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師兄,修菩薩道的人也要學習解脫道的禪定?菩薩道包括了天道和解脫道,這種說法對嗎?


大能包小,小不能容大。本來講大小乘不在於法,而在於是否發菩提心,但其實大乘菩薩修的法,確實不同於小乘。大乘的見地與小乘也不一樣,按照唯識的講法,偏於小乘,就沒有機會成佛。

但各家說法也不同,小乘不見佛性,以究竟義講,羅漢亦屬於外道,這是從佛 的角度來談。

這些教理不搞清,修行沒法進步,所以通宗通教很關鍵,不然就會搞一團,掰扯不清!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有一種修發菩提心的菩薩道可以忽略修解脫道的禪定,天道和解脫道。

有一種菩薩是指?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

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

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

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

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

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

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

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

大乘義章十四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

法華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薩埵此言心。

法華經嘉祥疏一曰:「菩提雲道,是無上正遍知果道也。薩埵言眾生,為求果道故名道眾生。

這種菩薩的話應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修

比如可以選擇修發菩提心的菩薩道

也可以修解脫道的禪定。

這種菩薩沒有限制。

就看您是哪種菩薩。


佛法就是解脫法,無論修學那個法門,小乘、大乘、最上乘都是修解脫道。

菩薩道就是大乘法,又稱菩薩乘。

天道屬於六道眾生,要解脫輪迴苦,就要一心去修佛法。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二種觀行禪波羅蜜得大利益。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何等十二。

一者禪定。 能滅一切 諸煩惱染。菩薩應修禪波羅蜜。常無分別心故

二者禪定。 心住寂靜 念不散亂。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不取諸境界故

三者禪定。 心無所著 能滿諸行。菩薩應修禪波羅蜜。能過三界故

四者禪定。 能出世間 不著諸有。菩薩應修禪波羅蜜。過世間故

五者禪定。 能觀勝法 心無疲惓。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不以為足故

六者禪定。 柔軟自在 不隨禪生。菩薩應修禪波羅蜜。自在轉諸禪故

七者禪定。 得無相心 不見諸物。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以離諸相故

八者禪定。 心凈能照 無量境界。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以過有量諸三昧等呵責過故

九者禪定。 能滅觀心 不見能觀。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以得寂靜心故

十者禪定。 證柔軟心 滅諸覺觀。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以得調伏心故

十一者禪定。 心能寂滅 一觀諸根不動。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以得降伏不善根故

十二者禪定。 心能於諸法中有大方便。菩薩應修禪波羅蜜。以能不舍大菩提心故

何以故。

以諸菩薩住禪波羅蜜故。不起憍慢心。

住禪波羅蜜故。不起邪見心。

住禪波羅蜜故。不起憎愛心。

是故諸菩薩能降一切學諸禪定聲聞辟支佛外道梵行入禪三昧者。

善男子。是名菩薩十二種修行禪波羅蜜得大利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讚嘆禪波羅蜜。而說偈言

欲修無漏智 出離欲淤泥

滅除諸業障 禪定最第一

禪定難思議 是諸佛境界

二乘諸凡夫 三昧不能知

大地諸山海 劫火能燒除

若心住禪定 安隱無損害

如來智慧日 無漏摩尼珠

不從余處生 禪定海中出

是故諸佛子 求佛大智寶

當除散亂心 念禪波羅蜜

諸菩薩禪定 寂滅諸煩惱

是故智者說 勝修余禪者

深心常寂滅 不樂諸境界

能攝諸亂心 住勝涅槃處

菩薩修禪定 三界無所住

是故不依止 彼非依止處

菩薩禪能過 世間出世間

是故三昧勝 勝世間二乘

菩薩禪柔軟 隨意無掛礙

是故能迴轉 生於欲界中

菩薩所修禪 勝餘一切觀

諸禪非究竟 故佛說勝者

菩薩禪無量 從於勝境生

離諸眾生相 及離諸垢法

是故諸菩薩 所修禪定勝

降修余禪者 及諸少分禪

菩薩一向觀 清凈諸境界

如是所修禪 從慧方便生

正智為根本 不起邪見心

是故菩薩禪 無有可譏嫌

菩薩入禪定 不住有無中

以觀實境故 能離有無相

如是勝智禪 不同餘境界

羅漢辟支佛 智慧悉迷悶


建議看一看南傳菩薩道,向悉達多太子學習,學習太子宿世的十波羅蜜,忍辱精進智慧真誠決意等等,天道和解脫道當然也要學,為了能在每一世的輪迴中求得安穩。有一種說法是學習解脫道到達行舍智,這樣能保證下一世不墮惡趣從而繼續修行。


推薦閱讀:

地藏經全文(注音版1)
請教佛法有識之士。密教講傳承,蓮花生與釋迦牟尼佛中間相差了1500年,怎麼傳承的?
印度佛教史(12)一篇文章看懂原始佛教
這位居士的經歷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介紹一個沒有傳承也可修的簡易破瓦法,確保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TAG:佛學 | 佛法 | 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