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觀里的不生亦不滅應該如何理解 ?

假如現在我聽到了鼓聲 , 這個聲音沒有的時候就是沒有的 ,只有在鼓槌槌鼓面的時候 ,鼓面產生顫動 ,才能產生鼓聲。 這個鼓聲的開始就是槌和故接觸的時候, 消失就是鼓面的顫動停止的時候。

如何理解為不生亦不滅呢 ?


當你耳朵聽見「鼓聲」時,你的耳朵就是「鼓」!

外聲就是「鼓槌」,你的耳膜就是「鼓面」,是不是?

你說原來「鼓聲」是沒有的,耳膜顫動所以就有了「鼓聲」,消失就是耳膜顫動停止的時候。那麼請問:耳膜可曾去生產「鼓聲」呢?耳膜可曾去消滅「鼓聲」呢?

耳膜無意於「生產」和「消滅」吧?

那麼由耳觸而產生的「耳識」、乃至「意識」「念想」,難道有什麼不同於「鼓槌」擊「鼓」嗎?

都同一「鼓」性啊!非但耳膜是「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其實都和木桶、皮革、水盆一樣的是「鼓」而已!

一切「鼓」,有其意願嗎?「鼓」知道自己「響」和「不響」嗎?「鼓」知道現在是「生」還是「滅」嗎?沒有的!「鼓」不去識別自己的聲響的!「鼓」都是沒有意志的!所謂「生」和「滅」都是妄想出來的!

須知「生」「滅」、「存在」「不存在」,如此種種都是小兒戲論,猶如夢囈,本無其事!


我們就以鼓聲為例。

現在想想,假設這個世界上壓根就沒有鼓,會有鼓聲嗎?自然不存在。

假設這個世界上壓根沒有鼓聲,是不是代表沒有鼓?

因此,鼓聲和鼓是相依緣起的,既沒有離開鼓聲的鼓,也沒有離開鼓的鼓聲。鼓是鼓聲的因,鼓聲也是鼓的因。那麼我們會發現,這裡出現一個悖論,

按道理,是先有鼓,後有鼓聲。但是按照佛教理論,兩者是相依緣起的。兩者本身都不存在自性,鼓和鼓聲只是在名言上建立起一個緣起關係。這叫做不生不滅。

指的是,在名言之外根本不存在任何事物,只是在名言上存在。所以鼓和鼓聲,只是在名言上有一個文字上的緣起關係。

換言之,從根本上說,一物如果不顯現出來,他的存在性是空。一物一旦顯現,他的存在必須依託於名言而存在,因此名言是事物存在的因。而名言為空,故物同樣為空。既然只是在名言上存在,並沒有一個自性存在,那麼自然依託於這個實體的屬性,全部滅除。


是指空性。事物都是緣起性空的空性,空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永遠的無有障礙,不論緣起還是緣滅,它都是沒有自體的,這個無論何時何地都沒有自體的規律就是空性。大乘的空性實際上就是暗指緣起法,緣起法包含了緣起和緣滅兩種情況,而這兩種情況都是無自體的,所以空性把緣起和緣滅統一了起來,所以它就變成了無時無處不在而且永遠沒有變化的最高教義(僅限於大乘佛教)


不生不滅,是離一切生滅相的心。講的是心法,不是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是生滅相。

你用作的比喻鼓聲是聲塵,是生滅法,不是不生不滅。聞性是不生不滅的。能聽聞的本性,不是因為鼓響才生出的,也不會因為鼓無聲而聞性消失了。無論你的鼓響不響,聞性都不會有所增減,此是不生不滅。

佛法是心法,不能著相去修學,從相上求佛法就是外道法了。


鼓響是你聽到了聲音的動相,鼓停是你聽到了聲音的靜相。

事上說聲音的生滅是因緣和合而來,無主體無自性,本來不生,自然無滅;在理上說,如同一杯水被裝在各種形狀的杯子里,水本質是沒有變的,外相的生滅在本體上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叫不生亦不滅。

這些都是六識的推論妄想,實是指月之指,認指為月失卻本來,反而成了頭上安頭,不如老實做功夫,多念一個咒,多念一聲佛。


觀自在菩薩在談完了五蘊的真相之後,繼續更進一步給舍利弗做結論。"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但要身空,不但要我空,連法也要空。般若也好,佛法也好,有為也好,無為也好,無一不是幻化假名。"法不異空,空不異法,法即是空,空即是法",什麼法都丟,都空掉。一切法空,小乘法、大乘法、顯教、密教等等,凡所有法,一股邋遢統統沒有,但不貪戀一個空,那樣子就對了。然後,在這諸法空相當中,你正好修持。這個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實相般若,自性真空。於此境界,自自然然無修而修,無證而證,此即行深。然而什麼是不生?--無生法忍。一天到晚,儘管吃飯、穿衣;儘管開玩笑,打哈哈,乃至忙碌奔波,喜、怒、哀、樂樣樣都來,卻是動而不動,生而不生。每個念頭用過了,當下即舍即空,即用即有。既然不生,當然不滅,不生不滅,圓滿無礙。

摘自《般若正觀略講》

那麼,在古代印度的聲明論者這個學派,他認為這個音聲是不生不滅的。因此,佛教裡頭出了一位菩薩——觀世音菩薩,從遠古以來,用這個法門度一切眾生,那麼佛教的說法這叫做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一切眾生,不止我們人哦!乃至一個小螞蟻、一個細菌,它心念觀世音菩薩,嘴巴不念出來,這個心聲一動,觀世音菩薩就有感應,所以尋聲救苦。但是這個瑜珈學派的理論講「聲常」,不懂觀音菩薩這個法門,看起來表面好像差不多,其實不一樣,中間差別很大。

現在我們介紹的《成唯識論》裡頭講,那一些學派執著「聲常,能為定量,表詮諸法。」這個聲音的威德很大;換句話,宇宙萬物開始形成,為什麼有這個天地,生長萬物?這個聲音是第一個來的。所以聲音「能為定量」,它的功能大得很,左右宇宙萬物的一切。這已經脫開了宗教了,已經是哲學與科學之間的了。所以講到印度當時古老的文化學術思想,我們沒有辦法不推崇。我們當時有諸子百家,印度也有諸子百家,尤其他最發達的是哲學與科學方面的研究。「能為定量」。

「表詮諸法」。表就是表達,「詮」字照我們現在的觀念來解釋就是「能夠解釋」。它能夠表達我們的意志,它能夠解釋我們的意志,所以叫做表詮。在古文的解釋不同了,能詮、表詮——表達得出來,有解釋。譬如我們寫一個中國字,這個聲音:「虎嘯」,老虎的叫,我們文字上的解釋、音聲的表詮不同,叫虎嘯;「狼嗥」,那個狼的叫不叫做嘯了,叫做嗥,就是嚎,是聲音不同。猴子叫「猿啼」,像小孩子哭一樣,很悲傷,猴子叫叫猿啼。狗叫叫「狗吠」。這個字是中國字啊,嘯也好、嚎也好、啼也好;所謂雞叫叫「雞鳴」,你不能說雞嘯,叫雞嚎也不對。所以中國文字,這就是中國文字,不能隨便代用的。這個道理也就是說,聲「能為定量,表詮諸法。」它表達、解釋,所以我們懂了一個中國字,它的表詮的功能就知道了。我們假使說某某人,這個人講話他不是在講,在「嘯」,大概他老虎一樣「嗷!嗷!」這樣講話呢,這叫做「嘯」。哭泣一樣講話,我們可以用猴子的形容:他在啼啊!不是在講話。這就是我們在說明、表詮他的聲音是常。

同樣的,因此有許多修持方面的人,乃至說拚命念咒子,念一種佛號、念一種菩薩號,認為念了以後多少功德多少功德,而且我一天念一萬聲,十天一億了;念了二十天,兩億了;死的時候帶到棺材,很重哦!那麼多的數量。而且數量越多啊,好像往生西方的本錢越夠。或者我咒子念的越大,菩薩一定幫忙,因為我天天念他。這一種觀念對不對呢?沒有錯。完全對嗎?不合佛法的道理,他沒有懂佛法。所以念咒子啊什麼,真講唯識的道理,所以我經常說修行很容易,明理太難!教理不明,盲修瞎練,統統走錯了路!一定要通教理。這個道理要明白。

現在我們看他講聲音的這一個學派,因為我為了青年同學們再三注意,反覆念這個文字,希望你們多努力一點,多念幾道都記得,不然聽過了算了,很可惜!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神。「有餘偏執(偏掉了),明論聲常,能為定量,表詮諸法。」這是一種,偏差地執著。

「有執一切聲皆是常,待緣顯發,方有詮表。」表詮、詮表一樣,這是玄奘法師玩弄文字的手法。他說有些人執著了認為念了咒子、一切聲音不變,永恆存在。這個聲音將來在這個宇宙之間,現在我們假使說講了的話、講了《成唯識論》,我這個聲音在這個宇宙間永遠存在的——他們學派的(認為)。有啊,錄音了,存在的;但是錄音帶壞了還是不存在;可是他們認為這個聲音壞了錄音帶沒有關係,這個聲音永遠存在。那你說我的祖母我的祖父過世了,我想聽他講話怎麼聽不到呢?「待緣顯發。」因為你耳朵沒有神通;耳朵有了神通、有了這個緣就聽見了——可以那麼解釋。他認為聲音是常。因為現在因緣不湊;因緣湊合了,我們聽古人的聲音還是聽得見。所以我們入定的時候,以定力的關係,聽諸佛菩薩說法,坐在這裡聽得清清楚楚,就靠你的定力夠了。所以「待緣顯發,方有詮表。」它這個聲音、作用就出來了。

我們現在看了原文,有一點特別注意啊,我們現代人大家諸位同學至少中學念過物理吧,世界上光速來得快、還是音速來得快?現在我們只曉得光速來得快,任何東西先看到光;聲音來得慢。現在科學物理上都認為光速,沒有認為聲速;聲音比光速慢到多少,科學家也計算得出來,都有一個數目字。所以現在在科學上假使承認聲是常在的話,在科學上還沒有通過、不承認。你說光是遍滿一切處,還承認,有道理。我們是現代人,現代的青年,乃至到未來,所以我經常說研究佛學要路線變了,非要同科學配合不可哦。不然你是關門閉屋自尊,關起門來在裡頭稱王,外面人家已經進步到不得了了,一概不知道。這是我順便岔過來的。

那麼現在呢,你看我們佛菩薩的智慧,他的說法,至少在這一段,同現在二十世紀的末期,自己認為科學很昌明的時代,並沒有跳出佛的手心,他也不承認聲是常的,「彼俱非理。」他們這種理論不合理的。「所以者何?」什麼理由?

「且明論聲,許能詮故,應非常住。如所餘聲,餘聲亦應非常。聲體如瓶衣等,待眾緣故。」這一段。我們一看,我們常常讀這些書啊,對玄奘法師發生無比的頂禮膜拜。真辛苦啊!怎麼樣翻譯喲!把這個邏輯觀念的道理用這種中文翻,文字很好啊,非常美!他說「所以者何?」什麼理由?現在舉理由。他本身的文字就是因明,先是一個前提,前提是什麼?你這個理論錯誤。為什麼錯誤呢?等於我們現在寫科學的文章,主題是什麼?提出來了;下面是理由,再說理由了,就是說話的方式。所以學了因明應該會說話很有條理。比如說我現在反對你這個思想,為什麼?因為什麼理由?次第說明了,那麼因此把主題跟理由說明做一個結論,說因此我反對。

「且明論聲。」現在我們姑且跟你倆談談,討論世界上一切音聲的問題。

「許能詮故,應非常住。」這個「許」字拿現在觀念就是「你承認是吧?」你承認音聲能夠表達一切人的思想與感情,對不對?我們說話就是聲音發出來,聲音可以表達表詮人家的思想和感情,對不對?「許能」,你承認。「應非常住」,這個聲音發出來的時候,譬如我們受了痛「啊喲」叫一聲,是表詮什麼東西啊?表詮我現在很痛。聲音過了,已經把意思表達完了,就沒有了。所以他這個文字寫法:「許能詮故,應非常住。」應該它不是永恆的,這個聲音過了就完了,有生就有滅嘛。

「如所餘聲。」為什麼呢?如果你這個聲音,我講一句「啊喲!」永遠存在的,「啊喲啊喲……」永遠是那個啊喲,第二句話講不出來的,第二個聲音插不進來了嘛,沒有第二聲了嘛。所以你看古文這個文字難懂吧!「許能詮故,應非常住。」

「如所餘聲」,我們說法的還要發出所有其餘的聲音,怎麼辦?如果你這一個聲音這一句話講過了,永遠是這一句話,我們兩個鐘頭不要聽課了嘛,只聽一句話。「如所餘聲」,他有不斷的話、聲音插過來啊。那麼,「餘聲亦應非常」哦!根據剛才的道理,我們講一句話,這個聲音過了就過了;後面所有聲音來,每一句話、每一句話都是過了就不存在了,是不是呢?他說是當然的道理。

摘自《唯識與中觀》


你要是自己證到了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這個問題你不用問別人

證真心如同用鎚子砸雞蛋,你抱著一個完整無缺的雞蛋問別人裡面是什麼,別人就算說得再栩栩如生,你仍然不知道裡面是啥,撐死了在雞蛋殼上照貓畫虎地勾兩筆,但終究沒能砸開看看,聞名不如見面

修行這件事也像是砸雞蛋,別人可以告訴你怎麼砸,但卻不能幫你砸

所以,題主不應該問雞蛋里的東西是什麼,而應該問這雞蛋怎麼砸開,如果問我的話,我就一句,念佛法門,老實念佛

哪怕是雞蛋殼僅僅破了個針孔,這個問題也都不必問別人了,雞蛋殼完全砸開了,你就出師了


推薦閱讀:

如果所有眾生皆成佛後,佛陀們又幹啥?
佛心自現
佛陀:妄想是魔,為之自障(圖)—道德真源
無為法是否無我?
蓮花生大師對女子的教導(圖)—道德真源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