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吹捧明朝,並且拿清朝對比?

我了解的歷史好像跟明粉不一樣,清朝末期很爛這毋庸置疑,鞭屍多少遍都不為過。

但是明朝末年同樣是爛的一匹啊?西域、內蒙、東北全丟,皇帝被俘虜,海禁、貪污、倭肆虐,東林和閹黨爬在人民身上吸血,在遼東被女真大敗,陝甘饑民餓死的不計其數,起義軍勢如破竹,崇禎死後舊將紛紛降清,南明也是內鬥不斷,嘉定三屠殺漢人最多的還是明朝舊將李成棟的部下........

明粉在把明朝說成天朝上國,賢明盛世的時候,是否考慮過這些問題?


我為什麼吹捧明朝,是因為你越研究越會發現明朝的可愛。

我不知道把明清設為同一個議題板塊的發端是什麼時候,言必稱「最黑暗的明清」、「明清停滯論」、「明清倒退論「,「閉關鎖國的明清」。這樣的刻板印象,又伴隨著清宮劇的熱播,清朝輕鬆洗白上岸,留下一個鞋拔子臉的太祖像和一個個放飛自我的皇帝群像,繼續惡名昭彰。

乾隆(《清高宗實錄》卷九六四)在編纂《四庫全書》時,就下令將有所謂「抵觸本朝之語」的圖書,盡行銷毀。據孫殿起(《清朝禁書知見錄》)考據,毀滅的書數量幾乎與四庫全書所收書籍量相當,都是三千多本。這造成多大的明史曲解、辱沒,可想而知。

之後,民國時期的一些史學家(吳晗、丁易)借朱元璋和明史來影射蔣介石的黑暗統治,這種影射在當時確實起到了相應的政治作用。但也對明朝一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解讀,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到後來,美國學者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出版,旋即成為風靡一時的暢銷書。現在仍然在豆瓣讀書歷史類目下都是排名很靠前的推薦讀物。黃仁宇的明史觀,是採取「大歷史觀」的論法,以論帶史的方式,拼剪歷史,只徵引符合自己觀點的史料又「掐頭去尾」的處理,以契合自己的觀點。後來有學者就對該書第七章《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家》所引用的論述進行核對,發現多處的斷章取義(潘叔明、許蘇民:《&<萬曆十五年&>對李贄著作的誤讀)。

這些扭曲與辱沒,可能也是很多明粉痛心疾首的地方。他們本可以像稱頌漢唐一樣自豪於祖先的榮耀,但卻被不明真相的群眾,拿著充滿偏見的言論,滅了high。

明粉的努力,可能只是想讓「沉冤得以昭雪」、想讓「真相得以大白「。

明朝的可愛,是在於它對百姓的好。明朝對付官員很殘酷,但對老百姓很好。

很多人吹捧宋朝「人權法治」做得好,但更多只是「官權法治」做得好罷了。宋太祖定下「刑不上大夫」,號稱「以寬仁而治「的宋朝,一方面對士大夫廢除各種刑法,形成特權階層。而對老百姓卻恢復肉刑和酷刑。臉上刺字是宋朝特有的(秦漢時酷刑)、醢刑(剁成肉醬,商紂時酷刑,已消失上千年)也死灰復燃,被廣泛使用。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宋代酷刑論略》這本書。

宋朝的文官們,自己從來不會被挨打挨殺,所以也特別有勇氣、特別有動力虐殺敢於反抗他們統治的老百姓。

而明朝,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就明確規定:「不許使用黥、刺、腓、劓、閹割之刑。」

明初宰相胡惟庸私自處死撞死他兒子的車夫,就被朱元璋要求殺人償命。內閣首輔楊士奇的兒子打死人,被明英宗下令處決。

明朝官員要合法殺掉一個普通老百姓,要從縣官判決,到送州府複審,再到送都察院、大理寺做複核,再打回原籍地。總共六次審查,但最後殺掉犯人,還要皇帝打勾(勾決)。

在古代社會的標準來看,明朝的「人權法治」算是很好了吧。

有人認為,在朝堂上公然打官員屁股,對普通人人權還能好到哪。這本來就是一種邏輯錯誤,把矛盾關係搞成了因果關係。

明朝的可愛,在於他的老百姓過的好

有個詞叫「五穀豐登」,它的含義是,在沒有戰爭和災害的情況下,老百姓辛勤勞作三年,可以攢一年的餘糧,攢夠三年餘糧,就叫做「登」。也就是在古代一個老百姓想要五穀豐登,需要在沒有任何侵擾的前提下,豐收九年。如果好年景維持十八個年頭,就有六年餘糧,就稱為「平」,意味著和平穩定。如果攢下九年的餘糧,就可以稱為「泰平」。一個天下泰平,需要整整二十七年的和平時光。

泰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沒有戰爭和災難的歲月,在古代又是多大的奢望呢。

漢武帝時期衛青連續兩年的兩場對匈奴的大勝仗。一次殲敵一萬五千人,一次殲敵一萬九千人。

漢軍損失兵馬十餘萬,為了安撫活著的士兵,漢政府不得不拿出二十餘萬斤的黃金來,這二十餘萬斤黃金就是二十餘億錢。之前供養官員一年只需要三千萬錢,而一次戰爭賞賜就是官吏俸祿的幾十倍。

為了滿足漢武帝的擴張慾望,他的大臣們開始幫他賣官鬻爵,開始搞貨幣摻雜製造通脹,搞算緡告緡,搞鹽鐵官營。

正如吳曉波所說,在這樣的法治下,老百姓財產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皇恩浩蕩」的前提之下的。

包括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搞鹽鐵專賣,在專賣之前,每斗鹽只賣十文錢,專賣之後,漲到了一百一十文,漲了十一倍。這其中的差價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到了代宗時期,鹽的批發價最高已經達到了三百七十文。

更別說宋朝了,宋朝本身就是一個繼承性的朝代,從五代時期形成的大官僚階層和士兵隊伍那繼承來的。皇帝為了贖買權力,所以允許官員享受過量的福利。加上西夏、遼的逼迫,宋朝對百姓的財政盤剝,比唐朝更盛。

如果一戶人家想多種幾棵樹,地方政府就調高他的戶等和稅賦。任何財產的變動都可能成為政府加稅的理由。所以老百姓很多都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反而去做生意,這也間接促進了工商業的發達。

你以為經商就完事了嗎?偏偏宋朝給到官員的特權太多,很多官員都是可以直接經商的。

再加上宋朝搞國有壟斷經營的行業(十三個行業)是歷朝歷代之最,從國計到民生,從生產到銷售每一個環節,宋朝都最大程度的壓榨出利潤,供政府養官和打仗。

所以吳曉波說,終宋四百年,無一冒尖巨富。因為真正容易積攢財富的領域,早就被國家和官員壟斷了,老百姓賺的也只是糊口錢。

再加上宋朝紙幣被發明出來,政府更容易利用貨幣貶值(鑄幣時代是往銅里摻其他賤金屬,紙幣時代是濫發),從民間抽取財富。

明朝一開始也是在沒有準備金的前提下,濫發大明寶鈔,但很快就被民間棄用。民間開始尋找更方便的中介物來代替紙幣,全國就開始普遍採用銀本位了。銀的供應量只與儲量、開掘能力有關,政府無法造假和超發。

所以,明朝成為唯一一個無法在金融上洗劫老百姓的朝代。

幸運的是,由於民間金融系統擺脫來自政府的控制,反而變得更加穩健,不論明朝內政如何敗壞,外敵如何入侵,銀本位保護了民間的繁榮,保存了百姓的富庶。

在嘉、隆、萬三朝,開始田賦折銀、徭役折銀的變革,到萬曆時期的張居正一條鞭法,達至大成,明朝的財政基本貨幣化。

這導致原本自給自足,完全可以不與外界往來的小農經濟,開始有了商品交易的需求。以往朝代納稅基本是繳糧(田賦)和賣苦力(徭役)。而現在,農民必須想著要把一部分糧食或者經濟作物拿去集市賣掉,換成銀兩,這樣國家徵稅的時候才有錢納稅。

政府再在鄉縣一級設置各種交易場所--現在很多地名還有沿襲的:比如雞街、馬街、羊場。

因為政府的鼓勵,很多老百姓也為了利潤最大化,開始做一些附加值更大的手工業品,甚至出現了契約合同制的經濟行為。這些都是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體現。

對於明朝中後期,民間老百姓的市場經濟活動有多繁榮,《金瓶梅》與馮夢龍的《三言》中均有大量的描述。

這樣看來,明朝也算是盡到了背負近代開端的歷史責任了吧。

明朝的可愛,在於他的士人很可愛

明中後期的士風受心學影響,趨於個性解放,標新立異。

就連《金瓶梅詞話》里那個西門慶,就敢公然聲稱:「咱只消盡這家私,廣為善事,就使強姦了嫦娥,和姦了織女,拐了許飛瓊,盜了西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波天富貴。「

還有一個張岱,專門「享受」生活的樂趣,鮮衣怒馬、精舍美食、華燈煙火、茶淫橘虐、書蠹詩魔…沒有張公子不會玩的,也沒有張公子玩不好的,能「辯水焙茶」,活脫脫一個農夫山泉水質檢測員。能制茶,擱現在就是小罐茶首席制茶師。又是社團達人,彈琴、鬥雞、品蟹、寫詩、鑒曲。所有藝術門類都精通、所有聲色犬馬都愛玩。這樣一個紈絝自傲又窮奢極欲的公子哥同時又能驚才絕艷、快意起伏,寫下無數絕世好文章(《湖心亭看雪》),你說氣不氣人。

又一個李漁,專門「研究」生活的樂趣,研究美人,就寫了個古代版的「中國美人圖鑑」-《聲容》,教女人美容、化妝、服裝搭配;研究室內設計,就寫了《居室》,從亭台樓閣、池沼門窗、花草蟲魚、鼎鐺玉石,每個細節,感覺他都能毛筆CAD,裸眼3D渲染;又是著名的戲曲大師,其成就夠的上是中國的「莎士比亞」了,才情出眾、生性浪漫,讓他紅顏知己無數、粉絲老鐵無數。這樣靠著老鐵們刷的火箭,支撐了他富足的生活,讓他還能夠周遊四方,「名川大山,十經六七」、「三分天下,幾遍其二」。真是一個人活了其他人幾輩子。

原先被理學束縛的道德觀,在這些啟蒙思潮的催動下,開始萌生出人文主義主張,士人們開始闡發人的主體意識,開始蔑視封建偶像崇拜。甚至在政治思想上,也提出了限制君權,君臣共治的主張。

誰也沒有想到,明朝開端是朱元璋的皇權、相權集一身的強權專制,到中後期卻有了「虛君共和」的跡象。世人也只會拿太祖的專製片段,替我們總結整個朝代的政治生態。

啟蒙思潮,是建立在商品貨幣經濟普遍發展和市民階層崛起的基礎上的。只是這種可貴的近代性思潮變遷,隨著明清的易代,被徹底的泯滅了。

大明沒有對不起歷史的,和蒙古打仗,贏了;抗日援朝,贏了;和當時西方霸主葡萄牙、荷蘭打仗,贏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我們欠大明的,是還它一個公道。


吹捧清朝是九幾年就開始出現了,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有人被他們逼得走投無路才開始回懟。

吹捧清朝是最早出現的,然後歪曲歷史的網站某族的文化網也是最早出來,並且已經被相關部門依法取締了。

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地網上開始捧清朝,貶低漢族朝代。

之前根本沒有任何人,吹捧過明朝,更沒人貶低過清朝。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嘉定三屠殺漢人最多的還是明朝舊將李成棟的部下,那漢八旗早就脫離漢族了。和漢人早沒半毛錢關係了。後來漢八旗被滿清卸磨殺驢玩出旗。完全不值得同情

說白了,你鄰居放他家的狗咬了你,你是追責你鄰居呢?還是追責狗?基本道理啊

我已經不想和一個人說三四遍一個道理。自己看懂了。還要狡辯。這個「不管有沒有加入八旗」就已經說明你在瞎說了。後面的連看的意義都沒用了。

何況你把所有的屠殺性質徹底混淆,半點用都沒用啊。自古只要玩屠殺,都是被拖出來各種翻來覆去批判。就你滿清不行?是不是?你大清偉光正?抱歉,不行。朱元璋的?已經被證偽了。你可以歇了。張獻忠和李自成有千萬冤魂?這是你大清的黑鍋。大清不爭氣,自己記下來了。不是我的問題 @子時不寐

全場MVP:大清


你是多看不起我們明粉,得多自卑才去比清朝,要比也是比漢唐什麼的。

大清遺民們在談論歷史問題的時候總是會犯兩個錯誤:

1、不區分英雄史觀和人民史觀。模糊集體行為和個體行為。

2、不區分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國際矛盾的異同。

我覺得他們不是智商不夠才導致的無法區分,我覺得他們就是故意的。


因為總有人吹捧清朝,並且拿明朝對比。


一根彈簧,壓久了或者折斷,或者以更大力量反彈。

題主認為有人吹捧明朝,事實上對明的貶低,可不是一兩年的事情,印象中,初中開始,教科書對明朝就基本沒有好話,除了「資本主義萌芽」,就是朱元璋的廢丞相,屠戮功臣。

後來,又有袁騰飛將朱明皇室蓋上了「賊王八」的戳,高曉松暢談明朝三無,各種大清聖明,千古一帝,十全武功牛逼的吹水不絕於耳。

回過頭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直到《明事》橫空出世,吸引更多人關注這個號稱「最黑暗」的朝代,逐漸的,明朝才扭轉風評。

這一扭轉,就從負一百扭到了正六十,不過剛剛及格而已,但在逆民眼中,這已經是過度吹捧了。

我不是明粉,但是我厭惡大清。

我厭惡大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大清從內到外散發著奴隸的氣息,這個氣息太濃郁,已經令人睜不開眼。

大清在我眼中,是一個鐵桶,由滿洲八旗和蒙古王爺,西藏喇嘛,部分回教徒,漢奸地主階級共同紮起來的鐵桶,鎖死了華夏族的科技,文化,教育,思想。

像智子來到地球一樣,三百年,無一進步。

它不僅鎖死了進步,比智子更強大的是它還在精神領域閹割了華夏族不屈不撓,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基因。

當我對比清代華夏族和漢唐明時期的華夏族時,真的會想,這是同一個民族嗎?

何以在明末依然虛心學習的華夏,短短一個世紀,到清代就木訥,麻木,死板到如此境地?

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特高壓,壓碎了華夏的大動脈。

直到今天,還有無數的人,尤其是不少的漢民族替這個陰魂不散的王朝招魂,足見這種特高壓帶來的斯德哥爾摩癥狀多麼嚴重。


推薦閱讀:

朱元璋殺剩的功臣耿炳文的結局是怎樣的?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光武帝劉秀、明太祖朱元璋歷史功績如何排名?
如果是明朝,遇到近代的列強闖國門,會怎樣?

TAG:明朝 | 清朝 | 明清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