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B站的多重人格患者SystemAMWE?

相關問題:

怎樣看待B站十五歲女孩多重人格患者(有三十個)??

www.zhihu.com圖標

3月26日更新

目前微博,抖音也有SystemAMWE的賬號在運作。真實性未知。

這位自稱是30種人格中主人格Ariel的up主近日在b站投稿介紹自己患有多重人格的經歷,發布幾天獲得大量關注,討論和質疑,怎麼看待這個up主視頻自述患病經歷的真實性以及DID這個疾病?

https://b23.tv/av96806175


3.26更新:寫在最前面:

我當時寫這個回答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會有這麼高的閱讀量,這麼多人給我點贊。我現在仍然不相信這個女孩是真正的DID患者,但是我必須要儘力阻止我所看到的一些情況。

我在抖音看到的高贊評論

有一些人將我的回答當成了「石錘」,藉此對這個女孩進行更加理直氣壯的攻擊。撇開「著名科普用戶」這個顯然誇大了的頭銜外,我意識到我表達的懷疑在一些人那裡成了更加好用的武器。

我除了寫下這個回答之外,從未在阿瑞的視頻下做出任何評論。並且,我非常反對一切網路暴力行為,無論是不是自詡正義。那些在阿瑞的視頻下面開口「我有十四億人格」的冷嘲熱諷,就算這個女孩不是真正的患者,我認為也已經超出了她應該承受的攻擊

我反對任何形式的網路暴力。我們可以提出質疑,要求解釋,但是我請求你們不要對她進行嘲諷與辱罵

就像我說的,不要讓「錘財富密碼」變成新的財富密碼。b站上諷刺假裝的多重人格患者和抑鬱症患者的視頻up主,我認為不比假裝患病的up主好到哪裡去,因為這兩個群體都完全忽略了真正的患者的感受

我仍然堅持原來的看法。我不認為阿瑞是為了像很多人說的一樣「恰爛錢」,我認為在15歲這個年紀,比起錢,一個青少年更在乎的是被關注。15歲正是中二病的年紀。

當然,也有小夥伴私信我,認為現在不能得出這個女孩是真是假的結論,畢竟一個20分鐘的視頻和幾條動態,信息還是太少了。我同意,所以我在這裡提出我的質疑,並且在新的信息出現之前,我仍然保持不相信阿瑞的態度。但同時,請不要進行網路暴力,不要在她的視頻下面進行嘲諷和辱罵。

我的回答僅僅代表我本人的觀點,我本人的質疑。不是石錘,不是石錘,不是石錘。大家在心中對這個事情應該有自己的判斷。

這是另一種觀點。


我回去看了一下!的確沒有紅頭髮的比喻!我記錯了!我道歉!


以下原回答

首先結論:99%是假的。

我之前一直關注一個叫Chloe的英國小姐姐,她就是一個已經確診的DID患者,她在b站上也有翻譯來的科普視頻。b站關注@翻就完事了字幕組 就可以看到,高贊回答里也有。而我發現,這個「阿瑞」介紹DID的語言,幾乎照搬了Chloe的表述。

比如阿瑞在說「解離」的時候,提到了開車和看書的例子。(更:這些都是正常的解離,俗稱走神,每個人都有!不代表你有DID 只有嚴重到大段失憶才可能出問題)

簡直一毛一樣好嘛。

還有,她提到大家對DID的刻板印象是危險人物,是「殺人犯」,Chloe也曾經駁斥了這個觀點。

另外,阿瑞還提到,說孩子幼年時候有基本需求,如吃飯喝水的需求,被愛的需求等,在長大後它們慢慢融合成一個人格。

阿瑞說DID在人群中有2%--3%,高於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約等於有紅頭髮的人的數量。這也幾乎是原話。

下方介紹:DID在人群中佔1%—3%

並且,你想想,阿瑞在這裡用了一個奇怪的比喻,她說DID的發病率,約等於有紅頭髮的人的數量。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怎麼可能這麼比喻?中國人對紅頭髮的人數是沒有概念的。那就是因為英國的Chloe曾經在視頻中做了這個比喻,她原封不動地抄了過來。(悄悄插一句,外國紅頭髮的人很少,所以哈利波特裡面羅恩一家才那麼顯眼)

(經評論提醒,我又回去看了一下視頻,發現那個關於紅頭髮的比喻不見了?我記錯了?)

第一句「歡迎來到我們的頻道」我就很奇怪,因為b站和抖音都是沒有「頻道」這個概念的,她為什麼這麼說?後來我知道了,油管有頻道

有小夥伴說,僅憑几個通行的描述DID的例子不能判定阿瑞是真是假,但是「頻道」這個概念可是和DID沒有關係的。那麼,她為什麼連這個地方都和Chloe的視頻那麼像呢?

還有一個我一進視頻就被震驚的地方:一個中國人,人格取英文名?後來我就知道了:30個中文名,怎麼取?怎麼取?還是英文好取名字。

Chloe的人格們的名字:

Nin(chloe融合後形成的人格),

Nadia,

Kyle,

Sally,

Jade,

Ruby,

Omega

等等

另外,她敢說自己有30個人格,也是因為Chloe自己就有超過20個人格。

另外,不要陰陽怪氣「內部世界」了,這是權威研究證實,每個確診的DID患者都有一個存在於大腦的內部世界,供所有人格居住。這是DID的特點。所以人格之間可以交流是真的。

Chloe曾經在模擬人生裡面築了一個內部世界的樣子給大家看

別墅完成的樣子

更:阿瑞描述的內部世界裡的長廊,包括長廊旁邊是迷霧,都和Chloe的描述雷同。

整座內部世界的房子讓Chloe感到很不舒服。房子是暗色的現代哥特式建築,並且人格們似乎並沒有改變房子外觀的能力

還有一些例子,就不贅述了。

總之,我不相信這個女孩真的有DID,要說有什麼病,估計就是中二病了。

另外,希望大家不要誤會,Chloe雖然有20幾個人格,但是很多是碎片化人格。人格也有強壯和虛弱之分;權力的分配也是不一樣的。遇到重大的決定,大家會開會討論,傾聽每一個人格的意見,但是最終決定權只在少數幾個人格的手裡。這裡的權力主要是靠對身體的控制和掌握程度來區分的。有的人格是主要保護者,要處理內部世界各種繁雜的問題,是大家的「爸爸」角色,很受尊重,但同時背負很大壓力(如Kyle);而有的人格則很少控制身體,平時就縮在內部世界裡面當鹹魚。常常控制身體的人格都是那幾個較主要的人格,如主人格和主要保護者。所以,像阿瑞那樣30個性格完整經歷豐富輪流掌控身體的人格絕對不存在。

簡單介紹一下DID吧。

DID又叫多重人格,往往是患者在兒童時期遭遇巨大或持續的創傷,如精神和肉體的虐待,而讓這個兒童覺得難以應對,產生「我可能要死了,我活不下去了」這樣的感覺。大腦為了保護自己,將這一部分創傷記憶進行隔離,就像在記憶之間鑄成一道「牆」,這就算分裂出了第一個人格。所以DID這種疾病實際上是大腦的一個保護機制。DID患者是殘酷且非人性的虐待下的倖存者

DID的形成是為了保護主人格,大腦嘗試通過這種方式讓主人格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所以主人格往往會不記得很多童年發生的事情。童年有大段的記憶空白。

DID患者往往同時都有創傷性應激反應(PTSD)和抑鬱症。

我們之所以成為自己,是因為我們過去的經歷和記憶塑造了我們。而DID患者的記憶被分成了幾份,那麼這幾部分就會分開發展,成為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格只有正常開心的記憶,就會陽光開朗;有些人格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承載創傷記憶,因而變得暴躁易怒或是萎靡不振。

主人格是這具身體的主人,掌控身體的時間最久。往往在沒有明顯的DID癥狀時,他們在很長時間裡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好幾個人格。而副人格則往往都可以知道自己和好幾個人格共享一具身體。

在副人格掌控身體的時候,主人格是沒有記憶的。所以隨著主人格成長,在癥狀加重的時候,她會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某一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出現大段大段的失憶。

比如Chloe,她的DID癥狀是在大學的時候加重的。

早上起來,穿上睡衣開始刷牙,突然感覺腦袋發昏……再睜開眼,發現已經是傍晚,自己穿著運動衣褲躺在床上。自己開始曠掉許多課程,但是自己完全沒有記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去了哪兒,朋友也無法聯繫自己。好像自己連自己的身體也無法掌控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在這段時間,Chloe的抑鬱症加重,加上當時發生了一系列事情,都對她是重大打擊,絕望的她決定自殺。未遂後,她被送進了醫院。描述了自己的癥狀之後,她才知道自己可能患了DID。最終確診了。

確診之後,醫生見到了其他的副人格,他們才開始承認自己並不是大家想像的Chloe,而是Kyle,Sally,Nadia……

DID只能在7-9歲之前形成,這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形成的時期。但是DID患者往往在這個年齡之後還會繼續形成新的人格,因為大腦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應對方式。碰到傷害,壓力以及創傷,就隔離一部分記憶來應對。所以患者的人格往往會越來越多。


更:內部世界裡人格們有不同的形象,他們大部分是女性人格,也有少部分是男性人格,如主要保護者Kyle就是男性。Kyle有很嚴重的性別焦慮症。(想想一個男的在女人的身體里的感受吧)人格們可以互相交流,也有關係好的,關係不好的和不怎麼了解的。

Kyle就吐槽過這一點。(左邊的是Chloe的伴侶系統,也是DID患者,身體是女性,但幾個主要人格都是男性。視頻里的人格是主要保護者Jeremy。)

Nan是Chloe的伴侶,身體的主人格

心疼又好笑

Chloe也在視頻里講過Kyle 干過的事情。

其實我覺得也挺好看的……


3.23更新

DID的痊癒方式是融合。但很少可以自發進行,往往是被動的。患者可以在一段時間裡既進行融合,也繼續出現新人格。患者最好的情況往往是最後形成幾個較為穩定的人格一輩子,很少有完全融合為一個人格的。

每一次融合實際上都很難。作為主人格的Chloe在19年10月進行了一次被動的人格融合,和性保護者Nina。(Nina的出現源於Chloe的第一次非自願性行為)

融合對DID患者雖然可以使人格變得更強大,但同時也是一種折磨。

融合後,新生的人格Nin擁有Chloe和Nina的全部記憶。

心疼Nin

DID患者的生活是很艱難的。因為人格的切換是被動而不是主動的。你不能隨心切換,只能被動地被切換進來或切換出去。所以每一次外出都很艱難,你可能在公交車上坐著坐著,就被切換走了,而剛剛切換過來的那個人格就會一臉懵逼,不知道自己在哪兒要幹嘛。所以每次幹個什麼事情,都必須把通知做到位。

每次轉換的過程都會伴隨著劇烈的頭痛,「就像腦子裡塞滿了棉花一樣」。而這樣的轉換,患者每天都會經歷很多次。DID可能很新奇,但一點都不好玩。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有幾個人格合夥「殺死」另外一個人格的情況出現。但是這是不會發生的。你不能「殺死」一個人格,因為這個人格就是你大腦的一部分。你沒法「殺死」你大腦的一部分。不過你的確可以使一部分人格進入休眠。

另外,很多人說「30個人格不可能!」「吉尼斯紀錄才24個!」實際上這是誤區。實際上有研究表明,多重人格患者的平均人格數是16個,在歷史上曾有超過100個人格的患者出現。至於為什麼不像比利一樣出名……比利是因為犯了罪才被重點研究的,並不代表世界上最多人格只有24個。

至於為什麼人格會特別多,我前面也說過,隨著患者成年,大腦逐漸定型,大腦就會習慣用隔離記憶來對抗壓力及傷害的方法。成年之後當然不會再受到像童年時期一樣的虐待,但是第一步已經走出,只要有一些嚴重一點的刺激,患者就很容易再分裂出一個人格。

我介紹這些,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既什麼是真正的DID患者,他們是怎樣的群體。

他們需要的是社會的尊重,而不是武斷的偏見。他們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是受害者。他們是倖存者。不是被消費的噱頭。

也請不要把「錘財富密碼」變成新的財富密碼。

祝好。??????


3.24更:

jess的人格alex的化妝挑戰就是和Chloe的副人格Nadia一起的~


3.25更:Chloe的人格交流日記本(因為作為主人格並不能在內部世界待很久,內部世界主要是為副人格準備的,所以單靠內部世界交流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這是日記本第一頁的規則部分。

  1. 要尊敬別人,要善良。
  2. 不要有過激言論!
  3. 每個人都有權利使用身體。
  4. 不要故意自殘或者傷害他人。
  5. 你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願。
  6. 保護好身體,做好個人衛生,完成家務。
  7. 每個人都要對集體行動負責。
  8. 成年人格必須保護兒童人格。
  9. 你有權利說出你的感受。
  10. 你不用躲起來——不過你覺得你需要休息一下的話,你就可以。
  11. 系統內部的關係優於我們和系統外的人的關係。

12.任何短暫或長期的身體改變都需要集體投票——髮型,發色,飲食,耳洞,紋身等。

13.就算很難,很嚇人,也一定要去心理諮詢。?

14.?不要對施虐者做出回應,但如果還是發生了,請立即告知整個系統。

15?.在掌控身體的時候,請在系統日記上寫下你幹了什麼。寫上你的名字和日期。

16.如果你是新來的:歡迎!請用這個紫色封皮的日記本來介紹自己。這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最近在看這件事相關的輿論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以這件事目前的熱度和吸睛程度,居然很少有專業人士站出來進行說明和科普,這與目前網路上已經相當普及的對抑鬱症和焦慮障礙的科普現狀大不相同。

通過一些文獻檢索我發現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應該是與DID(特指DID而非所有的分離性障礙)相關的診斷和研究在精神病學領域非常地邊緣化有關。換言之,專業人士可能也並不樂於輕易下場為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背書。

因此我決定作為一個吃瓜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文獻檢索。不過在開始之前首先要進行一些聲明:本文作者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臨床心理學方向,有連續一年每周一天的精神科見習經歷,但對於DID這一罕見診斷沒有任何預先的知識儲備,除了《變態心理學》課本上的寥寥幾行字之外,可以說在寫作本文之前我對這一疾病的了解與普通網友沒有太大區別。同時本文中談及的流行病學以及精神病學相關知識並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如有錯誤請務必指正

事實上對「多重人格」這一在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最有吸引力的精神疾病的愛好者絕不止我一人,我很容易就找到了一篇非常適合作為本文索引的綜述。

在2016年的一項綜述[1]中,DID診斷的支持者Bethany Brand集中回應了目前關於DID的六大迷思(myths),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DID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的幾項爭議。文中提到的這些迷思包括:

  • 對DID的診斷是一種跟風潮流(fad);
  • DID是一種在北美局部流行的診斷,並且被該診斷的支持者過度診斷;
  • DID是一種罕見的診斷;
  • DID是一種醫源性疾病,而不是基於創傷的;
  • DID與邊緣性人格障礙(BPD)事實上是同一種疾病;
  • 針對DID的一些治療是有害的;

事實上,與這些「迷思」相對應,我從目前的文獻檢索中得到的對DID的質疑也或多或少都可以對應到以上幾點,在此我列舉一些我覺得比較有說明價值的內容。

  • DID的診斷仍然是有爭議的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在上世紀8、90年代通常被稱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確實從ICD-10和DSM-III-R開始就正式進入了精神疾病診斷中,但這一診斷在臨床醫生和精神病學家群體中並未取得廣泛的共識。

在一項於1995年發表的針對精神科醫生的問卷調查[2]中,有27.8%的精神科醫生認為DID的診斷並不存在,42%的精神科醫生聲稱從未見過DID患者,同時有近70%的精神科醫生認為對DID的診斷會受到這一疾病的知名度和醫生本身對這一疾病的信念的影響。對DID診斷的支持與反對的聲音都如此鮮明,以至於都不像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信仰問題。

從研究數量上看,關於DID的研究在上世紀8、90年代達到高峰,隨後逐漸衰減至谷底,我想這與其診斷一直沒能取得學界共識不無關係。要知道,在一些提供了支持證據的研究結果中,DID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病率甚至達到了1%-2%,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了(抑鬱症一般也就在3%-5%),如果真實情況如此,NIMH怎麼可能不大力推進相關研究呢?這可是人格分裂啊!

這就牽扯到我們要說的第二點。

  • 由於診斷的不明確,DID的患病率(prevalence)也很不穩定

圖1 Bethany Brand整理的DID流行病學研究,在各類人群中的患病率大多在1%-5%

圖2 精神分裂症在全球各地區的流行病學研究數據,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在0.5%左右

最新中國一項大規模流調[3]顯示精神分裂症的12個月患病率為0.6%(與NIMH公布的美國數據相近)

上面數據的差異也是為什麼在一些研究者和科普視頻會說DID的患者數量接近甚至超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數量。

同時順帶普及一下一些基礎數據。根據NIMH的官方數據,美國目前所有精神疾病在成年人群中的12個月患病率為18.9%,並且在過去一年中,有42.6%的人接受過精神衛生服務。而在中國,最新的一項大規模流調數據[3]顯示,精神疾病的12個月患病率為9.3%。這其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是焦慮障礙。

但必須提到的是,常見精神疾病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的共同特點是:有官方支持、診斷工具明確、樣本量大、抽樣設計嚴格有效。而DID的相關研究則明顯在質量上要遜色不少,最直觀地將圖1和圖2擺在一起可以很明確地看到DID和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學研究在樣本量數量級上的明顯差距。

再加之前述的DID的診斷並未在精神病學界取得共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種小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事實上並不具有足夠的可信度。

  • DID的相關研究有很嚴重的研究者忠誠效應

於此同時,另外一項影響可信度的問題是DID相關研究的研究者忠誠效應非常嚴重。

對圖1那張DID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表中出現最頻繁的兩個名字檢索一下,會發現什麼呢?

Colin A. Ross,北美創傷和分離性障礙領域的權威,在youtube上搜索就可以看到不少他為DID診斷站台的演講視頻,據說他當年甚至因為加拿大精神科醫生不接受DID作為一個獨立診斷而專門搬到了美國...

Vedat ?ar, 土耳其創傷和分離性障礙領域的權威,DID診斷的堅定支持者,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伊斯坦布爾大學成立了專門研究分離障礙的項目。一個超級有趣的發現是他在2012年參與了土耳其一名嗜好飲血並有攻擊他人行為的「吸血鬼」病例的診斷和治療,而他給這名「吸血鬼」下的診斷,就是DID以及PTSD[4]...

說巧不巧的是,本文開篇提到的那篇針對DID反對者的檄文[1],其二作恰好也是Vedat ?ar教授。

可以說,大多數與DID相關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都是跟這兩位權威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由於DID本身就是一個診斷標準存在相當爭議的冷門診斷,這些在少數研究者大力推動下得出的研究結果的可信性恐怕不得不再打一個折扣。

  • DID是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疾病?

無論是知乎還是B站,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說法——「DID是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疾病」。但事實上,無論是臨床心理學家還是精神科醫生,在對來訪者/病人的問題進行診斷時遵循的都是標準的疾病診斷手冊,其中最主流的也是全世界通用的就是ICD(世衛組織提供)和DSM(美國精神病學會提供)。因此並沒有所謂心理疾病(mental disorder)亦或精神疾病(psychotic disorder)的實質區別,一般精神病這個詞會被用於那些更加嚴重、會影響患者思維和感知覺的疾病。從這個角度說,對DID的相關研究毫無疑問更接近精神病學的範疇。

而之所以會有「DID是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疾病」這樣的說法,我想很可能是由於在對DID形成機制的解釋中,心理動力學派的觀點影響深遠。

在心理動力學流派中,研究者普遍認為, DID 是一種防禦的癥狀群, 創傷、衝突和缺陷均在DID 的形成中起作用, 其中創傷起了決定性作用。患者使用分裂(splitting) 和分離的防禦方式來保留「好的自身」和「好的客體」, 分離了不相容的心理內容。分離的同時, 也意味著除去感覺或認識的某些方面, 或者說它意味著意識狀態的改變, 患者以此除去意識中某種事件或情境[5]

簡言之,按照心理動力學流派的觀點,DID患者的大腦知道自己處理不了這種創傷,因此使用了一些「防禦機制」來處理這些不好的東西,具體的做法就是把他們「打包放到另一個隔間」,也就變成了另一個人格。

是不是聽起來非常容易理解?這就是諸多心理動力學理論的一個特點——使用日常語言中的隱喻描述可能的心理病理過程。

然而大腦真的會像城池一樣防禦嗎?人格又真的能像餅乾一樣分開再打包嗎?當你按照上面的思路去思考問題時,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語言的陷阱而忽視真正的問題所在。

關於心理動力學(很大程度上等於精神分析)的自身問題不是本文的重點,在這裡就不展開了,這一段的核心觀點可以引用論文[5]中的一句結語「當前關於DID心理病理機制的研究, 主要使用防禦機制、依戀系統、IWM、EP和ANP等功能性概念來解釋DID的形成, 這些概念都帶有較為濃厚的心理動力學色彩」(而其他常見精神疾病並非如此)。

結論:

  1. 確實有部分研究者認為DID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相當之高(1%以上),但這些證據的可靠性並不足夠強,特別是在將它們的研究數量、樣本量以及研究設計與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常見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進行比較時。
  2. DID的相關研究有很嚴重的研究者忠誠效應,多數研究都由對這一診斷的強力支持者推動,相關證據的可靠性存在風險。
  3. 即使DID的診斷存在,也是很嚴重的精神疾病(在分離性障礙中較嚴重的情況),但目前對DID的病理解釋中心理動力學解釋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由於題目是如何評價SystemAMWE ,因此在最後做一些補充:由於我並不熟悉分離障礙,也沒有任何診斷訓練和資質,因此無法對該up主的表現與DID是否相符做出評價。唯一可以做出的一些說明是,以我了解到的情況,該up主在國內精神科拿到DID正式診斷的可能性不高(但並非完全不可能);以及她在視頻中提及的DID在人群中2%-3%的患病率是存在較大爭議的。

參考

  1. ^abBrand B L, Sar V, Stavropoulos P, et al.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six myths about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J]. Harvard review of psychiatry, 2016.
  2. ^Fran?ois M M. Psychiatrists attitudes to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questionnaire study[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5, 40(3): 154-157.
  3. ^Huang Y, Wang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 6(3): 211-224.
  4. ^Sakarya D, Gunes C, Ozturk E, et al. 『Vampirism』in a case of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2012, 81(5): 322-323.
  5. ^ab王銘, 江光榮.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心理病理機制和臨床評估[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07, 15(4).


來份診斷書謝謝

三十個人格就不需要自己在家錄視頻了

前一段時間是抑鬱症,現在是多重人格嗎?這年頭沒點心理疾病還真不好意思出門啊,下一次是不是三百個人格

希望能打臉給我開開眼界

這視頻控評牛啊,寧是三十個人格輪著刪評論嗎?這麼快(⊙o⊙)!

你們怎麼把人家從熱門踩下去了,有樂子大家一起嘛,我還等著她出一期「因為網友陰陽怪氣的質問,我換上了抑鬱症」,哈哈哈名字都想好了

熱評更有意思,百度詞條加視頻一對照:我也是多重人格。emmmmm....... 原來網路比醫生還有用,拜託,你那叫中二啊

UP把動態刪了,我來貼點圖大家開開眼界


題主更新了,我也更新一下

就這?就這?

感謝科普,真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害怕

大家不要罵了,發抖音的應該是其他人格,遲遲不發證明也可能是被其他人格盜號了


3.24加圖


本回答針對某些裝病恰爛錢的人,祝真正的患者早日康復

我宣布本回答所有收益將投資給老懷特先生以研發史詩級遊戲巨作《財富密碼》,剩下的錢用來請systemAMWE為我們的遊戲代言(不會要30份代言費吧,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


我希望b站搞一個病友區和個人認證

畢竟b站人均抑鬱症,ai症滿街走,精分不如狗

病友區up必須先上傳身份證件以及疾病證明,經過b站官方核實後給予病友個人認證

這樣假的不會出來恰爛錢,真的也不會被質疑,多好啊


說回正題,這位15歲的小妹妹說自己有30重人格,經歷過非人虐待,可做視頻談笑風生,玩梗6的飛起,高強度對線信手掂來,刪評控評一氣呵成。害,要是真的30重人格,那估計這位小妹妹的精神力已經強大到一個極其恐怖的境界

以下段落節選自《我成為魂怪的那些年(AMEW蘆葦人格/著)》

你們可能不知道只用15歲就有30重人格並且談笑風生是什麼概念

我們一般只會用兩個字來形容這種人:

魂怪!

我經常說一句話,當年比利他能在20歲有24個人格,我AMWE在15歲得到30個人格不是問題。

埋伏他一手,這個人格不能搶,這個人格不用搶,他死定了。 反手給一個超級加倍,悶聲發大財。他也超級加倍?但是不用怕,他只有17個人格, 贏不了我。

五六七八九十,兩個ai症晚期人格,很牛逼這個,如果把這個中二病人格換成同性戀人格,我這波將絕殺,但是換不得。

單走一個抑鬱症人格,s~逼,直接把中二病人格走了。

走他一張高位截癱人格頂他。阿姨快點,阿姨,阿姨你中二病都不要嗎?阿姨你快點啊!阿姨別磨磨蹭蹭的。

五六七八九十。打錯了,應該打殘疾人格的。

給阿姨倒杯茶好吧,給阿姨你倒一杯卡布奇諾。

給阿姨倒一杯卡布奇諾!開始你的凱隱秀,R他R他。漂亮!

十七個人格你能秒我?你能秒殺我?!你今天能十七個人格把我AMWE秒了,我!當!場!就把這些爛錢吃掉!!!


誒,你會不會覺得我很假

你會不會覺得誒 你這波表現出來的非常的假

你連精神分裂都沒有,你可能就是個中二病

吶,你看我現在,再did給你看啊

------------------------------------------節選自《生物必修一/有司分裂》


3.23早上更新:小妹妹已經把自己對線陰陽怪氣的相簿撤了,大概率是拿不出什麼證據了

崩、撤、賣、溜已經實現了兩個,接下來就是賣了

我給個小小的建議啊

賣是一個哲學,怎麼賣,很深奧

下策:裝鴕鳥,把維護她的粉絲賣了,這個就是愣頭青做法

中策:把恰來的爛錢賣了,俗稱捐款,收一波路人緣和孝子粉,不虧的

上策:把臉賣了,再接再厲,搞一個《我被網暴了,我的30個人格都抑鬱症了》,被噴的同時恰流量。

觀眾在第二層,覺得誒,她不是找罵嗎;以為這個up在頭鐵、在第一層;實際上她在第五層,她恰的錢可能比你一個月掙的都多

但是不管怎麼搞,最後都得銷號賣號溜掉

(馬老師的哲學一直可以的,關鍵是要活學活用)


3.23晚上更新

已經有科普大佬@Emma Evans扒出了這up洗稿(雖然Emma澄清這不算石錘,但我覺得這已經完全可以說明up主是個騙子)

坐等up的精彩操作,要裝鴕鳥就沒意思了,我建議 直接逆向思維用上策


3.24傍晚更新

以下文字是我37號理想主義人格寫的,跟我25號主人格沒有關係嗷

以下是我不成熟的想法。各位有意見以在評論區討論。(這個想法屬實蠢b,我怎麼會有這麼nt的想法,本來b站就不是用來獻愛心的,大家圖一樂⑧)

說真的,現在b站上患者真的很多,從ai症到抑鬱症甚至精神分裂,其中有很多是裝病恰爛錢,但也有一部分是真的患病,在這部分患者中有一小部分急需救命錢。而且b站用戶現在對病友已經有了不好的印象,再這樣下去對觀眾、平台和病友都不好。

官方可以考慮真的開一個病友區

像上面說的那樣,病友區必須是真正患病者,病友區內部可以分成慈善部和分享部,用戶可以選擇屏蔽所有慈善部的視頻,剩下心軟的人可以選擇觀看病友up的視頻或者三連,以此讓慈善部up賺錢,但不能捐款。(不然真就水滴籌了)

慈善部的審核應該更加嚴格,而且up必須是重病;用戶有屏蔽與否的選擇權。

分享部則沒有收益或是收益很低,主要供病友up分享自己的生活。

這樣明明白白的,想賺錢直說,不想賺錢也能被證明,b站又是和諧的一天。


原本我是不信的,因為30個這個數字太離譜,隔壁jess六個都成啥了每天多難受,這30個還精神狀態良好,神滿氣足?又不是多核濕件計算機。

首先如此嚴重的分離性障礙需要劇烈的心理衝擊,按照她在視頻里的暗示她有過很糟糕的經歷,從三歲開始出現分離性障礙。

今年十五,三歲開始,已經分出來30個,劇烈心理衝擊來的像葉問打日字沖拳?然後精神頭還不錯,視頻條理清晰,動態里萌萌噠?我尋思不太可能吧?

回復里還說有內部世界,30個人格可以在內部世界開趴……行吧可能我孤陋寡聞,DID也沒聽過這樣的,你這可能是DCD。

但是現在我信了,高強度拉黑加刪評,我發了兩條質疑的評論,沒沖塔騎臉,語氣也算客氣,內容主要是希望通過診斷書或別的方式自證,然後就拉黑了。好不容易上了次熱評回不了還挺可惜,。

所以綜上,我認為這位是濕件生物計算機。應該上交給國家,搞不好有生之年就能玩上刀劍神域乃至驚悚樂園

———以下來自b站動態評論區————————

希望各位小夥伴能理性思考,有自己的角度看待視頻。

DID是一種極端的人格分裂,通常在成年時期才會被診斷出來,患有DID的人,平均得在精神病院呆七年,才會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因為一般的臨床醫生根本覺察不出DID的特有癥狀。

診斷標準:1,存在兩種及以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每一種有自己相對持久的感知聯繫以及思考環境和自身的方式)

2,至少有兩種身份或人格狀態反覆控制著患者的行為。

3,不能回憶重要的個人信息,其程度無法用通常的健忘來解釋。

4,這些障礙不是由於物質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引起的意識混亂等)或一般的醫學情況(如複雜部分發作)

(我已經很直白了吧?)

——————————————————————

「平均待七年」「通常在成年時診斷出」「兩個及以上人格反覆控制身體」「不能回憶重要的個人信息,比健忘還嚴重」

哪個符合?

——————————————————————

兩千贊了,再加兩句話吧。

正是因為關心真正的精神疾病患者,才要抵制消費精神疾病的行為。

對了,各位記得婊完人取關up主,免得他以後賣號。

至於隔壁抖音,我是懶得管了,大家有興趣可以沖個塔。


推薦閱讀:

怎麼可以快速掙錢,達到身價幾十億?
老實人比較靠譜的致富方法有哪些?
QQ群賺錢
如何正規靠譜的快速賺錢?這些方法或許可以解你燃眉之急

TAG:心理學 | 多重人格 | 快速致富法 | 心理疾病 | 嗶哩嗶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