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說眾生皆佛,那豈不是不斷提醒自己就時刻是佛了?


一身報國有萬死,釋奴不滅殺不止

-請繼續舉報


這句話是這麼說的,眾生本來是佛。主語是眾生本來,不是眾生,是佛的是你的本來,不是你,你要找到了你的本來面目,你才是佛。


你是人,李嘉誠也是人,是不是你常提醒一下自己,也就能像李嘉誠一樣有上千億的身家了?


梵語里,佛是指覺悟的人的意思

那什麼人才叫覺悟的人呢?看看四部阿含要飯寶典,說服自己相信裡面說的東西,譬如大地和太陽是方形的,海水咸是因為裡面有大魚在裡面撒尿。注意別參合現代科技的成果,什麼時候信了,離成佛也近了


佛法亦是活法。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廟裡,他就在每個人的心中。佛法其實就是做人的道理,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眾生和佛本來沒有區別,只不過佛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所以活得自在,而眾生由於妄想、執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凈慧長老《做人的佛法》


那肯定的,只要努力一下,大家都可以成為騙子或者傻子


  1. 佛陀的原話是:眾生皆有佛性。這跟眾生是佛兩碼事。
  2. 多看看佛經原文,不要道聽途說,差太遠。


眾生皆有佛性,這是佛親口所說,但他好像沒說眾生皆是佛吧?

意思很清楚,每個人都有善心,但不一定全是大善人吧?

光膀子露紋身的小混混也會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可他下了車就去搶劫了,你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如果說眾生皆有佛性就是眾生皆是佛,那釋迦牟尼佛還苦口婆心的跟眾生講什麼六道輪迴,善惡有報的大道理????


思路不錯。學佛之初確實時刻警醒,但得追問一下:佛是什麼?不搞清這個,豈不是錯用功。要知道:「染有生死,凈無諸佛。」

佛是大覺義,就其德以立尊號,此無具體人,本名佛陀,簡稱曰佛,乃如來十號之一;又名曰智覺,自覺覺他。覺之圓妙者也,又名一切智,覺知一切法之事理,了了分明,無有迷惑,故稱曰佛。蓋凡夫不覺,二乘自覺而不能覺他,菩薩自覺覺他而行未圓,佛則圓覺也。佛之稱號,與聖賢等字同一意義,夫子其聖矣乎,言孔子之意境已入聖境界也。人皆可以為堯舜,眾生皆可成佛,即是此意。意境屬之於心,心名地,又名性田,田有生生不已之妙,所以名自性為佛土,曰佛種,不僅指釋迦佛應化之土為佛土。佛有因佛果佛二種:果佛者,釋迦如來已成之果佛等是也。因佛者,即我心與眾生因地皆可成佛是也,故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覺性本皆平等,皆可成佛也。修至覺地,又名佛地,又名開佛慧,開佛知見,又名佛眼,乃合法眼、慧眼、天眼、肉眼四眼而成也。眼者心也,眾生共分十界,十界惟心。佛為十界中之最高者,惟佛不稱眾生,余自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鬼、地獄九界,皆稱眾生,以煩惱未斷也。由凡入佛 ,應依於法,曰佛法。法如車乘而得度者,曰佛乘。分小乘、二乘、大乘,由是而明道,曰佛道,曰佛印。道為世出世之至寶,無可比擬,故曰佛寶。佛、法、僧三者,相合相印而寶斯現,三而一也。所以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與釋迦佛一樣。非放光坐蓮華變形謂為成佛也,我人日日拜佛敬佛,乃追慕釋迦文佛之德,願學而效之,與之同一光明圓覺也。譬如尊孔,自願學而為聖,非變為孔子也,亦非孔子能使我成聖也。第不能不借一像以作觀摩,遂立佛像,藉以作鏡,有鏡而不能反照,終無益也。照鏡而不去垢,亦無益也。行人倘能誠實修持勿自欺者,乃可稱為佛子,稱為法子。如來名號約有多種,茲略言之。一、如來。言心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二、應供。言應受一切眾生供養。三、正遍知。言能遍知一切法故,知一切法無差別曰正知,智無不周曰遍知。四、明行足。言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以皆行之滿足故。五、善逝。言第一上升,永不復還也。六、世間解。言能解世間一切煩惱、清凈。七、無上士。言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無上,亦可稱為大士。八、調御丈夫。言能調理控御一切眾生。九、天人師。言為天道人道中之師尊。十、佛。言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十一、世尊。言具上各種尊號,為世間一切人天尊敬故。十二、婆伽梵。言具六種尊義者: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以上皆世尊之別名也,亦表世尊之至德而已。


可以!但是記住,要在第八識里提醒自己,在第六識提醒是沒有用的。


眾生皆有佛性。能不能成,還要看自己。


推薦閱讀:

如意寶講堂:男戴觀音女戴佛,這個翡翠佛它卻「不要臉」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文
燒香的正確方法
菩薩為何要布施呢?
讀《西遊》,戲說佛與道!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