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影重看的意義和價值?


1,電影是夢境,重看是為了再一次讓自己回到短暫的夢境中。

2,電影是記憶,重看是為了能喚起對過去記憶的重建

3,電影可以幫你獲取新知和對事物重新的認識。


感覺題主這樣的問題有點大了,emmm......

感覺電影嘛,大部分應該還是講的是一個或者多個故事,,所以說我覺得電影重看一遍和小說多讀幾遍是差不多的。小說就是通過作者或詳或略的描寫,讓我們自己想像出一個意境,真的,我讀不管什麼小說,小說中的一些重要場景,重要人物,在我的腦海中都會有個模糊的影子,電影嘛就是導演編劇們心中對於這個故事的影子,把這個影子在現實之中表現出來。

我覺得看小說看電影都是這樣,第一遍就是為了知道劇情,除非是知名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不然這個電影的內容是陌生的,你接觸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而且電影是有視覺影響力的,你很難在眼花繚亂的鏡頭之後還能有深刻的思考的。重看的時候,你就不會只關注劇情而會去關注人物情感,心理歷程,甚至演員們的表情,都會更加的關注。

ps.不知道題主的具體情況,感覺如果是藝術生還可以學習演員的演技,如果是懸疑電影,像盜夢空間,再看一遍只是因為第一遍沒看懂


重看前:牛逼

重看後:牛逼!!!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 到底是用書本上的那些名家主張,還是以我個人理解。 我不是自媒體也不是靠自媒體吃飯,自然犯不著人云亦云長篇大論, 不過你這個問題提的倒是很有意思。

其實電影,繪畫,音樂,文學,... 八大藝術。統統都是感受主義。這是千年不變的真理,然而在過去,文藝服務於政治。 「重看」即「復盤」 同樣的你,不同心境對待事物感受是不同的,本身創作出來 也是包含了當代時期的思想特徵,即「辯證性」 說是取悅不為過,說是批判不過分。

為什麼我們進行藝術類門科學習首先都是感受藝術,才是體驗藝術,在創作藝術。不同背景,不同時代出產的內容。被我們普羅大眾愛好者稱為---標籤化風格。

90年代初期,西影廠一部看不懂的爛片橫空出世,爭議性極大。然而這部片在網路興起後,被眾人吹上神壇《大聖娶親1.2》 這就是典型的重看後的意義及價值。 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文影響下,對作品的體驗感就是不同。 千人千面, 然而他們都在尋覓內心深處的共鳴宣揚,以求獲得認同。不然哪會有那麼多討論及區域化站隊。


對我而言,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和價值,不過是剛巧在我閑下來的時間,突然想起了原來看過的電影,發現自己依舊很喜歡其中的情節,所以選擇再看一遍。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電影書籍 | 電影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