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中的第一個「善」字怎麼解釋?

善,如果解釋為善意的想法,有可能好心做壞事;如果解釋為幫助到別人的人,那麼心地可能不好,方式也不善,但是陰差陽錯的做了好事。所以這個善是初衷,方式,結果的一個或多個?還是說有別的解釋。


《了凡四訓》關於善的種類有很詳細的講解,現摘錄如下:「現在所為,雖然是善,但是如果流傳下去,對人有害,那就雖然像善,實在還不是善;現在所行,雖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傳下去,能夠幫助人,那就雖然像不善,實在倒是善!這只不過是拿一件事情來講講罷了。說到其它種種,還有很多。例如: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叫做義,但是有的時候,做該做的事,也會做錯,做了倒反而壞事。」

「譬如壞人,可以不必寬放他,有人寬放他,這事情不能說不是義;但是寬放了這個壞人,反而使他的膽子更大,壞事做得更多;結果旁人受害,自己也犯罪;倒不如不要寬放他,給他儆戒,使他不再犯罪的好,不寬放他,是非義,使這個人不再犯罪,是義,這就叫做非義之義。

  禮貌是人人應該有的,但是要有分寸,用禮貌對待人,是禮;但若是過份,反而使人驕傲起來,就成為非禮了,這就叫做非禮之禮。」

「什麼叫做偏正呢?從前明朝的宰相呂文懿公剛才辭掉宰相的官位,回到家鄉來,因為他做官清廉,公正,全國的人都敬佩他,就像是群山拱衛著泰山,眾星環繞著北斗星一樣。獨獨有一個鄉下人,喝醉酒後,罵呂公。但是呂公並沒有因為被他罵而生氣,並向自己的用人說:這個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計較。

  呂公就關了門,不理睬他。過了一年,這個人犯了死罪入獄,呂公方才懊悔的講:若是當時同他計較,將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懲罰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於犯下死罪了,我當時只想心存厚道,所以就輕輕放過他;那知道,反而養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的惡性。他以為就算是罵宰相,也沒什麼大不了,一直到犯下死罪,送了性命。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惡事的一個例子。

  也有存了噁心,倒反而做了善事的例子。像有一個大富人家,碰到荒年,窮人大白天在市場上搶米;這個大富人家,便告到縣官那裡;縣官偏偏又不受理這個案子,窮人因此膽子更大,愈加放肆橫行了。於是這個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搶米的人捉起來關,出他的丑,那些搶米的人,怕這大富人家捉人,反倒安定下來,不再搶了。若不是因為這樣,市面上幾乎大亂了。所以善是正,惡是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有存善心,反倒做了惡事的例子。

  這是存心雖正,結果變成偏,只可稱做正中的偏;不過也有存噁心,反倒做了善事的例子,這是存心雖是偏,結果反成正,只可稱做偏中的正;這種道理大家不可不知道。怎樣叫做半滿的善呢?易經上說:一個人不積善,不會成就好的名譽;不積惡,則不會有殺身的大禍。」

總之,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是有非有偏正,有半善滿善有大有小,應該靠自己去好好分辨


第一個善是你對別人的善,第二個善是別人對你的善


第一個善是對外界的善意 不過採取的方式導致兩種結果 一採取的方式在現在和將來都會有好的結果 二 採取的方法現在有好的結果而將來確帶來壞的結果 其實 還有第三種 採取措施時不知怎麼就做了 做完想我怎麼能這樣做 這樣做不是壞事嗎 但將來發現其實做的是好事


佛教中的善,動機和意樂是前提和基礎,比如你看到有人在救一個生命,你心裡覺得這樣很好,雖然沒有發動身和口,但心裡隨喜了一下,這也是善業。惡業亦復如是,見到有人在殺生,認為殺的好,亦是惡業。

動機是前提,而身口和最後的結果是這個業圓不圓滿的問題,以惡業打比方:

當一個人由於三毒(貪:如貪吃對方的肉、嗔:恨這個人想殺、痴:如認為殺了他有好的福報)的意樂發動決定想殺掉某個人的時候,惡業已經成了,但還不圓滿和究竟,然後這個人發動身口(如自已動手殺,叫人殺等),最後這個人死掉,這個業就圓滿了。但這個過程中由於陰差陽錯,不但沒殺掉這個人,反而幫助了這個人,使這個人獲益了,壞心變成好事了,這種事也是有的,但您說他做的這個事是善業嗎?佛教里認為不是!

那善心幹壞事,如果動心是好的,雖然做成了壞事,但也是善業。但要注意,在三毒中,有一個痴,這個是無明,不了解真相的意思,比如你覺得殺了某個人,會讓某個人升天享福,這是邪見攝持下的所謂善心,這不是善心,這是惡。


感恩邀請。

我是一個學佛多年的90後,家裡也是三代學佛,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也多有涉及與人為善、善有善報。

說說我的看法吧。

我認為第一個善字,既包含了善心,也包含善行。我們首先應該擁有一顆慈悲心,心懷善良,心是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心善,行為才會是真的善行(有不良目的的偽善我不認為屬於善行)。

心地善良,其實是人的本性。但是隨著我們成長,很多人受到環境污染,或者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合適的教育,變壞了(例如一些熊孩子)。心地需要環境的熏陶,我們有意識地多接觸正面的事物,多布施行善、發慈悲心(例如戒殺放生、微笑待人都是布施),善良的本性會逐漸顯露,我們也會逐漸發現,施比受更快樂。所以善心和善行是相互促進的,善良的人通過行善也會更加善良。

您可以不用糾結這個善字的含義,我們從內到外,盡量去做一個善良的人,就算好心辦壞事了,可以彌補呀,誰不會犯錯呢?我們問心無愧就好。


善良的人會得到善良的回報。惡毒的人會得到惡毒的回報。

我覺得第一個「善」的意思是善良。

(我的話表示不出這句話的意思)

但我覺得

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

只是

有些人漸漸被

財富

權利

地位

所蒙蔽

每個人不是一開始

就是惡毒

或是善良的

但是

人們的自私

與貪婪

使自己變得

貪圖富貴

人生

本應像綠葉一般

勤勤懇懇

只求付出

不求回報

但綠葉漸漸地被污染

不像以前一般

純潔

(純屬個人意見

勿噴)


對於第一個「善」字,我的理解是寬厚待人多做利己利人的好事。


推薦閱讀:

從劉強東性侵到咪蒙離婚:你的善惡厚薄,藏著悲喜福禍。
靜波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四章 善惡並明第十五講

TAG:善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