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用科學(哲學、數學、物理)詮釋教宗方濟各的神學聖言「兩個人的喜樂是三倍;兩個人的痛苦是一半」?

請問:怎樣科學(哲學、數學、物理…)詮釋教宗方濟各神學聖言「兩個人的喜樂是三倍;兩個人的痛苦是一半」?

「你們愛怎麽吵架就怎麽吵,但務必在當天和好。『我』這個代名詞在婚姻中不太適用,最好用『我們』。兩個人的喜樂是三倍之多;兩個人的辛勞和痛苦僅是一半而已。」——教宗方濟各

教宗方濟各箴言

AlphaGo:教宗方濟各箴言?

zhuanlan.zhihu.com圖標AlphaGo:教宗方濟各箴言——續篇「1」?

zhuanlan.zhihu.com圖標

AlphaGo:【教宗方濟各箴言】——續篇「2」?

zhuanlan.zhihu.com圖標AlphaGo:【教宗方濟各箴言】——續篇「3」?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人是沒有交流便無法存活的生物。

人的作為需要原因和結果,重要的一個元素是愉悅;很多時候,來自他人的評價能帶來愉悅,也往往成為人努力的方向之一。

人趨利避害的本質和眼高手低的局限確定了人在精神層面上的需要更比物質領域要高 。

不完全同意兩個人的喜樂會更高一些,同樣人的負面情緒也不一定隨著傾訴能降低多少;很多時候,情緒的處理很重要。歷史上將其利用而實現個人野心的案例也層出不窮。

拋磚引玉點到為止。我對發酵沒多少好感。


瀉藥。我來從進化學(演化論)方面來解釋一下這件事:

假設有雙胞胎兄弟原始人A和原始人B。由於某個社會性基因的突變,A和B大腦中的社會性反饋機制產生了一些差異:

  1. 原始人A可以從【情感分享】這件事中得到多巴胺(欣快感)獎勵。因此原始人A傾向於和其他原始人分享自己的情感(高興的事和悲傷的事)。
  2. 原始人B作為原始人A的對照參考組,無法從【情感分享】中得到多巴胺獎勵。因此他不會和其他原始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因為這是浪費時間。

原始人A由於長期和其他原始人八卦,漸漸地和其他人之間建立起了較為牢固的社會聯繫。他和其他原始人一起合作,互相照顧和捕獵。有時在他分享悲傷和痛苦的情感時,他甚至能得到其他原始人的援助。

原始人B由於長期獨來獨往,和其他人幾乎沒什麼社會聯繫。因此他在脆弱時無法得到照顧,也無法獨自捕獵大型的獵物。他行動的容錯性降得很低,捕獵時的一點小失誤造成的小傷,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

結論:

可以從【情感分享】這件事中得到多巴胺(欣快感)獎勵的原始人A,相較於無法從【情感分享】中得到多巴胺獎勵的原始人B,A取得了生存競爭上的巨大優勢。他的基因更容易留存下去。而B的基因則大概率湮滅。

生存競爭優勢的差異,決定了進化選擇上的方向性。經過大約幾十代人的迭代選擇,從生存競爭中留存下來的,基本上都是近似原始人A的子代。

這就是為什麼「兩個人的喜樂是三倍;兩個人的痛苦是一半」,因為我們的大腦會從【情感分享】這種行為中直接得到多巴胺(欣快感)獎勵。而這種行為還鞏固了我們和他人的社會性鏈接,有時還能直接得到他人援助。大大有利於我們在生存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和這種行為有關的基因,在自然選擇中被保留了下來。

很遺憾這裡面沒有任何神的位置。


兩個人如果分享快樂,就會特別快樂。如果分享痛苦,就會減少痛苦。人要人,與社會和諧。


首先你要發明一種可以度量快樂的儀器

然後給快樂一個國際單位

以後我們再來談你那句話


第一句的意思是,上帝和瑪利亞有了孩子之後

上帝,瑪利亞,以及約瑟,他們三個就很快樂,

所以叫做三倍


推薦閱讀:

佛經上講的都是真理嗎?
道教,儒教出現以前,古代中國人信奉什麼?
美國基督徒為何力挺以色列?地球知識局
牛頓後期的神學信仰是不是因為他陷入了虛無主義,而為自己找的解脫?
甘露法王如意寶:別恨!冤親債主曾經也是我們的親人

TAG:哲學 | 宗教 | 宗教哲學 | 西方哲學 | 基督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