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研工作者,有什麼經驗值得分享?


畢業之前別瞎jb分享經驗,你在網上裝的每個逼都會成為flag。


謝邀!

1.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對於科研中遇到的問題保持時刻思考和關注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不要把寫論文當作科研的出發點和目的,一定要搞明白自己的研究對實際應用有什麼幫助,多關注工業應用和行業需求。

3.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領域,要做到既有專深的領域又有寬廣的視野。

4.切忌學術不端!


科研生活較為枯燥,除了適當調節自己、用運動等豐富生活,做好嚴格的規劃並執行,能夠將科研生活變得更高效一些,日常做事也更有目標和動力。

  • 要學會分類和規劃

管理一個科研項目最重要的方面是將其劃分為可執行的分任務和規劃、管控時間安排。

1. 確定任務目標

一個大的研究項目,應該被分割成更小的研究任務。通常是:文獻綜述,理論發展,實驗,結果分析,理論驗證,成果展示(報告結果和論文創作)

2. 將主要任務分解為子任務

以實驗室實驗為例,準備裝置,訂購所需的材料和產品,準備測量,建立一個系統來準備處理數據,進行實驗,清理和拆除裝置,最後有組織有邏輯地存儲所有原始數據。每一步應該怎麼做,下一步要做什麼,最好有明確的路線。

3.確定哪些任務可以同時運行

同時進行一些任務是管理大型項目的重要手段。如果你想做實驗室實驗,不能在決定開始實驗的那一天才走進實驗室,沒有任何事先的計劃,沒有材料的訂購,沒有與同門協商實驗室空間和時間。同樣地,報告研究結果從早期就可以開始準備,通過寫文獻綜述等將開題內容寫好。

  • 預測後果

當工作鏈的「先頭部隊」有所延遲,哪些子任務會受到影響?當延遲發生時,能想辦法將計劃向前推進嗎?在不錯過一系列截止日期的情況下,能在一個子任務上多消耗多少時間?

  • 評估研究項目進展

定期檢查、評估研究進展是成功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定期檢查項目是否進展良好,是否仍在按計划進行,這會讓你保持動力,並能夠及時作出修改和調整,更有助於保持整個研究計劃在正軌上。

採取檢查的措施有:

與導師定期彙報、溝通;

與小組成員共同討論交流,開組會;

與同學或研究夥伴之間的進度演示;

  • 讓自己有空出去透透氣

從工程的角度來看,在時間和成本預算中,安全因素總是必要的。根據經驗,可以把20%的時間用在非任務的事情上。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會犯同樣的錯誤:一定要計劃好假期,給自己充電,放鬆一下心情,也許能夠產生更多新奇的觀點,提升研究效率。同時也要記住隨之而來的一些小任務。

暫時有這些,後續想到再補充啦~

EditSprings(艾德思),專業學術英語,科研之路為你助力。

專欄:SCI論文寫作與發表;科研輔助神器匯總;國自然基金標書小課堂


做科研超級苦。

大多數情況下是需要多線操作的,趕截止日期、處理事務性工作等等。一些好的習慣能讓你的科研人生變得更加輕鬆,並且幫助你成為一名高產高效的科研工作者。

1.設定目標

如果你能設定一個明確且現實的目標,那麼你就成功了一半。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奮鬥,設定目標都能為其指明方向。同時,它還能讓你明確你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從而讓你保持前進的動力。

以下是設定目標和實現目標的一些要點。

  • 設定SMART目標。根據SMART目標管理原則,你的目標應該具有明確性(S)、可量化性(M)、可行性(A)、相關性(R)和時間約束性(T)。請從這些方面來評價你定的目標是否是恰當的。
  • 目標要細化。把目標細化大有裨益,因為這樣你能夠更方便地管理那些較大的目標。同時,在完成每一個「小」目標之後,你都能獲得持續的成就感。
  • 跟蹤目標進度。定期檢查你的表現和目標,這樣才知道你是否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修正。
  • 找個監督夥伴。有了這樣的夥伴,你就能向其分享你的具體目標和進展,從而走上正軌。在理想情況下,這個人可以是你的同輩或是和你有著共同目標的人,這樣一來你們還能互相督促激勵。

2.凡事有條理

如果你經常問自己「怎麼一天又過去了?」,那麼很有可能是時間在推著你走,而不是由你管控著自己的時間。當然,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確實每一天都會有很多日常工作要做,像是要取得科研進展、趕文章進度、掌握領域新動態、和合作者通信等等。但是,真正能夠幫助科研人員完成任務的是他們工作的條理性。有了條理,才好一心多用、抓好重點而確保無所遺漏。

為了更高效地做科研,你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工作進行條理化。

  • 每日工作。給每一項工作都分配一天中某段特定的時間。例如,你可以在某段時間裡寫論文,這段時間可以是清晨,也可以在晚上,只要你覺得是有幫助的都可以。同樣,你也可以把行政性的工作放在人比較懈怠的時間段,例如像午飯後的時間。
  • 數據管理。推薦使用數據管理工具來記錄數據,你還可以通過文獻管理軟體或帶注釋的參考文獻保存有用的文章和引用數據。對研究資料進行分類管理,這樣,你就能對它們了如指掌,做到隨用隨取。
  • 通信管理。在收件箱里創建文件夾,並對不同種類的電子郵件分配不同的規則,這樣你就能更方便快速地讀取或回復郵件。

3.時間管理

不論是對於研究項目的良好運行,還是對於研究者的總體幸福感,有效的時間管理都至關重要。如果你不能較好地管理時間,很有可能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壓力山大。長此以往,這甚至會導致職業倦怠。此外,其重要性還體現於只有做到了有效的時間管理,你才能在實驗室外真正獲得自己的個人生活。

管理時間的第一步是記錄時間。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學的生態學家梅根·達菲曾說:「要管理好時間,首先要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達菲女士她從做博士後開始記錄時間,她當時就發現自己把很多時間都用在了刷新聞上。一旦知道時間都用在了什麼地方,你就能決定哪些事情可以繼續做,而哪些活動需要終止或者要控制一下了。

為了完成必需的任務,你可以採取以下這些策略。

  • 設置優先順序。設置優先順序能讓你聚焦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你可以利用像優先順序矩陣這樣的工具,基於緊迫性和關鍵性這兩個標準,來確定你的工作重點。
  • 批量處理某些工作。郵件不要來一封,讀一封,回一封,請用某段特定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
  • 盡量外包或委託完成某些工作。這樣,你才能為你真正喜歡的事情騰出時間和精力。

4.保持消息靈通

科學進步日新月異。只有隨時了解工業和研究領域中的最新進展,你才不會落後於人。保持消息靈通還能帶來一些新機遇,像是找到好的合作夥伴,發現有助於研究的信息,了解基金申請的新途徑或是參加某個學術會議。只有保持消息靈通,科研工作者才更有力量掌控局勢。

但是如何才能在繁忙的日程中找到時間閱讀相關信息呢?除了以上推薦的時間管理技巧,還有以下這樣一些建議。

  • 積少成多。每天花一點時間來了解相關的新聞和信息,就算只是茶歇時短暫的十分鐘也可以。常言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學會速讀。速讀讓你不用深究就能快速明白一段話的主旨要義。這樣,你還能迅速識別出真正相關的信息,這對於信息爆炸的當下來說尤為重要。

5.保持前瞻性

前瞻性是指通過超前思考來保持先機。

這意味著對所有的研究需求都要進行深入思考,並確保這些需求能夠得到及時的滿足。這還意味著要預先設想研究項目最終可能要面臨的各種挑戰,例如獲得某個必要許可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所拖延。此外,還要準備好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有時,這還意味著要有一個備用計劃,這樣即使先前的計劃失敗了,你還能執行新的行動計劃。

前瞻性還能有助於文章的發表。在寫文章之前,你應該確定目標刊物,這樣能節約時間,並能盡量讓你的文章貼近該刊物所需的風格。你還應該提前知道刊物的審稿過程和撤稿規定,這樣就算遇到破天荒的拖延情況,你也能很好地應對。你甚至還可以準備好一個備選的同行審稿人名單,這樣,就算期刊編輯他們自己沒能找到也沒關係。

最後一點,前瞻性對你的事業也大有裨益。例如,如果你能預測到某種技術或方法在未來可能成為標準的做法,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著手學習那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了。

6.搭建人脈

雖然說做具體的科研一般都要在實驗室,但是其實科研的很多方面都發生在實驗室外。不管你是哪個層次的研究者,建立實驗室外的科研人脈網都相當重要,原因有以下這些。

  • 它能帶來科研新可能。和其他科研工作者會面並了解他們所作的工作,這樣能開闊你的視野,還可能會給你自身的科研帶來新的見解和思路。
  • 它能提升科研可見度。與他人分享你的科研內容,能夠讓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給他們帶來益處,這也是科學發展的基石之一。
  • 它能通向科研新機遇。你現在建立的人脈可能變成你以後的科研機遇。正如墨爾本拉籌伯大學科研影響力研究中心的高級協調員韋德·凱利博士所說:「我能拿到(我)這份工作的原因就在於我過去一直都在努力建立我的人脈網,他們樂意幫我,也願意跟我分享有關工作機會的信息。」
  • 它能促進科研親密度。不論是好是壞,一個人經歷的分享總能引發人們的共鳴,還能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變為可能。

當然,建立科研人脈網耗時費力,但是當今技術的發展使它變得方便多了。現實世界中的聯繫當然更為理想,但是,即使是通過問答論壇或是社交媒體平台建立的虛擬世界人脈,也可能有同樣的價值。

7.揚長避短

我們都有長處和短處,但是人只有在發揮所長時才能工作得最好。如果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那麼你就能在日常工作中變得更為高效,在職業發展中也能成長得更為迅速。總有人是「晨型人」,也有另外一些人是「夜貓子」,這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可能擅長於構建網路、搜集數據,但是一到系統化存儲這些數據的時候就摸不著頭腦。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和正好擅長數據管理的人合作,達到雙贏的效果。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大學的生態學家理查德·普里馬克說,他只做那些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工作。他認為,「長期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一些讓人不愉快的事情上,這樣的職業規劃是不會成功的。」高效的科研工作者明白他們的「地盤」在哪兒,並把精力集中在這塊「地盤」,從而獲得最大化的成果。

但還是有以下這樣一些情況需要注意。

找到優勢需要時間。人通常是通過反覆試錯才找到自己的優勢的。因此,在你做科研的初期,你應該多去承擔各種任務,參加各種活動。這樣失敗幾次,你就能了解自己真正的優勢所在了。

不要讓你的「地盤」變成「舒適區」。要不斷衝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時不時挑戰自我。這不僅能幫助你成長,還能讓你發現自己潛在的優勢。

8.照顧好自己

研究者的生活有時確實充滿壓力。問題是,你有沒有緩解壓力還是只是任其堆積?如果你不找到調節壓力的方法,最終你的科研和生活都會受到不良的影響。你需要關注的是身體和心理兩個維度,特別是因為存在其中一個維度會影響另一維度的情況。

以下是一些自我保健練習的簡單方法。

  • 學會休息。確保你能在周末空出一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只要有可能,盡量去度假吧。此外,你還應該在繁重的工作任務之間進行短暫的休息。
  • 保證睡眠。確保睡眠充足,遠離雜訊、干擾和設備影響,達到真正放鬆休息的目的。
  • 堅持鍛煉。慢跑、瑜伽、遠足等體育運動能很好地平衡做科研伴隨的大量腦力勞動,還能讓你保持身體健康。
  • 注意溝通。把感覺和情緒封閉起來是很不健康的做法。有煩心事的話,可以分享給懂得聆聽而不品頭論足的朋友、同輩或是長輩聽。如果這樣做並沒有效果,而你感覺事情失控了的話,請一定要考慮尋求專業的幫助。

如果你擔心把自己擺在第一位會不利於你的工作,那你就想錯了。照顧好自己能讓工作的你變得更加高產高效。下面這個暖心的故事就是另外一個證據,故事中的科研工作者在精疲力竭的邊緣掙扎後,終於學會了平衡高效的工作和健康的生活。

9.慶祝點滴成就

成功來之不易,點滴都應該被慶祝。不論是調完了論文格式,還是文章被接收,大大小小的勝利都值得慶祝。而這個過程可以提醒你不要忘記欣賞自己,不要忘記感激為了達到最終目的你所走過的每一步。

此外,做研究通常都是群策群力,所以和其他貢獻者們一起慶祝成功也很棒。因此,對給予你過幫助的同輩、導師、審稿人、合著者、合作者都表示感謝吧。正如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所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注我可以獲取更多科研寫作乾貨,有論文服務需求訪問官網http://www.editage.cn


哈哈哈哈哈哈哈,太有緣糞啦~芳老shi我恰巧昨天發了篇文章嗦的就是科研經驗!!!!很多時候,看到身邊的朋友們科研前最禿頭的時候就是缺少靈感和實驗老失敗的時候!!! [心疼抱抱他們...]

那麼缺少靈感的時候嘛~咋辦????首先,莫慌莫慌莫焦急!!

科研的靈感經常都是由平時的積累而來的——所謂「厚積薄發」!

拓展知識面,認知面。不要埋頭苦悶在一個地方,展開你的視界。(源自於以下鏈接的文章)

InVisor學術科研:我又失去科研靈感了!——這些科研經驗教你不再苦於「尋尋覓覓」創新點!?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而失敗的時候,怎麼辦????

老shi發現吧,很多做科研的朋友都有很強的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放棄!!!不畏困難,迎難而上!!!但是,如果真的不開心,一點也要去宣洩鴨,不要憋著憋著,憋住大事情啦~這個真的一定要注意!!!!

TED演講:科研很酷的6個原因!

(視頻源自於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b3iteSyg1I)


最後,歡迎知友們點贊,贊同,收藏吼(點擊三連)~愛你們????

如果您對於學術科研有任何想法的話,非常歡迎來狂撩芳老師喲~(一般人不會告訴他的客服微信:invisor001,備註「知乎學術科研」齁)


一個小的科研技巧,曹雪濤院士教我的。學好ps。一年半載才能得到的圖,用ps大法一天就行。這樣可以高效科研。文章多了,什麼事都好辦了,帽子項目也就來了。過去還老老實實科研,自從醒悟了以後,幸福多了。有人發現就說「用錯圖了,但不影響結論」。


謝邀。

經驗談不上,教訓就是:一定要在開始一個課題的時候就把未來文章寫出來。哪怕你自己也不知道以後文章最終應該是啥樣子,先寫一個草稿和框架出來,把該有的圖手畫一下。這樣就能做到研究當中心中有數。效率可以大大增加。

我自己是研究做了一大把,數據七零八落,不成體系。結果到畢業也沒怎麼發文章。如果能夠在一開始就把一個文章框架搭好,一方面可以減少研究中沒頭蒼蠅一般的亂撞,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發文章的節奏,趕快畢業。


作為一個在讀博士,來答一波我的感受。

見過太多讀研,讀博的師弟師妹甚至是師兄師姐僅僅因為覺得自己以後不想搞科研,覺得科研沒有意義從而覺得在讀期間不需要那麼努力,不需要發更多更好論文了。

深深覺得這個想法可笑至極。

作為一個碩士畢業工作兩年又回來讀博的人。我深深的認為,並且實際的也感受到的就是。不論將來你從事什麼工作,不論你有多麼的討厭科研,如果僅僅因為以後不打算搞科研就在戰略上放棄它了。以後不論做什麼工作都會受到這種心態的影響。

並且用人單位也會因為和他們工作內容不相關的科研工作而否定你。

我一直認為,優秀的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優秀的。一件事情放棄了,自然也會在未來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在其他事情上放棄。

所以,不論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有資格在未來擁有選擇的權利。


投個好胎,選個好導師


從事科研行業不過五年多,但平時思考比較多,有些經驗應該能得到同行的共鳴:

  • 不要追求文章的數量,導致自我迷失。
  • 多思考,多總結,接受失敗並早點失敗。
  • 必須要在一個極小的領域做到權威,才有鋪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必要的時候需要轉換思路,不要一條路走不通就堵死了。
  • 多和同事、甚至是不同領域的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會得到很多新的思路。
  •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做到在逆境中還能堅持自己。
  • 讚賞別人的成功,別人科研順利的時候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是陷入自卑的情緒。
  • 有時候突破很難,但是如果能找到哪怕一個突破點,之後就會越來越順。
  • 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客觀評價、分析自己的研究。
  • 科研不易,腳踏實地,放棄短期的功與名,才能獲得長期的成功。


科學新發現是走向科研的第一步,你看我說的對不對?


作為一個985副教授,五年前博士畢業。我覺得現在可以稱為科研工作者了。

我覺得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揚長避短,知道自己什麼最行什麼最不行,然後去選你的方向。比如你最牛的是編程最差的是實驗,那你做材料就挺屈才的,反過來也一樣,我看到好多自動化的女生編程編到嗷嗷哭,不如早轉行早托生。

我還好選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所以走得還算比較順的。


踏踏實實幹活,心中時刻思考著研究的問題,要鍛煉自己的聯想能力,要學會給自己放假!


腳踏實地,不要投機取巧

注意休息,保護珍貴秀髮

多多閱讀英文文獻

注意有關最新的會議信息

不要炒冷飯!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作為科研工作者,一定不要只知道研究所謂的知識、實驗等,還要了解社會的需求,熟悉相關的科學發展演化史及優秀科學家傳記。這些有什麼用呢?

需求是動力自不必說。科學發展演化史,可以幫助你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對科學的發展趨勢有更好的把握,也會增加自己的原創能力。優秀科學家傳記,可以幫助你在科學研究中遇到問題時,更容易用正確的方法面對,不至於輕易放棄或改變方向、觀點等。

很多時候,這些軟的能力決定了科學研究的高度與價值。


先做局,再做事。

先想清楚科研的終極目的和意義。是追求結果(比如:需要成果)還是方式(比如:對研究和探索本身有興趣),是追求數量還是質量?

有了目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這裡有幾個具體建議。

充分的文獻調研。看文獻不能囫圇吞棗,而是要精準地抓住重點:核心價值和隱藏動機。核心價值是指文章具體的工作和價值;隱藏動機是作者的idea產生的過程,能看穿這一點的人水平就厲害了。文獻看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不斷地挖掘前人工作的動機和引文網路的內聯。高引論文的結構和寫法都值得細細琢磨!相信我,這一步花掉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後面可以節省出來,事半功倍!

做事的思路要清楚。時刻詰問自己正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有沒有更高效的方式。

學好英語,詞典常備。

勤于思考,不要想當然。

吃好喝好,作息規律,每天運動。


先是興趣,再是導師,感覺後者非常重要,還有就是多思考,多動手!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首先就是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科學沒有盡頭。不限追求真理。是探索的興趣和意義


一定要提前打聽導師的人品,可以多問問與報考老師學生同一個實驗室或者宿舍的學生,如果導師不給力,他的學生很難開口和你說,但他學生的同學就好說多了


推薦閱讀:

科研工作者如何知道自己給定期限內一定可以完成一項研究?
想從事科研需要哪些條件?
假如做一檔《中國有科研》,你有什麼想法?
真實的科研圈有多黑暗?
北美博士直接申請教職,勝算有多大?

TAG:科研 | 博士 | 科研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