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中真空不空是什麼意思?


空而不空,是為真空。有而非有,是為妙有。

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

真空是本體,妙有是作用。此是如來清凈本心,亦即佛性。用時了了分明,尋時了不可得。


之所以說是真空,就是說事物就本質而言是性空。

因為萬事萬物皆是有因緣和合而成,本無自性,所以說是空的。

有是現象,如果認識到「有是因緣聚合而生的,因緣滅了就散了,一切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但是我們在認識到假有的同時,用無需另立一個空出來。

為什麼呢?

我們不是先立了一個空,再說是事物是假有。

而是從事物本身去認識假有的,才體悟出了空。

所以空性本身只是個假名,只是假借其表空。

也就是說,萬物之自虛,不假虛而虛物也~

我們既不要執著於有,也不要執著於空呀~

譴去對空和有的執著,從而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

這也就是真空不空。

世俗的見解看到的是現象,就認為萬物是有;而佛教的真理看到的是本質,就知道萬物是因緣和合而生,自性空。

二者說法不同,道理卻不矛盾。


不存在也是一種存在


有存在不空和無存在真空,都是一對自然和自身的空間生命流向時間統一原理模型。宇宙生命時間統一標準大爆炸之前和之後的之中三方統一時間標準,都是一對空間時間和核心生命的正反變化空間流向時間統一自然規律的原理模型。(證明過程請看《大自然的正反規律》吧)


真空不空,空有不二。我理解的自性就像是電影放映的幕布,心是放映機。萬物象都是心在自性上的投影,幕布本身是如如不動的,也就是空,而在空之上生萬有,生萬法,生萬相。

而人性分善惡,這是投影者內心的一個二元對立的投影,也因此有欲有求,進而有不得,有失去,也就有了煩惱和痛苦。而自性本身是具足如來德相的,也就是善性利他。

幕布從來不會有選擇,只會成全,服務於投影者。也就是說人性在超脫之前有善惡之別,而修行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人性與自性的合一。或者,人性的善和惡都不要了,也就進入了空,而空本身是善性是佛性的。

人性非天然的善也非天然的惡,而是與輪迴轉世靈魂的業力有關,進而根據個體不同分善惡。而明心見性就是修行到了內在自性的顯現接下來是繼續祛除習氣,護持善心善念。

真空不空,空有不二,就是有空才生有。有有才能知道何為空。修行中說這個人修的是頑空,意思就是全然否定有的意義而執著於空的出偏狀態。實際上,修空是為了更好地有,修有也是為了體悟全然的空,有與空,對於心而言是一,而不是二。


練武功不可能一下子就到神功蓋世。凡夫第一步是薰習。


就是道家的,變易不變。

唯一不空的就是空,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推薦閱讀:

佛學如何解釋生命的意義?
如果根據佛理,怎樣解決「若是犧牲一個人的生命,就可以拯救更多的人的生命,該如何」的問題 ?

TAG:佛教 | 宗教 | 佛學 | 學佛 | 佛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