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境和逆境到底哪個更有利於成長?

順境,再逆境,最後順境。

二十歲以前最好是順境,因為這個時候是培養自己三觀最好的時候,如果太早的經歷逆境,會對社會產生負面看法,換言之就是看的太透而變得自私。自私短期內當然有好處,但長期的看則不好,沒有人情味容易失道寡助,家人親友終究會看透自己本來面目而與自己產生芥蒂,最後仍不悔改的話到了老年以後難免孤苦伶仃。

二十歲以後經歷逆境,此時的自己能慢慢看清社會的本質,理解到人間本來就不容易,因為有前期三觀正確的鋪墊,即便此時再受到打擊也很難讓自己三觀變歪(當然不排除沒有可能),前期的順境等於給自己積累了一定的自信心,以便於面對逆境的摧殘,不至於太過自卑而自暴自棄。

經歷完逆境後再經歷回順境,會使自己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不至於太過招搖揮霍現有的物質基礎,換言之就是懂得惜福,懂得守成,如此更能讓自己不犯大錯,為自己平安過好這一生打好了根基。

我也見過不少暴發戶,小時候逆境,一旦有錢後(也就是順境)為彌補過去的創傷,過度炫富,最後樹大招風招人嫉妒,風口不行的時候被人痛打落水狗。

也見過小時候順境到了中年才經歷逆境,痛不欲生,因為之前太順而揮霍無制,得罪人而不自知,到了中年以後面對逆境時倍感痛苦,想改也已經來不及,因為思維固化了,讓我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

說到世事無常,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境和順境交替體驗,能體驗到世事無常的人,必定對人生有一套自己的哲學方式,才能更好的趨吉避凶。


如果從佛學的角度看,那麼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逆境會讓我們產生煩惱和痛苦,而煩惱和痛苦往往能引發我們的思考,因此才有「煩惱生菩提」的說法。但是逆境必須恰到好處,一旦超過了我們自身的承受能力,可能會適得其反,讓我們的人生永遠沉淪在黑暗之中。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贊同順境有利於人的成長。理由是順境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人生的美好,從而可以激發我們生命中本來具有的真善美。

但現實生活往往是多變的,無常的,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人生,命運的起伏變化就如K線圖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為了抵抗不可預知的無常,我們需要從逆境中尋求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諦。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相信人生本來就是痛苦的,正因為痛苦,我們才要學會苦中作樂,才要尋求人生的價值。

如果我們有選擇,我相信大家都會選擇順境的人生,即使老天為我們安排了逆境,我們也要勇敢地衝出一條路來,轉逆為順。如果我們有幸在順境中生長,我們也要時時找尋艱難困苦來磨練自己。不管順境還是逆境,只要專註於成長,都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我堅定地認為,與舒適相比,不適給我們帶來的收穫更多。不適或許是最有力的催化劑,促使我們開發出自己的潛力,實現我們所期待的成功人生。我在前面提到過,在本書構思和寫作之際,我正經歷著人生的重大變故。雖然過去很多年裡我一直在幫助備受不適感折磨的人,但本書真正的靈感源泉卻來自於我個人的經歷。30 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創造並運用各種技巧來管理本書描述的不適,去幫助那些在困難之際允許我為其服務的病人。最近幾年來,科學迅速進步,論證了這些技巧產生作用的原因和方式,表明它們能夠從細胞和生化反應層面改變人體對不適因素的體驗。我幾乎沒有想到,在我最黯淡的時光里,我幫助他人管理不適的經歷竟然給自己帶來了巨大價值。

直到我自己遭遇不適,我才發現日趨嚴重的不適竟然侵蝕了我的生命力,禁錮了我的心靈。當我感覺自己被不適情緒征服和壓垮的時候,這些不適管理技巧為我擺脫黯淡時光提供了一條路徑、一道亮光和一線希望。所以,我對此充滿了感激。


這些不適管理技巧不僅僅在我遭遇困苦之際挽救了我的人生,而且我逐漸認識到,它們轉變了我對不適因素的體驗與認知模式,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向高級意識狀態的大門。人們掌握了不適管理技巧之後,即便遭遇了不適,也不妨礙維繫內心的安全感。這時,人們就有可能認識到不適感的真正內涵,認識到不適感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就我本人而言,直到遭遇了如此嚴重的不適,才能說我真正領會了痛苦與不適的真正價值。這些年來,我幫助過很多走進人生低谷的病人,我自己也經歷過創傷,但只有我自己採取行動應對不適、實現平和,才算真正改變了我的人生,才推動我實現了這麼多年都沒有實現的重大轉變,並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不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就無法催生有益的轉變。持續不斷的不適可能會讓人癱瘓,讓人選擇逃避現實。我剛剛遭遇不適的時候,感覺就像陷入了流沙一樣,緩緩地被吞噬,無法動彈。然而,隨著我逐步學會了管理不適,內心就感受到了更大程度的安全感。在此之後,我也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夠把自己的不適感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因此,我們能否利用不適感促成自身實現良性轉變,關鍵不在於是否存在不適感,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管理好不適感。如果我們一味地去追求舒適,那麼可能會引發破壞性,甚至致命性的後果,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一定程度的不適,這有利於促進我們成長,促使我們增強適應能力並實現良性轉變。一定程度的不適感能夠讓我們保持警醒,使我們意識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糾正的行為,以及應該制定並達成的目標。在這個世界上,當我們竭力去要求舒適、尋找舒適時,我們的人生可能無意之間就會陷入停滯、萎縮和退化的狀態。


儘管一定程度的不適是有必要的,但這畢竟會給人們帶來不適感,讓人產生脆弱感,所以,不適與人們的脆弱感之間具有密切聯繫。在《情緒的治癒力量》(The Healing Power of Emotion)這本書中,精神病學專家、神經科學專家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Siegel)描述了為什麼我們的生存會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人的脆弱感,並探討了脆弱感如何給人帶來智慧,並最終促使不同的大腦部位實現更好的協調。我們遭遇的不適感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同樣,脆弱感也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有些脆弱感只能引起中等程度的不適,而有些則能引發讓人窒息的不適。但其實正是在這樣的時刻,人們才更有可能實現自我的轉變。我們能夠以無法想像的方式去拓展生活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不適感或脆弱感或許是最有力的誘變因子。

我們對不適的忍耐能力遠遠超出自己的想像

經過長期觀察,我發現我們很多與生俱來的能力都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尤其是我們忍耐和應對不適的能力。俄勒岡大學的保羅·斯洛維克(Paul Slovic)是風險認知領域的一位理論家和研究者。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

馬克·舍恩 等

中信出版社

¥23.40 會員免費


逆境對於人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不可替代。

第一,逆境能夠磨礪人的品格、意志和膽略。在中外歷史上,一帆風順而有大成就的人實屬少見,真正出類拔萃的,大都是那些歷盡艱辛,在逆境中磨練出堅強意志的人們。逆境給予人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與頑強的毅力,使他們能夠衝破重重阻力,到達前方的彼岸。久處順境會讓人意志薄弱,成為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

第二,逆境能夠激發人的潛能。逆境給人的成長製造了困難,形成了壓力,反而更能夠促使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出無盡的潛能。逆境能刺激人的創造力。現代科技的進步,無一不是因為落後的生產力滿足不了人的需求。正是因為逆境的激勵,我們的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

第三,逆境可以促使人們形成健全的思維反應方式。相當多的中小學,甚至於大學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挫折在生活中是無法避免的,只有經歷逆境才能讓人擁有正視挫折的心態,避開挫折的技巧,以及突破挫折的能力。


順境和逆境是兩種生活狀態,人的正常狀態是追求一帆風順,但是一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問題, 如遇逆境困難,在這裡學會抗壓能力,解決問題方式,這樣更有利於以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推薦閱讀:

進入社會的你,有哪些道理可以告訴學生們?
每日新聞(0603) | 誰曾想到英國女王竟是賽馬高手!
放大招了!MBA英語通關秘籍
自考到底考多少門才能拿證?難度多大
有哪些小時候以為是真的,長大後才知道是騙人的事?

TAG:生活 | 經驗 | 成長 | 逆境生存 | 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