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乘佛經介紹佛功德偉力鬼神菩薩的地方太多看的腦仁兒疼喜歡跳著看修證部分的這樣看經書會不會有謗佛嫌疑?

對佛教基本教理還算清楚 對於佛功德也就是福德智慧兩足尊非空非有也有了解 剛看完法華全篇介紹……再看華嚴前幾篇跟法華差不多介紹菩薩鬼神天王篇幅還很長還是這樣有點崩潰可能對經典定位不太了解造成的困擾吧 主要想看勸精進篇 菩薩提問云何…… 還有別的聖賢怎麼修行 介紹福德跟諸天神菩薩的篇幅因為不需要 但是還要硬著頭皮看有些重複啰嗦的看下去確實有些精神折磨了 所以才來提問問下能不能挑食……謝謝諸位師兄解答


沒事,跳著看就跳著看,謗佛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裡要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要介紹佛的功德偉力以及各個鬼神菩薩的名字。功德偉力,其實就是「法」,舉個例子,《地藏經》的開頭是這樣的: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大慈悲光明雲」是什麼樣的?雲你知道是什麼樣,光明你也知道是什麼樣,大慈悲光明雲你想像得出來是什麼樣嗎?是浮現「大慈悲」三個字嗎?那「大智慧光明雲」呢?兩者在相上有什麼區別呢?如果真的可見,看到的也不過是一團一團光明和雲而已,有什麼區別呢?一旦深究,你就會發現:「這都什麼啊?」如果認為真有其雲其相,就搞錯了,其實是無相的,把「大光明雲」的相去掉,你會看到什麼呢?

『圓滿慈悲,智慧般若,三昧吉祥,福德功德,歸依讚歎。』這是佛的境界。

第二段,把「音」的相去掉。

『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密、毗離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密、慈悲喜舍、解脫無漏、智慧大智慧、師子吼雲雷』這是六度、四無量心、解脫、般若、說法,這是菩薩境界。

這兩段實則是修行的綱要,每一個名詞都要搞清楚,一見到,心中就要回憶起詳細的內容,文字是經上的,但心中的內容是你自己的,要化為己用。

再舉一例,《華嚴經》八十卷本,開篇世主妙嚴品,就是大段地列舉菩薩、鬼神的名號,這些名號是什麼?《彌陀要解》有云:「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重點就在四個字,「名以召德」,你看著是名號,其實是德。

『復有不可思議數主林神,所謂:布華如雲主林神、擢干舒光主林神、生芽發曜主林神、吉祥凈葉主林神、垂布焰藏主林神、清凈光明主林神、可意雷音主林神、光香普遍主林神、妙光逈曜主林神、華果光味主林神。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皆有無量可愛光明。』替換一下:

『林復有不可思議數德,所謂:布華如雲德、擢干舒光德、生芽發曜德、吉祥凈葉德、垂布焰藏德、清凈光明德、可意雷音德、光香普遍德、妙光逈曜德、華果光味德……』

林有哪些德?鮮花綻放如彩雲,樹榦向上生長不息,樹枝發芽、生葉,從上至下皆可生火,具有火德之光明,風吹過樹林,徐徐如雷聲,香味隨風傳送,陽光在枝葉的搖晃中跳躍,在枝葉的掩映中更顯明亮,花與果的味道蘊含著陽光帶來的能量……這是林之德。

為什麼要列出這種種德?這就是修行之法。《華嚴經》入法界品中,海雲比丘就是依此法修行:

『善男子,我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常以大海為其境界,所謂:思惟大海廣大無量,思惟大海甚深難測,思惟大海漸次深廣,思惟大海無量眾寶奇妙莊嚴,思惟大海積無量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議,思惟大海無量眾生之所住處,思惟大海容受種種大身眾生,思惟大海能受大雲所雨之雨,思惟大海無增無減。』

八念中,前六念皆是念德,念佛陀之德、念佛法之德、念僧眾之德、念戒律之德、念施捨之德、念天人之德,推而廣之,地德、水德、火德、風德、空德、莊稼德、晝德、夜德……萬法無不具德莊嚴。由此可入普眼法門:

『時,此如來即伸右手而摩我頂,為我演說普眼法門,開示一切如來境界,顯發一切菩薩諸行,闡明一切諸佛妙法,一切法輪悉入其中,能凈一切諸佛國土,能摧一切異道邪論,能滅一切諸魔軍眾,能令眾生皆生歡喜,能照一切眾生心行,能了一切眾生諸根,隨眾生心悉令開悟。

我從於彼如來之所聞此法門,受持讀誦,憶念觀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須彌聚筆,書寫於此普眼法門,一品中一門,一門中一法,一法中一義,一義中一句,不得少分,何況能盡?

什麼是普眼法門?一切諸法,本自具德,只待你睜眼,便能普見諸法之德無量無邊,皆自你本性光明中生出,光明遍照世間萬物,即入普眼法門,「遍照」即是毗盧遮那的意譯。

所以經文種種,無非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佛之知見已有開示,只看你如何悟入。以自性光明照見世間,便知娑婆佛土,眾德具足,此即《維摩詰經》佛國品之深意。

只看經文解釋修證的部分,實在可惜,要知道佛之知見不僅在問答中,還在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以前有和你的一樣的情況,後來漸有所悟,略作解釋:

如圓覺經,世尊說一段經文大意,以下便有相應的頌偈,與經文上下呼應,可以說是重複的,但是你仔細讀來會有一種總結的感覺,可以令人增加印象,利於修學。

至於華嚴經開篇,世尊成道,他方世界諸佛菩薩感知,前來問訊,一來讀經者可以了解佛陀所說的世界觀,二來見聞如此多的佛菩薩名稱可增福德,豈不見經書有言「得聞一佛名,功德無量」何況多聞。三來言世尊說法必有因由,他方菩薩問訊世尊畢,有很多發問,後面還有很多的頌偈,如地藏菩薩本願經開頭的覺林菩薩偈: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原出於此。

至於讀來枯燥是有。但還是建議讀了,當然節選來讀亦無不可,為欲眾生增長福德故,說佛名贊佛頌偈都應該讀誦。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如果擔心自己有謗法的可能,可以去看《大乘方廣總持經》,裡面有提到怎樣是謗法,怎樣避免謗法。

就我自己的體會而言,如果日常功課的話,最好不要跳著看。但如果是僅僅是了解經義,那麼跳著看也無妨。畢竟理解都是從淺到深,只要深入下去,就會慢慢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慢慢體會到經文深意。就我自己而言,《地藏經》讀過很多次,然而亦有很多不怎麼領會和懂得的地方,在後面某個時候才突然明白——原來這句經文是這個意思——這樣。

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有這種想法和念頭是非常正常的事,關鍵是按照自己的功課按部就班去做。天長日久,自有效驗。

另外提一句,《法華經》里那些佛功德偉力鬼神菩薩的描述,對我們這樣的凡夫來說可能是有點太過虛無縹緲,然而如果真的去行菩薩道,就會發現,那些描述,都是不同因緣法門的路標,每個路標最終都非常明確地指向成佛解脫,而且每個路標都是有無盡數菩薩親身實踐歷練,所以這些敘述,對於相應因緣的人來說,是非常殊勝也非常歡喜的。


我剛學佛的時候讀《地藏經》也是一樣,感覺羅里吧嗦的,而且覺得太特么扯淡了,一大堆各種佛的名字,各種鬼神的名字,而且很多佛名和佛的神跡都是雷同的,感覺可能是編不下去了,就隨便改個字,或者前面加個大字就是一個新的佛新的鬼神了。太糊弄人了。

地藏經我看了幾頁就扔了,感覺完全在侮辱老子的智商!

結果呢?

在捏著鼻子深入了解,並且實修後,我念了大概六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磕了十萬大頭,每天念一遍三十五佛懺悔文。來洗刷我之前情有可原的無知。

題主說的這些問題不著急解決,你慢慢來,等學到普賢行願品的時候就知道了。

欲成就此不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從禮敬到最後普皆迴向,修行路上一個步驟都少不了。

普賢行願不僅是修資糧,也是悟後起修,從一地到成佛都不可缺少的。

為什麼介紹佛的功德那麼長,因為普賢行願品說了: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所以你覺得長篇大論的介紹其實已經是很克制了很簡略了,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讀經當然得挑食了,不然三藏十二部讀的過來么。

這也就是大乘佛教為什麼要分那麼多教派的原因。川菜粵菜魯菜淮揚菜,看你好哪口就去哪家吃唄。

對阿彌陀佛凈土有信心,就入凈土宗,凈土三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一聲佛號年到底。其他的你就別管了。

喜歡另類耍酷的,禪宗了解一下。

喜歡求真務實的,中觀在向你招手

喜歡刺激的,狠起來連自己都虐的,弘一法師帶領的律宗方陣正向你迎面走來。

分不清宗派差別只是對菩薩有好感,也ok

喜歡彌勒菩薩嗎?愛笑的菩薩都不會讓你運氣太差哦,而且人家未來佛,內定下一屆的領導。報考法相唯識啊

喜歡地藏菩薩?土味經典地藏經,讓你知道什麼叫不可思議,人家現在是代理佛,彌勒菩薩沒轉正前他說了算。關鍵人家還有地藏占察法門,想知道未來一切吉凶禍福,拋個篩子就滿足你。

總之,初學者,有懷疑不要急著否定,也不要不經思考和求證的去迷信,要存疑,把疑問存起來,好多你覺得佛經特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在你修行一段時間後分分鐘都會讓你打臉打到腫。我就是受害者之一。

學佛別著急,先修資糧!福慧雙修後,一切迎刃而解。


吸收與自己的共鳴部分和有啟發的部分即可 直接看乾貨 不必恐懼

從來沒有哪部經說必須通篇讀完才行的

那屬於強迫 絕對不是佛菩薩的要求

你讀不讀 怎麼讀 讀完不信也罷 讀完放棄也罷 都不會有問題 放心吧


推薦閱讀:

第22課:主宰和緣起
論辯 | 廣東佛學院嶺東學院論辯隊賽後分享
量子壇經:第49講: 為什麼說入定不是除妄念?
東方陽熹:一字偈——道德真源
南懷瑾《南禪七日》—— 三十、光厚和尚和洪部長

TAG:佛學 | 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