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想要理解心經的意思,和聽別人講佛法的時候都會頭暈呢?

想學點佛經靜靜心,想通點道理,尋求智慧,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是不是不該學啊,類似於吃藥有排斥反應?


看相對論一樣會頭暈,因為義理本來就是深奧難懂。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是不明白什麼意思,甚至意思我都明白,就是感覺和我隔著一堵牆,道理是道理,我還是我。

《心經》是佛教的心髓,需要真修實證,境界到了自然就懂了。否則同盲人摸象,各執一詞:有說大象是柱子,有說大象是蒲扇,終歸都是推論猜測,但到眼睛不瞎了,什麼柱子蒲扇,徒增笑耳。肉眼好換,心眼如何開?

一門深入,老實修行。


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

一切皆是因緣所生起出現,無非善的與惡的及非善非惡的,一切亦皆因緣所散盡還滅,也無非善的與惡的及非善非惡的,故顯現頭暈乃不適之宿世不善業因緣之隨起,以佛經佛法大悲智慧善福因緣,串習熏修,就可以對治頭暈不適之宿業不善因緣,而使出現頭暈乃不適的不善因緣散盡還滅。

這是站在佛教徒的角度立場……

站在分析心理學的角度立場:因為你的潛意識之中對佛經佛法有強烈的煩惱迷惑心,它不過就是你潛意識中強烈貪嗔痴煩惱依靠佛經佛法在身體上投射與反應而已,猶如越是黑暗,剎那的光明閃電?就越是刺目耀眼,又像黎明前的黑暗,而一旦閃電連續成片片光明,黑暗慢慢消退,也就完全不覺刺目耀眼不適,因為天亮啦……


大多數人喜歡《心經》,讀的第一部經就是《心經》。一是字數少,只有260個字。並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其實《心經》是很大很深的一部經書,裡面有很多的佛法專業詞語。像四聖諦,十二因緣,十八界等等,更別說最難解的「空」字,高僧們都能講上好多天。

所以,剛開始聽的時候暈頭轉向的很正常。所以,有如下建議

第一、先學會讓心靜下來。

第二、找些有名望的高德大僧的講座和著作來聽和看。推薦濟群法師的《心經》講座,個人覺得看書更容易理解。

第三、如果你是剛入佛門,入門先讀《了凡四訓》,佛法入門之書。平時可多讀誦《心經》,《金剛經》等經籍。幫助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第四、萬人心中有萬佛。不過要得依高德大僧引進門之後。


肯定會暈啊,就像小學生聽學高中數學,不暈才怪。

該不該學呢?該啊。。多學一點總比完全不懂要強,退一萬步說,好歹也算是結了善緣了。

任何事情,包括學習,總歸要講究方法不是?不然肯定會排斥。。

多說一句,心經的那個心,不是指你想著安靜的那顆心,也不是你思考的那個心。


經不能亂講,也不能胡亂聽別人的講解

自己沒搞懂,講給別人聽,會增加雙方的無明,所以會感受到頭暈,講對了就是雙方都清涼。

或者話不對機,講的沒錯,但聽的人理解錯了,或者不信。。。

所以聽經,講經都要如法,不能好為人師,徒增我慢,不懂裝懂,未證言證!

如果感覺頭暈,就快快停下,從戒定慧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修禪定開始


因為語言和文字是最不靠譜的一種交流方式啊!它能夠攜帶的信息量太小了,不懂的費盡唇舌仍是不懂,功夫到了自然就懂。這需要經年累月的學習參悟,各人慧根和器宇,際遇不同,但只要你孜孜以求,早晚都會有開悟的那一天。

身邊能夠有善知識,用當代人聽得懂的名詞概念,結合現代學術研究成果,如能量守恆定律,量子力學的「測不準」、物質可以「無限細分」最終到無形無相的地步、「量子糾纏」、「薛定諤的貓」等最前沿的東西給講一講就更好了,雖然佛法比這高深奧妙的多,但起碼能夠看到重重迷霧後面透出來的那一絲亮光,通過文字般若,培植起善根,生出對佛法的信心。

心經講的就是物質(粗大的物質,就是色,細微的色,細微的物質。包括能量,波,粒子,目前量子力學能夠探索到的最細微的存在狀態),和心(沒有具體形狀,無法描述言說,但妙用無處不在,能生萬法,這一點只能慢慢體會)的關係,心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現代人迷信所謂科技(就是不斷向外發展,追求機械力的結果,卻絲毫不關注自己的內心),頑固難於調伏,福報淺,遇不到大善知識,只願意接受自己相信的東西,而社會上形形色色騙子又太多。這些因素綜合,導致了佛法只會離大眾越來越遠,最終消亡。


很正常,有些人一看書就犯困打瞌睡,沒有這種生活習慣。

用迷信的說法,有冤家債主在障礙你,趕緊送錢到和尚那裡超度一下。


推薦閱讀:

南懷瑾《南禪七日》—— 二十二、見思惑、見取見、戒禁取見
量子壇經:第49講: 為什麼說入定不是除妄念?
南傳佛學
佛陀是如何知道眾生居處,從而道出六道輪迴?
南懷瑾《南禪七日》—— 六、坐上體操與入定方法

TAG:佛教 | 佛學 | 佛經 | 佛法 | 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