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模仿佩奇雨後跳泥坑,看見水窪就去踩,濺的渾身是水,怎樣說服教育孩子?

主要是他們弄得一身稀臟,整個身上全是水!說他們,他們還說豬爸爸也喜歡跳泥坑!


如果孩子某些合理的釋放天性的行為,不在我們可接受行為的範圍內,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的需求和我們的需求就是有衝突,該怎麼辦?

難道我們自身的需求,就不如孩子的需求重要嗎?

——我更想從這個角度來談談我自己的思考。

理論和實際

《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挺有意思的,我家2歲娃啾啾就很喜歡看,每天我陪他看上幾集,大部分劇集我也都看過了。

我同樣也喜歡豬爸爸豬媽媽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對於成長在嚴厲家教家庭的我來說,這類尊重、理解、包容的教育方式,堪稱無條件養育的典範,甚得我心。

我想很多80後的情況可能與我類似,父母輩當年對我們的教育,雖不是冷漠拒絕式的專制型,但也絕沒有做到總是尊重和包容,有時我們覺得自己是被尊重被關愛的,有時我們又覺得自己不被關注不被理解,甚至受了傷。

當「小豬佩奇」式教育出現時,它強調要保護孩子的天性:孩子愛探索就應該讓孩子探索,孩子愛跳泥坑就給孩子跳泥坑,孩子愛在牆上亂塗亂畫也隨他們去吧……

髒了壞了,都沒什麼大不了——似乎只要家長反對,就有不尊重孩子,不保護孩子天性的嫌疑。

誠然,跳泥坑(水坑)很有趣,也很值得孩子玩耍。

我確切地記得我小時候也非常喜愛玩水坑,我不是跳,我就喜歡踩水、趟水玩。現在啾啾也很喜愛,走在路上,看到水坑,多遠都要跑過去踩上一腳,看水花濺起,笑得一臉得意。

水坑裡的水是無形的,擺弄時流速和方向又是變化多端的,泥原是固體,在水坑裡卻變了形態,不管是手感還是腳感,都很適合幼兒邊玩邊研究,來一探究竟。

理論上,所有的早教理念,也都告訴我們,應該多讓幼兒接觸大自然,在大自然里探索,是非常有利於他們大腦和感官的發育。

我們直接告訴題主「就讓孩子去跳泥坑吧,沒什麼大不了的,那是孩子的天性」,或者告訴題主「孩子跳泥坑有這樣那樣的好處」,直接且容易,可解決的只是表面的問題。

更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

我們只能必須接受幼兒跳泥坑的行為嗎?

或者我們跳出「跳泥坑」這個行為本身,想想其它的行為,那些被譽為有利於促進孩子發育的行為,「為了孩子好」,我們都必須無條件接受嗎?就不能拒絕嗎?

教育可能有一些普適的大原則,但教育又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而每個家長,對孩子行為的接受度,也都不同。

例如在超市裡,特別是擁擠的時候,啾啾不坐在購物車裡的行為,我就不能接受,但超市裡也多得是放任幼兒到處跑動的家長。

那麼對於跳泥坑這事,你我能接受甚至能鼓勵孩子去做,不代表所有的家長都應該那麼做,也不代表我們就有權利判定那些家長的教育是錯的。

有些人天生愛乾淨,不喜歡到處弄得髒兮兮;有些人時間寶貴,不願花費在搓孩子衣服的泥這事上(可能洗衣機洗不幹凈,只好手洗);有些人擔憂泥水冰涼且細菌滋生,會導致孩子生病……

能欣然接受幼兒跳泥坑的行為,甚至陪伴孩子一起玩,當然最好,可萬一父母內心裡就是不願意呢?

為了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天性,就應該壓抑家長自己的需求,否認和打壓自己的想法嗎?

動畫和實際

《小豬佩奇》里孩子們所處的整個教育大環境,都非常好。

在第1季的《豬媽媽在工作》那集里,豬媽媽在電腦前進行重要的工作時,佩奇和喬治要求坐在媽媽的腿上看媽媽工作,豬媽媽馬上應允;佩奇亂拍鍵盤,把電腦弄「壞」(所幸只是死機)後,豬媽媽也沒有責問佩奇,只把電腦交由豬爸爸「修理」,自己則平靜地煮湯去了。

在第4季的《紙飛機》那集里,佩奇和喬治把豬爸爸非常重要的工作文件當成廢紙來折飛機,還在玩樂中把文件扔丟了。儘管豬爸爸感到為難,但他也完全沒有怪罪孩子們的意思,只趕緊打電話回辦公室解釋。

我自問自己和陳先生,我們都無法做到如此淡定。雖然我們可能也不會嚴厲責問孩子,但遇到這些事,生氣是一定的。我想現實生活里,如豬爸爸豬媽媽情緒那般穩定的家長,一定是不多的。

除了豬爸爸豬媽媽之外,豬爺爺豬奶奶一樣善解人意。

第2季《星星》那集里,準備睡覺的佩奇和豬爸爸聊到星星,提出想看星星的想法,豬爸爸豬媽媽就愉快地帶他們躺在花園的草坪上看星星,甚至一家一起驅車去了豬爺爺豬奶奶家,想借豬爺爺的天文望遠鏡來看星星。而已經入睡的豬爺爺豬奶奶,非但沒有任何不悅,反而帶他們一起上閣樓看起星星來。

我相信國內能如此開明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應該也沒多少個吧。

反正在我家,我爸媽是肯定不願意的。我家啾啾會用彩色筆到處亂畫,包括牆壁、書桌等,起初連被子和床單也不放過,我媽來我家,看到這些,每每都嚴厲批評我,認為我不會管教孩子;雨天我和陳先生帶啾啾接雨水玩、踩水坑玩,也絕對不能讓我爸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又會被冠以「不重視孩子健康」 之罪說教上一通了。

事實是這樣的,哪怕身為父母的我們,無論是內心還是行為,都一致接受幼兒的跳泥坑行為,也可能有祖輩不樂意我們那麼干。

現實里的大環境和動畫片里的並不相同,多數家庭祖孫三代生活在一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除了父母自身的意願外,還會受到祖輩的干預和影響。

我們可以輕巧地借「小豬佩奇」式教育勸題主包容孩子跳泥坑的行為,但如果還有些有同樣困惑的家長,處於家庭其他成員並不完全接納幼兒合理行為的家庭里呢?

他們又該如何處理?是保護孩子的天性,不顧祖輩的觀點,還是勉為其難服從祖輩要求,壓抑孩子的天性?

我也曾看過知乎上相關問題的一些回答,有些媽媽和奶奶慪氣,認為「誰的孩子誰來教育」,甚至阻隔祖孫間的交往,這種做法也許可以更有效地尊重孩子、保護天性,可在「尊重長輩/他人」方面言傳身教給孩子的又是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包容」呢?

行為接受的尺度

站在幼兒的角度看,他們想要跳泥坑的需求,挺合理的,對吧?

站在父母或祖輩的角度看,他們不樂意孩子弄髒或生病的需求,也挺合理的,對吧?

父母當然不應該專制地拒絕幼兒合理的需求。

但幼兒的需求也不需要被抬高到父母的需求之上。

當兩者的合理需求起衝突時,我更傾向於去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尺度,來解決這些問題。

「條件」行為接受

即設置一定的規則後,孩子和父母共同遵守。

就如很多答主提到的不同規則——

「像豬媽媽教育的一樣,必須穿上雨靴才能跳泥坑」;

「跳泥坑時不能濺到路人」;

「夏天才能跳泥坑」;

「讓孩子自己試著洗跳泥坑後的臟衣服」;

「可以跳水坑,別跳泥坑」等等。

這些規則於幼兒來說,不難辦到,於父母來說,也免除了後顧之憂,如此一來,彼此就都能接受這個行為了。

「替代」行為接受

即父母如果實在不能接受孩子的合理需求,那麼可以和孩子商議以其它替代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這項需求。

還記得嗎,小豬佩奇他們也並不總是跳泥坑的?在第2季《起風的秋日》里,佩奇一家人,在落葉堆上跳來跳去。

儘管「跳落葉」和「跳泥坑」的觸感不同,但孩子所收穫的快樂,是相同的。

若除了快樂,還想滿足孩子探究的需求,那就帶孩子在浴室里踩水玩——效果可能會差一些,但能讓雙方都覺得舒適,那也已足夠好了。

如此一來,我們也就不必擔憂幼兒因為跳泥坑而弄髒或生病了。

不管是以上設置規則的尺度,還是替代方案的內容,這些都得由每個家庭自己做決定。還是那句話,每對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接受度都是不同的。

最後,我想說,「小豬佩奇」式的教育雖好,卻並非適合所有家庭。

好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在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借鑒才更適合我們的「國情」「家法」,而不是讓我們直接生搬硬套。

謝邀 @知乎親子。


不用說服教育。

我都是準備好漂亮的雨靴和雨衣,下雨天還主動問她,要不要去跳泥坑。

小豬佩奇我特別喜歡的是豬爸爸、豬媽媽的教育方式。她們會陪著孩子一起玩,就算是玩得一身臟,但是他們都玩得很開心。特別是豬爸爸,他們沒有任何責備。

還有一次,兩小豬玩得髒兮兮的,豬爸爸看到了也沒有責備,而是說:我們趕緊擦乾淨吧。

特別難得。保留了孩子的童心,但同時我們也能保證他們的衛生乾淨。

比如小豬佩奇要去跳泥坑,豬媽媽說:那你要穿上你的靴子。

所以,孩子想玩,我們不如給她準備好漂亮的雨衣和雨靴,陪著她們一起玩就好了。

盡興之後,及時收拾乾淨就好啦。


別說服教育了。

雖然我不是孩子,但是等瘟疫結束之後,我也要去踩。


誰的童年不喜歡跳水坑?誰沒有嘗試模仿過自己喜歡的動畫角色?

況且孩子跳水坑的行為,相比於之前新聞上報道的孩子模仿喜羊羊燒傷小夥伴要安全得多。

兒童模仿暴力畫面燒傷小夥伴 "喜羊羊"製作方賠錢?

media.people.com.cn圖標

家長需要的是合理引導,而不是說服教育。

孩子為什麼會喜歡跳水坑?

除了孩子的模仿本能外,隨著肢體的發展,孩子在具備一定大運動能力後,會急切地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

通過自己的運動方式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這時候孩子僅僅為了感受腿和腳對地面的觸碰而不斷的走路,為由自己的腿腳把自己帶到了目的地而歡喜。

這一階段孩子有個特徵,就是哪裡不平往哪裡走,哪裡髒亂往哪裡走,並且喜歡在高低不平的台階上走來走去,這些都是孩子藉助自己的腿探索外部環境的表現。

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探索外部環境?

在這一階段,可能外部的環境和衛生條件不足以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探索條件。這時就要我們大人出馬,幫助孩子創造良好的探索環境了。

創造泥坑讓孩子踩

首先,家長可以利用材料和工具,製作一個乾淨衛生的泥坑讓孩子跳。

這樣可以兼顧衛生需求和孩子的意願。

購買雨具、雨靴讓孩子跳水坑

孩子可以準備一些雨鞋、雨衣,這樣孩子跳水坑的時候,就不會弄髒自己的衣服和鞋襪了。

童年必備神器:Disney兒童雨鞋京東¥ 65.00去購買?

整條街最亮的崽才有的:兒童雨衣京東¥ 49.90去購買?

相信孩子穿著漂漂亮亮的雨衣雨鞋,快樂跳水坑的時候,大人的煩惱不攻自破。

無需勸解,無需說服教育,只要順著孩子的發展規律,問題自然解決。


可以在家裡跳泥坑。家裡的泥坑有真假兩種。

真泥坑。我們在家裡給她用紙箱子做了一個沙池,淘寶海沙很乾凈也很划算。

假泥坑。快遞箱自帶的塑料泡沫丟在地上,我自己假裝那是泥坑跳進去,孩子也跟著跳來跳去。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圖為娃自己擺泥坑ing。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人總是看見別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呢。被模仿的人總是覺得心裡不舒服,這種心理正常嗎?
如何看待zara模仿多個品牌的單品?
ABA訓練技巧 – 如何教導言語模仿
你見過或拍過哪些讓人覺得「不做演員虧了」的視頻?

TAG:兒童教育 | 模仿 | 兒童心理 | 幼兒心理 | 小豬佩奇第一季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