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說看書能進步,為什麼我看書越多越迷茫,感覺自己就是活在謊言里,整天胡思亂想(我看的都是名著)?


我的經歷:

第一階段→→不讀書時,自己不知道自己無知,很快樂。

第二階段→→讀了點書,知道了自己有點無知,就如饑似渴的學習,喜憂參半。

第三階段→→讀的書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就開始痛苦。

第四階段→→懂得了吾生有涯,而知無涯。知道了我們不能原諒自己的無知就是更大的無知。

第五階段→→只為享受讀書而讀書,明白了讀書不是我們的義務,只是我們的權利。開始為能夠享有這種權利而感到幸福。

我就是從讀書的痛苦中慢慢又通過讀書把自己解救出來的。

迷茫和痛苦只是暫時的,浴火而後重生。


同感!真的是活在謊言里。到處都是謊言。

真真假假,混合在一起。


讀書的三個境界

讀過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的朋友,一定會記得他論讀書境界的這三句話:第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也就是說,一開始要多讀書、讀各種各樣的書,只有不同的思想在自己的腦海里不斷的激蕩,不斷的鬥爭,我們才知道那些是真正想要的,才能堅定信心,走屬於自己的路。此境界的人,如你也如我!

第二句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經過第一階段的尋覓和探索,發現了自己的真愛,就不斷的更新計劃,不斷的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去鞏固自己。像陳春花教授一樣,對數字化趨勢和企業組織管理,愛不釋手,如痴如醉,憔悴了又如何?

第三句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像《1億微信用戶選出的年度TOP100本好書》中排名第一《圍城》的作者錢鍾書先生,有多少讀者了解這位學貫中西的高手,據說,他一生的著作中光引用古今中外的書籍多達2萬多種。讀書的最高境界莫過於高質量的輸出,幾十年、幾百年以後你的作品依然像甘泉一樣滋潤著後人,而後人卻不知道甘泉的源頭在哪裡。

另外,讀書和工作一樣,要目標明確才不至於迷茫,名著雖好但不能包治百病。從小學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要學以致用,有目標的讀書即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提高自信。我的一般步驟是先確定一個目標 然後列一個與目標相關的書單,現在有了得到這樣的聽書平台更方便了,先聽一遍書的大概,一般25分鐘左右,就可以判定是不是自己想讀的書,真讀起來也能把我重點,邊讀邊寫點東西,一步一步邁向目標,書讀完了,目標也達到了,筆記一大摞又可以作為自己寫東西的依據。很有成就感的,你也可以試試。


迷茫是進步的開始。有多少先賢都是在迷茫中尋求真理的。


什麼叫「進步」????為了「進步」那麼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而讀書,你能不迷茫嗎?把進步好好分解成一個一個的目標,邊讀書邊實踐


這是你思想塑造的過程。

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想法。


(圖來自於網路,侵刪)

這張圖可能能回答你的問題。


你只是在名著里找,你所相信的謊言的證據,謊言一直都在,不要太過糾結於真假,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做做減法吧!!

試著總結你對世界的認知與思考,在看書的過程中,有自我意識,哪些觀點我認同,哪些觀點我不認同,我為什麼認同,我為什麼不認同。但是,每本書這樣,就顯得太過……每隔段時間總結一次,可以從最近看的書中提出一個問題,然後思考這個問題。去慢慢培養出自我的判斷能力。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讀讀其他類型的書。(當然,也不能這麼形容,我沒讀過什麼名著,所以我不是很清楚它的是否有分類之類的)

可以嘗試去讀讀非名著,去試試哲學,美學,人文學,科學之類的書。可能遇到不好的書是浪費了時間,但可以提高對書的質量的判斷能力,也可接觸不同類型人的思考方式與對世界的認知。而且,看看其他類型的書,也可以擴大對世界的認識,擴大自己的認知範圍。我記得湯一介先生就有文章講述如何去讀書的(不過很抱歉,我忘記了是哪篇),我覺得可以讀讀借鑒下,不知道你是否認同那中間的觀點。

最後說點我個人的看法,書中的世界和書外的世界是不同的,對社會來說,就是不同種類的人,每個人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生活環境,社會對他們的影響也很不同。有的事很複雜,你想把它簡單化也可以很簡單,而且,有的事可能很無奈,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當你讀書許多,對人性的感受也更多。而且,也可能沒有人能懂你。

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的鄙見。由於所讀書很少,社會經歷少,所以很多見解不是很成熟,也有很多的局限性。

在結尾我聊聊我比較觸動的事,我記得去年暑假,我補完習再回去的路上,看見一個拾荒的老人,從垃圾桶中找到別人扔的剩粥,邊走邊吃。那個場面讓我特別觸動,因為對我們來說,平時遇到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有可能直接扔了,每個人因生活環境的不同而有很多不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是很無奈的一個現實。

很多事,都可能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那隻能說明,迷茫就是進步。感覺自己活在謊言里?那麼這恰好不過是戳破謊言的前提。


你有見過剛接觸王者榮耀這款遊戲的玩家,一上來就直接在王者局對抗嗎?

如果把讀書比作玩遊戲,那名著就相當於王者局。試問,在這樣的遊戲局裡,你能獲勝的幾率有多高?

很低對吧,甚至玩不了多久,要麼不是你奔潰了,要麼就是你被隊友噴自閉了。

讀書雖然跟玩遊戲有很大的區別,但兩者的共同點也不少。玩遊戲需要思考角色的屬性、技能、天賦,讀書也需要思考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和自己閱讀的感觸。

兩者都是要求循序漸進的,所以我建議你,先從一些閱讀難度低的文章出發,有了一定積累和自己的思考方式後,再去閱讀你所需要的作品(名作或古籍)。

這裡我推薦你可以去嘗試購買《讀者》、《青年文摘》、《意林》這樣的雜誌來提升自己的閱讀力。


那是不通透,沒分清現實和理想的距離。比如喬峰,那麼厲害,也活得不快樂洒脫……認清自己,接納自己,成全自己作為世界普通的組成部分……


哈哈,我也是特別是讀了堂吉訶德後覺得


人家把幾十年的經歷思考觀察想像的東西濃縮在幾十萬字里,一下子接受不了很正常。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楊絳


這就是進步了唄。

不迷茫的人是沒有的,也許混社會的人會,但是讀書人往往不會。

名著往往就是對世界的牢騷,不過名人可以寫書發,我們什麼都做不了罷了,聽著別人的牢騷,走在這個世界,無能為力,當然迷茫咯。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名著 | 書籍閱讀 | 讀書習慣 | 讀書方式 |