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會被認定為「尋釁滋事罪」,有何相關法律法規?

  • 什麼是「尋釁滋事罪」?
  • 「尋釁滋事罪」是如何認定的?
  • 「尋釁滋事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本問題將作為「知識庫」欄目的一部分,你的創作將有機會被收錄在相關話題的百科簡介中,為知友們解答各種十萬個是什麼。


尋釁滋事罪可是著名的口袋罪啊。

比如說你刑滿出獄,為了慶祝一下放了幾掛鞭炮,尋釁滋事又進去三年;

你是個愛好藝術的文青,用噴漆在各處進行塗鴉創造,就算主管單位也認可了也是尋釁滋事;

你用某種工具上了某些404的網站,被網警抓到,尋釁滋事;

你發現商家在廣告語里使用了違反廣告法的詞語或本身產品虛假宣傳,於是你大量買進之後舉報給有關部門向商家索取賠償,尋釁滋事,三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本罪是指尋釁滋事、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其客觀表現為下列四種行為之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毀損、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實施尋釁滋事行為,同時符合尋釁滋事罪和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敲詐勒索罪、搶奪罪、搶劫罪等罪的構成要件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


謝邀。

尋釁滋事罪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的規定,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司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

如何定義尋釁滋事罪的行為

1、在公眾場合(新媒體平台、街道等)等場合因為糾紛,對對方進行辱罵,而且造成了一定的不良社會影響且影響了交通的行為。

2、在新媒體平台或者傳播一些辱警、辱共產黨之類的行為,且侮辱性語言涉及廣泛,造成惡劣影響。

3、在新媒體平台發布一些虛假信息,並造成一定的影響,混淆視聽,損害政府公信力,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行為。

4、到國家安全機構進行非法模式上方,破壞社會秩序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威脅社會和平穩定。

但是,關鍵是現在沒有一個具體的解釋,很容易變成口袋罪。


  1. 當你真的尋釁滋事的時候,你會被判尋釁滋事罪。
  2. 當想隨便給你個罪名的時候,你也會被盤尋釁滋事罪。


尋釁滋事罪的相關規定:

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條 【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量刑檔次(兩檔):

(一)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2)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4)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二)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

行為標準(三種類型):

(一)無事生非型:行為人為尋求刺激 、發泄情緒、逞強耍橫等,無事生非的。

(二)小題大做型:行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發矛盾糾紛 ,借故生非的。(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發或者被害人對矛盾激化負有主要責任的除外)

(三)拒不改正型:行為人因婚戀、家庭、鄰里、債務等糾紛,實施毆打、辱罵、恐嚇他人或者損毀、佔用他人財物等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

情節標準(四種表現形式):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一人以上輕傷或者二人以上輕微傷的;

(2)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3)多次隨意毆打他人的;

(4)持兇器隨意毆打他人的;

(5)隨意毆打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6)在公共場所隨意毆打他人,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7)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以「異教徒」、「宗教叛徒」等為由,隨意毆打、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擾亂社會秩序,情節惡劣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多次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2)持兇器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的;

(3)追逐、攔截、辱罵、恐嚇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4)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5)嚴重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生產、經營的;

(6)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強拿硬要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以上,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價值二千元以上的;

(2)多次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的財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4)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5)嚴重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生產、經營的;

(6)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應當根據公共場所的性質、公共活動的重要程度、公共場所的人數、起鬨鬧事的時間、公共場所受影響的範圍與程度等因素,綜合判斷是否「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公共場所是指車站、碼頭、機場、醫院、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多次」一般應當理解為二年內實施尋釁滋事行為三次以上(包括已經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的,可折抵)。二年內多次實施不同種類尋釁滋事行為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升檔標準:

糾集他人三次以上實施尋釁滋事犯罪,未經處理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每次實施的尋釁滋事行為均構成犯罪 。

二是每次尋釁滋事行為未經處理,包括行政處理和刑事處理。

三是多次尋釁滋事行為的時間跨度,只要未超過法定的追訴時限期限,均可計入。

免刑從輕標準:

行為人認罪、悔罪,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或者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從輕處罰;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上海標準(幾種特殊情形的認定):

(一)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併致一人以上輕微傷的,屬於「隨意毆打他人」的「其他情形惡劣的情形」:

(1)隨意毆打多人的;

(2)聚眾毆打他人的;

(3)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一千元以上的;

(4)兩次隨意毆打他人的;

(5)因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搶奪、敲詐勒索、尋釁滋事、聚眾鬥毆、妨礙公務等違法犯罪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受到行政處罰兩年內,又實施隨意毆打他人行為的。

(二)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併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屬於「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的「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1)追逐、攔截、辱罵、恐嚇多人的;

(2)聚眾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的;

(3)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一千元以上的;

(4)因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搶奪、敲詐勒索、尋釁滋事、聚眾鬥毆、妨礙公務等違法犯罪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受到行政處罰兩年內,又實施追逐、攔截、辱罵、恐嚇行為的。

(三)強拿硬要公私財物價值五百元以上,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以上,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屬於「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1)針對多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司財物;

(2)聚眾持兇器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

(3)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4)因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搶奪、敲詐勒索、尋釁滋事、聚眾鬥毆、妨礙公務等違法犯罪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受到行政處罰後兩年內,又實施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司財物行為的。

(四)具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兩種以上行為,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1)致一人以上輕微傷的;

(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百元以上的;

(3)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五) 聚眾尋釁滋事未遂,情節惡劣的,對組織者和積极參加者應定罪入刑,但可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聚眾尋釁滋事預備,情節惡劣的,對組織者應當定罪入刑,但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六)《解釋》中的「持兇器」是指行為人為尋釁滋事攜帶兇器的情形。這裡的「兇器」是指各種槍支、刀具、棍棒、磚塊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工具。


推薦閱讀:

通用人工智慧到底能有多通用?兼論通用人工智慧的三部分
【疤痕疙瘩患者的知識庫】疤痕疙瘩的治療要分為三步走
「知乎知識庫」— 3D 渲染
「知乎知識庫」— 鯨虱

TAG:法律 | 知識庫 | 刑法 | 法律常識 | 法律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