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若人慾成佛,勿坏於貪慾,諸法即貪慾,知是則成佛~請問你怎麼理解?20個字以內作答,謝謝!?

在知乎的第一個提問,被一堆知見之徒圍攻,完美展示了,人性與佛法的貪嗔痴,可被知乎封了,已經提出申述——從佛法角度(不代表佛學也不代表佛教),希望知乎,不是知見之徒,忘乎所以的地方。謝謝!

附:《諸法無行經》原文

若人慾成佛,勿坏於貪慾;

諸法即貪慾,知是則成佛;

貪慾及恚痴,無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知是則成佛;

見非見一相,著不著亦然;

此無佛無法,知是名大智;

如人於夢中,得道度眾生;

無道無眾生,佛法性亦然。

——《諸法無行經》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汝先世住初發意地。未入如是諸法相時。為起何障礙罪。汝今說之。當來世假名菩薩 聞汝所說障礙之罪。當自守護。

文殊師利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當自說障礙之罪。惟聞之者 當有憂怖。然其能滅業障之罪。亦於一切法中得無礙慧。

世尊。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師子吼鼓音王如來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十萬億那由他歳。以三乘法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

其國樹木皆七寶成。其樹皆出如是法音。所謂 空音 無相音 無作音。無生音 無所有音 無取相音。以是諸法之音 令眾生得道。

其師子吼鼓音王佛初會說法。九十九億聲聞弟子 皆得阿羅漢。諸漏已盡 舍諸重擔。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以正智得解脫。

菩薩眾 亦九十九億。皆得無生法忍。能善入種種法門。親近供養若干百千萬億諸佛。亦為若干百千萬億諸佛之所稱嘆。能度若干百千萬億無量眾生。能生無量陀羅尼門。能起無量百千萬億三昧門。及余新發菩薩意者 不可稱數。

其佛國土無量莊嚴 說不可盡。

彼佛住世教化已訖 入無餘涅槃。

滅度之後 法住六萬歳。諸樹法音 皆不復出。

爾時有菩薩比丘 名曰喜根。時為法師 質直端正。不壞威儀 不舍世法。

爾時眾生普皆利根 樂聞深論。其喜根法師 於眾人前。不稱讚少欲知足 細行獨處。但教眾人諸法實相。所謂

一切法性 即貪慾之性。貪慾性 即是諸法性。瞋恚性 即是諸法性。愚痴性 即是諸法性。

其喜根法師 以是方便教化眾生。眾生所行 皆是一相 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 心無瞋痴。以無瞋礙因縁故 疾得法忍。於佛法中 決定不壞。

世尊 爾時復有比丘法師 行菩薩道。名曰勝意。其勝意比丘 護持禁戒。得四禪四無色定 行十二頭陀。

世尊。是勝意比丘有諸弟子。其心輕動 樂見他過。

世尊。後於一時 勝意菩薩入聚落乞食。誤到喜根弟子家。見舍主居士子。即到其所 敷座而坐。

為居士子。稱讚少欲知足細行。說無利語過。讚歎遠眾樂獨行者。

又於居士子前 說喜根法師過失。

是比丘不實 以邪見道教化眾生。是雜行者。說婬欲無障礙 瞋恚無障礙 愚痴無障礙。一切諸法 皆無障礙。

是居士子利根 得無生法忍。即語勝意比丘大徳。

汝知貪慾 為是何法。

勝意言。

居士。我知貪慾是煩惱。

居士子言。

大徳。是煩惱 為在內在外耶。

勝意言。

不在內 不在外。

大徳。若貪慾不在內不在外。不在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者 即是無生。

若無生者 云何言若垢若凈。

爾時勝意比丘 瞋恚不喜。從座起去 作如是言。

是喜根比丘 以妄語法多惑眾人。

是人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聞佛音聲則喜。聞外道音聲則瞋。於梵行音聲則喜。於非梵行音聲則瞋。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凈音聲則喜。於垢音聲則瞋。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聖道音聲則喜。於凡夫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樂音聲則喜。於苦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出家音聲則喜。於在家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出世間音聲則喜。於世間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布施 則生利想。於慳 則生礙想。

以不學佛法故。於持戒 則生利想。於毀戒 則生礙想。

以不學佛法故。

是時勝意比丘。出其舍已 還到所止。

眾僧中見喜根菩薩。語眾人言。

是比丘 多以虛妄邪見教化眾生。所謂 婬欲非障礙 瞋恚非障礙 愚痴非障礙。一切法非障礙。

爾時喜根菩薩作是念。是比丘 今者必當起於障礙罪業。我今當為說如是深法。乃至令作修助菩提道法因縁。

爾時喜根菩薩於眾僧前。說是諸偈

貪慾是涅槃 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有無量佛道

若有人分別 貪慾瞋恚痴

是人去佛遠 譬如天與地

菩提與貪慾 是一而非二

皆入一法門 平等無有異

凡夫聞怖畏 去佛道甚遠

貪慾不生滅 不能令心惱

若人有我心 及有得見者

是人為貪慾 將入於地獄

貪慾之實性 即是佛法性

佛法之實性 亦是貪慾性

是二法一相 所謂是無相

若能如是知 則為世間導

若有人分別 是持戒毀戒

以持戒狂故 輕蔑於他人

是人無菩提 亦無有佛法

但自安住立 有所得見中

若住空閑處 自貴而賤人

尚不得生天 何況於菩提

皆由著空閑 住於邪見故

邪見與菩提 皆等無有異

但以名字數 語言故別異

若人通達此 則為近菩提

分別煩惱垢 即是著凈見

無菩提佛法 住有得見中

若貪著佛法 是則遠佛法

貪無礙法故 則還受苦惱

若人無分別 貪慾瞋恚痴

入三毒性故 則為見菩提

是人近佛道 疾得無生忍

若見有為法 與無為法異

是人終不得 脫於有為法

若知二性同 必為人中尊

佛不見菩提 亦不見佛法

不著諸法故 降魔成佛道

若欲度眾生 勿分別其性

一切諸眾生 皆同於涅槃

若能如是見 是則得成佛

其心不閑寂 而現閑靜相

是於天人中 則為是大賊

是人無菩提 亦無有佛法

若作如是願 我當得作佛

如是之凡夫 無明力所牽

佛法湛清凈 其喩如虛空

此中無可取 亦無有可舍

佛不得佛道 亦不度眾生

凡夫強分別 作佛度眾生

是人於佛法 則為甚大遠

若見眾生苦 則是受苦者

眾生無眾生 而說有眾生

住眾生相中 則無有菩提

若人見眾生 是畢竟解脫

無有婬恚痴 知是為世將

若人見眾生 不見非眾生

不得佛法實 佛同眾生性

若能如是知 則為世間將

若人慾成佛 莫壞貪慾性

貪慾性即是 諸佛之功徳

若人慾發心 隨順菩提道

莫自有分別 心異於菩提

發心即菩提 知是為世將

若說外道惡 稱佛世中尊

是二說非異 知是為世將

若人求菩提 是人無菩提

若見菩提相 是則遠菩提

菩提非菩提 佛以及非佛

若知是一相 是為世間導

若人作是念 我當度眾生

即著眾生相 是人無菩提

亦無有佛法 住於有見中

貪慾無內外 亦不在諸方

分別是空法 凡夫為所燒

如幻如焔響 如夢石女兒

諸煩惱如是 決定不可得

不知是空故 凡夫為狂惑

若求煩惱性 煩惱即是道

若有人分別 是道是非道

是人終不得 無分別菩提

凡夫畏佛法 去佛法甚遠

若不疑空法 是人得菩提

一切有為法 即是無為法

是數不可得 無數故無為

若以菩提心 自高無所畏

自念當作佛 是人無菩提

亦無有佛法 離菩提寶印

若有但誦經 憶想作分別

不深思義趣 但為貪名利

自念當作佛 必成無有疑

唯貪於名利 讀經住閑靜

分別少欲行 還為貪心牽

若欲舍遠貪 不得遠於貪

若達貪實法 是人能離貪

不得法實際 雖長夜持戒

得諸無礙禪 不入佛法味

知法無有性 不壞一切法

不言戒非戒 得脫有見中

以無持戒性 知於持戒法

如是知戒相 終不毀於戒

諸佛之法王 法藏叵思議

無量方便力 引導諸眾生

以一相法門 令入寂滅道

凡夫聞佛說 無我無有法

一相自性空 不信墮深坑

雖白衣受欲 聞是法不畏

勝於頭陀者 住在有見中

現在十方佛 利益諸世間

知法如虛空 皆以得菩提

若有無智者 樂於分別法

聞是實法者 則生疑怖畏

是人無量劫 備受諸苦分

說是諸偈法時。三萬諸天子 得無生法忍。萬八千人 漏盡解脫。

即時地裂 勝意比丘墮大地獄。

以是業障罪因縁故。百千億那由他劫。於大地獄 受諸苦毒。

從地獄出。七十四萬世 常被誹謗。若干百千劫 乃至不聞佛之名字。

自是已後 還得値佛。出家學道 而無志樂。於六十三萬世 常反道入俗。亦以業障餘罪故。於若干百千世 諸根暗鈍。

世尊。爾時喜根法師 於今東方。過十萬億佛土 有國名寶莊嚴。於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勝曰光明威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於今現在。

其勝意比丘 今我身是。

世尊。我未入如是法相門時。受如是苦 分別苦 顛倒苦。是故若發菩提心者。若發小乘心者。不欲起如是業障罪。不欲受如是苦惱者。不應拒逆佛法。無有處所 可生瞋礙。

佛告文殊師利。

汝聞是諸偈 得何等利。

世尊。我畢是業障罪已。聞是偈因縁故。在所生處利根智慧 得深法忍 得決定忍 巧說深法。

文殊師利。為誰力故 能憶如是無量阿僧祇劫罪業因縁。

世尊。諸菩薩有所念 有所說 有所思惟。皆是佛之神力。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 皆從佛出。

佛告文殊師利。

若得佛十力。若有聞是經者 等無有異。若得無生法忍 聞是經者 亦等無異。

文殊師利言。

如我知佛所說義。聞此經者 得無量不可思議功徳之利。

文殊師利。如是如是。聞是經得無量不可思議功徳之利。但佛不廣說。

何以故。不修道 不精進者。如是惡人聞說是利 則不能信受。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及彌勒菩薩白佛言。

世尊。護念是經 於未來世後五百歳。當令此經普宣流布 皆得受持。魔若魔天 不得其便。

爾時佛欲護念是法故左右顧視。

即時十方恆河沙無量國土六種震動。

如是則為護念是經。及十方恆河沙諸佛 亦護念是經。

說是經時十方國土中 恆河沙等無量眾生 得無生法忍。何況得聲聞無學者。何況住學地者。


若得諸法實相,觀五蓋則無所有,是時便知五蓋實相即是禪實相,禪實相即是五蓋。菩薩如是能知五欲及五蓋,禪定及支一相,無所依入禪定,是為禪波羅蜜。


邀請我做么子,我又沒明心見性。

每天看著外匯贏利,^_^開心

每天和愛人在一起,^_^開心

每天跟弟弟侃大山,^_^開心

每天念經,唱佛,^_^開心

一介草民,就這點小開心。

如果把明心見性這事真的變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沒啥必要了,對吧。

所以呢,我對此事兒,是不大上心的。

同理。

我最喜歡聽弟弟給我朗誦《金色花》。當他對著我,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地念到: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

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又在新葉上跳舞,

媽媽,

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裡呀?」

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

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

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

濕發披在兩肩,

穿過金色花的林陰,

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

你會嗅到這花香,

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

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

又成了你的孩子,

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這個時候,我已然就是一尊佛了。

所以,有這麼困難嗎?成佛。

踏踏實實地生活,努力賺錢錢,修身養性,積累通往凈土的資糧。(這個凈土的含義,不再累述了!)

願各位吉祥!

南無阿彌陀佛。

(哦,寫完,才注意到要求20字內。可是我又不是去高考,為什麼要按要求寫啊? 偏不!我就是喜歡為所欲為。就醬^_^ )


完整的經文是:

若人慾成佛   勿坏於貪慾

  諸法即貪慾   知是則成佛

  貪慾及恚痴   無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   知是則成佛

  見非見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無佛無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於夢中   得道度眾生

  無道無眾生   佛法性亦然

意思是:貪慾也是空,是夢中幻相之一,知道貪慾也是夢中幻相,不是具體去一點點滅貪慾,而是整體把它看空,知幻,就是理解佛之知見。

所以,讀經絕不能望文生義,更不能斷章取義,要整體去理解,更要實修跟上,才能真正明白文字背後的實相,明白佛真正說的是什麼。

阿彌陀佛。


佛法如筏喻,以度生死河,登彼岸當棄,於法不起執。

住於凡夫地,當舍我無明,薄於貪嗔痴,漸次可成就。

若彼方渡河,輕言筏無用,隻身入激流,求渡不可得。


推薦閱讀:

茶與佛教的「苦靜凡放」
米拉日巴尊者圓寂紀念日-偉大的尊者,以凡夫身即身成佛的秘密
王路:一切苦的根源是什麼?
印度佛教史(49)《成唯識論》的思想綜述(22)
佛陀:有十種業獲人間惡報(圖)—道德真源

TAG:佛教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