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童年和別人到底有哪些不同?


留守兒童與他人的區別是什麼?直接差異在於成長的過程(即童年時期)中自身家庭環境的差異。

那麼一般的留守兒童的家庭環境應該是:父母長期在外,經常獨自一人照顧;或者是由隔代爺爺奶奶進行撫養。至於寄宿親戚家暫不討論。

這兩種環境有什麼弊端?第一種情況:獨自的成長,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指導。首先缺少關愛可能會存在心裡上的疾病問題,參考各種兒時缺少關愛的事例。那麼他大概率養成什麼性格呢?可能是孤僻,自卑。也有可能會因為羨慕別人的美好家庭產生容易妒忌,憤懣的情緒。而缺少指導會容易在思想,價值的養成過程中走偏路。學業也可能會收到影響。另外,留守家庭的父母可能多會強調在物質上的補償,這也是一大弊端。孩子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更重視物質。(這裡考慮還是略微欠缺,因為留守這是對於雙方而言,父母也可能與正常家庭的父母有偏差,從而引發對子女的區別對待。但是由於能力有限,暫時不做討論。)

而隔代撫養,利弊取決於祖輩。但很大的概率可能會在很多事情上產生認知偏差,矛盾相比父母會更多,或者發生溺愛撫養問題。

總結,在童年時期面對這兩種家庭環境,很大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言論可能會存在偏頗或者淺薄見解的地方,謝謝。


就是跟朋友同學聊天,人家都說爸爸媽媽怎麼樣,而我說爺爺奶奶怎麼樣。

人家都是甜甜蜜蜜表達對父母的愛,而我扭扭捏捏不知道怎麼跟他們交流。

人家都是周末開開心心家庭遊玩,而我在心心念念等爸媽電話。

人家都是抱怨爸媽管的多嚴,而我只能笑笑說我家是放養式管理。

也沒有什麼不同,就是遇到事了也不敢和他們說,受了委屈也要自己消化。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我們在父母面前比較沉默。


缺乏安全感,缺愛


並無不同。一樣成長,一樣幸福,一樣有未來。很多人說什麼缺愛之類的,我覺得沒有,父母也是因為愛孩子,才會選擇去遙遠的地方工作,給家裡帶來更好的生活。要知道人生大多數時候都是不由自主,不得不,不得已。

這樣的父母之愛並不比他們城裡天天接送上學放學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少。

更何況留守兒童還有爺爺奶奶,他們建立的祖孫情誼,跟那些一年到底只有過節才能見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城裡孩子相比,必然更加深厚。

生活百態,每段人生,必然不同。

愛與被愛,健康成長,並無相異。


缺少愛和陪伴


更孤單,但是更堅強更獨立


謝邀~作為從一歲大一直到上大學的留守人員火急火燎的趕來了

其實是沒有什麼不同的,要看你自己是怎麼想的吧,什麼樣的性格。我反倒很感謝我曾經作為十五六年的留守讓我成長為今天的樣子,當你體會過生活的不易才會更加珍惜當下的美好吧。

現在想想以前的生活,以現在的心態好像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是那都過去了,而且還是曾經的自己,我就更加崇拜自己了。有一段時間我也怕同學朋友知道後看不起什麼的,但是現在他們問起來我已經可以輕輕的說一句,還好吖。那些經歷過的痛苦的時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淡化,生活還是很美好的,獨立一點也沒什麼不好呀,最起碼一個人在外七八年,還沒有因為什麼事情崩潰過。

其實留守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不情願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誰會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裡,都是生活所迫啊。就像我們長大一樣,可能未來你也要因為生活所迫將自己的寶寶留在家裡出去工作。又有多大的區別呢?留守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不是有時候用來給自己的不努力去開脫的借口。所以加油吧!


沒有母愛父愛,童年註定缺少一塊


要說不同,那肯定就是別人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沒有。長大以後回想起來肯定會有遺憾,畢竟童年只有一次,都想在父母身邊長大。不過人生總會有不圓滿,父母也是沒有辦法迫於生計才離開自己的孩子,只能在長大以後理解父母


存在感很低……膽小……沒有自主權……忍受不公……被年齡比自己小的人看不起……沒有靠山,自己又無能為力……經常尬住……總是得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童年先和奶奶住,然後到堂兄弟家裡住。那時通訊不方便,家庭情況也不好。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太**了

唉,淚 流了出來……


缺乏安全感可能會陪伴一生


最重要一點就是缺少父母親的關愛。


留守兒童的童年是及早失去了童年,及早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跟同齡孩子有很大的不同


推薦閱讀:

西非「女兒國」:男人用可樂果求親 能娶多個妻子
犯罪的留守兒童:被犧牲的6100萬人,現在長大了
在非洲有無數被中國勞工遺棄的「留守兒童」,在孤獨中等死
犯罪、性侵、隔離:生為留守兒童,我們很抱歉
碧桂園:播撒我們的真愛,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TAG:教育 | 童年 | 留守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