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去世三個月,我很內疚,也很痛苦,可作為親生媽媽卻照樣能吃能喝能睡,這正常嗎?

這正常嗎?


每個人應對創傷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會被困住,內疚和痛苦久久不能平息。

有的人會迅速調整回正常的生活軌跡,因為時間永遠向前。

如果你自己還在深淵裡,就不要拉扯孩子的母親也跌進去,因為她很可能是為了你在堅強的維持原狀,畢竟媽媽從懷孕那一刻就與自己的孩子為一體,而爸爸,多數是孩子生下來才真正覺得自己當上了爸爸。

兩個人當中,總有一個人要先走出來,這個人顯然更辛苦,她要把痛苦咽下去,努力讓一切照舊,用自己治癒你,她比你更愛這個家。

這不正常,因為更堅強的應該是爸爸,丈夫,男人。

這也正常,因為她愛你,不忍你痛苦。


活人還得過日子,你真折磨自己孩子那邊也會傷心,好好過日子,振作,也許,你下次生孩子他還會回來做你娃


面對心理創傷,有人遲遲無法擺脫,有人可以快速治癒,有人甚至心性大變……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要求別人做出相同的反應,譬如你這個父親還在痛苦得吃不下睡不著就要求母親也這樣,這就像別人要求您快速治癒面向未來一樣,是不公平的,而且,僅從表象來判斷傷心程度並不準確,表現難過的人往往可以將負面情緒疏導出來,而習慣掩飾的人內傷會更深。所以,建議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渡過困難時刻。


怎麼就不正常了?難道非要悲桑致病就正常。這樣的孩子只是來世界上走一圈,就像旅遊一樣,最後回去了。母親的日子需要向前看,日後還會有自己的孩子且會健康活潑,真正屬於這個世界。


難道你希望她傷心卧床不起最後氣息奄奄,這時你突然警醒不能再痛苦還有人需要你,你得振奮起來把痛苦壓在心底強作歡笑去照顧她勸慰她把她喚回來。

這個劇本不錯?

別想些有的沒的,日子還是要過,痛苦該放下就放下吧,在苦難面前,伴侶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是很值得慶幸的


啥是正常,用你的標準判斷別人是否正常,這很不正常。


一個母親失去了孩子,不論她是否感受到痛苦

你卻希望把吃不下睡不著那種痛苦再強加到她身上

你在想什麼?

一定要看到所有人比你痛苦才開心么?

你有多恨這個孩子的母親?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海邊的曼切斯特》。

故事我記不太清了,講的是因為男主的失誤造成了他自己的三個孩子(還是兩個?)在大火中遇難了。

然後他離婚了,離開了這個小鎮,在別的城鎮生活,住著簡陋的房子,做著最臟最累的活,目的是為了懲罰自己。

他在痛苦裡一直走不出來,但是有一天他遇到他的前妻。

他的前妻已經再婚,並且懷孕了。

她勸男主放下過去,走出來。

男主說了這一句話。

你不明白,我心裡什麼都沒有了。

男主這輩子都無法原諒自己!

他的前妻為什麼能走出來,我覺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事故發生的錯全在男主,是他喝多了,沒有熄滅火爐造成失火,導致了孩子們遇難。事後,她將所有的錯都怪罪在了男主身上,所有的情緒都傾瀉在男主身上,但是男主也無法反駁。

她有了發泄的對象,有了推卸責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以她可以原諒自己,她可以放下過去。

可是男主沒有,他只能怪自己,他原諒不了自己,只能一輩子這樣懲罰自己,負重前行。

我為什麼說這部電影。

我覺得題主就像男主的前妻,在找一個理由,找一個發泄的對象,讓自己好過一點。

這個沒有錯!

但是作為孩子的母親怎麼會不難過呢。

可能她只是在故作堅強。

遇到問題,夫妻間很容易就變成對抗關係,把問題責任互相推諉,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

可是這是你的孩子,也是她的孩子。

這個事情,在世上只有她,只有她可以跟你感同身受,只有她知道你的痛苦。

因為她跟你一樣痛苦。

所以與其去怪她不難過,不如去擁抱她,共同度過這一段漫長漫長漫長的時間。


放過自己,去的已經去了,活著的總要生活,三個月了,該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過自己的日子了


不是每一個遇到的人,都能陪伴我們走完整個生命的路。孩子、愛人、朋友,都是這樣的,或早或晚都會分離。但是我們的生活會依舊,對,就是依舊過。吃好,喝好,睡好,尊重自己活著機會。把失去的小天使沒有經歷的風景,全部經歷


生活還是要繼續 人這輩子會經歷很多離別跟意外 節哀


不能感同身受,但我覺得也不能老回望過去,人總要往前看,相信孩子也希望你會好起來,相信有緣會再見的


正常。

傷心不可過度。於事無補。能總結教訓汲取教訓即可。

素其位而行。生活要繼續,一切要向前看。


唉,有些人的痛苦反應的很直接,有些人的痛苦反應很隱蔽,成年人應該學會多體諒,作為孩子的母親,肯定是最悲傷的,或者她在自我消化了一些情緒,你也不知道


皇帝可以因為因為自己兒子哭喪的時候不夠傷心噴廢兒子,可以自己長輩妻子去世要求底下人陪他一起傷心難過。

卻沒聽說過哪個皇帝因為自己死了兒子,要求自己兒子的哪個長輩表現得足夠傷心。

何況您還不是皇帝,您去世的孩子也並不是太子,更沒理由要求誰為孩子的離去而傷心。

至於你家,你自己內疚是因為自認為做的不夠不好,你傷心難過也只是你個人的事,並不能任何人跟你一樣的內疚難過。

更何況,孩子的親生母親真的如你所說如你所見的不夠傷心嗎?

再冷情的女人也會愛自己的孩子,也許是她表達的方式與你不同,也許是她比你堅強。

就像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像自己一樣堅強一樣,我們也不能要求別人像自己一樣軟弱。


都會過去都應該過去,事已如此再搭上其它人當然不應該,先保障活人吧


有時候,吃也可以減緩痛苦。

孩子夭去,本是痛事,不必再執著於某個方式體現了一一那不是更增痛苦嗎?


能吃能喝能睡就表示她不傷心不難過嗎?

沒有一個母親不會因為失去孩子而悲傷,但是她不願意用普通人能明白的方式來表達悲傷,這反而是你應該考慮的,為什麼她要隱藏自己的悲傷。


首年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可是悲傷的情緒總是要走出來的呀,再說,沒有表現悲傷也不見得就是不在乎


很正常,你可能只是在麻痹自己,不讓自己去想


推薦閱讀:

親人去世的感受
想和您去世的親人見面嗎?用一個簡單的儀式就可以遇到哦。
記親愛的外婆

TAG:家庭關係 | 父母 | 痛苦 | 親人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