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世首先必須入世嗎?


不曾迷,何言悟?出和入本身就是相對的,直到在你心中出入無礙,什麼都擾亂不了內心的清凈,那無論身處何境,所歷何事,都已經不再重要。

道教呂祖有首《百字銘》中有這樣兩句,「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所謂的出世應該是一種出離心,而不是試圖躲開喧囂。「大隱隱於市」,所以那些真正出世的人,也許出和入會讓人看不太清楚,雖然身在喧囂里,心裡清凈得好像沒有雲彩的天空。

我在豆瓣寫過一篇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供交流真常應物與離苦得樂


如果你只是想做到字面意義上的出世,那麼直接躲到深山裡去就行了。

但那說到底只是放得下,拿不起來,並沒有真正的超脫。能在紅塵中悟出清凈,才是真出世。


世有外、內與密三個層面,外,就是外在人類社會之俗世;內,就是內在色聲香味觸法之現象世;密,就是秘密種種心念相續瀑流之念想世。

所以,出世是否首先必須入世,就要看在以上哪一個層面以及針對何人來說了……,由於每個人的累世修行積累福慧的程度差別種種不同,並不存在一個統一標準的首先必須的問題,譬如對於累世出世修行的人,今生也許就要入世而修,而對於累世沉溺紅塵的,也許就要出世而修……

而就層面而言,真正的出世是在秘密的層面上的出離自心念想世,而不在外內的紅塵現象世……所以真實想出世的當下即已入世,真實想入世的當下即已出世,在生死出入的剎那,本無何世,亦無出入……又何談何首先何必須?


小時候父親總是帶我參加一些酒局,想著讓我見見世面。

一次父親的朋友請客吃全蟹宴。白色的蟹肉做成各種樣式擺在桌面,金色的蟹黃或煮或炸,或點綴或單上。具體的菜式我記不清了,只記得蟹是主食,只有少量輔材作裝飾。

父親事後告訴我,那一頓飯估摸著得有兩萬。

十年前的兩萬。

酒足飯飽,幾個人吃的油膩,但菜湯倒是剩了不少。主人想了想,讓我跑了半條街,打了幾碗不加調料的陽春麵回來。

一人一碗面,撒點蟹湯。

我腹誹,這麼豐盛的蟹宴,讓我配三塊錢陽春麵?

不過味道卻是出奇的好,油膩感如冰雪般消融,所有人都讚不絕口,平日里吃的陽春麵,哪有這種感受。

回想起來,如果只讓你吃一碗陽春麵,而沒有之前那般豐盛的全蟹宴,能吃出這種如沐春風的感受嗎。

同理,在飯館吃完餃子,再喝口清淡的餃子湯,會感慨餃子湯的鮮美和口感。但如果飯館就給你上一碗餃子湯,還問你有沒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受,還是抄傢伙吧。

說實話,出世從來不是為平凡人準備的,君不見,多少農民躬耕農畝,可曾有誰歌頌大自然的美好,造物主的神奇?多少人留連於市井,飢不擇食,寒衣蔽體,可曾有誰高喊平凡可貴?

只有你嘗了餃子的甜辣,醬料的酸苦,才能喝出餃子湯的鮮美清甜。

只有你嘗盡人間冷暖,遍歷愛恨情仇,才看得懂朝敦夕月,落崖驚風。


想解決問題,必須先搞清楚問題是什麼。未經滄海,不見巫山,哪裡知道雲海浩瀚。


什麼是出世?這個要搞清楚。依我的虛妄分別,止息貪嗔痴才是出世。

怎麼止息?知苦、斷集、修道、證滅。


生即入世,死即出世。


我的建議是,既然你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目前就毫不猶豫的入世,沒有錯。


都是妄想


王大鎚滾出娛樂圈!!


T_T我還沒滾進娛樂圈呢。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四瑜伽處之一:

…已得作意諸瑜伽師,已入如是少分樂斷,從此已後,唯有二趣,更無所余。何等為二,一者世間,二出世間。

……

若此作
意,堅固相續,強盛而轉,發起清凈所緣盛解,於奢摩他品,及毗缽奢那品,善取其相,彼於爾時,或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或樂往出世到發起加行。

……

略有四種補特伽羅。何等為四。一、一切外道。二、於正法中根性羸劣,先修正行。三、根性雖利,善根未熟。四、一切菩薩,樂當來世證大菩提,非於現法。如是四種補特伽羅,於現法中,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

簡單說,基礎修行到一定的程度,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後續出世或入世。

平常說的出世入世,大多只是概念取捨或情緒表達。


出入是同時的。


入世即出世,恆轉無上輪


我也在糾結,多半是懶吧,年輕人沒有責任心。可恥啊。


推薦閱讀:

比丘記事:靠什麼才能真正把事情辦好
釋迦牟尼,如來,觀世音菩薩,彌勒佛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念佛菩薩名號?
請教各位師兄《大寶積經》中有關大乘「四念處」部分的經文翻譯?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什麼壞人放下心中執念便可成佛?

TAG:生活 | 人生 | 佛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