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有利益的佛咒如果需要無欲無求的心境方能成功,那還怎麼會去念誦它呢?

這樣的咒語的存在不是自相矛盾嗎?


您誤會了,這個前提根本就不存在,是凡夫加上去的。

我們從體、相、用三個角度來看:

佛菩薩的願力不同,眾生的根基、緣分不同,因此不會一概而論一個咒語通攝一切。

?從體上講,所有的咒語都是一不是二,其功德也沒有大小之分別。

?在相上講,對於不同的眾生而言,與之根基相應、能令他最有信心的咒語對他而言就是最容易學的。

?從用上講,佛菩薩的願力不同,咒語的功德力也有差別。比如為消業就念百字明和金剛薩垛心咒,為治療疾病而念誦藥師佛心咒,為開智慧則念文殊菩薩心咒,為遣除違緣障礙可以誦蓮師心咒等。

咒語這種行為原本就符合佛陀宣示的教義與制定的修行規則。《文殊勇士一成續》云:「天尊現示密咒相,賜予一切諸悉地,密咒行者修彼者,若成彼者則成就。」《妙臂請問經》則云:「遍知諸業異熟者,隨順一切諸有情,是以密咒相攝之,頂禮密咒導師尊。」《首楞嚴經》也說:「若不持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觀音密藏經》又云:「若有受持神咒者,凡有所作,必得成就,唯必深信,不得生疑。」《光明經》則明確指出:「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而《小般若經》中則詳細介紹了釋迦牟尼佛心咒的殊勝功德:「依此咒之力,釋尊得成佛,觀世音證為菩薩,僅聞此咒,亦得無量福德,併除一切業障。」

由此觀之,咒語實實在在具備不可思議之功德及加持力,究其原因,則正如全知麥彭仁波切所言:「於勝義中,一切諸法皆為等凈大法身界中無偏袒;於世俗中,聖尊之真身與密咒二者,於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許,了知彼二無差別,則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也。」換句話說,一切聖者的究竟身相大智慧,由其大悲誓願力加持而顯現為各種密咒手印等相,這就好比受習氣熏染力所致,自心可現為外境及身體等。所以,這類密咒手印實與獲得智身之聖尊無有絲毫差別。密咒既是如來之幻變,則它定能成辦如來之事業,賜予如來之果位,並因此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持誦必要性。

事實上每個咒語都是聖尊顯現的圓滿文字智慧,您如是去念咒,功德不可思議。

北大陳博士引用孔子的話說:「有時,我們需要依靠某種儀式、由儀式產生的行為的意識,來啟發內心潛在的力量。」張老師也說:「不管信仰與否,諸佛菩薩都會默默地加持你。

具體而言

1釋迦牟尼佛心咒:

「我念一下釋迦牟尼佛心咒的傳承:「達雅他,嗡牟尼牟尼摩訶牟尼耶娑訶」。念誦時,你們要專註於釋迦牟尼佛像。「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中說,念誦一遍此咒,可清凈俱胝八萬劫中所造的一切罪業,具無量功德利益。

2觀世音菩薩心咒:

第二個是觀世音菩薩心咒:「嗡嘛呢巴美吽舍」。我剛會叫媽媽時,就會念觀音心咒。印度有為數眾多的瑜伽士持觀音心咒;漢地也有許多大學生、小學生念觀音心咒。流行氣功熱時,我曾去瀋陽、北京、哈爾濱等地,要求他們邊念觀音心咒邊修氣功。《寶篋經》云:「凡聽聞六字真言嗡嘛呢巴美吽者,命終時由十二佛陀、八大菩薩所引路而往生極樂世界。」

3蓮花生大士心咒:

還有蓮花生大士心咒:「嗡阿吽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我曾就讀的甘孜師範學校的副校長,在退休之後,每天精進持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已經完成了五千萬遍。當生活中遇到違緣、災難和各種魔障時,要念蓮師心咒。蓮花生大士曾說:「誰對我有信心,我剎那也不會離開他。」

4金剛薩埵心咒:

我們以前造的殺生、不孝順父母等惡業,能憶起及不能憶起的各種罪業,都要念金剛薩埵心咒懺悔清凈。金剛薩埵心咒:「嗡班雜薩埵吽」金剛薩埵佛尊曾經發願,念他的心咒,可以清凈造五無間罪和破密乘戒的一切罪業。

5文殊菩薩心咒:

「嗡阿RA巴匝納德」無論是誰,開啟內心智慧都是最重要的。無論你信仰或不信仰佛教,文殊菩薩都不會有任何執著。我87年發願念一億遍文殊心咒,現在只念了幾千萬遍,我相信臨死之前一定能念完。如果我有一點點智慧,就是來自法王如意寶在五台山請求文殊菩薩賜予的加持。所以我一直感恩文殊菩薩、感恩上師。即使到了現在,年輕時學過的經論,依然歷歷在目,這也是依靠文殊菩薩的加持。大學生如果能開啟智慧之門,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做什麼都會水到渠成。

有時,我去基督教教堂,跟基督徒們唱頌讚美詩;有時和世間人一起唱傳統文化的歌。即使你不信佛教,也可以與佛教徒一起吟誦諸佛菩薩心咒。漸漸地,你會對世間一切萬法,有一個真實、深刻的認識。

——「青年佛教學術研討會」問答集錦


錯了,怎麼那麼死板呢?

心不動搖就好像軍訓里的立正,念咒就像正步走,跟你說正步走之前你要先立正,你反而問:「我明明是要正步走,你卻教我立正,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立正是一切的基礎,無論你是正步走、齊步走、小跑,你都要從立正開始,這樣你的身子才正。

心無雜念是持咒的基礎和前導,保證你開始持咒時心也是無雜念的,念一動就是咒,讓你這一念除了這一咒以外什麼也沒有,全咒即念,全念即咒,這樣咒才是靈驗的。


阿彌陀佛。首先,就念佛而言,散念亦是有功德的。"散持雖亦功德難思,較之攝心凈念,何啻天淵"。如何攝心念佛,印光大師的十念法,或許您可以作為參考。

下面是印光大師的開示: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鈍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增廣文鈔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

  自無污雜妄念,故名凈念。凈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凈念相繼。能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續編卷上·復修凈師書)

  溫州大災,聞之慘然。天災人禍,無有底極。實足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之證。亦堪為信願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

  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肯真實思想耳。地獄之苦,比水火之慘,深無量無邊倍。而想水沖火燒則悚然,想地獄則泛然者。一則心力小,不能詳悉其苦事。一則親眼見,不覺毛骨為悚然耳。

  (增廣文鈔卷二致包師賢居士書)

  增廣卷一印光大師復陳慧超居士書

  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凈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摘自《印光大師文鈔》: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涌妄波,即用十念記數,

  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凈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

  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

  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

  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先從持戒開始,戒殺盜淫妄酒。遠離貪嗔痴,勤修戒定慧。在師父的指導下,一心念佛持咒。

不能自己盲修瞎練,靠東問西問來學佛。


佛法就像是

大人拿糖哄小孩往前走

哄著小孩長大

小孩長大了

自然不會去貪吃那個糖

但他明白,佛用糖哄著他前進長大是為了什麼

到了這裡,他就不需要糖了。

他只需要向前走去便好了。

早上起來,陽光明媚,窗外的樹在風中搖曳,我輕輕哼著小調,鳥兒的清脆聲不時傳來。

然後寫下這個回答。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通過漫畫,來告訴你,真正的佛性和與宇宙萬物的關係。
學佛有何用?應該如何學佛
一個生活平靜的家庭中的男主人,他也享受於其中,要勸他學佛么?
有哪些精通儒學的佛門大德?

TAG:修行 | 學佛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