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一些人,看周星馳電影明明是因為自己不懂粵語只能打折看石斑魚版,卻硬要說石斑魚版更好呢?

要對比哪版更好不是應該粵語國語都懂才能評價得出么?

石斑魚配音版是達到推廣到不懂粵語的人的效果

但其實石斑魚的配音是浮誇造作型的,只能勉強維持部分喜感,效果大打折扣的。

當然石斑魚已經很好了,換其他人可能連一成喜感都維持不了。

你說因為不懂粵語,所以看石斑魚配音比看字幕更好,那沒什麼

畢竟不懂粵語的話肯定欣賞不來周星馳原聲啊,而且石斑魚作為配音來說的確不錯。

但直接說石斑魚版更好?沒配音的沒靈魂?明明自己都聽不懂原聲如何對比得出這個結果呢?


雖然我說粵語也說普通話,但我不明白什麼叫「石斑魚版配音」。。。還請解釋下。


石班瑜 並非石斑魚。打對名字是一種尊重,其次,配音如果就意味著打折的話,那所有的港片都是打折的,不太懂題主這種聽原音的優越感哪裡來的。

我以前不知道港片是配音的,就覺得周星馳這個人好有趣,說話好有意思,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他的採訪,聽到了他的本音,我覺得有點失落,他好像沒有我想像中的有趣

為什麼我們看的是配音,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通過電視媒體能看到的電影就是配音的,我們沒得選,甚至開個腦洞,如果當年看的周星馳電影是粵語版的,能否火成這個樣子可能都是個問題,畢竟語言門檻確實能勸退很多人。

最後,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本音才是「配音」,就像很多人想起周星馳一樣,腦中能想到的可能就是石班瑜配音版的那個聲音。

所以沒必要苛求別人說,你不懂粵語就不應該說配音版更好,但是不好意思,配音版的周星馳,才是屬於我的青春的記憶。


我們先了解一下,一個詞。

"先入為主"

大部分除廣東省內的人,都是看石班瑜版本的。

這樣容易讓人先入為主。

首先,我聽得懂粵語,也自然懂得普通話。

我先來說一波石班瑜的配音,偏尖銳,且浮誇的風格。

對於一個日常看星爺原音的人來說,其實可以感受到,石班瑜並沒有很出彩,因為你永遠只能體會到較為單調的情緒。

但是星爺的聲線其實並不像石班瑜那般的尖銳,甚至有些時候顯得低沉。

一部戲也不僅僅是只有笑聲。

硬是要說石班瑜版本更好,我覺得這是對星爺的侮辱。

況且,周星馳電影的精髓,不是笑聲,也不是聲線。

而是台詞與動作的設計。

既然是看周星馳電影,至少也要把裡面的梗給看清楚吧。


蘿蔔青菜,各人所愛。你要真覺得粵語好,你就聽你的粵語去,沒人讓你聽石斑魚。有個人去吃魚,你和一部分人說水煮魚好吃,另一部分人覺得酸菜魚好吃,愛吃酸菜魚的這個人走到正在吃水煮魚的你跟前,說道:哎,明明你就是不愛吃酸菜,所以只能降低檔次吃水煮魚,而且還非說水煮魚更好,嘖嘖嘖……

敢問題主此時心裡怎麼想?



石班瑜版的星爺電影才是我的童年回憶,搞不懂題主的優越感。


因為我們從小就是聽配音版的啊,原聲版不可能比得過專門的聲優配出來的。其實粵語和越南語也沒那麼難聽,雖然聽起來感覺渾身不舒服甚至想吐,但聽懂後好很多


不知道為什麼只有星爺的電影會有人這樣說,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吳孟達,等只要是香港的我們從小看的都是國語的,(為何有達叔因為只有星爺被人說配音這個問題)我看他們的粵語也看不進去,其實都一樣,無間道的配音經典吧,有人說國語好評嗎?粵語好評嗎?說到底還是周星馳電影影響力在中國太廣了,以至於雞蛋裡挑骨頭,因為電影沒別的地方黑了


聽不懂原聲就是看不懂電影嗎?從小聽粵語的當然會這麼覺得,但別忘了也有很多人(比如我)第一次看周星馳電影就是看的配音版,所以我們會覺得我們更能看懂或是更能接受配音版,在我們心中就會覺得石斑魚的聲音就是周星馳的原聲。有些高贊回答好像是你們這些從小聽粵語長大的人就要高貴一些一樣,誰給你們的勇氣啊?中國這麼多種方言只有說粵語的人才覺得粵語才應該是中國話的正統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受(沒有地域黑的意思,但這確實是有些說粵語的人給我的這種感受,狂妄自大!)

問題中「因為聽不懂粵語只能看會效果打折的配音版電影」這是誰給出的結論?


你去了解一下大護法的粵語和普通話。

各有千秋

而且你怎麼確定一些人?哪些人?誰?引戰不好,別造成錯覺讓別人覺得我們很優越。

我廣東人,普通話也會。我覺得兩種語言都非常好,我更期待如果有英文版的。


推薦閱讀:

一出好戲,典型的期望值過高
經典哲學電影《漢娜.阿倫特》
當我們在看清朝宮斗劇的時候,美國人在看什麼?
薦影 | 與其上天台,不如看電影
《一隻黃鳥》(內附資源):她不美,但演起「雞」來真厲害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