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看一些名著 文學書有用嗎 感覺還沒背點單詞實際?


沒用。

有以為用,無以為器。

沒用的東西可以增大你的器量,容納更多的知識。

如果你腦中空空,實際上還是學點實用性的東西比較好。

如果你感覺裝不進知識了,不妨看點沒用的東西增大一下自己的器。


感覺對文筆語感、對思想立意、對情感體驗、對素質修養等等方面的提升還是挺有明顯幫助的

不過這些都是虛的,並沒什麼用

像從事經濟管理,或者做IT行業的,或者做財務會計的,或者搞科研的,都基本上用不上這些東西

因此不建議讀,性價比極低。還是多背單詞吧


有用

語感真的很重要


有用,覺得開心


當然有用了,而且是潛移默化的那種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她在將近一學期內一直都是年級前三,而且她的作文、文言文翻譯和閱讀分永遠比我高

之後,我和她分到了一個宿舍,也漸漸熟絡了。聊天的時候,她永遠都會隨口蹦出來幾個很貼切的成語,聊到什麼其他話題的時候,她也總是能引經據典。我至今記得她和我聊水滸傳,她只是提了一下,表達了一下她對於裡面的一些角色的命運的不滿,但是你聽她說的時候就能很清楚的感覺到:她並不是看網上的各種評論然後跟風,相反她可以前前後後大概提到這個人物經歷的事情

還有一次,我記得我作文跑題了。剛好她作文分挺好的,我就借來看了一下。真的是,那一瞬間就知道底蘊的差距在哪裡了:她的作文,不光是有很多很貼切又新穎的例子,而且遣詞造句也特別好。整段下來感覺駢散結合,有抒情有議論,夾敘夾議,又引用很多詩詞,給人感覺就是課外積累豐富又沒有刻意掉書袋,整篇文章讀下來感覺特別通順。再看自己寫的議論文,我只感覺我自己都不能用這種文章說服自己

這種影響,其實不光會體現在語文成績上,還有其他的很多事情,比如思考方式,比如為人處世的習慣,比如人的底線和信仰…

相比之下…除了成績方面的形象以外,我個人認為背單詞更多的是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方式,讓人對西方文化會有更深的理解

總之,如果是為了考試的話,背單詞確實是一條比閱讀名著更快捷的路;但如果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且沒有出國之類的需求的話,閱讀名著可能確實更有用一些


謝邀,不客氣的講,說沒用的都是你這種壓根沒讀的人。就像是很多低學歷的人,壓根沒上過大學,就說上大學沒用。只有讀過書的人,才有資格說有用沒用!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讀名著和文學書對塑造個人三觀和提升修養是很有幫助的。

僅背單詞難以塑造有趣的靈魂。

當然這個也有主次和時段。進大學前還是認真學課本比較好。


知乎能不能給我推點不讓我發火的問題!!!


有點無語=_=你自己都已經站隊了,又必要跑來發個問題找刺激?

閱讀這種事情喜歡的自然會變著花樣找書看擠時間去看,白天沒時間熬夜都要看的一大把

這種事真別勉強自己,浪費時間不說書也沒真的看進去,自己還累的夠嗆何必呢

認為看文學書沒用沒意義啥的,或者覺得背單詞都比這有趣的話,那多背背單詞也沒啥毛病啊……

最後還是搞不懂為什麼跑來提問


看書的目的不是有用,而是快樂


沒用,考試又不考。那也沒人考吃飯,乾脆飯也別吃了。


這裡的實際,乃至有用,不足以割裂背單詞和讀名著、讀文學書之間的關係。

因為記住單詞本身,掌握外文符號和母語概念的對譯並不是背單詞的終極目的。

實際上,當你單詞背的越多,你就越會發現,在外文符號和母語概念之間,存在著不可譯的部分。

比如說你眼前的桌子:它到底是table,還是desk?

鱷梨、牛油果、油梨,到底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指稱,還是它們三個真的有所差別?avocado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在不可譯的、邊界模糊的部分,就是你不曾看過、思考的新的世界。

背單詞可以,也是必須的。但還是要再多思考。

至於文學書,它直接將你陌生的經驗和世界打包好呈現在你面前了。

你還覺得背單詞和看文學名著是兩碼事嗎?


人只能讀到自己想讀到的。想讀的時候從任何種類的物件上都能讀出自己需要的東西


文學→精神愉悅

背單詞→賺錢→消費→精神愉悅

你說的有用是指?


給你舉個例子,Three Days to See ,海倫凱勒的,肯定看得懂是什麼意思。

像是這樣的名著文學雙語或者全英文書籍有很多,當然可以一邊學習文學知識,一邊背單詞啊,超級有用的,事半功倍。

背單詞太枯燥了,繞來繞去還是在A開頭的打轉,不如看看書籍,或者是電影也行,名著改編的電影第一遍看中文字幕,第二遍看英文字幕,第三遍就可以直接聽,每次總能掌握不少單詞,特別有用。順便還能改善發音狀況,一本萬利。

你看小說會被罵,但要是買英文版的絕對會被誇,就是這麼實際。


也許文學書的作用就在於讓我們明知道它還不如單詞好,卻依舊願意去看它


看你怎麼講有用怎麼講實際。

你一輩子都用不到英語能力去背單詞其實沒多大意義,當然把學習語言當成提高專業水平的工具不在這個範圍。

現在轉過來說有用。

是不是有用壓根就是個玄學,沒有定論。一千個讀者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呢何況這種主觀程度如此之大的問題。而且名著這種東西還真不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看懂的東西,有時候需要有人去引導的,像是我前幾天給考研的妹妹講資本主義和政治經濟學裡面相關觀點,她聽的也怪專註的,跟我倆八卦電影和王者時候狀態也差不多。不止這種大部頭著作,一般文學名著在我們沒有相應認知情況下去看都是湊合熱鬧,比如《復活》我看了兩遍現在也不記得它到底要幹什麼,我猜測是我沒法理解當時那個年代下罪惡和救贖對當代人的重要性,也沒法體會到更深層次的想要傳達給我的東西。

所以,所謂名著這種東西,它起作用的前提是有量的積累和一定的理解力。

首先說理解力,一般成年人理解力都比孩子好得多所以更適合讀。當然,不排除理解力特別差的人,就是不開那一竅,這樣的話也不用強迫自己去看吧,人生這麼苦了,去找點兒甜甜的事兒干它不香么!

再說閱讀量。偉大的馬克思先哲都告訴我們量變引發質變,你想想這類人是幹啥的?研究社會人類規律的啊,那我們能幹啥?聽他們的話唄!閱讀量的增多才能連點成線,才能讓你突然發現原來世界跟你理解的並不一樣!

積澱的東西多了它自己慢慢就溢出來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有用了,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有了滲透式的體現。

我想這可能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吧!


謝邀。

有用 。

每本名著之所以能成為名著肯定都有它的獨特價值的。可能是這本書最為貼切地反映了作者想要描繪的那個時代的現象,表現作者對人、情、事、物的獨特領悟和判斷。

或者這本書可以讓讀者領略某個國家、某個時代的獨特文化和風情。

甚至哪怕是一本寫愛情類的書,比如《傲慢與偏見》也有價值,你會為男主與女主的愛情而感動,你也可以從中領悟作者對愛情的看法、作者在那個時代獨特的愛情觀。

一本書一個人讀是一個領悟,一千個人讀就是一千個領悟,甚至一本書同一個人不同年齡讀也會有不同的感悟。


如果你這麼想,那麼對你來說確實沒啥用。

看經典著作的目的,不是因為「有用」,而是為了思考「有用」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才是「用」,什麼不是「用」,以及人們平時對「有用」的認識到底是不是合理的。

另外,你背了單詞就有用了?背完了外語就好了?


你可能搞混了名著 文學書跟單詞書的作用,或者說你沒搞懂你自己需要什麼。

名著文學書讀了後首先是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可能會有所轉變,還有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甚至是能提出自己的一種看法或主張,再有就是談吐上會有改善。單詞書這些功能我認為是達不到。

單詞書能讓你記住一些單詞,在用到外語場景的時候會很順利的讀懂或聽懂,能幫助你與人交談,我認為這個是名著文學書做不到的(外文原版書籍例外)。

所以這兩種書有沒有用取決於你的需求,你需要填充自己,讓自己有點墨水,改善思考方式,那就讀名著文學書,如果是想在外文場景里獲得更舒適的體驗,那就多背點單詞。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名著 | 書籍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