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修道有何不一樣?

我是修道的,今年23歲,從小跟隨師傅修道,一修便是19年,至今依然在修行的路上,有人修佛有人修道,有何不一樣?


初修許多不一樣。

讀的經書不一樣。

遵循的戒條不一樣。

遇到的人不一樣,你的心態也不一樣。

但是修到後面就都一樣了,都會和光同塵,通向圓滿,解脫。


修道 道在天地之間為氣

  • 氣不可見
  • 道在人為心
  • 所以修道就是修心。

修心就兩個字——(真、靜)

道門走真——真為真心 修心最快的方法就是渡情緣劫。失去才是得到。因為得到早晚會失去。無就是有,有就是無 愛就是不愛 不愛就是愛。二者共存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按照本心來走 看破一切。

真為內觀

佛門走靜——靜為清修。只要不得到就不會失去。無生便無死。故為涅槃。

白骨觀

唐朝傳下——《八仙過海》的故事。告訴世人——(男女老少、貧賤富貴)者皆可成仙。

世間有一萬三千成仙之法。

讓呂洞賓與漢鍾離以一問一答的對話傳下金丹大道。

鬼仙——(雖言仙,實則為鬼。陰神之靈,可白天附在一切物品之上。以借屍還魂、奪舍續命。可留世十年,過之以天譴雷罰使其消散天地之間)鬼世間有一千二百餘種

人仙——(上品得其小道可活至六百歲,下品以房中術行道,以泥丸之道為法,以八至十二歲童男童女交合得出小葯,以淫亂之法續命。可續命到兩百十二。學道之人見而誅之)

地仙——(多以地煞七十二化為道術,多居住於群山之間,福天洞地。三災五害:三百年一災、五百年一害。壽元三千至五千)地仙壽元將盡會去尋徒傳道。

神仙——(行三千善,渡人學道,名入仙譜,上昆崙山,過守境路,向守門靈獸登名,入仙界)

天仙——(仙分十品,十品以外為真仙與真人無異)

《道德真經四十一章》

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2.不笑不足以為道。

3.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

4.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

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6.夫唯道,善貸且成。

解:

1.心夠真夠靜的人,明白道所存之玄,必得道。還在修身養性的人漸漸明白道之所妙,早晚得道。無法明辨是非的人,無法理解道之所講,只知道什麼是對自己好,有用的。並自圓其說。

2.如果人人都能明白道所講,還有所得,這就不算道了。

3.所以古人提出:明白「道」的人好像很愚昧修「道」的人好像是在退步,平坦的生活道路好象那樣坎坷。

4.上德的人虛懷若谷,持白守黑,廣德不盈,不立不施,不矜其真。

5.世界上最大的方正是沒有邊角,最大的容器是沒有形狀可言,最大的聲音是聽不見的,最大的形象是看不見的,大道隱微而無名。

6.唯有「道」善於生化萬物,並使萬物生成。

《花開的智慧》

院里接納了一個年方16歲的流浪兒,這個流浪兒頭腦靈活,手勤腳快。灰頭土臉的流浪兒在寺里剃髮沐浴之後,就變成了乾淨利落的小沙彌。法師一邊關照他的生活起居,一邊因勢利導教他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識。看他接受和領會問題比較快,法師又開始引導他習字念書、誦讀經文。也就在這個時候,法師發現了小沙彌的弱點:心浮氣躁、喜歡張揚、驕傲自滿。例如,他剛學會幾個字,就拿著毛筆滿院子寫、滿院子畫;再如,他一旦領悟了某個禪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師和其他僧侶炫耀;更為可笑的是,當法師為了鼓勵他,剛剛誇獎他幾句時,他馬上就在眾僧面前顯擺,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大有唯我獨尊、不可一世之勢。

為了改變他的不良行為和作風,法師想了一個用來啟發、點化他的非常美麗的教案。這一天,法師送了一盆含苞待放的夜來香給這位小沙彌,讓他在值更的時候,注意觀察一下花卉的生長狀況。

第二天一早,沒等法師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著那盆花一路招搖地跑來了,當著眾僧的面大聲對法師說:「您送給我的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開放,清香四溢,美不勝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斂了它的香花芳蕊……」

法師就用一種特別溫和的語氣問小沙彌:「它晚上開花的時候,吵你了嗎?」

「沒有。」小沙彌高高興興地說,「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能吵我呢?」

「哦,原來是這樣啊。」法師以一種特殊的口吻說,「老衲還以為花開的時候得吵鬧著炫耀一番呢。」

小沙彌愣了一陣之後,臉刷地一下就紅了,諾諾地對法師說:「弟子領教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兄弟修道》

兄弟二人皆立志遠遊修道,無奈父母年邁,弟妹年幼,老大家裡還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某日,一高僧路過,兄弟二人要拜其為師,並將家中難處訴說一遍。高僧雙手合十,微閉雙目,喃喃自語:「捨得,捨得,沒有舍哪來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夠,十年後我會再來。」然後,飄然而去。

哥哥頓悟,手持經書決絕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終不能捨棄。

十年後,哥哥歸來,口誦佛經,念念有詞,仙風道骨,略見一斑。再看弟弟,彎腰弓背,面容蒼老,神情獃滯,反應緩慢。

高僧如期而至,問二人收穫。

哥哥說:十年內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廟道觀,背誦真經千卷,感悟萬萬千千。

弟弟說:十年內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體康復,幼妹成家立業。但因勞累無暇誦讀經書,恐與大師無緣。

高僧微微一笑,決定收弟弟為徒。

哥哥不解,追問緣由。

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父母尚且不愛,談何普度眾生?捨本逐末,終致與佛無緣。」 哥哥默然。

◎釋齋有九食法《玄門大論》云:齋法大略有九:

一者粗食——(粗食者,麻麥也、粗食,止諸耽嗜)只能管飽

二者蔬食——(蔬食者,菜茹也、蔬食,棄諸肥腯)讓人不會油光滿面

三者節食——(節食者,中食也、節食,除煩濁服一精一其,身神體成英帶)使人心平氣和

四者服一精一——(服一精一者,符水及丹英也、太和之一精一,在乎太虛也)能靜下來

五者服牙——(服牙者,五方雲芽也、服牙,變為牙)騰雲駕霧

六者服光——(服光者,日月七元三光也、服光,化為光)與光同塵

七者服氣——(服氣者,六覺之氣,太和四方之妙氣也、服六氣,化為六氣,游乎十方)上下、前後左右 天地之間來去自由

八者服元氣——(服元氣者,一切所稟三元之氣、服元氣,化為元氣,與天地合為體)上天入地

九者胎食——(胎食者,我自所得元一精一之和,為胞胎之元,即清虛降,四體之氣,不復關外也、服胎氣,久為嬰童,與道混合為一也)九界無距

此之變化,運運改易,不復待捨身而更受身,往來死生也。今意方法,未必止是食事,其或是方葯,或按摩等事,可尋也。


天王當知。邪見外道為求解脫。但欲斷死 不知斷生。若法不生 即無有滅

譬如有人塊擲師子。師子逐人 而塊自息。菩薩亦爾。但斷其生 而死自滅

犬唯逐塊 不知逐人。塊終不息。外道亦爾。不知斷生 終不離死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善知因緣 諸法生滅。


道法與佛法的根本不同

1、其實從三法印就可以看出,佛門講「諸行無常」,但是道門認為萬物皆由一而生,可以索萬物而到一,得一則萬事畢,一就是有常不是無常,是可以找到的規律的,雖然說終極的大道是無形無相,不可描述的,但是通過得一可以近道,最後化身三界,進入有無相生的玄妙境界,這就是眾妙之門的道家修行;

2、道家修持精氣神達於忘我忘身,是要將我融於天地,進而可以消除小我的執著,道門認為我即是元神,先天元神可比肩元始,元神需要慢慢剝離後天的桎梏,逐漸清靜而通於大道,佛門講究入手就要拋棄一切我的觀念,這點上終極目的相似,但是手段卻截然相反。

3、傳統道家所修證的「大羅金仙」是有無相生的境界,與三界運行的根本法則結合,所以才可以化身無數,呂祖豐祖等都可以出現在各個歷史時空之中;佛門「涅槃寂靜」成佛則是從三界剝離出一個空無寂寥的空性,要化身時需要從涅槃中出來,所以佛陀涅槃之後是沒有化身的。


道教是中國漢民族中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是一個十分龐雜的文化綜合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醫學等的發展有過重大的影響。佛教則是外來教,它是在吸收中華民族文化習俗的基礎上在中國紮根並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的宗教。

兩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異是基本的,其基本區別在於: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托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槃(無苦的極樂世界)。

可見,道教主張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則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個人精神上的終極關懷問題,實際就是如何對待生與死亡的問題。對人來說死亡是最大的恐懼,宗教要給出對待的辦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可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槃」,脫離生死輪迴。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複、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槃,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那麼怎樣實現涅槃呢?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說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這是道教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比如,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

那麼,道教是如何解決死的問題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通過修鍊達到不死,長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訣中有一句話,「順成人,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就是道教對如何取得長生不老的方法。這句話是源自中國的五行理論,而五行理論又是中醫的基礎理論。

解讀這句話需要一些中醫的知識。

概要地介紹一下:中醫認為,人的內臟對應五行,比如,肝屬木,腎屬水等等。而中醫施治的原理是根據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據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腎虛而使五行不平衡,醫生會治腎而不去管肝。這是西醫與中醫的區別。

道家繼承了中醫的這個思想,順便說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醫,道家認為人的五臟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實際上是不合理的。

所謂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這團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燒不久的。所以,人會得病,人會死。但人體已經是這樣了,常人只能順著自然的安排,活著。這就是「順成人」的意思。

道教認為,如果改變了人的五髒的這種五行關係,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顛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長生了。顛倒就是所謂「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後半句講的是方法,「全在陰陽顛倒顛」。因為人的五臟已經是這樣了,道教也沒有辦法把五臟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採用陰陽顛倒的辦法改變五髒的五行屬性。比如,讓腎原來屬水而改成屬火。這不是僅僅改個名詞,屬性的改變包括某些特徵也要改變。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對生死問題上的觀念的區別,以及各自的解決方法。


推薦閱讀:

【詩仙李白】(15) 李白與道家的奇緣【附:本系列連載的目錄】
白玉蟾祖師 修道真言
修道厲害還是修佛?
【海平修行】幻夢人生(2)
道教被逐出師門的人

TAG:修行 | 修道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