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時散亂的特別厲害,我該怎麼做?求善知識教我。阿彌陀佛 ?


有些人呢有一個隱形的邏輯,就是你必須得完成某個姿態,某件事情,某種做法,然後就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而這只是你不知覺中為自己做的設定。當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你按照他去做,就是在不斷的找東西填自己,或者去壓你身體里蹦出那些東西。前者稱之為虧心,後者稱之為滿志。

虧心好治,一念回機了解自己原本來圓滿,機心盡去,直入三摩。滿志也不麻煩,就是由他去,干你自己的事情,別回頭。做事兒時候沒有你事兒,做完了一看就有你了。這是個了不起的你。完成了某項事業的你。貢高我慢,我這個我那個。這個滿意的我一出來就會又有不滿意的我。我這個沒做到,我那個沒做到,我應該這樣,我應該那樣。我修的不好了,我散亂了。我該找點什麼來填補我自己,我應該怎麼修,我要求助,求別人求老師求佛,這是由滿志又回到虧心。你在這兩個狀態中間打悠千,唯一耗費的就是你的精氣神兒。

這個狀態啊,就像那個小和尚伸出一個指頭說我要集中精力,我要集中精力。他師傅一刀給他削下去,他就再無掛礙,徹底乾淨。不然呢,他還總在這上頭追求,今天打坐能成功,明天就把腳後跟放脖梗子上能成功。他那是學佛嗎?他那是練雜技。練雜技他也練得不對呀,那個走鋼絲的人呢,連怎麼過去他都不想,你還想我怎麼掉下去。你都沒上鋼絲,你怎麼掉下去?


因為你執著於打坐不散亂,所以才有了打坐散亂。你的不散亂反而促成了散亂。有不散亂,就一定有散亂。就像一個彈簧,你用力壓下去,才有了反彈。而彈簧本身不會自動反彈,那是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來自錯誤的知見。也許是道聽途說,或者來自別人的灌輸。你認為打坐可以對治散亂心,而對治的方法是不要有散亂心。於是在打坐過程中,當起心動念升起時,你會選擇壓制的方式。你想用壓制對治起心動念,其結果卻適得其反:你越是壓制,念頭越是叢生。

不要有起心動念,重點在「不要」二字。不要不是讓你走向反面,要麼念頭叢生,要麼壓制念頭。一個活人能壓製得了念頭嗎?能徹底消滅念頭嗎?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念頭斷除就能成佛,那死人豈不個個成佛了?枯木頑石也成佛了?「不要」指的是念頭升起時,不要對念頭做出任何回應,只是靜靜觀照。就像一面鏡子純客觀地反應。鏡子照物只是照,不需要有什麼回應。既不跟著念頭走,也不抗拒念頭,只是觀照。

念頭是自然升起的,因為余習未泯,念頭自然會升起。它升它的,你觀照你的。當你在念頭升起時,不做出任何回應,念頭自然會消失。戒定慧三學中的戒,就是用觀照對治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定,就是觀照的功夫。《心經》中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也是觀照。觀照到觀而不觀、無觀可觀時,定力自然就具足了。因定生慧,定力足,智慧自然升起。

記住,是自然,不是人為努力。修行不是修腿,是修心。若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心法心法,心即是法,法即是心。無心無法,無法無心。待到心法俱滅,自然照見本來面目。

解脫自在的智慧,不是世間法的智慧。什麼是解脫自在的智慧?

萬法性空緣起。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也稱之為般若波羅蜜多。


解脫被認為是善法當中最高的,甚至超越於善法。因為解脫者不再造惡,會成為無過失的。

解脫、捨棄、出離、離欲是佛教的全部,也是佛教的唯一。因為除了這樣正確地努力,無法令心從煩惱中出離。如果學習、實踐那樣的法不能夠令心清凈、寂靜、舍斷欲和痛苦,那就說明那不是解脫者的教導,不是佛陀所說的「只有一味即解脫味」的法。

如此,應當樹立正確的信。


攀緣的心不是一兩座就能停的,真正的定力是發現越來我們所認知的沒妄想清凈,那恰恰是最大的妄想,而且我們根本還沒摸到妄想的深處,連邊都沒碰上,原因是在夢中,在不自覺知時,妄想可以編織成電視劇,一幕幕真實的呈現。

不打坐,不靜下來,我們會覺得很安靜,沒有任何動亂,然而阿賴耶識中無始劫來的種子,不知有多少無明雜染,換句話講,修行一定不是順風順水的,修行在與人天交戰,這些習氣會隨著般若力的熏習反覆的出現,直到真正的不動,要走很久的路。

過程雖然艱辛,好在步步都是在歸家途中!


靜坐,不是為了讓想法靜下來的。這是誤區。越想靜,越躁動。

靜坐,是讓身體放鬆的。注意,不是靜想法,而是靜身體。

因為,肌肉是可以放鬆的。而想法,是沒有形狀的,不可操控。


推薦閱讀:

修道為何會這麼難?
佛陀:若勤精進,則無難事(圖)
作為一名佛教徒能用道教的養生功法來鍛煉身體嗎?
蓮花生:最微細的惡行也要捨棄(圖)—道德真源
如何獲得心靈的安寧(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TAG:修行 | 坐禪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