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潛艇被敵國驅逐艦發現後要怎麼辦?

潛艇水下航速個位數,驅逐艦水上航速三倍於此,難道潛艇只能等死么?專業做法是什麼?


跑路當然是必須的,但是怎麼跑不只是水下,要活命需要頭腦靈活。

大西洋之戰是最著名的網路傳說之一,實際上潛艇既沒有如此不堪,也沒有如此神勇。主要還是要拆分階段的地區。

比如,對於東海岸近海時,潛艇大多數時候的對手不是一千七百噸三十節航速的艦隊驅逐艦,而是一千噸二十節航速的護衛艦,在甚至是輕護艦和武裝拖船。而反過來,在西部入口活動的艦隊潛艇一千噸以上的排水量,裝備魚雷和火炮,則很可能對抗完整的EG或者SG編組,裡面包含專業的護衛艦甚至驅逐艦。這種對抗根據時間不同雙方力量也不同,有時候潛艇毫無希望,有時候卻不是沒有勝算——實際上即便是EG,很多時候裡面的護航艦也不如狼群里參與進攻的潛艇多,掉頭跑就是了。

很典型的例子SC-7裡面,35艘商船5艘護航遭到11艘潛艇攻擊,20艘被擊沉。但是同樣是SC護航,SC-130就是37艘商船8艘護航25艘潛艇進攻,0艘艦艇被擊沉而U艇損失了3艘另有1艘受傷。後者雖然被吹噓為大勝,仍然只有3艘U艇被擊沉,嚴格意義上跑調的概率不很小。

如果從整體上說,站在U艇的角度里,戰或逃的問題:戰的主要問題是不划算,WW2水面環境相較於WW1更加惡劣,尤其是護航系統的採用讓英格蘭沿岸的船隊往往有足額火炮遏制潛艇火力,同時在42年SG(支援小組)引入以後,反潛戰鬥往往會打得很久更加危險。逃的問題則是一旦入水要跑,行動線路受限,那就是對方看臉深彈眾生平等了。

武裝拖(漁)船沒什麼尊嚴和船權,一發魚雷就足以粉骨碎身,船上臨時安裝的火炮開火時會毀傷結構,潛艇對她們來說好似戰列艦。這些小東西主要負責大喊「誰比誰高貴」然後對賭性命,與其對炮日常不划算

早期護航隊整體上能做的很少,一方面英國人思維定勢,而美國人加入得太晚,又臭名昭著地不著調,熱心於關鍵的高速船隊護航和牛仔似的圍獵,另一方面又不是所有的商船隨時隨地處於護航隊中,所以這一階段護航艦隊收效甚微——給60艘船送5艘護航艦指望擊退狼群是天方夜譚。這一情況一直到1942左右才出現改觀,43年左右扭轉局勢。

改變主要因素是航空兵覆蓋面積的擴大,小型化雷達效率的提高以及護航航母/商船航母的大量入役。一方面,更多先進的裝備推高了定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更多的護航艦艇意味著一旦發現潛艇,可以分兵持續性進行獵殺直到完事。戰爭後期RAF和USAAF甚至可以深入比斯開灣威脅近岸的潛艇,局勢已然逆轉。

39年左右護航系統尚未形成,但是即便是護航隊開始組織後,仍然覆蓋有限,U艇損失沒有大幅度增加。42年盟軍做了最大的嘗試,但是因為美國的新晉參戰損失同樣暴增——一直到1943才出現對U艇的決定性勝利。


對於真的被發現咬住的潛艇,下潛可能是必然選擇。但是水面上固然近乎必死,水裡同樣危險(寫作危險,讀作看臉),有時候水面上至少可以投降活命(我愛活著)。一個非常反直覺的是,在戰爭早期,夜間或者能見度較差的時候反而需要上浮,因為在水下對方可以用ASDIC,但是水面上對方不一定有雷達。如果特別有種,甚至可以對炮對魚雷,搞死護衛艦萬事大吉,沒必要非得下潛吃他的深彈,肉眼發現潛望鏡甚至整條船都需要勇氣。護衛艦被雷死或半死的不在少數,艦隊驅逐艦裡面也有不少,航速不是安全的保證,更何況很多護衛艦並不快。

當然,雖然下潛危險多多,但是即便是真的下潛了,不代表就真的必死,因為深彈也有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投擲深彈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ASDIC的效率會因為爆炸而大大降低,導致沒法跟進攻擊,由此逃脫的潛艇數量相當多。這一點直到戰爭中期才被技術進步解決,總的來說很看心情。

核心仍然是腦子要活,運氣要好。大多數王牌U艇都是頂級戰術思維+頂級運氣的結合品——其中運氣更重要。另一些頭鐵的都求仁得仁了,古來如此,你看胡德大爺。

這一點上實際上大西洋艦隊反映的也不能說特別好。因為這個遊戲百分百定位潛艇:夜間水面定位的難度和深彈之後水下定位的難度都是0,全天候全艦隊雷達聲納百分百鎖定,簡直不能更刺激。

小!貓!咪!你!跑!不!了!了!

我光榮級今天就要用煎魚炸潛艇吃。


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是,推薦題主下一個手機遊戲,《大西洋艦隊》,最好是安卓手機/ipad,屏幕大否則玩得費勁。

下了以後點campaign(戰役),有英國和德國,選英國從第一關開始玩(第一關是護航打德國2潛艇),贏了之後(贏了才能打下一關)選德國玩第一關,第一關是1個潛艇打運輸船隊。

玩1個小時就明白了。

潛艇能不能跑路,關鍵不在航速,航速本來就那樣,問題是,

1對方反潛飛機看到你沒有,

2能否及時離開潛望鏡深度,

3和驅逐艦的相對位置怎麼樣,

4當時海況包括那片海水文情況怎麼樣(這個遊戲里體現不了,有個天氣系統勉強湊合)

相信玩了以後你會對一個聲音又愛又恨:

ping…………ping………ping………


"緊急下潛」,專業術語叫做Crash Dive,看U艇電影里德國艇長喊的Alarmtauchen便是指的這個。屆時所有的潛艇壓載水艙閥門打開,讓潛艇以最快速度下潛。

這是因為二戰時期的潛艇是柴油電力潛艇,潛艇由電動機驅動,電動機由柴油引擎提供電力。燃燒柴油需要氧氣,因此二戰時期服役的潛艇和現代意義上的潛艇不同,其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水面航行的,只有在攻擊前或躲避攻擊時才會下潛。

也因此二戰時期服役的潛艇全都是類似於水面艦船的破浪船艏,而非二戰後發展的適應水下航行的水滴形船艏。


二戰時期,驅逐艦的標準最大速度沒有低於30節的,日常巡航也能保持不低於20節。潛艇水上最大航速18,水下最大好像也是18(德國末期的實驗艇),除了那個實驗艇,其他的水下航速都低於10,靜音航速都在4-5這種水平。很少有艇在水下開最大航速的,一個是電量不夠,其次是噪音大,人家不用主動聲納都能準確定位你。

潛艇攻擊也是選擇距離的,不會真鑽護航編隊里找死,要打都是在外圍放魚雷。

因為航速的劣勢,基本都是等在航道上守株待兔,大部分時間都是浮在水面上開,一個是速度相對好一些,效率高的多,其次是動力需要(就算有通氣管,海況稍微差點就用不了),最後是索敵需要,在水面下用潛望鏡,最好的條件下最大索敵也就7km,條件稍微差點,索敵距離有4km都算燒高香了。

然後搜索目標也靠雷達,因為雷達天線的面積和高度所限,能發現一萬米左右目標(比肉眼加潛望鏡or望遠鏡的模式要好太多了),還能進行航向航速的測算,提前下潛打埋伏。

發現敵人了,之後就是研判構成,自己能不能打,怎麼打。

如果是落單無武裝商船,噸位不大的,等靠近了浮起來,甲板炮伺候;噸位大or不確定是不是有炮的,摸到800米魚雷兩發伺候。

如果是船隊無武裝,還是摸近了800米魚雷伺候。

有護航的,一律1500米開外魚雷扇面伺候。

不止一個護航的,2000米外甚至4000米外魚雷扇面伺候,打一輪就深潛轉向跑人。不檢視戰果。

護航艦艇發現魚雷後第一反應就是加速向魚雷航跡處搜索,護航多,搜索範圍就大,潛艇就需要更多安全距離用於逃離。

玩玩獵殺潛航就知道了,最喜歡落單商船刷噸位,好打還安全,噸位又大,隨便刷一個都是8k以上噸位。船隊往往有護航,最大火力來兩輪,都是打商船,魚雷太寶貴了,打驅逐艦不一定打的著,打沉了也才2k噸位,還把其他商船嚇跑或z字跑路。碰到劇情艦隊的,照著航母和戰列艦招呼,招呼完了就跑,猶豫就得死。


緊急下潛,往深里潛。然後賭運氣。

賭對方對你的位置的判斷,深彈的定深、帶彈量等純屬運氣的問題。

在對方的深彈炸響後,還可以排點柴油,再扔點垃圾,讓對方誤認為你已經被炸沉。


推薦閱讀:

大艦巨炮的鐵血浪漫(九)——英德主力艦的第一次正面對決
日本海軍興衰史(四十):馬里亞納 美軍的射火雞大獎賽
哈布斯堡的榮光閃耀亞得里亞(九)——奧匈海軍皇帝號戰艦
1974年西沙海戰,蔣介石並沒「協助」大陸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海軍 | 潛艇 | 海戰 | 驅逐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