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證是否放下/捨得/不執/無礙/無求?

先道個歉,因為語文不好問的又比較抽象,所以寫這麼個不大準確的標題。具體內容以下述為準。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追求的東西,財富、權利、事業、感情、某個人、某件物。當所求不可得時,人便不開心(痛苦)。宗教里說可以通過減少追求這些外物從而避免不開心(痛苦)。於是有了少私寡慾、無欲無求、放下、無掛無礙這些境界。

但在修證的過程中,如何自證達到了上述境界?

有種說法是「不曾擁有,何談放下」。在執行具體事物事有可操作性(比如一件衣服、一輛車、一套房)但在面對非具象事物上應該如何操作?比如財富和權利,我放棄已經擁有100萬,如何證明我真的能不為1000萬所動搖?難道為了自證我要先去追求1000萬?這不是反而失去了放下原本的意義?

盡我所能做了大意的描述,希望大家解惑。謝謝

PS:本人比較務實木訥,不是上根器。玄之又玄、雞湯或只可意會之類的答案就免了。再謝。


呵呵,這是在下N年前打過的機鋒,雖然原話不是這些,但意思是一樣的:

真放下,是放下放下

真捨得,是舍(得)舍(得)

真不執,是不執不執

真無礙,是無礙於(無)礙

真無求,是無求於無求

上面啰嗦了一大堆,其實一句話就說完:真!境!界!是!沒!境!界!所謂境界,那是別人眼中的事,但對你來說,他們以為是境界的東東,不!過!,僅!僅!是!,再!正!常!不!過!的!理!所!!當!然!而!已!!!境界這東東,到了就是到了,沒到就是沒到,這東東是裝不出來的!既然裝不出來,這種「如何自證」以及「自證與否」的說辭就是個很兒戲(即所謂戲言)的東東:你如果到了,那隻不過是一種理所當然;你如果沒到,以一種「自證」為企圖的無論是「自證了」還是「未自證」,都是增上慢!!!是故佛曾經曰:(真精進是不精進)自認為精進者,是謂增上慢!!!!!

還是舉個例子吧:題主還會像三歲小孩一樣,整天痴迷於用五毛錢一個的奧特曼玩具去大戰五毛錢一個的變形金剛玩具且一玩就一整天嗎?肯定不會!題主會覺得這是一個很神聖的高深境界呢還是覺得這他媽就是個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題主覺得這是個很神聖的境界…………那在下只能說:佩服佩服,無限瞻仰。再見……

對了,還是再加一句吧:菩提之路,尚在遙遠,埋頭前行就好,一切所做,必有回報!!!別再痴迷於如何自證之類的兒戲了,沒任何真實意義………………


一天,有人搶了你僅有的一千多萬,並且還有殺手追殺你,你害怕又憤怒,不停的四處躲藏,不知不覺被殺手追到了懸崖,眼看著殺手就要逼近,你縱身一躍想要跳崖自殺,突然。夢醒了。很多人有個誤解總覺的放下無執無求是一點一點修行做到的,其實只需要你醒來就可以了。沒有哪個醒來的人對夢裡失去的一千萬念念不忘,對夢中的殺手恨之入骨。因為醒來了,所以他知道這一切只是一場夢而已,並不嚴重並不是什麼重大的事故。所以修行只需要你醒來,放下是醒來後的自然結果。


謝邀!當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安居在自性中,你就真的放下了!其他所謂放下都不能完全說明是否真的放下!


目標定了,自己就去現實。如果你有力量去現實,這就是份內的事情;如果你怎麼投入精力時間也沒法實現,這就是強求不可得,倘若還不能意識到,還要去追逐,就極容易陷入執著了。

這樣類似地來應對其他的事件,作熟了,安之若素了,放得下還是放不下,無須問人,自會明了。


PS:本人比較務實木訥,不是上根器。

這不代表自暴自棄嘛……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你的自認不是上根器,也可以通過自身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以及一半努力學習經論文字智慧一半善行靜坐,來逐漸輾轉提升為上根器的……何況你又如何定義上根器?你又如何確定務實木訥不是上根器的一些表現?

再來,」有種說法是「不曾擁有,何談放下」。」……這種說法僅僅具有部分合理性,你不能將之做為你疑問的全部立論基礎,我不管你從哪裡聽說此種說法的,你都要以自己的獨立思考先去觀察它的合理性,不能聽風便是雨的就拿過來全然接受……,這裡特別破斥此種說法的不合理性,此種說法完全無視忽略了人的理性穿透智慧與悟性穿透智慧,僅僅片面誇大經歷的感性經驗……類似的邏輯思路角度猶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那麼真的不養兒就不知父母恩嗎?否也……果如此,那些沒有經歷過整個世人生活的出家人是不是全部都是談不上放不下?是不是一個人只有經歷全部世人生活到死,才可以談到出家放下?那還有什麼意義?一生已過馬上就結束啦……所以此種說法流毒甚大,不可不察不慎……

再回到問題的中心:如何自證是否放下/捨得/不執/無礙/無求?但在修證的過程中,如何自證達到了上述境界?

自心自知自明,這就是如何自證……

換句話說,這種自心自知自明徹見一切本性的智慧,根本不需要親自經歷,就可以洞穿一切,而自然當下任運自在,即可以隨緣拿起,也可以隨緣放下,拿起放下以及出入之間,均任運自在……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空無一物,空非空。


連自己是否已經能否做到放下/捨得/不執/無求都無所謂了才是真正的放下了,你還執著一個「放下/不執」就是沒有放下


謝邀。

我也比較愚鈍。我理解你的問題是在修行中,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達到了某些書中或大德們所說的境界。比如自己覺得已經能放下1000萬,但害怕真有1000萬砸到面前時放不下。

以我自己的經驗,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你現在還放不下。

打個比方,你真有1000萬,這個可能誰都不知道,但你自己一定知道你兜里有1000萬。所以,在修行中你到達什麼境界,別人不知道,你自己一定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有這句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用自證,一個入門的修行人隨時隨地都知道自己在那裡。

你看那些胡說八道的人,你就知道他們連門都沒入。


推薦閱讀:

2019元旦,《德道經》(帛書甲、乙本)
想了解道家學說,該從哪些典籍開始?
如何理解老子說的「善」?
如果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那到底一和三誰大?
學習《道德經》,以哪個版本為好?

TAG:人性 | | 宗教哲學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