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讀佛經越學越迷茫怎麼辦?

最早讀的金剛經,一切法皆是佛法,等等,感覺佛法包容性很強,世界觀極大,現在正在讀法華經,說女人不好成佛,又說不能親近外法,等等吧很多記不清了,很迷茫,請問高人是怎麼理解佛法的。


1.《法華經》沒有宣揚女性不能成佛。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某位菩薩的疑問,然後八歲龍女親身示現,一日內女轉男身而成佛。對於世俗相來說,雖然示現成佛這個虛相需要以男身這個因緣做個緣起,但從佛性來說,男女性別有異,但佛性無異。《法華經》的宗旨本來就是開佛知見,令眾生知道自己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並沒有女性不能成佛這種論斷。

2.對經文看不懂的,可以參考古人註疏經論,也可以參考現代法師們的講記。看不懂是正常的,讀了註疏經論也看不懂也很正常,一遍就看懂了才不正常,畢竟六祖這樣的資質幾千年也只出了一個。

那麼看不懂,還讀經論幹什麼呢?安心,休謗,止疑,種因。給你的心一個新的執著,防止它自己生事;給你的傲慢一個能接受的邏輯,知道這個世界還很大,防止因自滿而誹謗造業;給你的疑問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讓它不在干擾你做功課;給你自身一個親近菩提的因,日後生成菩提圓滿的果。

所以古人不說終身讀經,說的是終身持經。持者行也,找個你自己能夠認同信任,並且大致能夠理解該怎麼做,也願意做的法門,按照經文提供的方法,去行持。這個是對待經文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種理解不理解的經文名相一股腦塞進腦子,把自我攪成漿糊。

諸法因緣生,佛法是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眾生因緣,給予不同的法門和教導。這個意思就是你會看到世尊對一部分人鼓勵這麼干,對另一部分人鼓勵那麼干,其實本質就是對膽小的人,你必須鼓勵他勇敢,對勇敢的人,你反而要告誡他謹慎。

然而此世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既不知道自己是勇敢還是膽小,也沒人能精確地指導我們到底是哪一款。所以這個時候,你要自己觀察自己的心,好好研究以下問題———我是基於什麼願望和慾望,來接觸佛法?我從佛法里,是想得到什麼?此目的以何法門,或可實現?有沒有可知且明確的前例?有沒有實踐上的困難?我是否願意嘗試接受佛教的世界觀?等等等等。當你對這些問題考慮得越清楚,就越容易找到合適自己的法門。

而找到合適自己的法門,重點不是以頭腦去推理,而是實打實的實修。空有推理而不行持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3.也有一部分人呢,認為非把某些問題系統了解一遍,才能夠安心去實際某些法門。這種情況亦很常見,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太適合去單獨研究某些廣傳的經文,如《心經》《地藏經》《金剛經》《法華經》等,這些經文雖然殊勝,也很簡約,並不是成系統的邏輯辯證,因其為世尊說法的實錄。有上課經驗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同一個老師,分別給大學生和小學生講課,在給大學生講課的時候,他也是不會把小學教程搬出來再講一遍的,因為大學生本身就不需要。但是對於小學生而言,拿著大學教材就會不知道從何入手了。

對於這類人,其實最適合的是幾部系統闡述佛法的大部頭教參——《瑜伽師地論》、《大智度論》、《宗鏡錄》等。前人大德菩薩們不辭瑣碎,為了方便後人,給教材做了種種梳理,還有各色疑問的答疑解惑,很多問題都是我們今人常見的誤解,非常有針對性。

如果有人真的希望系統了解佛法體系,建議從以上幾部論述,或者其他的系統性經論入手。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祝修行增上,如意吉祥。


複次不空見。爾時鴦耆世尊告彼善觀作王言。

大王。諸行無常

大王。諸行皆苦

大王。諸行無我

大王。諸行暫住 不得久停

大王。諸行不堅 是破壞法

大王。諸行熾然 如猛火焰

大王。諸行深奧 如大火坑

大王。乃至應當 念舍諸行。當生深厭 亦不可樂。當念遠離 終思解脫

不空見。爾時善觀作王。一心合掌恭敬向彼鴦耆如來。具領贊曰。

如是如是。大德修伽陀。大德婆伽婆。諸行無常。大德婆伽婆。諸行是苦。諸行無我。

大德婆伽婆。誠如聖教。一切諸行 皆應遠離。亦須棄捨 終當免脫。

不空見。爾時彼鴦耆羅娑如來。為彼善觀作王。說如斯法。令其歡喜。令其專念。令其奉行。

令歡喜已。令專念已。令奉行已。然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金剛經》是般若經典,《法華經》是純圓獨妙、最後開顯,這兩部經可以說極為深奧,看不懂是正常的。雖然難懂,但極為推薦每日讀誦,比如每天誦一部《金剛經》,或一卷《法華經》,功德無量,不可思議。

誦經雖然是學佛,但是學佛不可光誦經。要想懂得佛法的道理,還需要看佛教書籍,推薦的學習方法:

佛教修學次第推薦及注意事項?

mp.weixin.qq.com圖標

書單下載:

Shelf: 佛教修學次第推薦?

sanxuezang.com


《金剛經》云: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個法是法門的意思。不僅是佛教中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也包括生活中行住坐卧、一切為人處世的外緣,統統都稱之為「法」。因緣和合而成的就叫法,有生有滅的就是法。有多少種煩惱,就有多少種法門。

為何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因為一切修行,心為根本,修行就是修心。修什麼心?修你迷惑顛倒、遇境攀緣的心,修你貪嗔痴慢、五欲六塵的心,修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的心。如此種種心,皆為妄心。你的清凈真如本體與佛無二無別,但久遠劫來,你迷失而淪落於生死輪迴,求出無期。修行的目的,就是讓你回歸自性,識得不生不滅的真如本性,亦稱作見性。這個性是自性,也叫做佛性。

你說佛教的包容性很強,世界觀極大。經中描述菩薩的心量,用了八個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為何菩薩能有如此廣大無邊的心量?因為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尤其這個無我境界,正是凡夫和聖人間的差別。菩薩能照見事實真相,根本就沒有「我」,又何來我相、我見、我執?乃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一律平等。所有眾生在菩薩眼裡都是平等的,這就是平等心,沒有分別就是平等。能做到不執著、不分別,即是菩薩的境界。

佛門中有句話:福大量大。什麼是福?就是福報。什麼是量?心量!心量越大,福報就越大。別人困難的時候,你幫助了他,過後時時放在心上,希望對方能回報你,這叫有心量嗎?人家犯了一些過失,就緊緊抓著不放,怨恨報復,讓對方不得好過,這叫有心量嗎?甚至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這個人跟我關係好,我可以多關照,那個人跟我疏遠,沒必要幫助……這叫心胸狹隘。

心量的大小,取決於什麼?就在這個「我」。我執是拓展心量的障礙,越是自我的人,心量決定不大。處處都有個「我」,怎麼可能利益他人、成就他人?因此,這樣的人福報也是有限的。很多人做不到無我,是因為沒有看破:根本就沒有我!這個我是假的、虛妄的!一旦看透了,也就自然放下了。如《金剛經》云: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布施時能做到三輪體空:沒有我、沒有他人、沒有所施之物,那麼這個人的福報就大到不可思量,如虛空般沒有邊際。所以,學佛的同修要了解。

其次,你說自己讀經,經中說女人不好成佛,但自己又不能親近外道之法……

女人不容易成就,不是不能成就,不容易不等於不能。所以,你要明白這個概念。像《增一阿含經》等經文中,佛陀對弟子示法,曾詳細闡述女人的種種過,以及要求比丘嚴格持戒,遠離女人:「若能離女色,則離於八難」。今世俗之人不辯是非邪正,說佛陀對女人有偏見,甚至故意打壓女人、貶低女人。有這種看法者,純屬世俗之見以己度聖。殊不知佛陀乃大成就者、天人師,怎麼可能像世俗人一樣有愛憎取捨之分別?

經中講的很清楚,固然男人也有習性,但較之男人,女人的習性更重。有哪些習性?總體而言五個字:貪嗔痴慢疑,再進一步,就是圍繞十不善的細化,能做到十善,就是斷除了十不善。像邪淫、妄語、貪慾、嗔恚,都屬於十不善。而妄語分為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相對而言,女人妄語的習性較重。《增一阿含經》中,對女人存在的各種習性,都有非常詳細的解說。

因此,佛陀要求比丘遠離女人,不是讓弟子們仇恨女人、排斥女人,故意與女人為敵。而是佛陀慈悲,深知修行的弟子們定力不足,很容易被女色牽絆而初心退轉,以至於破戒、毀戒造作種種罪業。生活中,我們常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善的成分多一些,有些人不善多一些,也就是說有些人習性重,有些人習性不太重。那麼,遇到不善和習性重的人,我們該如何應對?

只能遠離!因為你的定力不足,很容易被對方影響改變,沾染對方身上不好的習氣。你能度化對方嗎?能讓他認識到自身問題,從而改過自新、痛改前非嗎?很難!你沒有那樣的修為,也不具備正法的攝受力,能做的只有遠離。遠離是保持距離,不是讓你去仇恨他、排斥他,跟他作對。那就錯了,等於自找麻煩、自討苦吃。不是遠離女色,遠離損友,而是要遠離一切擾亂自心的人事環境,比如互聯網、身邊的圈子、戀愛對象等。因為你的心不定,心不定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又怎麼分辨好壞?你只能暫時遠離。對於初學初修之人而言,遠離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修行是修心,那該如何修心?兩個字:攝心!攝心就是把心收回來,不受五欲六塵的染污。在一切人事環境中,所謂的修行就是修不動心。不動心不是麻木不仁、視而不見,而是任你稱讚毀譽,我不動心。任憑善緣逆緣、順境逆境,我還是不動心。我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我的心如如不動,不受一切人事環境的染污。動心就錯了,被五欲六塵牽著鼻子走,就迷失在輪迴法里了。為何能做到不動心?就是《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都是假的、有生有滅的,了解這個事實後,何必苦苦執著?又何必自尋煩惱?心動就迷了,這叫作繭自縛、庸人自擾。迷惑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看不透事實真相。

凈土宗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把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看管好,不要讓六塵賊子趁虛而入,這就叫都攝六根。於一切人事環境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心裡光明朗照,不留纖毫世塵,這就叫凈念相繼。凈念不是沒有念頭,不是不吃飯、不睡覺、不跟人打交道了,而是吃飯就是一心吃飯,沒有千般計較,睡覺就是睡覺,沒有百種求索。跟人打交道,別人說這個好那個不好,我都說好。為何?你有分別執著,我沒有分別執著。你有自我(我執),我沒有自我。你認為自我是真的,處處維護你的自我、滿足自我,我知道自我是假的、虛妄不實的。你喜歡分別這個人好、那件事不好,我統統不分別。因為我知道,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為何?所有人都是通過正面、反面來幫助我的,所有事都是通過歷事練心成就我的。所以,對我而言,沒有一個人不是好人,沒有一樁事不是好事。

不管持咒、念佛、誦經、磕頭禮拜、放生等形式,還是盤腿打坐、六度萬行,目的是什麼?就是修心!你的心不清凈,就要攝心,要修禪定。外面不受人事環境影響,內在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是禪定。

六祖云: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

菩提達摩云: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什麼叫外息諸緣?不受外境的干擾,不因人事環境起心動念。

什麼是內心無喘?心清凈了、沒有妄想、妄念,就好像連呼吸都聽不到了、忘記了。

心如牆壁,是說心不動不搖,如如不動。就好像牆壁立在那裡不動一樣。

能做到外離相、內離見(見解、看法),就可以入道了。什麼是道?無心是道。什麼是無心?無愛憎、是非、對錯等分別取捨之心,而不是沒有隨緣妙用、隨緣即施之心。

你的心不平等,就要修平等心。這是自己人,那個是外人,這叫心不平等。為何眾生平等?迷為眾生悟為佛。因為迷惑了,所以成了眾生。因為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造作妄為,心生種種過。明白這個道理,要有慈悲心、愛人之心:他們是真的不懂、不明白才造作,怎麼可以怨恨?怨恨說明自己也迷惑顛倒了。別人迷惑,自己不能迷惑。所以,對待一切眾生要平等、恭敬。迷惑時為眾生,一旦覺悟了,他就是佛。對待未來的佛,你怎能不恭敬?

你的心還有執著,就要修不執著。為何不執著?因為一切法如夢如幻,有生有滅,包括你這個身體,都是四大和合而成的,你所有的看法見解,都是五蘊和合而成的。四大本無我,五蘊本來空,你還認為有一個「我」存在嗎?明白道理也就不執著了。你看濟公,每天穿梭在世俗中,嬉笑怒罵,卻不受任何影響。為何?統統不放在心上!他是在度化眾生、接引眾生開悟,是真正的大修行者、大成就者。凡事放在心上,就成凡夫了,不放在心上,就成就了。不執著是什麼境界?阿羅漢的境界,小乘的最高果位。

如今,對於學佛人來說,禪宗入門的門檻很高,教下宗旨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注重一個「悟」字,而多數人不是上根利器,便望而卻步。密宗在於上師的引導,要有很強很深的佛學根基。比如藏密,很多人要學習五部大論,要閉關修行多年。就五部大論,少則十多年,多則幾十年,對於學佛的很多人來說,也不具備那樣的條件。剩下的就是凈土宗了。凈土宗最適合當今的學佛人,教下宗旨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在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者直接念「阿彌陀佛」。可以說最簡單、最省力。念佛號的時候,不要求快,要字字清晰,口念、耳到、意專。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里聽的清清楚楚,意念攝受在這句佛號上,攝受在每個字上。念到念而無念、持而不持的境界,就功夫成片了。

念任何咒,都比不上一句「阿彌陀佛」。為何?這句佛號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加持。有些人認為這個法門簡單,也就心生輕視,這就大錯特錯了。心生輕視,是為不平等,豈不自造罪業?其次,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只在一心。不是說困難的法門就上心,簡單的就不上心。一句佛號簡單嗎?能做到一心,可以說是世間最困難的事情。不信你念十分鐘的佛號試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不起一個念頭?

持「阿彌陀佛」的佛號,不但可以消除久遠劫來的一切業障,還能讓心越來越清凈、越來越自在,何樂而不為呢?心清凈了,智慧就升起了,智慧升起了,自然成就了。

所以同修們要至誠發心,勇猛精進,珍惜來之不易的人身和法緣,決定這一生有所成就,度脫生死六道輪迴。

努力,努力!


當我學習色受想行識五蘊時,我以為我懂佛法了。

當我學習蘊處界時,我以為我我知道了很多。

當我學習四念處時,我感覺自己無敵了。

當我學習緣起法與二十四緣時,我發現我不知道的太多了。

當我學習阿毗達摩時,我知道自己根本就是個無知的小孩。

不過我沒有迷茫,毅然決然地學習中。


推薦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下十二,十三
南懷瑾《南禪七日》—— 三十九、楞嚴經總結
學處|佛經中的隨喜文
《心經》揭示了怎樣的般若智慧?
斷際:不識自心,盡名邪行(圖)——道德真源

TAG:佛經 | 佛法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