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鄧稼先當年留在了美國,他會不會有和楊振寧一般的成就,或者說超越楊振寧?

鄧稼先和楊振寧都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們兩個當年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是放棄最好的科研環境、冒著艱難險阻回到祖國,另一個是在祖國艱難困苦的時候,選擇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以及為了整個人類做出貢獻。毋庸置疑他們兩個都是偉大的,論誰的貢獻大是毫無意義的。在這裡想請教一下大家他們同樣都是天才,如果都留在了美國,鄧稼先會不會獲得和楊振寧一樣國際成就(比如諾貝爾獎),或者會不會比楊振寧的成就還要大?


我認為不會

建議那些只知道什麼82歲娶28歲這種花邊新聞的人就不要來暴露自己的愚蠢了

建議那些自顧自gc的人讀題讀三遍,夾私貨前先把正事辦了

下面說正事的分割線————————

建議了解一下楊振寧在物理學界的地位。楊振寧毫無疑問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甚至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同時代那麼多物理學家,也只有堪堪幾位或許能與其並肩,人類歷史上公認比他成就高的也只要那麼幾位。單從楊振寧在物理學領域能擊敗古往今來無數人傑的「戰績」來看,你拉任何一個人問如果怎麼怎麼樣我都是不看好的。


如果強行放在一起比較的話,不可能,很遺憾絕對不可能。

但是這裡不是否認鄧稼先的成就,而是他們從事的方向就決定了他們的地位,況且楊振寧還是在基礎物理上取得了革命性的成就,給當時的物理指明了方向,而且以後任何物理模型的構建都必須遵守他的規範不變原理這條規則,而和這條規則相同地位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性原理和最小作用量原理。

從鄧稼先的角度看他是從事實驗方面的工作的,他和楊振寧比等價與盧瑟福和愛因斯坦比,而兩者誰更偉大不好放在一起說。

但是我還想說,兩位大師的選擇放在今天看都是正確的,都取得了各自領域的偉大成就,我敬佩他們。


就對所愛的人的貢獻,鄧稼先難道沒有超越楊嗎?

就對偉大二字而言,十三億中國人除了少數「為楊不公」人士,誰不承認鄧稼先是比楊更偉大的人呢?

就未來而言,對於註定崛起,傲立頂峰的中國,一位讓中國崛起的人物,難道會在史書中比一位盛世中的大牛記載的少。

中國已入盛世,楊老終於回歸,可喜,可賀。


絕對不可能。不是貶低鄧老,也不是高抬楊先生,因為這是事實。

咱先不假設,就拿美國人來做例子吧,誰啊?奧本海默,拿奧本海默來和鄧老比較,不委屈鄧老吧。

鄧老是兩彈元勛,奧本海默是原子彈之父,看起來差不多吧,其實奧本海默還要高一點,因為奧本海默是開創者,鄧老是追隨者,大家都清楚,開創者有多難,別說奧本海默沒造出氫彈來,那不是他造不出來,而是他不玩了,把機會給了泰勒,而且奧本海默也受到了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他一個美國人都受到迫害,別說鄧老一個中國人,這個先不提,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不受外界環境影響,麥卡錫主義可能的迫害就不算進去了。

那麼再看一下奧本海默的物理學成就,奧本海默沒有獲得炸藥獎,雖然他造出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炸彈,但是他應該獲,當然不是因為他造了原子彈。

黑洞大家都清楚吧,別說霍金啊,最早提出黑洞的就是奧本海默,當然是根據廣義相對論算的,他提出來之後就去研究原子彈去了。

可是他的成就還是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之上的,而楊先生的成就是可以和愛神坐而論道的,和楊先生比較的人都是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薛定諤狄拉克泡利,後面可能還有威騰。

而鄧老成就的上限也就是奧本海默吧,就算有可能更高,也高不到哪裡去。

而奧本海默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是遠不能和楊先生相比的。

所以說就算鄧老留在美國,其成就也不能和楊先生相提並論。


兩個人研究的領域都不同的。

鄧老搞的是應用物理,也就是是說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在短時間內轉化為實物,比如原子彈。而楊老是主攻理論物理,就是搞理論研究的,和愛因斯坦、普朗克這些人搞的差不多。理論物理本來就很難搞,搞出來的成果想應用更難,因為理論比應用是要超前的。這也是為什麼當時鄧老回國了而楊老還在美國,因為楊的研究其實對於當時的中國幫助不大,而我國限於科研實力不足,也不能為楊老提供比較好的科研環境。

其實,理論與應用物理對於人類社會都意義非凡。不好講其分個高下。而對於鄧老和楊老,二位都是有功於共和國的。

但是,說句實話,千百年後,中國人應該還會記得鄧老,但是,在整個物理學界,可能提及鄧老的不多。但是,那個時候,當楊—米爾斯理論真正被應用的時代,人們還是會經常提及一個叫楊振寧的理論物理學家。

這並不是說鄧老的成就不高,而是二人的研究方向的特點導致的。因為同一時代的理論與應用,總是前者後發光,後者先發光。


單論所謂的學術成就,兩彈元勛恐怕只有錢學森可以和楊相比,但錢的方向是應用力學,包括空氣動力學和固體力學,嚴格上來說不屬於基礎科學,儘管他在應用力學上屬於宗師級的科學家,但他也得不了諾獎。

但我不同意說楊的貢獻在於全人類,錢鄧貢獻僅在於國家民族的說法,且不說基礎科學與真正實際應用的差距使得基礎科學的對全人類的作用很難衡量,單說中國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僅憑這一點,對中國的貢獻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歷史哪有那麼多假設


不知道,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誰都不會知道,但是看過很多人都說持否定態度,甚至有人說鄧稼先先生智商不如楊,即使留在美國也一定不會超越楊的成就,就覺得有些沒有必要了,畢竟智商這種東西,又該怎麼看呢?按照你們的想法走,既然你們自己都說楊不回國是因為當時中國的沒有條件讓他發展他的所學,那麼這麼看外界條件似乎又比智商重要。可是要知道當時中國就有條件讓鄧稼先先生髮展他的所學嗎?了解中國歷史,了解十年動蕩的人都知道,沒有!但是鄧先生和一批像鄧先生一樣的科學工作者,依然從零做起,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完成震驚世界的創舉,那同樣是艱苦的環境,楊不能做好自己的研究,鄧卻可以,是不是說明鄧先生的智商其實也不在楊之下呢?

我不反對很多所謂的物理學人才大力讚揚楊的成就,畢竟像我等無知小人,不配論述高深莫測的物理學,可是非要把鄧先生放在美國的語境下和楊比,然後還要給他冠上一定一定不如人的帽子,我是很傷心,如果非要調換研究環境,那不妨想一想,如果大家都覺得當時國內的大環境不能支撐自己研究做好自己的研究,那大家都不回國,都在美國那片「科學的沃土」上,努力鑽研學問,那中國這片「科學知識貧乏」的土地還能不能等回楊先生這隻「金鳳凰」,畢竟沒有鄧先生等諸多「愚人」的無私耕耘,中國可能要到現在也沒有辦法為楊先生提供合適科學研究的土壤呢。


高淵:鄧稼先還有一位老朋友楊振寧,1971年,他獲諾貝爾獎後首次回國,曾無意中幫助鄧稼先脫離困境?

許進:楊振寧和鄧稼先在北京崇德中學上學時就是好朋友,後來在西南聯大再度相逢,楊振寧高兩級,鄧稼先稱他是自己的課外老師。鄧稼先在普渡大學留學時,一度生活拮据,每頓飯只能吃幾片麵包加一點香腸,楊振寧曾多次接濟他。

1971年夏天,楊振寧回國後,開列了一張朋友名單,第一個想見的就是鄧稼先。這無意中幫助了鄧稼先,因為當時他和一批高級專家被集中在青海一個基地辦學習班。最嚴的時候沒有行動自由,門外有人守著,吃飯由別人送進來。名單上報中央後,鄧稼先立即被周總理召回北京見客

高淵:楊振寧怎麼評價鄧稼先?

許進:他跟美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曾共事多年,在他看來,奧本海默是個鋒芒畢露的人,而鄧稼先恰恰相反,非常忠厚平實,一個「純」字就能代表他的性格。楊振寧說,如果鄧稼先是美國人,他不可能成功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如果奧本海默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領導中國的原子彈工程。

所以他特別佩服錢三強和葛若夫斯,因為他們兩位有識人之才,分別選擇了鄧稼先和奧本海默作為各自國家的核武器研究領導者。


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楊的成就當然比鄧大,我相信鄧就算留在美國,大概率也很難達到楊的高度,只是對中國人來說,無疑鄧比楊偉大多了,也重要多了,國士無雙。


不,不會。

我告訴你,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都是自己願意走的道路,強迫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效果並不好。

鄧稼先相當於奧本海默,鄧稼先有一個同學拿了炸藥獎你就這麼感慨。奧本海默出身哈佛,他沒有炸藥獎,他的同學有一百多炸藥獎獲得者,你想奧本海默是怎麼回事?他當年要是不去搞原子彈而是去干學術,又會是什麼樣的成就?

所以我說你少給人家操心,人家鄧稼先沒感覺自己比楊振寧差了多少,你非要替人家自卑,你這態度就不對。


有的時候運氣很重要


不可能,天資不夠。

兩彈元勛里能跟楊振寧比智商的我估計只有于敏,連錢學森恐怕都得略遜一籌。


這種比較沒有意義,楊振寧和鄧稼先都實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只不過一個是追求榮華富貴,一個是追求名垂青史而已,我們只需要知道,鄧稼先先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家的奠基人,諾貝爾獎與這個想比,一文不值。


一個是底層基礎框架的制定者,一個是在框架下開發的研發者。打個比方,一個是用c語言編寫java的人,一個是利用java語言開發應用APP的人,雖然不太恰當,兩者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但兩者沒有可比性。


看看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你就知道了,一個應用,一個理論。誰的高度高????


不會,除了少數例外和中途轉方向之外,當你確定科研方向的那一天開始,你將來的成就上限和下限就已經確定了。鄧稼先留在美國,取得的成就絕對不會超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和「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但後兩者最終也沒能獲得諾貝爾獎(雖然我覺得Jahn-Teller effect應該給化學獎),對科學的貢獻更是不如楊政寧的。

當然我覺得也有一種可能,鄧稼先留在美國,然後像50年代一些量子物理學家那樣轉行做量子化學,然後拿化學獎,不過這個誰也說不好了。


推薦閱讀:

TAG:科學家 | 楊振寧 | 鄧稼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