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能既買俄羅斯武器 又能和美國深度靠近?


前提不存在。印度沒有和美國深度靠近。

印度沒有和美國簽訂同盟條約,不是北約成員國,武器裝備也是以俄係為主。

以我從各式各樣印度新聞看到的,印度人對比俄羅斯和美國,更信任俄羅斯。

甚至對比以色列和美國,都更信任以色列。

美國說了很多XX戰略之類的鬼話,但是記住了,你信美國人,還不如信搞傳銷的。

中國搞一帶一路的時候,美國也搞了「藍點網路」,聲稱可以替代一帶一路。

只不過這次連歐洲人都懶得信美國人了。

中印衝突N多次,哪一次美國起到半毛錢作用的?

答案:一次都沒有


你可以考慮這麼一個問題: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關係要遠強於俄羅斯和印度的戰略關係,而眾所周知,印度是以中國為潛在敵人來發展他的軍事的,那俄羅斯為啥還會賣武器給印度呢?

生意而已。

都知道賣給印度武器的國家肯定會狠狠地宰他一筆,就是為了掙錢,若是印度願意,中國都可以賣給他武器。

而對於印度來說,既然要買武器,肯定是多方的買要比只在一家買更好,這家宰我太狠了,去別家就可以了,這樣可以產生平衡。因此不僅俄羅斯和美國,印度還跟法國,英國,以色列買武器。

印度大量的購買武器,不僅對賣他武器的國家好,對中國這個不賣他武器的國家也好。印度的經濟比不上四常(俄羅斯除外)和日德,排名第七,因此軍費就那麼高,對外購買武器越多,本國軍工就越難發展。這對於除了印度自身以外的其他國家都是好事兒。中國的軍工從來沒停下腳步,軍事爆發也是最近十幾年的事兒。因此,比印度有錢的英法兩國看起來都不如印度大氣,因為英法需要大量的軍費發展本國軍工,進口就肯定少了。

目前的討論僅限於購買武器上。題目中還側重了跟美國深度靠近這件事。

英聯邦出身的印度自認為英國在南亞的天然繼承人,所以印度天然的偏向美國。又因為美國需要印度來噁心中國,而俄羅斯不會,因此印度跟美國深度靠近也是很好理解的。

然而美國肯定也知道,要讓印度跟中國抗衡是不可能的,因此出口印度武器也是需要考量經濟的,所以美國宰起印度來也從不手軟。

同樣也是這個原因,印度與美國的靠近並不怎麼深度,印度也經常噁心美國。


這個事情要從印度的獨立講起。

不了解印度的普遍誤以為這是個純資本主義國家,誰想到莫迪之前印度可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你要知道剛獨立的印度作為第三世界的大人物,選擇東西陣營都是很有用的,美國人一開始也不注重亞洲(看看韓軍可憐的軍備,沒有坦克沒有反坦克武器,朝軍T-34橫著走)。

朝鮮戰爭以後美國急眼了,趕緊在亞洲增加影響,本來打算給印度援助就行,然而印度要搞社會主義,天天跟蘇聯眉來眼去,這時期也和中國關係特別好,儼然第三世界兩巨頭。美國人看著著急,正好這時候巴基斯坦急著要求增援,於是大力支持巴基斯坦,不過也沒完全放棄爭取印度,所以這時期中印關係極好,中巴關係極差。

之後中印關係破裂,趕上中蘇關係破裂,蘇聯就開始拉偏架,比如全力宣傳1962年是「中國野心的爆發」,「中國侵略印度」。於是中國又開始和美國與巴基斯坦交好,蘇聯人和印度人一看不行,趕緊於1971簽署了《印蘇和平友好條約》,實質上是印蘇軍事同盟的條約(第九條規定:「締約雙方每一方保證不向同另一方發生武裝衝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援助。在任何一方遭到進攻或受到進攻的威脅時,締約雙方應立即共同協商,以便消除這種威脅並採取適當的有效措施來保證兩國的和平與安全。」條約還規定, 「雙方不締結也不參加針對另一方的任何軍事聯盟,不向一國或幾國承擔與本條約不相容的任何秘密或公開的義務。」),南亞事實上形成了中美巴對抗印蘇的冷戰態勢。此後第三次印巴戰爭,歐美實施對印度制裁,蘇聯則不停地為印度輸送武器裝備,導致歐美的制裁乏力,美國也試圖干涉戰爭,例如派軍隊登陸孟加拉「調停」(其實是來救巴基斯坦),印度也針對美國干涉進行了作戰準備,不過因為巴軍無力抵抗,美國來不及干涉。最終印度肢解了東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國。

時間推移,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和印度一起威脅巴基斯坦和中國,巴基斯坦擊落過相當數量的入侵蘇聯軍機,中美巴這時開始由美國CIA提供資金,藉助巴基斯坦的聯繫,購買中國武器送到阿富汗支持聖戰者,同時把一些骨幹經巴基斯坦輸送到歐美和中國進行軍事訓練,極大地打擊了蘇聯,致使印度與蘇聯合謀進一步奪取南亞的陰謀破產。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廢除了與印度的軍事同盟,但是長期兩國的密切軍政聯繫被繼承下來。

冷戰後美國和印度的關係也不是很多人想的那麼好,你要知道印度一度試圖全面佔領斯里蘭卡,是誰在監視印度軍隊呢?是美國第五艦隊。而印度核試驗以後也是美國帶頭對印度進行制裁(雖然印度辯解是「針對北方某國」)。

現在的印度總體來說還是和俄國走的更近,和美國來說是一種介於友好和敵對之間的關係,雖然雙方現在都希望遏制東亞某大國,但是美國始終防備印度在南亞印度洋獲得相當的霸權。


主要是印度對中國有戒心,要不然中國也想賣武器給印度。

到時候五常都伺候印度


蘇聯援助印度30年,相愛的熊象為何落得相殺結局?

本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虛聲」,一個致力於輸出乾貨的原創者

——————————————————————————————————

01 錯位博弈

6月初,印軍在中印邊境越界挑釁導致了衝突,印軍死亡20人。印度官方說要和平,但實際行動中小動作不斷。雖然在1962年的邊界戰爭中,印度輸得很慘,但在那之後幾十年,印度時不時碰瓷中國。

印度之所以如此乾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印度內部本就民族主義嚴重,加上疫情導致經濟下行、失業嚴重,民族主義在往民粹主義方向發展。

印度外部有美、蘇(俄)、歐、日,甚至包括中國,都慣著它。

就拿這次印度越界挑釁來說,美國一直在背後支持慫恿印度;日本幫助印度在邊境搞基建,方便印度增兵。

衝突之後,亞投行還給印度提供了一筆7.5億美元的抗疫資金。但印度並沒有安心抗擊疫情,而是轉身找俄羅斯購買了大筆軍火。

據海外網報道,印度國防部長傑納特·辛格於6月22日抵達莫斯科,除了參加俄羅斯勝利日閱兵,還表達出強烈的購買武器的需求。

印度希望俄羅斯能夠提早交付之前的S-400(俄羅斯第四代陸基移動式防空系統)軍售訂單。同時印度又以7.8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33架俄軍三代戰鬥機,包括12架蘇-30MKI以及21架米格-29。俄羅斯「人在家中坐,禮包天上來」,表示願意快馬加鞭滿足印度需求。

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人,雖然知道地球村主要玩家都慣著印度;但中印邊境衝突之時,俄羅斯賣給印度先進武器,感情上還是難以接受。

但是從歷史和理智的角度看,這不過是印度象和北極熊相愛相殺的一部分而已。

我把它稱之為錯位博弈。

02 北極熊戰略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成為世界一極,開始積極擴張勢力範圍。

由於蘇聯龐大的身軀已經橫跨歐亞大陸,北面到北冰洋邊,東部頂到太平洋岸邊,東北部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因此蘇聯擴張的主要方向只剩下兩個:

在歐洲方向搞華約集團,和北約對抗。

在亞洲方向援助中國和印度,試圖全方位介入東亞和南亞。但中蘇關係走向和印蘇關係走向完全不同。

印度在1947年獨立,彼時二戰已經結束兩年。當時世界主要地區,只有東亞中國境內還在進行大規模戰爭,國共對決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粟裕在孟良崮幹掉了張靈甫。

剛獨立的印度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因為南亞大陸的地緣實在是太好了——

背靠青藏高原,面朝印度洋,右邊為伊朗高原,左邊為中南半島;

大河貫穿期間,雨水充沛,氣候溫潤,物產極為豐富(南亞比東亞面積小,但養活的人口差不多);

三面是大洋,搞工商貿易的絕佳之地。

不論美國還是蘇聯,紛紛在南亞布局。

最初英美對印度並不友好,採取的戰略是制衡。

英國離開時,故意搞印巴分治,在南亞埋下諸多地雷。印度現在的困境,大部分都是英國當年埋下的地雷所致。冷戰初期,美國和巴基斯坦結盟,實際也是在制衡印度。

蘇聯則選擇親近拉攏印度——

原因一,印度的地緣很重要。

原因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反正就是拉關係站隊唄。

原因三,印度獨立相當於殖民地人民翻身,符合那個時代的理想主義色彩(解放全人類)。

因此蘇聯對印度的援助比較早,從1951年就開始了,和蘇聯援助中國的時間點大致相當。那時中印關係也比較不錯:大家都是第三世界國家、有著古老的文明與被列強欺負的歷史,理當攜手共進。

其實不妨做一個設想——

如果蘇聯不對中國搞大國沙文主義,印度沒有頭腦發熱和中國胡攪蠻纏;蘇聯、中國、印度真心實意地通力合作,基本上可以在地球村佔據半壁江山。

03 天真的政客

上世紀50年代還有不少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政客。比如赫魯曉夫(蘇俄歷史上第二天真的政客,第一是戈爾巴喬夫),對中國和印度大手筆工業援助都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當然在政治舞台上,所謂理想主義也叫天真。

眾所周知,共和國建立之初,蘇聯幫助中國建設了156個工業項目,在中國工業化初期影響比較大。尤其是赫魯曉夫前期,給予了很多斯大林時代不曾給予的項目。

但天真的赫魯曉夫認為,給中國項目就可以在中國為所欲為。中蘇關係因為赫魯曉夫的天真而急轉直下。於是赫魯曉夫轉而大力援助印度。

赫魯曉夫的理想主義或者說天真,不僅表現在對中國判斷失誤,而且也誤判了美國。正因為赫魯曉夫的誤判,導致蘇聯在「1962年古巴核危機」和美國較量過程中丟了尊嚴,讓世界看清赫魯曉夫不過是外強中乾的天真政客,並沒有斯大林那樣的老謀深算。

同樣在1962年,中國利用美蘇古巴核危機的間隙,把一隻手伸向喜馬拉雅山另一側,給了野心膨脹的印度一記勾拳,打得印軍現在面對解放軍還有點頭重腳輕。以至於印度每次碰瓷中國,總要高喊「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當時的尼赫魯受到極大的挫折。

正是在1962年,在美國那裡受挫的赫魯曉夫和在中國這裡受挫的尼赫魯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難兄難弟。

04 熊象舞

某種意義上來說,赫魯曉夫算是蘇聯和印度關係的見證者。

赫魯曉夫和尼赫魯的關係可以追溯到更早。1952年,尚未登上蘇聯最高權力寶座的赫魯曉夫訪問印度時,就與尼赫魯上演了政客之間最高級別的恩愛秀。

大家都知道從政是一項技術活。因為政客們既要裝深沉,又得展現熱情友好,需要非常高的演技。所謂政客之間的恩愛秀可以分成好多檔次。

那麼赫魯曉夫和尼赫魯用什麼樣的方式把政客之間的恩愛秀玩到最高等級?

大家看下面這張圖片:互相喂飯,如同熱戀的情侶,恨不得穿一條褲子。

或者換句話說,蘇聯和印度之間從那時就進入蜜月期了。

1955年,赫魯曉夫再次訪問印度,與尼赫魯再次親密接觸。

嘴上那麼親密,援助自然也少不了。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的工業系統和軍工系統建設,主要歸功於蘇聯。

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原本已經惡化的中蘇關係繼續惡化。蘇聯開始在中蘇、中蒙邊境陳兵威脅。同時蘇聯加大對印度的援助,試圖讓印度從西南鉗制中國。

但是尼赫魯和赫魯曉夫的難兄難弟情並沒有持續多久:1964年,尼赫魯病逝;同年,勃列日涅夫發動政變,趕走赫魯曉夫。

05 無私的愛

勃列日涅夫與赫魯曉夫是一對冤家,但在面對印度問題上出奇一致:繼續大力援助印度,繼續展示蘇聯無私的愛。

1971年印度與蘇聯簽訂《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規定「在任何一方遭到進攻或受到進攻威脅時,締約雙方應立即共同協商,以便消除這種威脅」。

隨著蘇聯進入鼎盛時期(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各國為反對西方支援以色列,通過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反制西方。當時蘇聯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獲利巨大),加大援助印度的力度。

印度軍隊一度有70%的武器來自蘇聯。為增強印度的軍力,蘇聯以低廉的價格和優惠的條件向印度提供先進武器。比方說1980年,蘇聯向印度提供了16.3億美元的軍援貸款,並同意印度用盧比償還,償還期17年。據西方機構估算,若按國際市場價格計算,這筆軍援貸款超過30億美元

1985年拉吉夫·甘地訪問蘇聯,獲得大約51億美元(1985年的51億美元)的援助。他曾對美國記者:「美國把軍援作為一種政治工具。我們察覺許多美國武器價格昂貴。」大意就是,蘇聯給錢又給裝備,印度最喜歡。

如何形容那個時代蘇聯和印度的關係呢?答案就在下面這張圖片中。

印度幾千年歷史上,一直被外來勢力入侵,從來沒有被這般寵愛過。

大家或許很納悶,蘇聯在國際關係中並不是善茬,為何對印度的愛如此無私?

原因之一,蘇聯需要印度在國際事務中搖旗吶喊。

蘇聯幹壞事,比如出兵捷克或阿富汗,印度要麼支持,要麼不反對。蘇聯做好事,印度大力讚揚。蘇聯單方面暫停核試驗,印度讚揚。戈爾巴喬夫改革,印度還是讚揚。反正只要需要動嘴之時,印度從不後退。

原因之二,不凍港的誘惑。

蘇聯雖大,但缺乏直面大洋的不凍港,看著印度對面的印度洋就流口水。大西洋蘇聯夠不著,北冰洋常年冰封。蘇聯和中國鬧分裂的原因之一,就是蘇聯想利用中國的出海口,侵害中國主權。蘇聯不僅支持印度,還大力扶持越南,把金蘭灣建設成數一數二的海軍基地。

簡而言之,蘇聯援助印度絕對是掏心掏肺。1986年蘇聯已經舉步維艱,戈爾巴喬夫訪問印度時,還打腫臉充胖子,繼續大幅援助印度。

06 無盡的坑

既然蘇聯對印度用情如此之深,為何還會有相殺的劇情呢?

答案很簡單,印度對蘇聯狼心狗肺。

話說從1971年,印度和蘇聯簽訂「友好條約」之後。印度仰仗著蘇聯的寵愛,無休止地從蘇聯那裡借錢,而且只借不還。蘇聯解體前夕,印度欠蘇聯的債務已經高達100多億盧布。

印度從蘇聯那裡借錢時,盧布和美元匯率在1:1.1-1.5之間,也就是說大致相當於從蘇聯那裡借了100多億美元。但蘇聯解體時,盧布一潰千里,價值如同白紙。

向來不還錢的印度,突然對俄羅斯表示,要把欠前蘇聯的債給還了,當然是用盧布還(換算成美元也就幾百萬)。

俄羅斯原本還指望拿那筆錢復甦經濟,一看印度那德性,氣得牙癢,但也沒轍。

從那以後,俄羅斯對印度不再有愛,只會挖坑;即便嘴裡說著還有愛,手上也在不停地挖坑。

印度坑完蘇聯,原本想一拍兩散。但印度軍工系統大部分是蘇聯標準,也就離不開俄羅斯,只好繼續找俄羅斯買武器。

俄羅斯把過時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空母艦免費送給印度,只要印度出錢維修即可。俄羅斯最初報價是10億美元,然後漲到20億美元,最後坑了印度幾十億美元。

印度買蘇-30戰機。俄羅斯收錢之後,把蘇-27升級一下,糊弄印度;隨後借發動機升級,再坑一波。

俄羅斯和印度聯合研發五代戰機T50,只管從印度要錢,卻不讓印度碰戰機。印度花了70多億美元冤枉錢,眼看項目是個無底洞,憤而退出。結果T50搖身一變,成為蘇-57戰機,已經進入俄羅斯空天軍服役了。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通過數十年的挖坑,俄羅斯差不多已經把印度當年在蘇聯債務上占的便宜撈了回來,恩怨已經淡去。

07 相愛相殺

那麼印度為什麼甘願被俄羅斯坑呢?答案很簡單:當年蘇聯無私地愛印度,因為蘇聯需要印度在戰略上牽制中國。印度被俄羅斯反覆地坑,除了需要俄羅斯的武器之外,也有中國的因素。

1962年,在美國、蘇聯都支持的情況下,印度和中國的綜合國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印度被中國一記勾拳打得暈眩幾十年。

現在印度綜合國力遠遠不如中國,卻又要碰瓷中國,而且背後只有美國支持。這種情況下,印度缺乏安全感,需要拉攏俄羅斯,所以急吼吼地送軍火訂單。

俄羅斯也需要印度的軍火訂單,緩解財政壓力。

目前印度和俄羅斯不再有單純的相愛,也不再有單純的相殺;而是進入相愛相殺的綜合模式,彼此都有需求。

只要中印邊界問題沒解決,印度就會試圖拉攏俄羅斯。

中國也不可能單純地以為,中俄關係不錯,俄羅斯就不賣軍火給印度。

從俄羅斯角度看,印度和中國鬧得越凶,需要購買的軍火就越多。畢竟國與國之間,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正如太史公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相愛也好,相殺也罷,相愛相殺也罷,都是出於戰略利益考量而已。

更多乾貨,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印度經濟會在未來幾年擊敗中國經濟嗎?印度人的解釋令人信服
這個挽救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印度小姐姐才是真女神
唱著歌跳著舞就造反了?電影《印度暴徒》背後的真實歷史什麼樣?
要當全球老三?印度的致命軟肋與三重突圍 | 毛克疾
你怎麼看4月28日印度停用中國試劑盒?

TAG:印度 | 武器 | 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