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經歷過生死了,想開了對什麼事也就這樣了?


題主的這個問題,可能有些模糊。

有些地方我只能猜測了:

1 「生死」

「經歷過生死」可能……是指,題主看到嬰兒的出生,看到其他人的死亡而不是自己的死亡。

我個人猜測,

題主可能「沒有」經歷過自己的出生,

大部分人對自己的出生都記憶模糊,可能都是一兩歲之後才記事。

題主自己的這一世的死亡,可能還沒到來。

瀕臨死亡並不是「經歷死亡」。

經歷死亡,可能包括佛教說的中陰階段。

所以,題主說的「經歷過生死」這句話,可能是假話。

題主可能是想說他人之生死給題主帶來的悲歡體驗。

2 「想開了」

這個詞可能比較不確切,什麼樣的程度算是「開」呢?

對眼前的這些事「想開了」,也許未來還會有讓題主想不開的事出現。

3 「什麼事」

這個「什麼事」裡面,可能也包括題主自己必將經歷的自己的「死亡」,

而題主目前可能並沒有經歷,

所以,「就這樣了」可能暫時無法「這樣」。

死亡到來時可能出現的「大恐怖」,許是一個挑戰。

----------------------------------------------------------

從佛教的說法來看,

達到「想開了」,「對什麼事也就這樣了」,

可能需要有順序的修行,也就是有次第的修行,

這其中包括了對他人之生死的體驗和思考。


經歷過生死,所以不懼死亡,什麼事都看開


放下



什麼事也都看開了


突然想到一篇語文課文,《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好像有點不切題~


推薦閱讀:

TAG:生與死 | 生死觀 | 看透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