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人「略做布施如割身肉」?


你說的這種所謂「布施」不是佛陀教導的布施,因為佛陀教導的布施能生安樂,能證涅槃。所以,並不是所有給錢的行為就是布施。

以下一段大智度論說問答,簡略介紹佛陀所教導的布施,供參考。

大智度論

問「什麼是檀(布施)?」

答「檀名布施,是與心相應的善思惟,所以名檀。有人說『經過善思惟,然後起身 口諸業,也是名檀。』有人說『擁有信 福報 財物的人,心中生起要把它們施捨出去的想法,這種行為能破除慳貪,是名檀。比如慈法,觀察眾眾生喜樂而生起慈心,布施的心也是如此,心生施捨的想法,能破除慳貪。』檀有三種:欲界系縛 色界系縛 以及不被欲界 色界系縛。所謂布施是心相應行法,隨心而生有,不是色法,能作行為的因緣。布施不是業,但與業相應,隨業而行持,同業共生心法,布施不是先世業的結果。布施有二種修習:行持修習和先無今有而修習。布施有二種證得:身證得與智慧證得。布施有二種見斷:欲界與色界盡見斷。布施是有覺有觀法,凡夫以及見道聖人所共同行持的法。又,布施有不凈和清凈布施。不清凈布施是愚痴布施,因為不會去分別,有人求財物就給財物,或者覺得我不布施很沒面子而布施,或者怕人說閑話而布施,或者害怕而布施,或者為了讓某些人開心而布施,或者怕死而布施,或為了引起眾人注意而布施,或是看不起他人而布施,這些都是不清凈布施。和以上這些行為相違的都是清凈布施。又,為求道布施的,心中會生起清凈,沒有任何煩惱,不求今世來世果報,恭敬憐憫是清凈布施。清凈布施是趣入涅槃的資糧,所以說為證道而布施的有情,即便其未證得涅槃,但也是人天受用樂報的因緣。佛說過『世界有二種人最為難得:一,出家解脫的比丘。二,在家凡夫能清凈布施。』清凈布施不但今世要做,乃至無量世也要做,並且要發誓世世常行持,終無失時。布施的果報,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如樹結果,時間到了自然碩果累累,時間未到,會讓人覺得有因無果。若是以布施法求道,一定能趣入道。為什麼?因為會斷除煩惱。當我們布施時,就是煩惱非常薄弱的時候,故有助於趣入涅槃。由於不愛惜自己所布施的財物所以能斷除慳貪,敬重接受布施的人能斷除嫉妒,至誠布施能斷除諂曲,一心專註布施能斷除掉舉,經過深思之後布施能斷除後悔,觀察接受布施人的功德能斷除不恭敬,布施因為內心攝持正念能斷除不慚,知道他人喜好功德的緣故能斷除不愧,不貪著財物能斷除愛染,慈愍對待接受布施的人能斷除瞋恚,恭敬對待接受布施的人能斷除傲慢,了知布施是行持善法能斷除無明,相信行持布施能得果報能斷除邪見,了知行持布施必定能得到果報能斷除疑惑。各種不善業以及煩惱,在布施時會轉薄弱,因而能得種種善法。布施時六根清凈的行者,善念從心而生起,由於心生善念而內心清凈。觀察功德果報能生信心,由於身心柔和而生悅樂,因為生起悅樂而證得一心專註,證得一心專註能生起真實的智慧,這些因緣所以一切善法皆得。又,布施時的心能生相似八正道:相信布施的果報能證得正見,在正見的基礎上思惟能不散亂而證得正思惟,布施時說清凈的言語能證得正語,清凈行持布施能證得正業,布施不求福德果報能證得正命,殷勤心布施能證得正方便,常憶念布施不荒廢能證得正念,心住於布施一境能證得正定,因而如是相似三十七善法能由布施人心中生起。」


就好像,在街上看到要飯的一樣。

給點零錢,小錢(略做布施)

其實,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是有害的。

佛家講

割肉喂鷹的故事

還有,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其實,早就把這個問題說的很清楚,明白了。

最近喜歡看抖音

看到,那些救助流浪貓狗,只是給點吃的,做個窩的人。

我就來氣

雖然他們表現了小善,但他們的行為卻會讓現代城市中流浪貓狗越來越多!

亂繁育,棄養,丟棄貓狗的人也就會越多。

如果,街頭,沒有那些給流浪貓狗略做布施的小善人。

而是,到處都是餓的皮包骨,餓死的貓狗。

人類世界就會非常強烈的譴責那些棄養貓狗的人。

而想養貓狗的人也就不會那麼多,那麼順便了。


支付寶賬號:281705920@qq.com

求略做布施…

早上就發的答案,到現在還沒有人略做布施,看來何止是有些人「略做布施如割身肉」啊,簡直是所有人!


因為窮人布施難,富人發心難

猶如人身處沼澤,拽也拽不動

現在覺得不窮不富的人,可能最願意學佛了,想到這裡,是不是應該小開心一下


人性如此,要不就都是佛了。


說明缺乏智慧。


自我罷了。活得過於自我的人其自私程度常人也反感。謝邀!


佛祖:「鷹,咱不吃這隻鴿子好嗎?」

鷹:「不行,我就要吃肉。」

佛祖:「算了算了,你吃肉也是天經地義的,這肉我出吧。」

某些人:「施主,布施一些吧。」

路人:「不了,我不願布施。」

某些人:「看你那樣,讓你布施點錢你和要你命似的,呸。」

某些人2:「給你個布施結緣的機會都不要,你這人缺乏智慧。」


辛辛苦苦掙得錢 我為什麼要扔出去呢?竟然還要問為什麼?你來搞笑的嗎?不布施是本分 布施是情分


看待他人,不如做好自己,佛法自修是看自己的,非看他人……而眼一直向外看,這正是我們無法解脫輪迴的無明之一……受邀致謝……


推薦閱讀:

「因明學」是什麼樣子的?所進行的邏輯推理可靠嗎?
佛陀:不邪淫會增長五種福報(圖)—道德真源
如何理解佛教中對於精進和執著的區分?
念百萬遍經書與救一人性命哪個福報高,為什麼和尚的課業里不先學治病救人?
為什麼五蘊皆空,卻還要用身體持戒?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因果 | 吝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