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寫出人生哲理的散文?最好是直擊人心的謝謝大家 急需?


人生貴在行胸臆——讀《袁中郎全集》

周國平

讀袁中郎全集,感到清風徐徐撲面,精神陣陣爽快。

明末的這位大才子一度做吳縣縣令,上任伊始,致書朋友們道:"吳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長,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說法石有長老。"開卷讀到這等瀟洒不俗之言,

我再捨不得放下了,相信這個人必定還會說出許多妙語。

我的期望沒有落空。

請看這一段:"天下有大敗興事三,而破國亡家不與焉。山水朋友不相湊,一敗興也。朋友忙,相聚不久,二敗興也。游非及時,或花落山枯,三敗興也。"

真是非常的飄逸。中郎一生最愛山水,最愛朋友,難怪他寫得最好的是遊記和書信,

不過,倘若你以為他只是個耽玩的倜儻書生,未免小看了他。《明史》記載,他在吳縣任上"聽斷敏決,公庭鮮事",遂整日"與士大夫談說詩文,以風雅自命"。可見極其能幹,遊刃有餘。但他是真箇風雅,天性耐不得官場俗務,終於辭職。後來幾度起官,也都以謝病歸告終。

在明末文壇上,中郎和他的兩位兄弟是開一代新風的人物。他們的風格,用他評其弟小修詩的話說,便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其實,這話不但說出了中郎的文學主張,也說出了他的人生態度。他要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來。他的瀟洒絕非表面風流,而是他的內在性靈的自然流露。性者個性,靈者靈氣,他實在是個極有個性極有靈氣的人。

每個人一生中,都曾經有過一個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時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爛漫,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著整個兒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規矩暫時還都不在他眼裡。隨著年齡增長,染世漸深,俗慮和束縛愈來愈多,原本純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俗物。

那麼,能否逃脫這個命運呢?很難,因為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隨著童年的消逝,倘若沒有一種成年人的智慧及時來補救,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失掉童心。所謂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說明智慧是童心的守護神。凡童心不滅的人,必定對人生有著相當的徹悟。

所謂徹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名利場上那班人不但沒有想明白,只怕連想也不肯想。袁中郎責問得好:"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者……趨名騖利,唯曰不足,頭白面焦,如慮銅鐵之不堅,信有死者,當如是耶?"名利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官做大了還想更大,錢賺多了還想更多。"未得則前塗為究竟,塗之前又有塗焉,可終究欽?已得則即景為寄寓,寓之中無非寓焉,故終身馳逐而已矣。"在這終身的馳逐中,不再有工夫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接著連屬於自己的真興趣也沒有了,那顆以享受生命為最大快樂的童心就這樣丟失得無影無蹤了。

事情是明擺著的:一個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會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頭來一場空的虛名浮利了。他會覺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費在這些事情上,犧牲了對生命本身的享受,實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許多出於自然的享受,例如愛情、友誼、欣賞大自然、藝術創造等等,其快樂遠非虛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們也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在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他就會和世俗的競爭拉開距離,藉此為保存他的真性情贏得了適當的空間。而一個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會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種種快樂。用中郎的話說,這叫做:"退得一步,即為穩實,多少受用。"

當然,一個人徹悟了生死的道理,也可能會走向消極悲觀。不過,如果他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這一前途即可避免。他反而會獲得一種認識:生命的密度要比生命的長度更值得追求。從終極的眼光看,壽命是無稽的,無論長壽短壽,死後都歸於虛無。不止如此,即使用活著時的眼光作比較,壽命也無甚意義。中郎說:"試令一老人與少年並立,問彼少年,爾所少之壽何在,覓之不得。問彼老人,爾所多之壽何在,覓之亦不得。少者本無,多者亦歸於無,其無正等。"無論活多活少,誰都活在此刻,此刻之前的時間已經永遠消逝,沒有人能把它們抓在手中。所以,與其貪圖活得長久,不如爭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開的話說:"人生不得行胸臆,縱年百歲猶為天。"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或許可以把袁中郎稱作享樂主義者,不過他所提倡的樂,乃是合乎生命之自然的樂趣,體現生命之質量和濃度的快樂。在他看來,為了這樣的享樂,付出什麼代價也是值得的,甚至這代價也成了一種快樂。

有兩段話,極能顯出他的個性的光彩。

在一處他說:"世人所難得者唯趣",尤其是得之自然的趣。他舉出童子的無往而非趣,山林之人的自在度日,愚不肖的率心而行,作為這種趣的例子。然後寫道:"自以為絕望於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憑真性情生活是趣,因此遭到全世界的反對又是趣,從這趣中更見出了怎樣真的性情!

另一處談到人生真樂有五,原文太精彩,不忍割愛,照抄如下:

"目極世間之色,耳極世間之聲,身極世間之鮮,口極世間之譚,一快活也。堂前列鼎,堂後度曲,賓客滿席,男女交舄,燭氣熏天,珠翠委地,皓魄入帳,花影流衣,二快活也。篋中藏萬卷書,書皆珍異。宅畔置一館,館中約真正同心友十餘人,人中立一識見極高,如司馬遷、羅貫中、關漢卿者為主,分曹部署,各成一書,遠文唐宋酸儒之陋,近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千金買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數人,游閑數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將至,四快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資田產盪盡矣。然後一身狼狽,朝不謀夕,托缽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盤,往來鄉親,恬不知恥,五快活也。"

前四種快活,氣象已屬不凡,誰知他筆鋒一轉,說享盡人生快樂以後,一敗塗地,淪為乞丐,又是一種快活!中郎文中多這類飛來之筆,出其不意,又順理成章。世人常把善終視作幸福的標誌,其實經不起推敲。若從人生終結看,善不善終都是死,都無幸福可言。若從人生過程看,一個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過,不管善不善終,都稱得上幸福了。對於一個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來說,幸福就在於最大限度地窮盡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極而言之,樂極生悲不足悲,最可悲的是從來不曾樂過,一輩子穩穩噹噹,也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場。

中郎自己是個充滿生命熱情的人,他做什麼事都興緻勃勃,好像不要命似的。愛山水,便說落雁峰"可值百死"。愛朋友,便嘆"以友為性命"。他知道"世上希有事,未有不以死得者",值得要死要活一番。讀書讀到會心處,便"燈影下讀復叫,叫復讀,僮僕睡者皆驚起",真是忘乎所以。他愛女人,坦陳有"青娥之癖"。他甚至發起懶來也上癮,名之"懶癖"。

關於癖,他說過一句極中肯的話:"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將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錢奴宦賈之事。"有癖之人,哪怕有的是怪癖惡癖,終歸還保留著一種自己的真興趣真熱情,比起那班名利俗物來更是一個活人。當然,所謂癖是真正著迷,全心全意,死活不顧。譬如巴爾扎克小說里的於洛男爵,愛女色愛到財產名譽地位性命都可以不要,到頭來窮困潦倒,卻依然心滿意足,這才配稱好色,那些只揩油不肯作半點犧牲的偷香竊玉之輩是不夠格的。

一面徹悟人生的實質,一面滿懷生命的熱情,兩者的結合形成了袁中郎的人生觀。他自己把這種人生觀與儒家的諧世、道家的玩世、佛家的出世並列為四,稱作適世。若加比較,儒家是完全入世,佛家是完全出世,中郎的適世似與道家的玩世相接近,都在入世出世之間。區別在於,玩世是入世者的出世法,懷著生命的憂患意識逍遙世外,適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懷著大化的超脫心境享受人生。用中郎自己的話說,他是想學"凡間仙,世中佛,無律度的孔子"。

明末知識分子學佛參禪成風,中郎是不以為然的。他"自知魔重","出則為湖魔,入則為詩魔,遇佳友則為談魔",捨不得人生如許樂趣,絕不肯出世。況且人只要生命猶存,真正出世是不可能的。佛祖和達摩舍太子出家,中郎認為是沒有參透生死之理的表現。他批評道:"當時便在家何妨,何必掉頭不顧,為此偏枯不可訓之事?似亦不圓之甚矣。"人活世上,如空中鳥跡,去留兩可,無須拘泥區區行藏的所在。若說出家是為了離生死,你總還帶著這個血肉之軀,仍是跳不出生死之網。若說已經看破生死,那就不必出家,在網中即可作自由跳躍。死是每種人生哲學不可迴避的根本問題。中郎認為,儒道釋三家,至少就其門徒的行為看,對死都不甚了悟。儒生"以立言為不死,是故著書垂訓",道士"以留形為不死,是故鍛金鍊氣",釋子"以寂滅為不死,是故耽心禪觀",他們都企求某種方式的不死。而事實上,"茫茫眾生,誰不有死,墮地之時,死案已立。"不死是不可能的。

那麼,依中郎之見,如何才算了悟生死呢?說來也簡單,就是要正視生之必死的事實,放下不死的幻想。他比較讚賞孔子的話:"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個人只要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好好地活過一場,也就死而無憾了。既然死是必然的,何時死,緣何死,便完全不必在意。他曾患嘔血之病,擔心必死,便給自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人在家裡藏一筆錢,怕賊偷走,整日提心弔膽,頻頻查看。有一天攜帶著遠行,回來發現,錢已不知丟失在途中何處了。自己總擔心死於嘔血,而其實遲早要生個什麼病死去,豈不和此人一樣可笑?這麼一想,就寬心了。

總之,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又抱著宿命的態度坦然地死,這大約便是中郎的生死觀。

未免太簡單了一些!然而,還能怎麼樣呢?我自己不是一直試圖對死進行深入思考,而結論也僅是除了平靜接受,別無更好的法子?許多文人,對於人生問題作過無窮的探討,研究過各種複雜的理論,在兜了偌大圈子以後,往往回到一些十分平易質樸的道理上。對於這些道理,許多文化不高的村民野夫早已瞭然於胸。不過,倘真能這樣,也許就對了。羅近溪說:"聖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中郎贊"此語抉聖學之髓",實不為過譽。我們都是有生有死的常人,倘若我們肯安心做這樣的常人,順乎天性之自然,坦然於生死,我們也就算得上是聖人了。只怕這個境界並不容易達到呢。


導讀:靈遁者勵志散文3篇,送給走在路上的你。

1、在卑微中成長的我們

——靈遁者

我說過在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即使他是國王,他也無法避免這種想法的出現。因為人本身不是完美的,因為生活存有選擇。有選擇,就有遺憾。

我並不覺得卑微是不好的,相反,經歷過卑微的人,才能更看的清社會和人心。什麼是卑微?生活中的卑微處處可見。

韓信胯下之辱是卑微;勾踐卧薪嘗膽是卑微;阿斗樂不思蜀也是卑微;尋常百姓的卑微就更多了。跪下來乞討是卑微;在權貴面前低頭是卑微;哭著放開一個女孩的手是卑微;因為一元錢被趕下車是卑微;想吃月餅,一個月來捨不得買是卑微。但卑微不可怕,不去思考卑微才可怕。因為那樣你會一直卑微。

世俗世界像一張網,在世俗中生活的人都在吶喊自由。自由在哪裡?別忘了,其實你就是編織這張網的人。中國人不是在辦證,就是走在辦證的路上。你無時不刻在證明自己,在證明自己是自己。

要用什麼來證明呢?單身證明,已婚證明,離異證明,房子證明,租聘證明,車子證明,存款證明,職位證明,甚至還要暫住證,無罪證明等。沒有這些你什麼都做不了。工作不了,考不了駕照,在世俗的世界裡寸步難行。在經歷過諸多的彎腰和拍馬屁後,你只能說活的真累。

比如我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情形。一個50多歲在的叔叔,在交通處理違章窗口,因為摩托沒有正規發票,交警不給他處理。他拿著手裡的收據反覆說:「這不是發票嗎?就有個這啊。」他的手發抖的厲害。

交警不耐煩道:「這是收據!去買摩托的地方開發票,沒有發票處理不了。屬於偷稅漏稅,是重罪!」

叔叔說:「我去哪開啊。幾年前買的。賣摩托的早不在了。人也找不到了。我咋開啊。」說話的語氣是無助,眼中淚花就要泛出來。看的人心裡也不得勁。可是交警說的沒有錯。老人就在那一直說,這個收據就是發票。後面排隊的人,開始勸導了:「你不懂!這是收據!收據!你不懂,讓你兒子來。」

老人堅持了一會,退了出來。站在門口遲遲不願走。有人就給他支招了。說你去開個假的。老人說:「咋開啊?找誰嗎?」……最後我辦完事情了,他竟然還沒有走。我不知道他在等什麼,但我知道,他只能等天黑!

如果你們以為,我要抱怨,你們就錯了。因為越抱怨,生活越麻亂不堪,我不希望你抱怨生活。上面所說的那些證明,是你的羈絆,也是幸福的指數不是嗎?你擁有這些東西,你看重這些東西。也就是說,你在負重前行,你不自由是很正常的。你選擇了這條路,世人都選擇了這條路,那麼按照遊戲來玩,就應該是合理的。

佛有句話說:「事物是沒有本體的,只有實相。」所以金剛經中說:「一切皆有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出家人可以四海為家,持缽吃百家飯。可是你不是出家人,當下人做當下事。我們現在是世俗中的人。

要牢記,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在派出所,我看到這樣一個瞬間。一個辦完暫住證的女孩問:「可以給我複印一張嗎?不然我還得出去跑一趟。」

辦事的阿姨說:「當然可以。」然後當女孩拿到複印件的時候,反覆說:「謝謝阿姨,謝謝阿姨。不然我出去還得半小時呢。」社會和諧,不就是這樣的小事中體現嗎?

低調才是最高傲的自信,如果你真的卑微過,通過努力富裕了,有知識了,有權利了,就不要去以強大欺負弱小。就像韓信被封侯之後,原來欺負他的那個人害怕了,但韓信反而獎賞了他,封他為中尉。這樣的歷史典故,比比皆是。

生活是矛盾的,所以會生活中的人才是智慧的。放下你最珍貴的東西,你才能得到自己。在卑微中成長,你才能自信。不要抱怨,因為沒有前提的自由,是慌亂無目的,是放縱毀滅。 歷史上那些慘無人道的人,下場如何,大家都知道。

每一種生活,都不簡單。所以我不去追問你走那條路。有句話說:「生活中的幸福,需要用痛苦來償還。生活中熱鬧,需要用孤獨來償還。生活中的自由,需要用憋屈來償還。」可是當你看輕這一切的時候,你就是你王國的國王。因為一切都是你的,失去的,得到的,都是你的。只不過這些東西,換了個地方存在著。

我最害怕的是,整天拿卑微恐嚇自己的人。你拿卑微恐嚇自己,其實就是在疏遠一切。疏遠這個社會,疏遠你的愛人,疏遠你的親人。最後就真的剩下自己一個人了。大家看著你說:「他真是可憐人。」

當你犯罪了,大家又會說:「他仇恨社會。」

寫到這裡,就壓抑了。因為確實這樣的人,還是不少的。傷害兒童,公交縱火,這樣的新聞我看過。我相信你害怕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就永遠告訴自己。生活對你的不便,不公,都是生活不懂你,都是你不懂生活。生活不懂你,是大家創造了這樣的生活。你不懂生活,是你沒有學會生活。和諧社會,你為人人,人人為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經驗應該拋棄了,這件事不關乎你,下一件事呢?就像《我不是葯神》里那個老奶奶問警察:「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誰都不能保證。我還看過幾個這樣的新聞,參與救援車禍現場,結果救出自己的兒子;和老婆離婚的路上,丈夫主動救人,感動了妻子。她說:「算了吧,我們回家。」連交警都說:「他救人了,也挽救了自己的婚姻。」你與人方便,救人一命,是希望通過自己,來感染別人。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兒女在黑夜和寒冷中,同樣有溫暖的手來幫助。

今天你看到別人被淹死了,無動於衷,明天別人就會看著你的父母溺亡而無動於衷。這時候你會破口大罵:「那麼多人,就沒有一個有良心的人嗎?」這不是我杜撰的,同樣是新聞。一個老人在暴雨中跌倒,別淹死,無人上前。誰也逃不掉。難道你忘了二戰中的一句名言了嗎?「當一個政權開始燒書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燒人!」

卑微從來高貴,當我看到你的卑微的時候,我看到了自己。因為我也卑微。我寫下這樣的文字,是對自己的愛,也是我對社會的愛。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2、

我想起了貝多芬

——靈遁者

有人留言說,自己生活平凡,愛寫作,卻不知道寫什麼。我只能說,你不愛寫作,如果真愛寫作,你會發現生活中可以寫的東西有很多。沒有平凡的人生,每一種人生都是一種偉大的昭示。或者說平凡才能孕育你對生活的徹悟。從來沒有經歷平凡的人,難以用文字去描述生活。

我們很少聽說哪位王子是大詩人,大作家。就是因為他們不需要用文字來描述生活。他們希望別人用文字來描述他們。是世人都仰望他們,給他們了一種錯覺,他們的人生不平凡。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記住了很多開國皇帝,卻遺忘了很多王子公主。歷史才是最公正的,它記住誰,它歌頌誰,誰才是不平凡的。

如果你是一個用心去發現生活的人,你會發現現在信息發達,瀏覽一會新聞,抖音視頻,就能發現眾生在說什麼,在做什麼,他們希望成就什麼。這不就是你要描述的嗎?你以為文字能寫成什麼樣?

就在剛才,我刷到幾條抖音。一條標題寫道:「我自認為沒有做壞事,為何命運扼住我的咽喉?」然後看見前面有個帶著頭盔的外賣騎手,從體型看應該是女孩。她的後背背著一個孩子,孩子雙手抱著她的脖子。她正要出發送外賣了。

很多人留言了,說窮的窮死了,富的太富了。說生活會好的,堅持下去。說大夏天的,孩子受罪啊。

我想起了貝多芬,我不知道外賣女孩是否聽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比悲慘的人生,大概貝多芬無疑是很悲慘了。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話幾乎很多人聽過吧。

還刷到這樣的視頻,配字說:「我這一生,有兩個遺憾。結婚早了,讀書少了。」其實視頻中的人,大家都知道還年輕。結婚早了,是你遇到了,你自己選擇的,遺憾什麼?讀書少了,此刻不讀,還等什麼?

有些話,有些事你只是說說而已。

我正好看過一個電影叫《第六感生死緣》,講死神無聊,要體驗人間愛恨。如果死神明天要帶你走,你有遺憾嗎?我問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說我有遺憾。我說其實答案不是給死神的,也不是給我的,是給你自己的。

死神每天都在世間行走,大家都能看得見。沒有一個人可以長生。但有少數人確實能做到此生無憾。我希望你是。

很多人還曬結婚和離婚證,這都是好的,是記錄自己的生活。可是離婚是對結婚早了的結果嗎?可是你離婚之後又迅速結婚了,為什麼?耐不住性子,耐不住孤獨,從不思考你的方向,你只能花時間去錯過生命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就是一生。你用你的一生,來回答了你的一生。

所以不要說結婚早了,讀書少了。當真三十多歲沒有結婚,你羨慕嗎?如果你真的覺得,浪費了很多青春,就應該從現在起拒絕很多無用的,互相吹捧,胡吃海喝的聚餐。然後自己一個人花一些時間,去做一些你喜愛的事情。

寫詩不掙錢,我堅持了十年。現在堅持成了家人的驕傲。你的夢想,你自己不堅持,誰會支持。命運扼住了你的咽喉,和扼住命運的咽喉,你選擇吧。但記住,堅持不是一句話,是血淋淋的戰鬥。

人皆有憐憫之心,我看到了這些評論,我是相信的。人皆有佛性,都能開悟,我也是相信的。就像還看到一個新聞,說小販和城管發生爭執,結果兩個城管被捅死了。你去看大家的評論,你會思慮很多。

說生活不易,都為討口飯吃。說生活不易,但應該遵法。說一個小攤,是一家人的口糧。總之看完之後,我覺得我只能沉默了。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它的難言之隱,中國的進步,大家看得見。但到什麼時候,人都不是最完美的。所以社會難免出現讓人「憎恨」的地方。不過看到了大家都有憐憫,憐憫別人,就是憐憫自己。憐憫也是一種社會品質。

生活的羈絆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你求人辦事多了,你越會感慨。可是是否也有人求你辦過事,你當時態度如何?怎麼做的?我見過單位看門的都有扯高氣揚的。我這樣說,是在表達再小的權力,都能被放大。所以一個村官能貪污過億,就不足為奇了。

每一座高速發展的城市,都有它的陳年舊病。有的病甚至像毒瘤,很難剔除乾淨。西安也是這樣一座城市。你可以想像到西安當天就能辦理落戶政策。可是之後也會碰到諸多不愉快。

比如你打電話諮詢考摩托駕照,回話的交警說:「報名了就等著吧。你前面還有1千多人沒考呢。啥時候考我們也不知道。」再比如娃上學,要各種證明,要各種盤問。就好像家長犯錯了,在接受審問,相信在西安的家長深有體會。我表姐就為孩子上學跑了好多次,有房還不行,還得在這個區有工作。無奈,我表姐開的假工作證明。我不知道該批評誰?批評我表姐?批評學校?批評教育局?沒有工作,在西安沒有房子的孩子,該怎麼上學?有誰能給出答案嗎?

我似乎寫了很多,寫的很雜,我相信你的心情也很雜。你同情背孩子的外賣女孩,你同情早結婚,讀書少的人,你同情城管,你同情小販,你同情每一個在都市裡奮鬥的人。夢想在這裡,很難紮根的原因,有人說是這裡到處是水泥,不是土壤。這裡的人心和制度也都像水泥,堅硬,固執,不人性。魯迅棄醫從文,是為了喚醒更多人。但他肯定從文之後,也很無力。如果你還不懂為什麼,那就再回頭,讀讀祥林嫂,孔乙己……

我想起了貝多芬,一個耳聾的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激昂的音樂。誰才是真正耳聾的人?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送給真正懂命運的人!真正懂命運的人,不抱怨社會,他們改變社會!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3、當你遭遇不順時

——靈遁者

沒有一直平坦的路,有高低,有坎坷,路上甚至有很深的坑,一旦掉下去,就會被重創。誰的人生的路不是這樣的?所以當你遭遇不順時,如何去思考自己遇到這個事情的態度,對你而言,才是重要的。

我小時在農村養過羊,就一隻。但我會拉它去吃草。然後我會經常遇到村裡另一個放羊的。是個老頭,他養了50多隻羊。有一次聊天的時候,他說過這樣的話:「人和牲口是一樣樣的。都有靈性,但也都憨著【憨著就是傻的意思】呢。人一輩子還是糊塗的。」他還說:「你是螞蟻,你就是螞蟻的命;你是豬,你就是豬的命,你是人,你就是人的命。」

我當時很小,自然就沒去多想他說的話。現在去回味他說這些話,也還有道理的。雖然他沒有念過書,也沒有走出過大山。但這些沒有影響他對於生活和生命,有自己的體驗。

你是豬,你就是豬的命。你見過長壽的豬嗎?在我們農村,很少有活過兩年的豬,被屠宰是大部分豬的命。它無法抗衡這種宿命。你是螞蟻,你就是螞蟻的命。有時候我們走在路上,無心要殺死一隻螞蟻,可是你知道你踩死過多少螞蟻嗎?就連虔誠的佛家弟子,也不能倖免殺死無辜的生命。當然對於佛家來說,有心殺生和無心殺生是一樣嗎?我想應該是不一樣。就像法律界定故意殺人和過失殺人,是不一樣的。但對於被踩死的螞蟻來說,結果是一樣的。

我思考過人的命運,大多數人一生中也思考過。我還彙編了一本書《相觀天下》,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以為像我這樣學過周易的人,大概對於命運會深信不疑。其實不是的。你在書里,會發現,我承認人的命受先天影響,但絕不承認命運論。

萬物是聯繫的,有種聯繫又叫因果關係。既然萬物是聯繫的,那麼承認我們會受到先天的影響,就是無可厚非的。你出生在哪?你父母是誰?你是男還是女?這些在你出生後,就是定的,你無法改變,但這些會影響你。

但當你出生之後,變數就很大了。你去哪?你認識誰?你學什麼知識?你明天吃什麼?誰也不能給你準確的答案。但因果關係會告訴你很多東西。你去城裡,看到的人肯定多。你一天不吃,肯定會餓。你想知道更多東西,你就得學習。你不想被人欺負,首先不要欺負別人。因為你欺負別人,就要想到別人會報復。所以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就成了民間的一句俗語。

但很多人會說,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有好報,也不是所有的惡人都有惡報。好人也有短命的。是的,因為好人和壞人是人的標準,不是「天」的標準。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

一個人不會水,下水被淹死了。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有區別嗎?水不會因為你是好人,而不淹沒你。物理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讓我相信「天道有常」這句話。我深深的相信,這個世界是確定的。就像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

所以人生的發展也有軌跡。有一些東西,是不可能改變的。就像你要當上美國總統,你首先必須是美國人。但遭遇不順和災難的時候,很多人會哭著問,為什麼會是我遭遇這些?為什麼就這麼突然?

你問的很好,倘若你確實做了一些違背天道和人道的事情,那麼你會受到懲罰。比如我們破壞環境,會遭遇氣候災害,這叫違背天道。再比如說你不孝順,甚至虐待父母。那麼鄰里朋友,就不看好你,孤立你,不和你做生意,不敢買你產品,你日日發愁,卻不知道原因何在?其實是你違背了人道,違背了人倫道德。這時候你找誰都沒有用,什麼改善風水,學MBA都是虛的,不如實實在在回家孝敬父母。

你相信人生有跡可循,但不要過於自信或者悲觀。因為後天的變化,誰也無法全部掌握。當不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你可以謹慎,但不要相信。當不順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你要相信,你要坦然接受,只有你相信了,你才能幫助自己走出困難。如果你連發生的事情都不相信,你如何幫助自己?這就是我對於命運的看法,也經常這樣回答客戶的問題。因為很多相信命運的人,太悲觀。你在悲觀的時候,怎麼會快樂呢?

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因為人生路是不平的。但自己不要給自己的路上扔釘子,這是個常識。可能你現在不會返程,可是當你返回的時候,你會被自己扔的釘子扎破。所以眼光還要長一些,不能光顧眼前,不顧身後。

你只管努力,別去管命運如何。就像馬雲說:「一開始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過,它會發展到這個體量。」

挫折會磨練心智,使得你更具戰鬥力。當你面對不順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要悲觀。因為越悲觀,情況會越遭。你坦然,你微笑,你的不順也就不會重創你。它只是走過來,對你說:「夥計,好樣的!」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哲理散文作品。


個人認為余華寫的作品很好,基本都能反映社會現實,可以搜一下


《一束陽光》《窗外之事》《獨語》。芥川龍之介的散文


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徐志摩《天目山中筆記》,個人認為散文難以有直擊人心的體驗。


推薦閱讀:

TAG:人生哲理 | 朗讀者第一季綜藝 | 散文 | 詩歌朗誦 | 朗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