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什麼原因會影響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肯定是嚴重的傷害了。父母有能力傷害,如果濫用這種能力導致傷害。不能怪孩子將來報復他們。

人都會老的。


非常明顯的一點是代溝問題

有句老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本質上是一種經驗主義傾向,因為在古時候交通沒有那麼方便,通訊沒有那麼發達,普通的老百姓生活的範圍其實也就是周邊一些村落,它的流動性不是很大,這就導致了上一輩吃過的虧犯過的錯在下一輩也會犯,所以養成了長輩最大的觀念。

這一點其實看一些古代的文言文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像一些年長者不必給縣官下跪行禮一類,紅樓夢中賈府還是賈母當家就是因為他輩份大,這種思想統治了中國人將近5000年的歷史,所以我們本質上是認同這種長者為先的理念。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科技呈指數型增長,我們的經濟,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日益更新,所以老一輩的觀念在這個時候就會成為下一代做事理念的一種絆腳石,這就是代溝產生的原因。

其實仔細想一想在古代我們並沒有代溝這種概念,因為那個時候可能幾百年發展的時光都沒有像現在一年所帶來的變化之大,我們有時間去梳理上一杯所總結的經驗教訓,並進行一些改良,然後慢慢傳給下一代,很明顯的例子就是祖宗家法不可變這一古話,但是這種觀念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已經成為了一種阻礙。

落後就要挨打,很明顯的例子就是近代世界史,因為外國他對於孩子的一種教育觀念相比於中國來說是持一种放養的態度,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上一輩的經驗就只有靠自己努力,所以外國才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反壓中國一頭。

其次的一點是溝通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歷史遺留問題,由於亞洲的地形多是大塊大陸,所以我們的生產方式是以家族村落為單位,而歐洲地形多是分散的島嶼,生產的方式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這就造就了亞洲人的性格比較內斂,而歐洲人的性格會比較開放,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形的原因所導致的。

所以歐洲人的叛逆期其一般都是做像賽車,蹦極等一些極限挑戰來彰顯自我,而亞洲人的叛逆期一般都是反抗權威來表達自己的獨立性。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考慮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非常聽話,而一到青春期就處處和自己作對。這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很多父母都在孩子小的時候樹立自己和老師是權威的概念,力量的象徵,而孩子一到青春期就會發現自己的父母不過如此,很多時候父母還沒有孩子懂得多,而在父母和老師的高壓政策下,孩子就像緊繃的彈簧一般壓縮自己,而又由於文化的先天特徵,亞洲人的孩子不怎麼會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法和父母與家長等人及時的溝通,然後這個彈簧就會越綳越緊,一到青春期就會猛然反彈回去宣洩自己的不滿。

我認為想要改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最主要是靠溝通,但溝通需要講究方法,不是說父母一味的讓孩子講自己的遭遇,在學校遇到的事情,煩惱,亞洲人的天性本來就是十分害羞,比較內向,父母直白的讓孩子傾訴自己的煩惱只是無用功而已,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擺正自己的位置,當一個傾聽者而不是拷問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自己的私人空間,孩子並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們會有自己的小心思,父母想要真正和孩子打好關係重要的是把孩子當作朋友而不是物品,尊重他們,理解他們,能夠讓他們在結束了忙碌的一天之後,回到家是笑顏常開的狀態,而不是愁眉苦臉,把父母當作仇人,認為父母是自己遭受剝削的源頭。


父母在意的是孩子聽不聽話

孩子在意的是父母理解不理解自己。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是:

一個永遠在等著「感謝」,一個永遠在等著「道歉」。

最終也等不來和解。


父母的個人局限和養育方式比較容易影響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1.首先我們還是要認識到父母也不是完人,也會有局限和自身性格的缺陷。這個缺陷在溝通互動的時候,很容易影響到下一代。

2.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人對於如何健康的養育小孩都是沒有經驗的,身體層面的餵養比較簡單,做人方面的教育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也容易出問題。

如何能夠改善與孩子,或者與父母的關係,我們還是需要面對自己的不足,面對對方的不足,

秉持著互動成長,互相學習的心態,增加良性的溝通,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樹立良好的人格魅力。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家長讓我們必須吃苦?
當父母失去父母的時候
第一次去女朋友家拜訪家長,拿乾果和奧運紀念品合適嗎?
父母總是抱怨我混的不好怎麼辦?
當你的爸爸老是說你學習不好?(只關注成績,沒看你學習的過程)你會是怎樣的感受?

TAG:親子 | 孩子 | 父母 | 親子關係 | 父母與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