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窗報告的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這篇文章是真實的嗎?事件會石沉大海嗎?


南風窗的報道,寫作手法頗有流水線的味道,這幾年屢見不鮮。我不想扣帽子也不想盲目定義,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只能說這種文風我不喜歡,因為它的編文布控、述事邏輯和事實摘擇,引導性太強了。

這種彷彿在用拳頭揪著我的衣領、逼著我跟著它的文位元組奏去感動、去憤怒、去哭訴的寫作訴求,在其字裡行間過於明顯,讓人讀來很不舒服。

近些年來,南方系媒體在聊城辱母案、豫章書院、紅黃藍、湯蘭蘭、醫鬧、新冠疫情等事件上的報道風格,皆是如此。下筆時強行刻意地將煽動性的情感導向,注入事件本身的鋪排陳述,彷彿不是在說事兒,而是在拍攝一部宏大的電影。

再配合著他們那個「媒體圈子」互相間的轉遞分銷,包括娛樂圈某些不安分、時刻惦記著出圈的明星的添柴,對已然沸騰的帶有煽情的文字進行二次三次四次的情緒升溫,網路世界的讀者們很難不被他們操控。

於是,野馬脫韁、洪潮決堤的「民意」就這樣被打造出來。看似是「滂沱的群眾呼聲」,然而這背後的一切實際上都是可以被設計和控制的,指哪打哪,絕無失手。

我並不是質疑事件本身,我同樣渴望真相,以及渴望一個能夠讓人滿意的司法結果。

但是我很不喜歡我國局部新聞界總是用這樣的文學化、搶奪式、充滿指向性的報道風格,去給受眾生產作品。因為如是手法的目的只能是一個:閹割掉讀者的自主性,使之被拉攏到自己的輿論戰線一側,進而得以裹挾民浪去衝擊他們想去衝擊的目標……

有位老人的一句話其實真乃金玉良言:「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

微博:-歐洲金靴-


應該不會石沉大海。

被邀請的那個提問太熱,我不去湊熱鬧了,來這裡寫。

那邊大家都義憤填膺,這很正常,誰都會憤怒。今天讓人憤怒的新聞還蠻多的,強姦幼女的是一個,還有一個虐殺流浪貓的,還賣視頻……

犯罪嫌疑人本身的行為,只要證據確鑿,那肯定是十惡不赦。我這裡想提問的是那些「視頻」。

一個是殺貓的,為什麼會有人愛看?還買?

另一個就是強姦幼女的這個人渣,《南風窗》的報導里說,強迫受害者觀看亂倫視頻,那麼,這些視頻哪來的?

在國外,不但戀童行為是有罪的,觀看戀童視頻也是有罪的。相關部門除了封查這類視頻,還會順藤摸瓜去抓捕註冊會員。

(我這段話可能說得不夠嚴謹,但我看過相關的報導,大意是沒有錯的。)

那麼我們現在,對於這類視頻、內容的傳播,監管力度太弱。

虐貓或者幼奸,可能是人原有的罪惡念頭,但是一旦有助其滋長的媒介、獲利的渠道,那這種原本隱藏的邪念,就會變本加厲。

幾年前在廣州一個朋友家裡住,他給我看他的微信「福利群」,裡邊正有一段迷奸的視頻,標題大意是約到一個空姐之類,然後那個視頻清晰度很高,受害人也很明顯是吃了葯屬於迷醉不醒的狀態,不是演出來的。

他給我看,我說,這是犯罪行為吧?

他說,嗐,你看你,聖母病又犯了吧?

我當時跟他一起在家喝酒,沒有特別在意,就是感覺心裡有點堵。

過了半年還是幾個月,他又給我發了「大學生裸條」的種子,我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挽救她們嗎?這些東西流出去,她們以後還怎麼做人?朋友回復了很多,大意是,她們活該。

反正,想來想去,不寒而慄,我還是把這「朋友」刪了吧。

雖然我知道,他真的是出於好意,覺得「有好東西,要和兄弟分享」,但是,我覺得那東西真的很不好。

回到這個事件本身。我看到一些高贊回答說,嫌疑人是律師,故意把施暴時間卡在了她14歲後,說,他多麼懂法律。

我覺得可能是答主故意在譏諷吧。從《南風窗》的報導看,嫌疑人行事粗魯,並不周密。

而且,不需要是律師,但凡有點常識,都懂得怎麼打「擦邊球」。而這位「律師」的行為,已經完全不是擦邊球了,別說14,他就是對一個24歲的人這麼做,他也肯定知道後果。

這個人的真實學歷背景,存疑。因為這絕不是什麼「高智商犯罪」,希望看到後續的報導。


應該屬實吧!南方系媒體挖這些很正常,以前就是挖的太狠了,也傲嬌了,變的亂七八糟的,後來被上面踹很多腳 ,踹到當乖寶寶了,可是骨子裡挖這些新聞的技術沒丟。認真看內容,怎麼說吧,分三次報案,北京和南京的還好,正規操作,煙台派出所的操作很神奇。反正這是一個神奇的地球,在個神奇的國度,一切皆有可能。希望女孩安好,忘記這些記憶吧,不過可能么?我狗日的連自己都不信,這孩子一輩子毀了。


我在看完南風窗的這篇報導之後,我感覺我看到的不是一篇嚴謹的新聞報導而是一篇動人心弦的知音故事。新聞講求的是客觀真實而不是對讀者感情的引導,這篇文章的真實性我是存疑的。

再說一句,通過一篇不嚴謹的新聞報導就把事件定性的人著實是缺乏思考能力的。我們憤怒也好,悲傷也罷,我們的訴求是給女孩一個公正的結果。被引導的民意和輿論只會推著政府機關做出一個符合民意的結果,但這個結果符合法律嗎?對女孩真的公正嗎?我想並不是這樣的。

對於事情的結果,我想也許並沒有那麼好,鮑某某是一名律師,他對法律的把控水平比我們高很多,而且如果按文章的說法當前的證物包括照片,醫院證明,電腦里的內容以及衛生巾上的血液和精液這些都不能構成性侵的證據,沒有證明效力。所以第一次撤案我覺得也是合理的,其實政府機關沒有新聞里說的那麼好也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壞,這件事政府和時間會給大家一個答案。


這不就是現實版《洛麗塔》嗎?!看來,現實永遠比小說更荒唐。


真不真不敢說 我在另一個回答寫的是 這事是真的 但是不是真相的事

不過這個問題既然是問真不真

不敢說真 但是文風筆法是真的差倒是真的~~~

比如 他是一個擅長和孩子打交道的人

下面是什麼 和孩子打交道的how么 不是啊

下面是寫孩子母親和他的交往歷程~~~ 什麼鬼 會不會寫文章哦

然後是李星星上學

上學和這位 目前定位在禽獸的人的履歷有關係嘛

這人不僅不會寫文章

還讓這種狗屁文章寫出來 還能發表 會讓我覺得 我也能賺稿費的


我保證我說的話都說是實話,但我不保證實話都是實說。


報道是否屬實,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那是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的事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選擇相信和等待,相信時間能給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結果。

那麼在真相昭然若揭之前,南風窗具有偏向性的報道有沒有問題呢?我認為是沒有的。相反,我對回答中一些說南風窗「閹割掉讀者的自主性,使之被拉攏到自己的輿論戰線一側,進而得以裹挾民浪去衝擊他們想去衝擊的目標」很是不解

的確,客觀和公正是媒體人心中的準繩,但有沒有比這更重要的呢?答案是有的。《毛澤東選集》第一章講述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叫做「立場」,屁股決定腦袋,你一定要清楚你的屁股坐在哪裡,這就是你的立場。我們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是無產階級的國家,是一個從最開始就代表了弱者和廣大普通群眾利益的國家,這就是我們的立場。

「歌頌呢,還是暴露呢?這就是態度問題。」這是教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對文藝工作者的諄諄教誨,「但是為什麼還說即使這些同志中也有對於文藝是為什麼人的問題沒有明確解決的呢?難道他們還有主張革命文藝不是為著人民大眾而是為著剝削者壓迫者的嗎?」無論什麼時候,文藝工作者和知識分子始終是這個社會的風向標,大概率地決定了社會輿論的走向,因此,他們說的話,他們為誰說話,就顯得尤其重要。站在無產階級和弱者的立場上,你是該為有可能被性侵的未成年女兒說話,還是為有可能是一個戀童癖的成年男人說話?一切都不言而喻!

羅祥老師說過:「我們法律人士,不能把自己代入上帝視角,我們要站著普通人的視角,站著弱者視角......絕對的自由,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各位看官不妨想一想前段時間的韓國N號房事件,這是一個大型的群體事件,是一場對未成年女性慘無人道的剝削。或許它的最起初,就是一位成年男人獨特的戀童癖,有人看到了但他沒說出來,又或許他說的太客觀以至於沒有人重視他,事情便逐漸發展到了一群成年男人的惡臭性癖,發展到了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無盡剝削。

《我的團長我的團》里孟煩了有一句話:「人要想說清楚自個兒,心裡得有個信」你信強者,信剝削階級,自然會覺得南風窗不公正,甚至應該為那養父找找台階;你信弱者,信公平正義,就不覺得南風窗裹挾民意,它代表的是廣大人民心中的想法,代表了對弱者的同情,任何剝削都不能被允許!這寒磣嗎?不寒磣!

社會越進步,輿論的思潮就越涌動。在舊社會最黑暗的時刻,是沒有人站出來發聲的。正是社會進步了,先進的思想剪掉了人們頭上的和心中的辮子,才會有勇士站出來吶喊:」有一分光,發一分熱「,才會有無數的青年學生走上街頭救亡圖存,才會有前仆後繼的革命者振臂高呼「不準跪」,要教日月換新天。這是一種積極的現象,是一種正反饋,正是這種涌動的,向前翻滾的輿論思潮,帶動著時代的巨輪緣轍向前。

但首先,輿論的風向標,輿論的出發點,得給它擺正嘍!


看了李星星寫的《生命的遺書》,那種心痛的感覺不像是編的


和人格分裂談戀愛你是覺得是一個人還是30個人,40歲了,還沒結婚,很大可能有問題噢


推薦閱讀:

TAG:性侵犯 | 兒童性侵 | 向兒童性侵說「不」知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