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鴉片戰爭英法列強為什麼乘機不把中國佔領了?

看了歷史書,感覺他們好像只想做生意,直接搶奪壓榨不更直接一點么?

------------------

補充問題:

已經回答的同學都提到了全面佔領中國,英國的兵力不夠,沒能力,那不全面呢,比如進入北京了,就住下來不走,或者簽協議類似於俄羅斯那樣的對領土獅子太開口?


佔領了領土有什麼用嗎?我們可以算筆賬。

佔領中國需要幹什麼?

  1. 要對付全世界最頑固的政府,要把清政府徹底消滅。
  2. 要派大量人力統治,鎮壓各地起義,收稅。
  3. 要花大錢改造中國人,要把四億人變成講英語的人,而且接受英國文化、將其奉為主流。
  4. 要幫助中國發展,既然變成了領土,就要把中國建立成現代社會。

只跟中國打仗要幹什麼?

只用打贏中國腐朽的軍隊,和皇帝簽幾個條約就可以了。

打贏了仗而不佔領,不用管中國人生死,掌握了中國的大部分財政來源,太平洋上有了港口,商路暢通,開辦工廠這基本就是英法需要的了,至於四億外國人和地圖上的一個國家名稱的標註,他們沒精力也沒興趣去要。

俄國為什麼要拿領土開刀?因為他們需要人口,需要土地,需要更直接的佔領方式以防止其餘人在家門口插旗。這就是為什麼俄國需要直接土地而英法不怎麼需要。


兩次鴉片戰爭不同,第一次滿清不承認失敗,且沒怎麼打,屬於內部矇騙,糊裡糊塗;第二次洋人利用了太平天國內亂,雖然北京被佔領,但滿清國體尚在,且雖傷一臂,但軍民極多,想要佔領是不可能的。


張鳴的《重說中國近代史》中粗略說了一下,大概的意思是,鴉片戰爭的發生是因為商業,中英長期的貿易逆差(相對英國),所以英國一直在想辦法,後來採用鴉片,但清朝後來禁煙,這就激怒了英國。其實當時對清朝來說,實際是不想跟英國通商的,因為感覺自給自足很好,但英國不這樣想,他感覺你是在貿易上欺負他。當時因為語言不通,各種其他的不理解,也導致了矛盾。(現在我感覺應該也有)

另外說佔領。英國是商業立國,採取什麼方式要考慮收益,對於一個這麼大的中國,他佔領然後變成殖民地,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最後有沒有收益都不好說,權衡一下,不如通過戰爭使你屈服、樹立利益代理人划算


說到底就是難以維持有效統治,與其如此弄得烽煙四起,耽誤賺錢,倒不如維持一個親英國或者畏懼英國的政權,能形成更有力的局面。


假如你娶了一個富豪,但是你並不喜歡他,只是看中他的錢,你會怎麼辦?

當然是持續的敷衍他,因為如果你把富豪弄死了,他還怎麼給你錢?

你就是英法聯軍,富豪就是清朝。


相比英法和其他殖民地的距離,中國實在太遠了!航程將近半個地球,途中還要經過港頭休整,況且清帝國領土1300多萬平方公里,康熙年間鼓勵生育後人口近世界的?,想要直接統治,是不可能的。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像對印度一樣,利用貴族王公統治呢?首先,政治上中國到了封建王朝晚期,皇權真正的實現了至高無上,就連晚清大軍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之流辦事也得看朝廷臉色。其次,中國傳統思想視四海之外皆夷蠻,滿清貴族思想更是保守,不屑於與外邦合作(當然,打完八國侵華戰爭,甲午戰爭後就改變了)。

從國際關係上來看,沙俄農奴制改革後,國家發展迅速,很快打敗了英法扶植的土耳其。沙俄自立國以來,沒有打過什麼敗仗,況且現在又向東擴張,得到大量領土,引起了英法的恐慌。並且沙俄距英法遙遠,英發又把主要精力用於對抗德國,無心抑制沙俄。並且沙俄揩油乘機侵佔大片中國領土,引起其他國家不滿。所以英法賣給中國大量先進武器、機械,促成了「同治中興」,希望清帝國能扼制沙俄擴張,降低其在遠東的影響力,但大清的表現實在讓人失望。直到後來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日本崛起,英發將扶植對象改為日本。

最重要的是英、法的目的不同於德、俄,英法是要賺錢!《辛丑條約》9.82億兩白銀,白銀!《馬關條約》2億兩白銀,白銀!誰最擅長榨取百姓油水——皇帝,皇帝!


了解什麼是平台經濟不,他們的盈利模式是啥?

美團服務那麼多餐飲企業,為啥自己不做餐飲?

阿里服務那麼多實體企業,為啥自己不做實業?

騰訊投資那麼多互聯網公司,為啥不自己做?

老闆給員工發那麼多工資,為啥不自己把活幹了?

凡事考慮都要考慮成本、效率、風險不是?搭平台抽成美滋滋,何必受那個累呢。

政府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和平台經濟本質一樣的,排除競爭對手、搭平台、抽成(稅收、鑄幣、罰款等等),自己只需要把土地、鹽鐵、軍工等核心業務壟斷起來。

那英法對大清的需求是什麼?原料產品傾銷、投資廉價勞動力的壓榨、直接抽成(各種賠款)

策略是什麼?維持一個聽話的代理人,既能保證基本的統治秩序,又能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

這就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外利益集團共治局面。

那為啥不採取你說的策略呢?

第一,代理人集團本身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既得利益集團,你給他們一定程度威脅,和他們共同抽成可以接受。把人家直接一窩端,那拼起命來你確定就那麼容易搞定?參見抗日戰爭。

第二,即便軍事力量能夠把原有利益集團壓制,那長期的治安成本、風險呢?和收益對比如何?參見英屬印度、抗日戰爭淪陷區

第三,英法再強大,自己能夠團結的核心力量無非宗主國力量,畢竟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把其他力量真正同化為自己內在的力量談何容易?既然無法真正同化,那就隨時有可能被趕出去,參見日不落帝國的落幕。

第四,即便能夠把原有的統治集團替代、自己再搞個統治機器又能怎樣,新建立的殖民地政府不還是山高皇帝遠?同一血統的代理人就不叫代理人了?你確定他們哪一天不會把你本土政府甩開單幹?參見美利堅民族的誕生。

所以,成本最少、風險最小、利益最大化的反而是代理人政府的方式。然後通過均勢策略,時不時的平衡一把,時不時的敲打一把,防止代理人做大。

你以為找這麼個代理人集團容易啊,大清帝國亡了後知道英法的損失有多大么,局面一亂傾銷、投資機會都沒了,抽成也拿不到了,他們從此以後就沒有找回過那種感覺,美俄相繼登場,沒英法啥事了。


下策才是攻城略地, 他們只是想賺點兒錢,找個地方掠奪點兒好東西。。。 他們上哪找龐大的不對來駐守中國這麼大的地界。。。。


英法想要的是市場、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出產地,而不是領土。


我們的文明在這土地上耕耘了幾千年,他們不比相對野蠻的印第安人,是個曾經閃耀世界的文明,他們可以被殺死,但不可能被消滅,再說,歐洲國家歷來打戰上萬人就是大軍了,我們連農民起義軍動不動就上十萬,到時候一發不可收拾,佔領不得的。只有想辦法撈點好處就夠了,而且這種好處必需得有期限。


中國(滿清)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實際上,英國在印度的統治也由於投送人力不足,一直採取和當地王公合作,讓他們內耗,最後所有王公都效忠殖民者,通過控制當地的土王控制印度的政策。

對於中國這種中央集權國家,雖然扶植了一些買辦,但是上面畢竟還有一個龐大的中央政府,要征服中國,就要先推翻這個政府,佔領所有土地,中國歷代王朝都是這樣的。很顯然,英法無法投送這麼多人力征服中國全境。中國的深入人心的大一統王朝的歷史也決定外來政權無法以中國人以外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統治,五胡,元清統治者,無一不是被漢化了。


佔了領土就牽扯到治理的問題,實在是太麻煩了,大英帝國的領土已經夠多了,抽不出人手管中國了。


中國人太多地太廣占不完殺不絕還要反抗所以。。。。。。占不了


他們打仗是為了給做生意鋪路

並不是要佔領土,這是兩回事。


對於歐美列強這些資本主義國家而言,經濟效益是第一位的,所以中國對他們最大的誘惑在於資源和勞動力。領土太大只能給他們帶來負擔,倒不如由清政府替他們經營這個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侵略者的人口不足。以少數外來人統治泱泱大國芸芸眾生談何容易


推薦閱讀:

【原創】盼了好久終於盼到今天,夢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 ——建國之開國大典
中國最厲害的公主,領兵助父親平定天下,史書連她名字都不記載
十二章服 | 減到不能再減的「服裝史論」
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南朝陳
行乞興學:清代義丐武訓小記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清朝 | 中國近代史 | 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