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人生低谷該怎樣自救?


人生的路,從來不會走得順順噹噹,浮浮沉沉人海間,起起落落悲歡處,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成不變的。

遇到低谷首先勿亂陣腳,及時自救:低谷就像淤泥,一旦陷進去,越是掙扎,陷入越深。這時候放棄無謂的掙扎,想想自己有哪些突破口,怎樣做能不讓事情不會更糟糕。抱著坐等有人來救你的僥倖,只會讓你錯過最佳逃生時機。自己解救自己才是快速上岸的捷徑。

接受現實,坦然面對:低谷就像洪水猛獸,一下子就沖蒙了頭。它突破了我們的心理預設,帶來了無邊無盡的恐懼,與其抱頭哆嗦,倒不如正視他。

背對恐懼最可怕,當你真的轉過臉去面對,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

堅持底線,切勿透支:人在低谷的時候,特別容易慌了陣腳,這時候底線和原則就是阻止你錯上加錯的鋼絲網。任何時候不要以透支生命,透支金錢來緩解自己的難處,因為它們就是一杯毒酒,看似暫時拉你上岸,很快會讓你自生自滅。

在低谷狀態中,多去接觸讓你有心動感覺的人、事、物,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心動,也足以療愈和支持你。你要記住:自己不倒,別人推都推不倒;你自己不想站起來,別人扶也扶不起。加油吧年輕人!?(有時間可以看下這篇文章,應該會對遇到類似問題的年輕朋友有幫助:命理與命運:本文送給對未來之路迷茫的年輕人 ) 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道衍天下,


從小家裡就很窮,中專畢業十年,換了十份工作,不敢說看透人性,只想說不忍直視。以前也躊躇滿志,直到今年,一切變為一場空,真的,認命了!

  以前周圍上進心的朋友,會不甘心做窮人,肯定會希望有翻身的機會,所以他們敢想敢做。有人跳入了龍門,有人原地踏步。窮人可不僅是物質窮,可怕的是精神的窮。翻身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慢慢磨練吧!總結起來,窮不學則窮不斷,富不學則富不長。

  越窮資源越少,試錯成本越高。我就卡在這裡,窮的在北方打工,明明知道南方更有發展,可是身邊朋友都是東北的。簡直了,就是感覺所有人的觀念壓著你,自己還沒有本錢出去試試。快四十了,身邊都是窮人,翻身太難了。真像爸爸說的,用心經營個小項目吧,試試看。

  現在很多父母,自己啥也不是,總盼著兒女成龍成鳳。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情商能改變命運,一部分是基因決定的,一部分是後天形成的,所以混得好不好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有人說,窮人最大的問題在於想跳出去一個圈子受到的阻力,太難跳出去了。窮人靠雙手體力賺錢,一但試錯,世代都很難翻身。我們向上的通道越來越窄,想逆天改命,必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財富積累。所以孩子教育至關重要。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向上。

  窮人窮的是思想,這個很難被打破的。你說他圈子低,眼界低,需要學習需要改,他聽到的就只有嘲笑,做的就是維護自己的自尊心,用他聽到的毒雞湯去跟你抬杠。

  仔細想想,社會發展就這麼簡單,絕大數人平庸發展,偶有突破。少數人靠天資,靠家境,靠機遇,靠堅持努力。但發展進度方向靠社會的領導層,我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各方面跳躍式發展就證明了一切。太多人像我這樣,看著網上各種社會剖析都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然而也只是如此,望各位勉勵自我,偶有突破。

  網友方小小說:我天天憂鬱兒子的學習和未來,一朋友對我說,父母成功,能幫助孩子有更好的未來選擇。我無語了,只有對自己說繼續努力吧!要想翻身就得比那些優秀的人更加優秀,學渣要變學霸為嘛這麼難?知道這個,就知道為嘛翻身這麼難,實事求是正視自己真的太難了。

  你可以對對比從小一個院子長大的夥伴,凡是父母是幹部的,孩子長大還是幹部,工人的孩子長大普遍混的一般。那些幹部家庭真是一直給孩子規劃發展方向,不斷地給孩子提示工作中的誤區,鼓勵孩子往高處走。工人家庭的父母一直都是稀里糊塗地,只知道教育孩子長大要孝順,只會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連給孩子老師送禮都做不到,更多的時候是在拖累孩子,就像讓孩子一輩子在自己身邊。

  原生家庭對孩子意識形態的影響,是能夠伴隨一生的。除非你能夠保持終生不斷學習的習慣,才能有可能改變你的性格,價值觀,命運。階級固化,你很難改變自己的社會的階層。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努力的意義在於,你可能改變不了自己的階層,但努力能讓你在本階層過得比同階層的別人好一點。

  教育孩子,關鍵在於教育培養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而不是僅僅傳授經驗和知識。整天給孩子提供給優越條件學習的家長,還不如多培養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現在孩子上高中都費勁,稍不注意就只能讀職高技校,有時候,你真的沒得選。

  當然,努力一把,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努力也可以出人頭地……


堅定一個信念:除死無大事!

另外有一個字:熬。

也許過段時間,你會發現,不過如此。


去面大廠,去經歷自己多欠缺什麼,去大醉一場然後睡一整天


反思


推薦閱讀:

被現實套住了枷鎖,又該如何振翅飛翔?
如何破解"知易行難"困境
你是怎麼走出一場曖昧的暗戀的?
怎麼做能解決眼下的困境呢?
頹廢的時候怎麼走出來?

TAG:人生低谷 | 走出困境 | 年輕人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