.com/read.php?tid=21746821

以下是該作者的假設,大家可以看一看:

從第七章整合閑雜人員對壞男孩和好傢夥的反應可以看出,飛行載具並不是十分常見的東西;而第五章中老陳對羅德島擁有飛行器也表示了驚訝,可以確定載人飛行器在泰拉存在,但少見且僅僅少部分勢力擁有。

但「飛行載具少見」這點,和泰拉的科技狀況是衝突的。源石引擎的力量足以驅動移動城市這種現實不存在的龐然大物,而載人飛行器這種裝置需要的能源遠遠低於這個量級。如果載人飛行器無法普及,那麼只有兩種可能:技術達不到,人為壟斷。

先說人為壟斷。結論是不可能。在泰拉這種聚落全部為可移動的模式下,飛行載具作為交通方式遠比車輛來的安全便利,無論是從躲避天災還是城際交通的角度來說,飛行載具必然會逐漸劃歸民用,就經濟效益和安全形度都是如此。

然後來說技術達不到。

技術達不到,一是指泰拉人做不出飛行器。這也不可能。從技術角度來說,移動城市比飛行器不知道高到哪去了,飛機最初是由萊特兄弟造出來的,這玩意需要的知識水平並沒有那麼高;熱氣球就更別說了,原理極其簡單,只對工業水平有要求。更何況,無人機這玩意是存在的;小型化且無人駕駛的自主飛行物都能做,沒道理做不出費用相對低廉的飛機和熱氣球。

那為什麼飛行載具難以製造?

說到這裡,就繞不過泰拉工業與技術的命脈,源石。

首先,現實造不出移動城市,而除了載人航天之外的常規科技,泰拉中都能找到對應物或替代品。

由此可知,泰拉的科技水平至少不落後於現實;而泰拉的能源利用裝置,源石能源,比現實的能源要高效。

那能推動移動城市運行的源石能源,如果本身是一個獨立系統,沒有理由不能推動飛行器的運行。但飛行器稀有這種現象存在於泰拉,則可能說明一件事,作為能源裝置的源石引擎,無法在移動城市與飛行器中以同等效率輸出能量。也就是說,同一個源石引擎,在移動城市裡就吊打核電站,在飛機上就弱到連第一代蒸汽機都不如。因而,對於飛行載具,只有部分掌握核心科技的勢力才有能力研發使用。

但為什麼呢?行於大地的移動城市與行於高空的飛行器,有什麼決定性的差異?

答案是海拔,或者說距離大地的距離。

眾所周知,源石是超自然產物,那麼可不可以假設,源石的能量與大地的距離成反比?

大地一直是方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各類pv和檔案中這個詞頻率很高地出現著;而這個世界的名字,泰拉,詞源terra,本身也有著大地、大地之神的意義。在方舟語境中,大致可以確定大地—泰拉—這個世界。

而與源石不親和的深海獵人們,他們居於深海中,遠離了大地。一旦來到陸地上,他們不能流血,以免造成某些不可知的後果。

居於深海中的其他種族,日落即逝與年,至少年使用的力量並非源石技藝,可知深海中的種族與源石具有不親和性。

那麼做一個總結性推測:距離大地越遠,受到源石的影響越弱。

而據克蘇魯神話,大西洋的封閉水體其實起到了一個封閉拉萊耶的作用,克蘇魯的精神被水體阻隔;那麼同理,居于海中的種族不依賴源石,是因為大地的精神受到了水體的阻隔?

那麼做一個大膽的推測;這片大地,或者說星球,擁有著自己的意識,源石則是其意志的體現,是大地的精魂;源石的高能量其實是與這顆星球的相互作用,距離地表越遠,這種作用越弱,提供的能量越少,從而變相地抑制了飛行技術的發展;阿戈爾人的一支與相對種族則發現了這種聯繫,他們進入深海以斷絕自身與大地的聯繫。

第一次編輯

大家有關的探討我都仔細看過了,現對其中比較突出的幾點矛盾點做一個我自己的解讀。

1、天災的存在令高空飛行非常危險,高空中天災雲里源石含量更高。

先說結論,天災越密集,飛行載具的發明就應該更加先進。原因無他,移動城市這種東西,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比飛機跑的快,要是移動城市能開成超跑,對幾百層高的樓是毀滅性打擊;從躲避天災的角度上來講,飛行載具比地面載具更加實用。並且,泰拉有天災信使和成熟的天災預測系統,至少可以提前二至八周,這種超前的時間跨度足夠航空公司預知並躲避天災了。

再說天災雲。首先,天災「可能」是源石的傳播媒介,就說明在泰拉的科研背景下,天災和源石的關係尚未解明,既然如此,天災和源石的傳播就絕對不會是簡簡單單的類似水循環的純物理流程。從源石的性質和用途上來說,應該也不是能會在常溫下進行三態轉換的物質,不然天災中的強降雨、龍捲風、極端霧霾簡直就是生化武器,畢竟源石直接進入人體就會導致礦石病,崖心和小火龍的檔案都有說明,如果天災中有大量源石以液態或氣溶膠的形式富集,那感染者應該比現在多的多。

綜上所述,我個人傾向於天災與源石的傳播是超自然的、非現實的甚至是玄學的,天災後遍地源石並不能說明天災雲中也富集源石。

2、源石引擎不能小型化,所以不能裝載在載具上。

結論也是不太可能。

由移動城市的發展史可知,泰拉應該是經過了「第一次源石工業革命」之類的東西,才發展成了現在的移動城邦式文明。

這裡就有一個先後順序。是先有了源石引擎,後有了移動城市。而移動城市的前身,是越來越大的載具——那麼為什麼載具會越來越大?為了在短時間內令更多的人逃離天災影響範圍,而這點和飛行載具發展的底層邏輯是吻合的。

同時,由於源石引擎最開始只是作為載具的新能源裝置應用,那麼它一開始絕對不會設計成碩大無匹、無法裝在載具上的樣子。沒有人能未卜先知,移動城市是源石引擎的產物,那麼源石引擎最開始是不會做成那麼大的樣子來適應移動城市的——在初代源石引擎發明時,還沒有移動城市這種東西。

那麼,既然初代源石引擎能應用在地面載具上,為什麼不能應用在飛行載具上?

3、可能有內燃機、蒸汽機在泰拉和源石科技同步發展。

關於這點,我個人持保留態度。就目前來看,在泰拉出現的所有工業產品並解釋了原理的,都是源石工藝的產物,雖然很反常識。

懾砂的檔案里,哥倫比亞武器工業研發其實是靠源石工程學驅動的,他的榴彈槍也是源石工程學製品;W的炸彈和遙控器其實是法術,手裡的遙控器在劇情里叫遙控法杖;曾經有大佬考據,傑西卡的槍構造上有問題,並非現實中的擊發構造;而鞭炮這種小東西,也是由源石驅動。

假設,僅僅是假設,如果人類在內燃機前就掌控了可控核聚變和小型化,那石油可能只會作為普通的工業原料存在嗎?

退一步說,即使內燃機在發展,也無法解釋為何飛行載具不發達。現代超跑的引擎並不比齊柏林飛艇的引擎低級,如果能把內燃機發展起來並作為飛行載具能源,那飛行載具作為獨立於源石科技之外的產物,不會受到天災影響,僅僅航空方面的市場就能養活這個產業。但是並沒有。如果能做出內燃機,那能飛為什麼不飛?泰拉大地上有禁空壓制?

4、不需要。術師可以滑翔,強者不需要飛。

這個還是不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當術師,術師也不是個個會飛。人與人之間對源石技藝的親和有很大差別,懾砂的檔案中可知,別說法術,就是源石驅動的武器都不是人人會使。在泰拉,甚至沒有人人都能自如使用的武器,會飛的術師只是一小撮人中的一小撮人,更別說人形天災了,就那幾個而已。

而科技是面向大眾的。是普適於所有人的。現在能飛的術師在源石引擎前還是能飛,人形天災原來還是人形天災,但移動城市最終還是發展了起來。因為移動城市是面向所有人的產物,但法術能力不是。

另外,泰拉是有飛行載具的,只是很少而已。並不是不需要。


因為泰拉的科技分成兩個部分。

1.術士和信使日益研究的源石技藝。

包括武器,法杖。乃至各種生活用品,冰箱,爐灶,電力也是源石技藝為主提供的。

2.先史遺產。

已經證明羅德島是先史產物。是土裡挖出來的。

也就是曾經文明滅亡了一次。目前泰拉大陸是第二文明。

就像學物理的高中生。他們大部分並不知道牛頓定律,歐姆定律,電磁轉化的推導過程。

但他們就是能根據書上公式解答考場問題。

就像你現在能用手機看知乎,但你並不知道怎麼編程,怎麼製作硬體。來組成這個手機。

移動城市同樣也有可能是根據先史留下的圖紙和技術組裝出來的產物。

他們並不懂原理,也就做不到發展衍生科技。

這種技術只是靠別人的空中閣樓,並沒有真正理解。

類似於外星人現在直接地球送了一個融合機圖紙,用地球的材料就可以製作,可以隨意把物種的DNA融合。造出產量巨大,產量巨高的水稻。

為了利益人類肯定會先製作使用著。

這時候外星人的小朋友就會在外星知乎上問?

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連融合機都造出來了,還不能造出質子炮?核聚變飛艇?


推薦閱讀:

比較鹹魚又零氪,這樣的box如何繼續在明日方舟里倉鼠生存?
如何看待《明日方舟》端午節時遊戲內無任何有關內容?
為什麼《明日方舟》的人氣居高不下?
有風笛還推薦換推進之王嗎?
你認為《明日方舟》最強的幹員是誰呢?

TAG:手機遊戲 | 明日方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