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合一的優點和缺陷有哪些?


國子監辟雍大殿,皇帝講學的地方

中國的帝制,即相當於「政教合一」。

之所以說「相當於」,是因為儒學作為帝制的治國之道,有宗教的功能但並不等於宗教。

「政教合一」的「優點」,當然是有的,比如動員能力強大,但細究起來,這個動員能力因為代價高昂,還能否算是「優點」,要打一個問號。

至於缺陷,「政教合一」最大的缺陷就是對道德的敗壞了。

1508年,王陽明創立心學。這是儒學史上的一場改革運動,而之所以有這場改革,背景即是文官集團普遍的道德敗壞。

他的觀察:

「由科第而進者,類多徇私媒利……惟欲釣聲利,弋身家之腴,以苟一旦之得,而初未嘗有其誠也。」

「世之學者如入百戲之場,歡謔跳踉,騁奇鬥巧,獻笑爭妍者,四面而競出,前瞻後盼,應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遊淹息其間,如病狂喪心之人,莫自知其家業之所歸……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聲譽。其出而仕也,理錢穀者則欲兼夫兵刑,典禮樂者又欲與於銓軸,處郡縣則思藩臬之高,居台諫則望宰執之要。故不能其事則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說則不可以要其譽。記誦之廣,適以長其敖也;知識之多,適以行其惡也;聞見之博,適以肆其辨也;辭章之富,適以飾其偽也。」

這種普遍的道德敗壞,是怎麼形成的?

皇帝掌權又掌「理」,而且「理」是服務於權力的。

比如:

《典故輯遺》載:「上(註: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讀孟子,怪其對君不遜。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

暴怒的朱元璋,命人對《孟子》一書大動斧金,刪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等八十五條內容。並規定:「自今八十五條以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壹以聖賢中正之學為本。」

在這種情形下,文官集團的行為準則會怎樣?很多人僅僅是為了生存,就要聽憑權力意志扭曲、踐踏「理」。還有很多人,則乾脆以權力意志為行為準則,徹底放棄「理」。

道德律崩塌的結果,是普遍的偽善,說一套做一套、沒有是非……

所以王陽明要講「知行合一」。

他說:

「士皆巧文博詞以飾詐,相規以偽,相軋以利,外冠裳而內禽獸……吾為此懼,揭知行合一之說。」

但是,心學可以改變這種制度性的敗壞嗎?歷史證明,改變不了。

至於為什麼,參見我另外一個回答:

長輩說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是這樣嗎?為什麼呢?

當然,無論如何,是非意識都是不可能完全泯滅的。

《玉劍尊聞》記錄了明末大學士王錫爵與顧憲成的這樣一段對話:

「相國曰:『公家居久,知都下近來有一異事乎?廟堂所是,外人必以為非;廟堂所非,外人必以為是。』顧對曰:『又有一異事,外人所是,廟堂必以為非;外人所非,廟堂必以為是。』」


優點:第一,宗教對軍事(暴力)組織上的好處顯而易見,快速堅定的同化意志,戰鬥力和紀律不會差,宗教信仰的感召力不亞於民族主義感情。淺顯易懂的教義,在信眾心中偉大正確的首領,解除你疾苦的教眾這些東西都會讓教眾組織快速的發展起來。洪秀全從廣西發跡假耶穌弟弟之名時,只有數千眾,一路抗擊官軍,居然5年時間發展到佔據半壁江山,幾十萬眾。宗教是一種群體組織形式,而價值觀世界觀在組織教義的指導下幾乎達成一致,認同感極強。越發達的宗教,在教義理論上越不可證偽,越能夠自圓其說,宗教教義越來越務虛,追求精神和道德上的感受,這是一種極其高級的手段,短期內難以顛覆。而對信眾追隨者來說,無疑給予了極大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第二,將世俗政權與宗教合一,表現形式為皇帝(國王或哈里發或教皇等)既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也是宗教的教主,轄治里的人既是你的臣民也是你的信眾。臣民受制於君權,信眾受制於神權和教主,可謂是雙重保險,既掌握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掌握了社會生活領域,極大的促進政體的穩定。

缺陷:正如其他答案提到,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地區都曾經歷過政教合一的時期,為什麼現在極少,僅存的只有梵蒂岡做為象徵意義給予教皇作為領地。

第一,宗教作為一種組織,內部肯定會異化和分化,從歷史角度來看,會演變成教派分裂國家或政教分離。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帝國,分屬東正和天主兩派。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和新教徒極大的剝離神權對世俗的影響。伊斯蘭教目前也沒有公認的哈里發,什葉派和遜尼派簡直仇深似海。佛教是在中國發展的最好的外來宗教,也是宗派林立。

第二,單一宗教的專制長期來看極大傷害了國家的健康,可以視為飲鴆止渴,國力會因為保守排外的宗教思維和政策逐漸落後於其他國家,隨著時代發展和外部環境的改變及融合,政教合一的國家會被外來宗教和新生勢力挑戰且極有可能走向衰弱。中世紀基督教的衰敗跟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最終失敗是有極大關係的。以目前態度算最開放的穆斯林國家土耳其為例,歷史上土耳其橫跨歐亞非地理優越,應為貿易樞紐極速發達,卻因伊斯蘭化變成阻礙東西交流導致西班牙,葡萄牙探尋海路,奧斯曼土耳其很快衰弱,一戰後瓦解。

說句題外話,今天的阿拉伯世界有逐漸原教旨主義話的趨勢,不少恐怖組織或激進組織頭目號稱哈里發,妄圖恢復政教合一,只會使得這個地區更加保守封閉排外,中東問題是個大難題。


以5世紀之前的人類執政水平,政教合一可以有效地麻醉人民,使人民安心接受奴役,對帝國的維穩大有好處,5世紀到16世紀左右,行政機構的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就開始不斷和宗教機構撕逼。

到17世紀近代以後行政機構的水平已經進化到足以把宗教機構完全踢出立法和行政領域——宗教機構的水平則還和5世紀左右沒啥區別……so……已經純屬拖後腿的存在……


謝邀請,水平有限,強答一下。

優點 幾乎所有的社會都經歷過政教合一的時代。宗教提供了一個非常緊密的社會結構,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道德觀。

缺點 宗教追求理想,追求理念,政治追求現實主義,在當今時代,政教合一帶來的是封閉和落後。


政治制度沒有優缺點,只有合適不合適。你覺得維護國家「大一統」是優點,別人可能會對大一統思想嗤之以鼻。你覺得禁錮思想自由是缺點,別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社會穩定效率高挺好的。所以討論政治制度優缺點最後只會淪為雞同鴨講的無意義撕逼,解決不了任何疑問。但是,只有合適不合適是可以討論出來結果的,因為社會是動態的,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總會出現問題。出現了問題之後,我們通過分析原因,就能得出到底是哪一塊制度上的問題導致了這種社會現象,應該怎麼改或者補救,這樣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爭誰更「優」。因為這個「優」「不優」並沒有考核標準,按什麼決定優不優呢?GDP?所以政治制度討論先做到被動修補問題,再想著制度創新,最後才是社會實踐。如果只是分析了一下,覺得某種制度「優」,然後就上山打游擊,把整個制度空降過來,那一定是要出問題的,不管空降過來的是什麼。


優點:快速同化本國和異國教徒,消除不同意見促進和諧,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缺陷:立法行政不能超越教條,社會管理僵化不利於改革,異教和世俗化國家好感低。


對於現代文明來說,政教合一沒有優點,只有缺點。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我個人認為,政教合一是一種極度恐怖的行為,這一點猶為突出在過去和現在的歐美國家,若說政教合一的優點在於那一處猶為特點,我個認為在於洗腦和宣傳,這是教會兩百年到至今不變的優點。

至於我為什麼怎麼講基督教恐怖,因為基督教開頭為首的「精典」名句就是:「你不信上帝,你就會下地獄!」

是的,充滿著威脅的語氣讓人敢覺有點不敢置信,為什麼他們會說出這種話,至於我為什麼知道這句話,因為前幾天的相遇,讓我記憶猶新。

而且在和他們的對話中,我深深的了解到一些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他們被洗腦了,而在我談到歐美國家這個話題後,他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他們對歐美文化有這迷一樣的喜愛和信仰,我最後拿中國文化和歐美文化進行對比,結果他們卻對我充滿了不屑,最後談話的結果,他們給我的敢覺就好像中國什麼都比不上歐美。

所以我認為基督教最大的優點是,洗腦和宣傳,至於缺點,政教合一的缺陷,那不己經是非常明顯了嗎?


推薦閱讀:

道家貴生,佛家重死?
信教的人真的相信神的存在以及宗教所宣傳的世界觀嗎?如果是,那他們怎麼看待宗教的世界觀和科學發現的矛盾?
印度佛教史(48)阿賴耶識(2)
孫悟空大戰天兵的背後可不簡單,玉帝反擊致老君差點跟觀音急眼!
能去天堂的都會是什麼樣的人?

TAG:歷史 | 政治 | 文化 | 宗教 | 人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