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陌生人都比對家人好,這是為什麼?

其實我很怕和家人相處,感覺做什麼都會原形畢露,做什麼都會被打擊,所以索性把關係弄的很糟糕,他們猜不透我在想什麼,我也不想做去猜他們。

但是我總覺得,做一個溫柔的人,要和家人也好好相處。已經關係很糟糕了,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變成,一個對家人,能溫聲細語的人。


謝邀,你不是對陌生人比對家人好。你只是對陌生人的態度比對家人好。

真出現不幸的事,非要二選一,你選家人還是陌生人?對吧?

具體的原因其實有兩個:

1、相比陌生人,你和家人朝夕相處,你更清楚他們的有點和缺點,但是看清楚別人的缺點,放大別人的缺點是本能,看清楚別人的優點,放大別人優點的能力需要可以鍛煉才能習得。

2、你對陌生人的不了解,讓你本能的客氣起來,以免因此受到損失。


我和你一樣,在外面跟人說話輕聲細語客客氣氣,一回到家我就不說話。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父母有些地方的確是做的不對,才讓你形成了這樣的性格,不是你的錯,你要接受這樣的自己,這不是你的錯。每次我媽對我冷嘲熱諷的時候,我就告訴我自己,這不是我真的不好,而是她自己在表達自己的負面的情緒,她不管說什麼都不能影響我是一個什麼人這樣的事實,所以我不需要為她的情緒負責,我還是我。

其次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我是學學前的,我知道童年經歷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現在是一個大人,是一個有自己的主見堅強勇敢的大人,我不需要活在她的權威之下。我承認我之前的經歷對我性格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但這個影響不會再持續下去了,因為我比以前更強大了,我可以做到的,我可以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最後,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盡量和他們拉開距離。他們是我父母,我關心他們愛護他們,但和他們在一起相處讓我感到很不舒服,同樣我覺得他們和我一起也很不舒服,所以有經濟條件的話,盡量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結婚的話也盡量不要住的很近。雖然好像是我攛掇你不盡孝一樣,但既然不愉快乾嘛要互相折磨呢。我之前上大學的時候,包括後來去外地工作,難得回家一趟就是母慈子孝的場景,現在因為疫情天天在家裡呆著,我覺得我媽看我的眼神就想掐死我一樣,是發自內心的討厭我。所以等我考研複試結束之後,不管結果如何,我都要去賺錢,想方設法的搬出去。

還有你要意識到,有些父母對孩子是有一種控制的私心的,通過在自己的子女那裡獲得一種權威的感覺,但一旦在你這得不到那種精神上絕對控制的滿足感,很多父母都會進入暴走的狀態。這種現象很正常,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但的確是現實存在的,他們這樣沖著你去宣洩,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而已。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要做一個溫柔的人啊,愛小花小草,愛小貓小狗,愛自然愛宇宙,世界上這麼多美好的事物,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止我去欣賞它。


不知道題主的年齡多大?與家人這樣的關係存在多久了?被家人打擊有多久了?

你的描述讓我想到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並且在失去對父母的依戀後的一系列表現。

所有的孩子在剛出生時會對父母具有本能的「依戀」,這種依戀使孩子尋找母親的懷抱,汲取生長的養分,也使孩子學習父母的樣子,學會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依戀父母的孩子很重視父母的言行,父母的認同與讚許會讓孩子充滿自信,但如果父母對孩子惡語相向,孩子就會感到加倍的傷心,原因就是孩子在乎父母的評價。

久而久之,當孩子從父母那兒得到太多的負面的信息(評價、指責、辱罵、詆毀……),孩子會不再依戀自己的父母。但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依然需要依戀的對象(基於依戀的本能),他便會在身邊的人中選擇依戀的對象。當依戀別人時,孩子會主動示好,迎合他人,儘力滿足他人的需求,以此來保持與他人之間的依戀關係。

依戀不止出現在嬰幼兒階段,心智發展不成熟的人,一樣會延續依戀的規律。

百度百科

從百度百科上找截下的圖,說明在成人世界中,一樣存在許多不同的依戀關係。

所以,我猜想,題主對陌生人好,只是內心中期待與外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而對家人不好,是因為已經早已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對家庭的依戀感。

推薦一本淺顯易懂的書《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讀完1-5章,就能對依戀理論有全面的了解。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京東¥ 31.50去購買?

雖然這本書歸類於「育兒類」,但我們能從中洞見自己性格行為的成因。

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祝一切安好!


如果覺得有用,請不吝點個【贊同】吧!

也歡迎關注WX訂閱號:亮爸的育兒小站,收穫更多育兒心得分享。


是不是很少被家人認可過?無論想法還是行為。

是不是經常被責備?無論是真批評還是真關心。

是不是內心渴望被關心、被溫柔對待、被人尊重?

如果都是,就是缺愛。

即使父母家人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世界上仍有一個人可以無條件地愛你,那就是你自己。

我20多歲的時候修改了一句話,然後一直做我的座右銘:「愛己著,人恆愛之。」

對待陌生人都能很友好的人,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怎樣愛自己。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家也不例外,家是養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傷人的地方;

家人之間的關係一旦被破壞,在個人的感覺里會覺得家人還不如陌生人,就會有對陌生人都比對家人好的錯覺;

每個人都渴望和家人和睦相處,具有溫暖氛圍的家庭是我們休憩的港灣,是我們再出發的動力源泉;

你說做不到對家人溫言細語,其實只是此時做不到,因為心中有結未解開,需要你和家人選個合適的時機開誠布公好好談一談,敞開心扉,把不好的感受都說出來,只是把感受說出來,不要控訴,不要指責,然後說出自己的期望,希望一家人在以後的日子都能好好溝通,都能照顧對方的感受,為對方好就用好的語言表達出來。

關係的重建就從好好說話,好好溝通開始,家人之間彼此顧念,互相尊重,所做的事都是為了成全對方,相信良好的關係會一點一點建立起來,你會做回那個對家人溫柔的人。

祝一切順利!


說白了,距離產生美,靠近才是真


我是純粹因為家人已經把我的耐心耗光了,他們根本不當回事。


渴望社交的慾望


其實我們都一樣,把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壞的一面都留給了親人,可能是因為你在內心裡覺得無論怎樣,親人始終不會離開你,而外人有可能輕易被一句話所傷害,所以其實不是所謂的家裡橫,而是你在外都是小心翼翼的,在家把所有的不滿都釋放出來了而已,所以不用太過自責,下次再出現這種情況要自己提醒並且反省自己,畢竟家人也會傷心,如果真的傷到了他們要及時道歉,盡量改正自己的缺點,也不用太過小心翼翼,不合適的朋友不必強求。

記得對家人和自己好一點哦??


以成年人的理智和身份對待陌生人,以性格脾氣感性對待親人。成熟的人是懂得掌控感性與理性兩種思維方式。而小孩子意識不成型則會用情緒和脾氣自我對待所有人,


推薦閱讀:

父母離婚,跟母親生活要比父親生活好得多嗎?
我女兒剛11歲,今年開始性格大變,家裡還有個6歲多的弟弟,女兒總說我們偏心,和她談心她就是哭怎麼辦?
男友家境不錯,父母有存款,男友現在沒錢,又不願意讓父母出彩禮?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覺得和爸爸媽媽的觀念越來越不同,總是有思想衝突怎麼辦?
如果成為父母需要考試,考什麼,如何考?

TAG:家庭教育 | 父母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